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 40-3-2作为目前在最多国家和地区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大豆,除榨取大豆油外,剩余的豆粕等副产品被用作动物饲料。通过对山西省太谷周边11个动物养殖户的饲料进行转基因标识情况专项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PCR技术对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 40-3-2含有的Ca 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Cp4-EPSPS及大豆内标Lectin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1份饲料全部含有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 40-3-2成分,且其含量各不相同,其中蛋鸡饲料GTS 40-3-2转化体的含量最低,但所有饲料均无转基因标识。试验为我国转基因饲料饲用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了试验数据支持,同时也对来源于转基因作物的原材料产品的合理应用以及通过转基因饲料喂养动物所产生的农畜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美国玉米、大豆和棉花3种主要作物转基因品种的商业化进程,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和棉花在美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品种的转基因化,2010年已分别达到86%、93%和93%。无论是抗虫、还是抗除草剂、或者是既抗虫又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品种,在美国都大受农场主的欢迎,这揭示转基因技术为农业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分析了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现状,棉花、玉米、大豆都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仅水稻的转基因研究领先于美国。因此,建议积极推进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进程,保持水稻研究的先发优势,加强其他作物转基因研究,并适时商业化,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豆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我国大豆转基因发展很快,本文就大豆转基因中常用的方法:农杆菌介导法、电击法、PEG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传导的原位基因转化等的技术环节、在大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方面转化外源基因上的应用状况,大豆再生体系建立以及对国内大豆转基因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用4个普通优质大豆品种与3个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种进行组配,采用4×3 NCIⅠ遗传交配设计,对产量、品质等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除草剂Bar基因能在F<,1>代得到显性遗传,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各性状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农大35306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农大15751×TS...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大豆转基因中常用的方法:农杆菌介导法、电击法、PEG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等转基因的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大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方面转化外源基因上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6.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利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1996年抗农达转基因大豆正式上市以来,有关转基因大豆问题就展开了争论.13年的实践表明,抗农达大豆得到了迅速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大豆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了积极作用.减少了除草剂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加速了免耕技术的推广,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抗农达大豆也有负而影响,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产量可能降低,出现了13种抗农达杂草.已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开发出了新一代转基因产品,这项技术正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及其生态安全性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概述了近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以及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研究进展,并对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生态安全性进行了评述,指出通过种子逸生或花粉“漂移”将抗除草剂基因转移到近缘植物上产生超级杂草,油菜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作物。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已成为一个公共争论的焦点。中国每年都进口大量抗除草剂(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用于榨油,这些转基因大豆是否会脱离监管流入市场是人们担心的问题。为了对上海市市场流通的大豆和豆腐进行转基因初步筛查,我们在上海市各区采集不同品牌的大豆样品29份和豆腐样品12份,以三对外源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 35SP启动子、根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终止子和抗除草剂基因CP4-EPSPS及一对大豆内源基因(大豆凝集素,Lectin)引物对所有样品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扩增出内源基因(Lectin)片段,且都未检出外源基因(CaMV 35S-P启动子、NOS终止子、CP4-EPSPS基因)片段。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上海市场上销售的上述大豆和豆腐产品均不含有上述三种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成分,表明上海市场的大豆及豆制品目前受到良好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自从1996年第1个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品种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大豆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食品和环境安全性的潜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转基因大豆的优势、食品及环境安全性,为我国转基因大豆的商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分析我国的常规大豆育种材料中是否混入转基因大豆品系,选取706份大豆品系,对可能含有的外源转基因调控元件(CaMV35S启动子、F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以及针对我国批准进口的主要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转化体(GTS40-3-2和MON89788)成分进行PCR扩增,同时根据MON89788转化体侧翼序列和目...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性状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大豆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培育超高产、优质、高抗性品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基因工程方法的应用为作物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整合到作物基因组中,培育转基因植株,可以准确的、有目的对作物的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为转基因技术提供了新的指导。本文着重讲述了大豆遗传转化方法的新方向,同时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技术在大豆性状(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逆、品质性状等)改良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大豆转基因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评价是其商业化推广前的必要环节,其基因漂移风险及其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为了明确转EPSPS、PAT基因抗草甘膦大豆S4003. 12和S4003. 14外源基因的逃逸风险,于大豆盛花期选取温室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其受体品种及常规栽培大豆材料花粉,使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检测其萌发率,并于带标尺显微镜下观察其花粉粒直径。结果表明:大豆花粉刚离体后萌发活力最强,培养2 h后花粉萌发率基本达到最大值约88. 2%,随离体时间延长萌发活力随之下降,室温放置3 h后,花粉几近完全失活;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EPSPS、PAT基因耐除草剂大豆S4003. 12和S4003. 14的花粉离体后的生存能力无显著差异,对花粉粒直径大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花粉传播能力与非转基因大豆间无显著差异,通过设置隔离区可有效规避外源基因逃逸风险。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面积推广应用耐除草剂的大豆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掀起了一股推广应用耐除草剂大豆品种的热潮。耐除草剂大豆品种,主要是指耐磺基脲类除草剂(STS)和耐草甘膦类除草剂。这两类大豆品种,分别由美国杜邦公司和蒙三都公司于1994年和1995年通过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1...  相似文献   

14.
大豆抗除草剂特性的遗传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栋  赵长山 《大豆科学》1991,10(4):310-315
本文综述了大豆抗除草剂特性的研究现状。分别就大豆品种对八种(类)除草剂的抗性反应作了概述,并列出了已发现的大豆抗、感除草剂基因名单,讨论了抗(耐)性基因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T-DNA载体系统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大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了161株转△^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6D)的T1代植株,初步筛选出只含有功能基因(D6D)而不含有筛选标记基因(bar)的转基因大豆植株9株,为获得富含γ-亚麻酸但不含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大豆奠定了基础,并为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种植提供了保障。同时对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叶片涂抹除草剂验证,探讨了叶片涂抹除草剂结合目的基因PCR检测筛选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试纸条法和PCR法检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外源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及其受体材料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对喷施除草剂草甘膦后部分存活的5个常规大豆材料后代进行试纸条检测和PCR检测.结果发现2种方法均在被检大豆材料中检测到抗草甘膦基因CP4 EPSPS,而且这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能相互验证;对这2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及生态安全性,将导入抗逆基因TaDREB3的转基因大豆T4代播种于大田,周围种植非转基因对照,收获转基因大豆周围不同距离的非转基因大豆种子.经过连续2a的田间及盆栽试验,通过除草剂草丁膦的筛选和分子检测等手段,研究了转TaDREB3基因大豆的基因漂流距离及漂流频率.结果表明:在三叶期整株喷洒75 ...  相似文献   

18.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学试验方法,对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呼交06-698及其非转基因亲本蒙豆12后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考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呼交06-698与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蒙豆12在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两方面的变化趋势相似,不同时期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同一时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土壤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仅在播种前和苗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大豆,其它时期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转抗除草剂Bar基因、pat基因和aroA基因水稻的抗性机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水稻的常用方法及导入后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抗除草剂基因在水稻研究和生产上的应用以及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问题,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6个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的高油或高蛋白大豆品种(垦农4号、垦农18、垦农19、垦农21、垦农22、垦农30)与6个转基因抗除草剂品种(TSB1~TSB6)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F1、F2、F3和BC1的抗除草剂特性进行了遗传分析并对每个世代抗感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抗除草剂基因在F2代开始分离,各世代抗感比为F2代3∶1、F3代5∶1、BC1代1∶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表明抗除草剂基因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