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落叶松具有耐旱、耐寒、材质好等特点。我局从60年代初开始引种华北落叶松,已有小片成林。据1989年调查,在其它因子相同的情况下,华北落叶松的平均高、平均直径、单株材积分别是油松的121.4%、147.2%和132.2%。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适宜我局栽植,但育苗技术一直未过关。探索其育苗技术,是大力发展华北落叶松的关键。1995年在吸收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育苗0.2hm2,当年产苗261.45万株/hm2,平均苗高6cm、地径0.2cm。通过圃地培育,1997年12月调查,存苗量213万株/hm2,平均苗高31cm,地径0.5cm,最高51cm,地径0.6cm。1 圃地概况与整地1.1 圃地概况…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幼苗早期封顶病在阿勒泰地区各林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症状是在苗木出土后,苗高约3~7厘米左右(真叶四五轮)时突然停止高生长,对落叶松的生长带来极大危害。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实验探索总结出下列防治方法,对落叶松幼苗早期封顶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赤峰市松山区培育的落叶松苗木,历年来都是采取春季播种,第二年秋季出圃上山造林。根据落叶松苗在不同时期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特点和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在出苗期、幼苗期采取符合生长要求的各项技术管理措施,于1999年进行了秋季播种落叶松,力求2000年秋苗木达出圃标准,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华北落叶松塑料大棚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落叶松塑料大棚育苗控制好温湿度、光照,加强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育苗的关键,试验证明:塑料大棚早春育苗,可缩短育苗期,苗木合格率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华北落叶松避光遮荫育苗、灌水降湿育苗和锯末覆盖育苗等3种方法育苗效果的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避光育苗法资金投入较大,不宜采用,其他2种方法产合格苗数量差异极显著,灌水育苗每677 m2产合格苗11.8万株,锯末覆盖法产合格苗21.3万株。得出锯末覆盖法是华北落叶松最佳育苗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华北落叶松耐寒性强,在年平均气温-0.2~-4℃,一月平均气温-20℃左右气候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喜酸性土壤,喜光性强,适合在霍林郭勒市生长。我们从1999年开始,小规模育落叶松苗木,2002年做了落叶松育苗土壤改良试验、种子处理试验和播期试验,现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华北落叶松育苗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圃地选择(育苗地条件、土壤改良、整地方法)、种子处理(精选方法、冰藏方法、催芽方法)、播种(播种时间、播种方法)、苗期抚育管理(水分管理、追肥管理、病虫鸟害防治、间苗、除草)等几个关键环节对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育苗技术,使1年生华北落叶松播种苗平均高33.31 cm,平均地径4.06 mm,平均根长24.48 cm,木质化充分,当年即可出圃造林。  相似文献   

9.
杜枫 《山西林业》2012,(4):20-21
华北落叶松是一个优良的用材林树种。介绍了太行山区华北落叶松苗圃地的选择与管理、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播种以及苗木的抚育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对塞罕坝地区栽培的华北落叶松(简称华北)、日本落叶松(简称日本)、长白落叶松(简称长白)、兴安落叶松(简称兴安)4种落叶松的48种交配组合1a生幼苗封顶进程调查发现:在华北×日本杂交组合中有希望选育出生长潜力大于华北的组合;在日本×华北杂交组合中有希望选育出抗寒潜力大于日本的组合;长白和兴安作父本对子代抗寒和生长潜力的改良作用相似;日本和华北作母本对子代抗寒和生长潜力的改良作用差异较大;同一树种自由授粉起源苗木的生长潜力大于自交所得苗木。  相似文献   

11.
