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大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伟  朱俊峰  田国强 《大豆科学》2019,38(1):118-123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能否保障大豆有效供给和维护大豆相关产业稳定的问题备受学者和政府部门关注。本研究首先梳理了世界、中国及中美大豆生产和贸易状况,进而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大豆的影响,最终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大豆产生三方面的影响:(1)进口大豆价格上升,但是幅度较小;(2)豆油、畜产品成本增加,但是对CPI影响有限;(3)增加我国农民种豆积极性,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但是作用有限。应对措施:(1)适当增加国内大豆及油菜籽栽培面积;(2)增加从其它国家的大豆进口量,实施进口多元化;(3)增加大豆替代品的进口和消费,减少大豆进口量;(4)调整饲料配方,采用低蛋白饲料粮配方降低豆粕需求;(5)引导居民调整消费结构,减少大豆需求;(6)深化贸易布局,布局全球产业链。  相似文献   

2.
中国转基因大豆进口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曰程  王玉斌 《大豆科学》2019,38(4):635-643
为明晰转基因大豆进口对中国的大豆产业、国际贸易地位以及转基因发展的影响,进而为壮大国内大豆产业,稳定国内大豆市场秩序,促进国内转基因技术有序发展提供相关依据,利用文献综述方法并结合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增加的现状与原因进行了阐述。研究认为,转基因大豆进口严重弱化了中国在国际大豆贸易中的话语权,不利于中国的大豆甚至粮食安全以及国产大豆的发展;国际资本伴随大豆进口入侵中国大豆加工产业,同时刺激内资企业的兴起;转基因大豆进口对种质资源、生态坏境存在潜在压力,但又促进国内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以及转基因监管体系的完善。鉴于此,提出提高国产大豆的市场价值与比较收益,降低国内对国际大豆的依赖度,以需求拉动国产大豆供给,以及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快国内转基因技术研究及监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辉  林嘉柏  林佳 《大豆科学》2022,(3):352-357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大豆贸易不确定性加剧。一系列的外生冲击改变了国际贸易环境,也使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多重冲击给大豆国际贸易及我国大豆产业安全带来的重大影响。指出我国大豆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外生冲击引发的大豆市场动荡为我国大豆贸易的长期发展带来隐患,但也具备潜在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当利用好外生冲击发生的时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宽大豆进口来源,降低进口高度依赖的风险,保障我国大豆产业持续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下的中巴大豆贸易:现状、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是中国大豆进口的重要来源国,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巴西位于疫情"震中"地带,其国内形势日益严峻.本研究介绍了巴西大豆产业发展及出口现状并分析了疫情对巴西大豆生产及出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巴大豆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表明:短期来看,疫情下巴西大豆生产暂未受到显著影响.巴西货币大幅贬值使其大豆国际价格下跌,市场竞争力提升,出口增加.疫情期间出台的多项农业支持政策进一步为中巴大豆贸易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巴西巨大的大豆生产出口潜力以及与中国良好的经贸关系也为中巴大豆贸易长期发展提供机遇.然而,中国对巴西大豆市场的高度依赖,以及疫情所暴露出的巴西大豆供应链的脆弱性问题,也为中巴大豆贸易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中国应密切关注并深入巴西大豆供应链各个环节,降低中巴大豆贸易风险,并进一步扩宽进口来源,保障国内大豆供给.本研究对于降低中国大豆进口风险,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宁波  刘望 《大豆科学》2019,38(4):629-634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科学确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时隔17年再次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并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大豆是中国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中美贸易摩擦给国内外大豆市场带来了深远影响,世界大豆贸易流向出现显著变化,对中国的大豆进口多元化布局、大豆生产布局和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带来较大冲击。因此,如何应对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变化对我国大豆产业所造成的风险尤为重要。首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其次,认清我国大豆产业链发展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次,支持大豆主产区转型升级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最后,提高饲用豆粕有效利用率,大力增强饲料技术创新,通过进口杂粕、菜粕等代替豆粕,降低大豆进口依赖。  相似文献   

6.
大豆产业振兴是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深入分析开放格局下中国大豆产业的生产、消费、贸易和加工格局的发展态势,科学把脉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对推动大豆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入WTO以来,中国大豆供给态势下降,播种面积、单产及总产量长期徘徊不前。大豆需求态势旺盛,需求量不断攀升,进口持续增加,大豆进口贸易依存度攀升。大豆加工业能力增强,但外资控股居高不下,国内大豆相关企业没有话语权。面对国际市场优质低价大豆的冲击和国内大豆比较效益低下的"双重挤压",囿于大豆国内支持保护政策的刚性约束,建议多措并举稳定和增加国内大豆产量,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培育和壮大大豆跨国粮食企业,进一步完善国内大豆全产业链支持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7.
