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呼肠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禽呼肠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正呼肠病毒属,基因组为线性双股RNA,由分节段的10个基因片段组成,根据核酸电泳迁移率可分成3组,即大基因节段(L),中基因节段(M)和小基因节段(S),它们编码10种结构蛋白,4种非结构蛋白。目前,已完成了L3,M3,S1,S2,S3和S4基因的克隆表达,建立了重组σA蛋白,重组σN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ELISA以及σB-ELISA等分子诊断方法。文章阐述了禽呼肠病毒基因组的特性及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旨在为禽呼肠病毒的诊断、预防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呼肠孤病毒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ouis  Van  der  Heide  刘文波 《国外畜牧科技》2002,29(1):50-51
  相似文献   

3.
4.
禽呼肠孤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董平祥 《中国家禽》2004,26(3):44-44
CoV是一类囊膜上有许多纤突(Peplomer)RNA病毒,属于巢状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它对禽类的感染主要表现为传染性支气管炎(IB)和火鸡病毒性肠炎(TVE)。  相似文献   

6.
在大多数鸡的肠道中通常生活着无害的呼肠孤病毒,但有时某些病毒株会引起病理变化,导致腱鞘炎。家禽的跛行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引起的,前者包括遗传、日粮环境或意外损伤。后者包括某些细菌如病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特别是滑膜支原体,以及呼肠孤病毒。大多...  相似文献   

7.
3种禽类呼肠孤病毒血清学相关性及致细胞病变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研究3种不同疾病型禽类呼肠孤病毒间的抗原性关系及病毒的培养特性。作者通过血清中和试验测定了禽呼肠孤病毒(ARV S1133株)、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 9710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NP01株)3种禽类呼肠孤病毒的血清学相关性,统计抗原相关性R值;并应用部分禽胚原代细胞及哺乳动物传代细胞对这3种病毒的培养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种病毒株之间的R值很小,抗原相关性较低;三者具有广泛的细胞亲嗜性,能在多种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但病毒致细胞病变特征有所差异,ARV和NDRV均以巨融合为主,而MDRV则以细胞圆缩坏死为主。上述结果表明导致禽类不同疾病的ARV、MDRV和NDRV三者之间的抗原相关性较低,病毒的细胞培养特性也不同,细胞病变类型的差别提供了一种初步鉴别禽类呼肠孤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禽呼肠孤病毒是呼肠孤病毒属成员.最新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第七次分类报告(2000)将哺乳类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禽类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和纳尔逊海湾病毒(Nelson Bay virus,NBV)以及狒狒呼肠孤病毒(Baboon reovirus,BRV)这四个代表种分为Ⅰ、Ⅱ和Ⅲ三个亚群,其中ARV和NRV在亚群Ⅱ内;而两个蛇源分离株因具有亚群Ⅱ和Ⅲ诱导融合细胞能力,故目前暂列入未确定的亚群Ⅳ[2,9,11].  相似文献   

9.
禽呼肠孤病毒病足由禽呼肠孤病毒(AR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鸡受到ARV感染后通常因病毒的致病型、宿主的年龄及感染途径不同而表现出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矮小综合征、肠道疾病、消化不良综合征和呼吸道症状等[1-2].  相似文献   

10.
11.
禽呼肠孤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类禽类传染病,其临床症状表现因毒株和感染宿主的不同而异。鸡感染该病毒可出现关节炎、腱鞘炎、矮小综合征、呼吸道病、肠病、吸收障碍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等症状,番鸭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表现有软脚、腹泻等,有的可能引起高达98%的死亡率。该病原与禽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可致死敏感番鸭胚、半番鸭胚和鸡胚,并能经接种种蛋感染出壳番鸭。  相似文献   

12.
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呼肠孤病毒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可感染多种淡水或海水水生动物并造成不同程度危害,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为分11个节段的双链RNA,推测编码12种结构多肽。论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的多样性,推测其编码蛋白的功能及检测方法的建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以及抗病毒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鸡呼肠孤病毒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广西玉林市某鸡场出现跛行、瘫痪、跗趾关节和腱肿胀等症状的不同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两株病毒。经病毒分离培养、理化特性鉴定、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抗体检测以及PCR诊断,确定所分离到的两个病毒株为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4.
禽呼肠孤病毒(Avianreovirus,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能引起关节炎、心包炎、肠炎、肝炎、法氏囊及胸腺萎缩、骨骼异常、产蛋下降和营养吸收障碍等疾病的双链RNA病毒。1957年Olson等首次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此后英国、美国、  相似文献   

15.
禽呼肠孤病毒的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草鱼呼肠孤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VP6基因序列设计一套RT-LAMP引物,以样品的cDNA为模板,在63℃恒温条件下进行扩增,扩增后加入SYBRGreenI染料染料,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颜色变化来判定扩增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仪器,适用于水产养殖临床上对草鱼呼肠孤病毒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禽呼肠孤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细胞免疫应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97年以来,在福建省莆田、福清、福州、长乐和浙江金华、广东佛山等地流行。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症状,以肝和脾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黄白色条斑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该病发生于番鸭、鹅和半番鸭,发病日龄为7~45日龄,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无治疗及预防作用,致使疫病迅速蔓延至全国番鸭饲养区,给番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从鸭体、禽胚和细胞 3个方面探讨了雏半番鸭呼肠孤病毒 FZ2 株的致病性。经试验表明 ,在实验室条件下 ,该株病毒可导致雏番鸭、雏半番鸭发病、死亡 ,对雏番鸭的致死率为 14 .3%~ 4 1.7% ,对雏半番鸭的致死率高达 38.5 % ,且死亡鸭表现出与自然感染呼肠孤病毒病死的雏番鸭、雏半番鸭相同的病变 ;人工感染幸存鸭大多生长发育明显受阻。该株病毒经尿囊腔途径接种 ,对番鸭胚、半番鸭胚、北京鸭胚、SPF鸡胚的致死率分别为 10 0 %、96 %、2 8%和 0 ,致死鸭胚的肝脏、脾脏表面见白色坏死点。经蛋传试验表明 ,该株病毒有可能经胚蛋垂直传染。以该株病毒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 (MDEF)上连续传接 10代 ,结果细胞病变 (CPE)仍不明显 ,表明其不易适应 MDEF。由此可见 ,该株雏半番鸭源呼肠孤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随着水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各类传染性疾病也呈现高发趋势,诸如新型呼肠孤病毒病、雏鹅痛风病等新型传染性疾病不断出现,给水禽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更好地防治水禽源呼肠孤病毒病,本文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检测技术和疫苗等方面对该病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