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任海 《科学养鱼》1996,(8):12-12
褶纹冠蚌优质珍珠的培育众所周知,优质珍珠大多产于三角帆蚌.但三角帆蚌生长较慢、货源少,易发病并不易控制,故三角帆蚌育珠风险较大。褶纹冠蚌生长快,抗病力强.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样也能生产出优质珍珠.主要有以下措施:褶纹冠蚌以1—2龄时期生长最旺盛,之...  相似文献   

2.
褶纹冠蚌外套膜外表皮细胞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褶纹冠蚌外套膜外表皮上细胞为材料,利用改良培养基础之胎牛血清和其它营养成分,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实验结果显示:细胞能贴壁生长,从第3代细胞开始培养瓶中有结晶出现,到第4代培养细胞时已有大量结晶形成。光照对该细胞的成功培养和结晶分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褶纹冠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褶纹冠蚌生物学特征、人工育苗、母蚌养殖、珍珠培育、遗传分析和病害防治技术等研究概况,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4,(2):11-14
髓着育珠生产事业的迅速发展,蚌源逐趋供不应求,为了适应育珠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站和黄桥公社对裙纹冠蚌人工繁殖进行了生产性的试验,两年来均获得成功。亩产达1000~3000只以上。现将我们几年来的试验情况初步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5.
褶纹冠蚌血清和肌肉凝集素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血凝试验及糖抑制试验,测定褶纹冠蚌的血清及肌肉提取液的凝血活性及糖抑制专一性,同时进行热稳定性、pH及Ca2+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血清和肌肉凝集素都可以凝集多种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其中对鸡红细胞的凝集效价均为最高,分别为25和21;血清和肌肉凝集素都不能凝集大肠杆菌,均能凝集嗜水气单胞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血清和肌肉凝集素都有一定的热稳定性,血清凝集素60℃处理10 min丧失凝集活性,而肌肉凝集素50℃处理10 min凝集活性丧失.血清凝集素具有较广泛的pH适应性,在pH 6~10内对鸡红细胞均有凝集活力,而肌肉提取液凝集素在pH<7或pH>9时凝集活性消失.血清凝集素能被乳糖和麦芽糖所抑制,肌肉凝集素不能被受试的7种糖所抑制.血清凝集素凝集活性明显地依赖于Ca2+等2价离子,而肌肉凝集素对Ca2+等2价离子没有依赖性.因此,认为褶纹冠蚌血清和肌肉提取液所含凝集素类型不同.用嗜水气单胞菌对褶纹冠蚌进行免疫刺激后,血清和肌肉凝集素对鸡红细胞的凝集效价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血凝试验及糖抑制试验, 测定褶纹冠蚌的血清及肌肉提取液的凝血活性及糖抑制专一性, 同时进行热稳定性、pH 及Ca2+ 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血清和肌肉凝集素都可以凝集多种脊椎动物的红细胞, 其中对鸡红细胞的凝集效价均为最高, 分别为25和21; 血清和肌肉凝集素都不能凝集大肠杆菌, 均能凝集嗜水气单胞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血清和肌肉凝集素都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血清凝集素60e 处理10 m in丧失凝集活性, 而肌肉凝集素50度处理10min凝集活性丧失。血清凝集素具有较广泛的pH 适应性, 在pH 6~ 10内对鸡红细胞均有凝集力, 而肌肉提取液凝集素在pH < 7或pH > 9 时凝集活性消失。血清凝集素能被乳糖和麦芽糖所抑制, 肌肉凝集素不能被受试的7 种糖所抑制。血清凝集素凝集活性明显地依赖于Ca2+ 等2 价离子, 而肌肉凝集素对C a2+ 等2 价离子没有依赖性。因此, 认为褶纹冠蚌血清和肌肉提取液所含凝集素类型不同。用嗜水气单胞菌对褶纹冠蚌进行免疫刺激后, 血清和肌肉凝集素对鸡红细胞的凝集效价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肌肉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角无齿蚌含肉率3.41%,肌肉水分含量79.68%,粗蛋白10.23%,粗脂肪1.30%,粗灰分1.71%,钙2.97毫克/克,磷1.12毫克/克;褶纹冠蚌含肉率4.25%,肌肉水分含量78.86%,粗蛋白11.21%,粗脂肪1.40%,粗灰分1.74%,钙3.91毫克/克,磷1.09毫克/克。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1130号公告,公告公布了全国6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其中宿鸭湖褶纹冠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榜上有名,是河南省被批准的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之一。这也是目前驻马店市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以Cristariaplicata软组织外的外套腔中,研试成功培育出43mm,重达21g拟全包被超大型珍珠的形成法。  相似文献   

10.