华北落叶松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华北落叶松雌雄球花在树冠上的分布和树冠周围花粉密度变化规律、传粉机制、胚珠接收花粉量及结实状况等。雌球花主要分布在树冠中上部2-4龄枝上,雄球花分布范围较广,且常与雌球花混生;树冠周围花粉密度与雄球花的分布密切相关,中部最大,依次向上下两端减少。依据雌球花形态特征的变化,可将传粉期为5个阶段,整个期间无传粉滴出现,由球被顶端大裂片的珠被毛接收花粉。最佳传粉期约为2天。胚珠平均接收4粒花粉,虽然胚珠接收的花粉数与饱满种子的产量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造成空粒的主要原因。此外,讨论了不同授粉方式对种子产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给冀西太行山增添优良速生用材树种,笔者自1982~1991年连续10年,在邯郸地区武安市中、低山进行了华北落叶松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华北落叶松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改进技术措施,人为创造适宜环境,华北落叶松能在冀西太行山海拔700~950m,气候干热的中低山区良好生长。1a生幼林树高可达6.27m,5~10a生每年平均高生长0.86m,胸径7.76cm,材积50.625m~3·hm~(-2).比太行山北段驼梁山华北落叶松天然分布区纬度降低2°,海拔降低550~800 m,为低纬度、低海拔地区营造华北落叶松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西华北落叶松天然林的地理分布和种群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文荣  齐力旺 《林业科学》1992,28(6):493-501
对山西省内华北落叶松天然林调查,得到了41个调查点的生长量、球果、针叶和种子等性状的材料,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单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林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有的性状与经纬度、气候因子呈显著的相关。总的趋势是:随着气候干旱、寒冷、每簇针叶数目越来越多,呈单向渐变群的变异模式,且果鳞数目逐渐增多;年生长量也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之趋势,尤其是胸径生长量与海拔呈显著的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纬度、年均温,1月均温是影响生长量的主要因子:而影响每簇针叶数目变化的主要是7月均温和纬度。同时还筛选出影响变异的主导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河北省北部地区国有林落叶松人工林林价.在立地分类的基础上,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落叶松人工林最优采伐年龄为18~22a,根据造林和管理等营林成本计算,不同立地质量(11和13地位指数)的每立方米林价为68.22~84.25元,比育林基金多23.22~39.25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种的天然群体交配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树种的群体交配系统(Matingsystem)提供了该树种是如何将其遗传物质从一个世代传递到下一个世代的基本信息。因此交配系统研究可有助于:(1)推测群体的基因型组成;(2)分析多基因位点连锁不平衡程度;(3)推测种子园的种子质量及提供种子园营建设计的有关信息;(4)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用于分析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在落叶松的10个种和3个变种中,目前已报道了2个种的交配系统:一个是美洲落叶松(L.laricina[DuRoi]K.Koch),另一是欧洲落叶松(L.deciduaMiler)。我国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的交配系统的研究尚未进行。本研究目的就是应用同功酶标记:(1)测定和比较这3个兴安落叶松种间及种内群体的异交率;(2)比较与其它针叶树的交配系统差异;(3)推测群体内自交或双亲近交发生的可能性。本文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应用由6个酶系(PGI,MDH,6PGD,AAT,PGM及SDH)产生的7个多态性位点的同功酶标记分析了我国3个落叶松种(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的共9个天然群体交配系统。结果发现兴安落叶松的加格达奇(内蒙古)群体表现出几乎完全的异交(tm=0.986±0.081)。华  相似文献   

16.
秦岭南坡中山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雷瑞德  党坤良 《林业科学》1997,33(5):463-470
秦岭南坡中山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的影响雷瑞德,党坤良,张硕新,谭芳林(西北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系杨陵712100)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状况,阳离子交换量,酶活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ciiMaryr.)天然...  相似文献   

17.