传统豆制品加工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大豆加工尤其是油脂产业对大豆进口的依存度较高。2012年进口大豆达到5838万吨,而国产大豆产量仅为1280万吨左右;中国进口大豆主要是用于油脂加工业,这是因为美国、巴西等国生产的大豆基本都是油料豆,其含油量平均约比国内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弊端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豆需求量大,大豆的生产和贸易悠关千百万豆农的生存之本,影响着大豆产业的发展态势.在分析2004-2007年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状况的基础上,对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大豆生产、销售和出口困难的原因及大豆国际贸易利弊得失进行概述;预测了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缓解中国大豆贸易弊端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大豆消费量日益增加,而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主产区,面积最大、总产最多,但是单产水平较低,品质也有待改进,总产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依靠进口大豆解决,伴随进口量的不断攀升,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受国际大豆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加,延缓了大豆生产的发展。所以发挥黑龙江省大豆的特色优势,增强国产大豆竞争力,可以推动我国大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十年,俄罗斯的大豆需求不断扩张,其大豆生产和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西部地区(远东地区)发展得更快,远东地区的大豆生产扩张主要得益于对华大豆出口。运输成本问题导致俄罗斯东西部市场相对割裂,形成"东出西进"的大豆贸易格局。尽管近年来俄罗斯大豆对华大豆出口规模的扩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国内的大豆需求,但由于进口数量相对较小,以及进口大豆用途的差异化,俄罗斯进口大豆尚无法对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形成替代。俄罗斯大豆单产水平低是主要问题,瓶颈是资金与劳力不足和生产技术落后。远东地区有助于中国的大豆来源多元化战略,但短期内规模有限;长期看,黑龙江省对俄大豆投资开发将是推动俄罗斯大豆生产和对华出口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日本北海道大豆生产、利用和育种研究概况陈维元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日本每年大豆需要量约450~500万吨,国内生产量为21.7万吨,国产大豆自给率仅4%左右(1983年统计)。所以,日本大豆消费主要依靠从美国和中国进口。其进口价格远比国内自产价格低...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在日本合作研究期间收集的有关日本大豆生产、研究资料整理而成,从日本近百年来的大豆生产情况、日本食用大豆的利用情况、日本大豆的进口情况、日本大豆的主要生产地区、日本的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日本国产大豆需求趋势等方面分析了日本的大豆生产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大豆生产和贸易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国内外大豆生产加工及贸易情况综合叙述,旨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情况,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推动大豆产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宏观论坛中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因素、互动机制及竞争战略……1(2)黑龙江省大豆脂肪与蛋白质含量现状与对策分析……3(1)中国大豆良种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战略………………4(1)国产大豆差距剖析与对策建议(I)……………………5(1)提高中国大豆生产综合能力及其途径…………………5(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豆产业加入WTO后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简称 )问题双边协议的签订 ,中国加入WTO在即。加入WTO后 ,从短期看 ,会对我国大豆产业产生冲击影响。这种影响是 ,国外大豆大量涌入 ,因其质高价低 ,其中尤为价格下调空间较大。我们大豆目前在质量上还不能与之抗衡 ,加上尽管近年来我省大豆保护价已连续几次下调 ,但目前国内市场大豆价格仍高于进口大豆价格 ,造成我们大豆在国内外大豆激烈竞争 ,这将直接影响我们大豆生产、出口、和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加入WTO后 ,也改变了现有大豆在国内流通格局 ,以“南进北出”为特征的大豆流通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振兴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Glycine max(L.)Merr.)起源于我国,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居第四位。然而多年来,我国大豆生产一直停滞不前,大豆总产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世界第一位,滑坡到现在的世界第四,同时也由大豆第一出口国变成第一进口国,大豆产业面临着依赖进口的危机。本文在整理1961年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和贸易数据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存在的危机及如何在危机中发展大豆产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应重点发展食用大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进口大豆数量占我国大豆消费总量比例越来越大和大豆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为了稳定提高国产大豆价格,提高大豆生产效益,我国应该注意发挥本国大豆优势特色,重点发展食用大豆.形成低价进口高油大豆,高价出口食用大豆新格局.同时提出了促进大豆高效益生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因素、互动机制及竞争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国内外大豆农业生产、加工业及经贸市场的相关情况 ,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在影响因素、竞争战略、互动机制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表述 ,旨在为大豆产业建设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及新的办法 ,面对世界大豆发展格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19.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之一,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建立大豆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界定了大豆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并以此确定了大豆产业研究的基础框架。运用SWOT分析范式明确黑龙江大豆生产的比较优势。通过对黑龙江大豆出口竞争力比较,确定黑龙江大豆的竞争潜质,挖掘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阐述了大豆产业发展及推进的潜力因素。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大豆产业现状,提出了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及推进的五个可行性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在农业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表示,中国大豆生产发展的定位就是满足国内食用大豆需求,同时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形成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1.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源,也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同时也是种地养地结合的重要倒茬作物,因为大豆有根瘤共生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