在室外用约16m^3水槽以止水方式进行了褶纹冠蚌滤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贝类滤水对水透明度影响明显,实验4日后透明度由21cm增加到47cm;对浮游生物量影响很大,每日生物量呈直线下降趋势;褶纹冠蚌的滤水率为1.848-2.357Lg^-1h^-1.立体摆放组与平面摆放组之间的差别不明显,其差异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样本壳长(9.50±1.05) cm、壳高(6.45±0.81) cm, 暂养1周。40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0只。用Trizol 法提取经诱导刺激后0612243648 h的血液、外套膜、鳃、肝胰腺组织RNA, 构建褶纹冠蚌cDNA文库并从中获得防御素基因cDNA全长序列。结果表明, 褶纹冠蚌防御素序列全长为514 bp, 其中5’ UTR 57 bp; 3’ UTR 242 bp, 含有一个poly(A); 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92 bp, 编码6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该蛋白N端为1个由23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 成熟肽由40个氨基酸组成, 理论等电点为8.72, 分子量为7.13 kD。三级结构预测显示其由一个 α 螺旋和两个 β 折叠片组成, 形成典型的CSαβ结构。通过注射109 cell/mL 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刺激褶纹冠蚌, 半定量分析PCR对褶纹冠蚌血液、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组织的防御素基因表达, 结果表明, 诱导前防御素基因在外套膜组织中表达量最高, 约为血液和鳃的1.25, 肝胰腺次之。在诱导0612243648 h, 对照组的防御素基因表达量在血液和鳃中无明显变化, 而在外套膜和肝胰腺中则呈现先略有下降而后上升; 试验组防御素基因在血液中 12 h 时表达量最高, 随后略有下降, 而在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组织中表达量均在 0 h 时出现峰值, 而后呈现下降趋势; 外套膜和鳃的表达量分别在 24 h 36 h 略有上升。本研究通过分析褶纹冠蚌防御素基因全序列, 并利用嗜水气单胞菌对褶纹冠蚌进行注射感染, 探讨防御素基因的表达规律, 以期为防御素对贝类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阳  温海深  黄杰斯  李吉方  张美昭  齐鑫  李昀 《水产学报》2019,43(12):2476-2484
为阐明花鲈鳃与鳔器官的发生机制,实验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接合形态学观察对出膜后1~45 d花鲈胚后发育的鳃与鳔器官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花鲈仔稚鱼鳃的胚后发育分为4个阶段,鳃原基出现期(0~3 d)、鳃丝分化期(4~14 d)、鳃小片分化期(15~25 d)与鳃器官完善期(26~45 d)。在水温15~18°C条件下,花鲈孵化后的第1天,鳃原基出现;孵化后的第15天,仔鱼假鳃上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25天,仔鱼各鳃弓上均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45天,稚鱼鳃结构发育完全,与成鱼相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花鲈鳔器官的发育时期分为形成、扩张、充气和退化4个阶段。花鲈初孵仔鱼未出现鳔原基,在孵化1 d后,仔鱼出现鳔原基,5 d后仔鱼鳔开始扩张,11 d后仔鱼鳔充气完成,13 d后仔鱼鳔开始退化。  相似文献   

13.