华北落叶松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如何以效应生长量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林分的研究,建立与间伐有关的系列断面积收获预估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套确定抚育间伐强度和预测目标径级收获量的具体方法.通过对伐前密度为5550株·hm~(-2),地位指数级为10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研究,提出了间伐起始期15a,间隔期5a,采取4次间伐,间伐株强分别为30.3%,17.1%.22.4%,7.8%的间伐体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Richards函数的修正式拟合林分胸高断面积生长方程,并考虑株数密度对断面积生长的影响;用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株数作为状态变量,用森林纯收益作为指标函数,建立了离散确定性动态规划模型,确定了塞罕坝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并为各地位指数及不同年龄、不同初始状态的林分提供了确定最适经营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华北落叶松种子发芽促进和发芽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培英  刘曼玲 《林业科学》1989,25(2):157-161
华北落叶松是华北高寒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由于其种子发芽率低,幼苗生长弱,死苗率高,不易培育出大量壮苗满足造林需要。为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幼苗抗逆性,我们从1986年以来研究雪藏对落叶松种子的发芽促进作用及其对幼苗抗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雪藏效果,又把一般雪藏法改为雪藏二次干湿交替法,并用这种方法与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0.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树种,然而由于采用不同的性状进行分类,它们种间关系问题一直在争论着.国外研究人员如Ostenfeld and Larsen(1930)等认为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我国科学家则把它们视为两个单独的种,并且还认为长白落叶松有3个变种存在,而华北落叶松有1个变种存在.因此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3个种间遗传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潜势预测.至今植物分类研究所采用的性状已包括有表型形态、生殖、生化、蛋白质(同功酶)到RNA和DNA的分子标记等,进行综合性状分类比较。由于这些变量所经受的环境影响和所包含的各种历史事件(如突变、选择、连锁等)不同,因此应用不同性状分类时,有可能导致不一致的结果。本文分别从形态性状,包括球果和木材解剖特征等、染色体核型分析、同功酶变异、RAPD分析、叶绿体DNA的RFLP分析,以及叶绿体DNA3个非编码碱基序列(1452bp)对这3个落叶松种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评述。从表型和生态适应性状变异看,这3个落叶松种可以较容易的区别出来,它们有着不同的生态特性和若干形态学差异,然而这可能只反映了适应性性状(受自然选择影响)的变异。近年来应用同功酶标记(选择性中性标记)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种的遗传关系非常密切,种间Nei氏遗传距离平均约为0.01,种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约为0.002。3个落叶松的种间遗传距离要比其它落叶松种间距离要小,如用同功酶分析所得的欧洲落叶松(L.decidu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sibirica)Nei氏距离为0.057。应用叶绿体DNA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3个落叶松种间无差异。这意味着它们的遗传分化可能发生很晚、或种群间的基因流动发生十分频繁。根据所用的同功酶变异特点,即选择性中性和检测后证明为连锁平衡(Hu,1998),若分化时间尺度很短的话,那么突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时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动对群体的遗传变异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平均单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和多态性水平均由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到华北落叶松依次减少,由此可推测长白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可能的形成过程。然而这一推测的前提是突变影响很小,而这一前提可以从叶绿体DNA的变异以及LePage和Basinger根据古化古资料对其它落叶松种的分化推测间接加以判断。根据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假设和Juke与Cantor-参数模型,可以粗略地估算出这3落叶松的分化时间发生很晚,可能发生在第三纪后期(Late Tertiary),这要比叶绿体DNA发生突变频率的倒数要小,这样也就间接地推断突变的影响很小。虽然对于生物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基于分子标记而建立的系统进化种与传统的生物学种可能不一致,然而我们根据生物学上种的概念以及一些性状变异特点,认为将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划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非2个单独的种可能要更合理些。这与Shiraishi et al.(1996)建议将发生在Mt.Manokami山上的落叶松划为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的一个变种而非一新种的情况类似。根据这种非常近的遗传关系,我们认为3个落叶松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是非常有限的。为了进一步研究3个落叶松种的形成与遗传关系,我们建议应用线粒体DNA标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虽然线粒体DNA的点突变率要比叶绿体DNA要低,但由于线粒体DNA分子内存在高频率的重排(Rearrangement),进而产生遗传变异。同时也需要了解到这种变异不适合于分析种间的进化关系(Phylogeny Re-construction),及线粒体DNA的母本遗传方式特点,但可以用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稀有标记的空间分布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落叶松群体的形成路径和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