胡子鲶鳃扫描电镜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邢维贤 《水产学报》2000,24(2):101-103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胡子鲶鳃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对其丝状鳃、片状鳃与枝状鳃的表面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三种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淡水鱼类幼鱼的急性毒性及相关组织的损伤效应,选取平均体质量6.0 g、平均体长9.2 cm的1月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受试材料,检测壬基酚对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按等对数间距法,将NP设置为1.69、1.95、2.25、2.60、3.00 mg/L共计5个浓度处理组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样,每个样投放10条泥鳅,观察NP对泥鳅鳃、肝脏组织结构的损伤变化,并统计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壬基酚对1月龄泥鳅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722、2.939、2.466、2.175 mg/L,安全浓度为0.550 mg/L。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壬基酚高浓度处理使泥鳅鳃小片细胞脱落严重,鳃小片变细;泥鳅肝脏细胞出现空泡、肿大、核脱落等现象,细胞间隙变大,边界模糊。实验表明,壬基酚属于高毒性酚类污染物,对1月龄泥鳅的毒性作用随着暴露浓度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高剂量暴露下可造成泥鳅鳃和肝脏组织的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5.
施氏鲟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秋芝 《水产学报》2004,28(5):487-492
对人工养殖施氏鲟卵巢发育的不同时期(1~8龄)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龄施氏鲟处于性分化早期,卵巢中卵原细胞形成增殖团;2~3龄鱼卵巢为Ⅰ期,第1时相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10~60μm,核大,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均匀分布;4~5龄卵巢为Ⅱ期,第2时相小生长期的初级卯母细胞直径60~200μm,核内含有7~26个核仁;6~7龄卵巢Ⅲ期,第3时相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200~1600μm,卵母细胞内出现脂肪滴、卵黄颗粒和色素颗粒。细胞膜有完整的3层结构。8龄卵巢Ⅳ期,第4时相晚期初级卵母细胞直径1600~3300μm,细胞核膜消失,核仁溶解,核由中心向动物极受精孔移动;V期卵巢的第5时相生殖细胞为成熟的卵细胞,直径3400~3750μm,从滤泡膜中释放到体腔内;Ⅵ期为产卵后的卵巢,以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为主:根据研究结果推测,施氏鲟卵巢再次成熟的周期为3~4年。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鱼回)鳃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鳃的表面微细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弓和鳃耙表面被具环形微嵴的扁平上皮细胞所覆盖,鳃弓表面细胞之间有孔洞;鳃耙基部较粗壮;中部鳃丝上皮细胞表面的微嵴两侧有细小的横突,有些微嵴出现融合或间断;端部和基部鳃丝上皮细胞表面的微嵴消失,形成密集颗粒状突起;鳃小片的高度和片间距较大。讨论了斑点叉尾鮰鳃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管角螺性畸变过程中,生殖系统在形态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以及性畸变可能对其种群带来的不良影响,实验采用组织解剖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广东湛江、广西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及越南胡志明市5个区域管角螺的未成熟和成熟正常雄、雌个体以及性畸变个体的生殖系统结构。结果显示,管角螺性畸变个体除具有正常的雌性生殖器官外,还有输精管和阴茎等雄性生殖器官,并且性畸变个体阴茎的位置、形状和输精管的组织结构与正常雄性个体的相似,管角螺性畸变现象仅见于成熟个体,高程度性畸变雌体的性腺发育受阻。性畸变率(IOI)结果显示,8批样中管角螺性畸变严重程度依次是北海1北海2湛江钦州1防城港近海越南胡志明市、钦州2和防城港白龙珍珠湾,其中北海的性畸变情况最为严重,性畸变率平均达到90%;北海种群的输精管发育指数(VDSI)也高于其他地区群体;并且北部湾管角螺的雌雄性比几乎都要小于1,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研究表明,有机锡污染可能已对北部湾管角螺种群的延续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