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麦蚜重寄生蜂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麦蚜重寄生蜂的种类 在山东临清,寄生麦蚜茧蜂的5种寄生蜂中,以蚜虫跳小蜂Aphidencyrths aphidivorus为主,占67.3%;环腹瘿蜂Figites sp.第二位,占13.5%;黄足分盾细蜂Dendrocerus(Atritomellus)laticeps占9.6%,还有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sp.,短腹柄腹金小蜂Asaphes sp.。在小麦灌浆前期以瘿蜂多见;小麦黄熟期以跳小蜂为主要种类。它们是蚜茧蜂僵蚜期的主要寄生天敌、麦蚜的重寄生蜂,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研究了3种橘小实蝇幼虫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凡氏费氏茧蜂与长尾全裂茧蜂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当寄生蜂数量相同时,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与长尾全裂茧蜂共同寄生橘小实蝇时,长尾全裂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13.5%、13.1%。寄生蜂数量不同且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的数量为长尾全裂茧蜂的2倍时,长尾全裂茧蜂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9.7%、18.4%,而切割潜蝇茧蜂和凡氏费氏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1.3%、9.7%,差异显著。当寄生蜂数量不同且长尾全裂茧蜂是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的2倍时,长尾全裂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均为19.4%,而切割潜蝇茧蜂和凡氏费氏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7.6%、8.8%,差异显著。长尾全裂茧蜂的寄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蜂,长尾全裂茧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首次系统地调查了浙江省杨梅主要产区果蝇及其寄生性天敌种群资源,明确了为害杨梅的果蝇主要类群及其寄生性天敌优势种类。采用形态学鉴定与COI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分析发现我省杨梅果蝇种类主要有6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斑翅果蝇D.suzukii、拟果蝇D.simulans、高桥氏果蝇D.takahashii、伊米果蝇D.immigrans和黑果蝇D.virile;浙江省杨梅果蝇寄生蜂有9种,分属于4个科,它们分别是茧蜂科Braconidae的开臂反颚茧蜂属Asobara、环腹瘿蜂科Figitidae的丽匙胸瘿蜂属Ganaspis和小环腹瘿蜂属Leptopilina、锤角细蜂科Diapriidae的毛锤角细蜂属Trichopria和金小蜂科Pteromalidae的蝇蛹金小蜂属Pachycrepoideus。同时,不同年份杨梅果园果蝇种群数量变动较大,其中2018年各地区斑翅果蝇比例明显高于2019年。大部分地区(杭州除外)开臂反颚茧蜂属Asobara寄生蜂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寄生蜂,为浙江省果蝇优势寄生蜂。本文最后就各类寄生蜂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防潜力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杨梅果园及其他果园果蝇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据初步观察,赣北的稻负泥虫蛹茧寄生蜂有9种,总寄生率为52.58%。在9种寄生蜂中,初步认定绒茧蜂金小蜂、螟蛉绒茧蜂和负泥虫沟姬蜂为优势种,其寄生率分别为60.66%、21.62%和9.24%。其它6种共占8.48%。此外,寄生蜂寄生率的高低,因负泥虫蛹茧采集地点、采集时间不同而异,且喷洒乐果农药对负泥虫蛹茧寄生蜂无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5.
三叶草斑潜蝇是我国重大入侵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寄生蜂作为膜翅目昆虫的一大类群,在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此,笔者于2021年10—12月在海南省各市县开展三叶草斑潜蝇寄生蜂资源普查时发现一种新的三叶草斑潜蝇幼虫寄生蜂。通过形态学鉴定确定该蜂为膜翅目Hyr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蝇茧蜂亚科Opiina亮蝇茧蜂属Phaedrotoma的一个在中国尚未报道的新种,并命名为斑潜蝇亮蝇茧蜂Phaedrotoma sp.2。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亮蝇茧蜂属寄生蜂聚为一类。本研究为后期三叶草斑潜蝇寄生蜂的人工扩繁打下基础,并有助于推动该蜂在田间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橘小实蝇寄生蜂凡氏费氏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隶属膜翅目小茧蜂科潜蝇茧蜂亚科,是田间控制橘小实蝇的优势蜂种,在国外田间控制橘小实蝇已获得巨大成功,而国内应用寄生蜂田间控制橘小实蝇尚属空白。本研究室在研究中发现田间已有凡氏费氏茧蜂F.vandenbosch定殖,并室内繁殖成功。本文详细地描述了该寄生蜂的特征,旨在为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蚜虫跳小蜂的重寄生现象及生物学特性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江 《植物保护》1987,13(5):35-36
蚜虫跳小蜂Aphidencyrtus aphidivorus(Mayr)是蚜茧蜂僵蚜期的重要寄生天敌、麦蚜的重寄生蜂,为有害天敌。笔者1980—1986年在蚜苗蜂的研究中发现了此蜂和另外4种重寄生蜂,其对麦田蚜茧蜂 (主要是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 Haliday)的破坏作用极大。  相似文献   

8.
陈齐信 《昆虫天敌》1994,16(2):97-99
据初步观察,赣北稻负泥虫肾寄生蜂有5科9种,总寄生率为52.58%。在9种寄生蜂中,绒茧蜂金小蜂、螟蛉绒茧蜂和负泥虫沟姬蜂为优势种,分布广、寄生率高,分别占负泥虫肾寄生率为60.66%、21.62%和9.24%。其它6种共占8.48%。同时寄生蜂寄生率高低,因地点、时间不同而异,喷洒乐果对负泥虫肾寄生蜂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和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重要的橘小实蝇寄生蜂。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对两种寄生蜂触角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发现,两种寄生蜂的触角外观形态和所含感器大致相同,但由于两种寄生蜂分别寄生橘小实蝇不同的生育阶段,触角感器的形态和分布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补充营养对斑痣悬茧蜂寿命和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多数寄生蜂成虫以碳水化合物作为其能量来源,在自然界中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可以直接取食的营养,如花蜜、花粉、种子、藻丝及真菌孢子,另有少数为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植物渗出物。Sisterton和Averill观察到富氏愈腹茧蜂(Phanerotoma franklini)用口器取食蔓越橘叶片表面的渗出物;大量田间观察表明,寄生蜂访问不同的植物以满足其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相对而言,寄生蜂对花粉的直接取食较少。  相似文献   

11.
沙尘物质的来源与防治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沙尘暴形成的自然过程和危害特征,并探讨了内蒙古沙源区土壤颗粒物质的含量,指出沙尘暴的沙尘来源主要是退化草原、活化的沙地和裸露坡耕地等。同时根据风沙流运移规律及其和土壤颗粒的关系,提出了防治沙尘暴的关键技术原理,并探讨了有效控制沙尘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为沙漠河流 ,绿色走廊生存于两大沙漠之间 ,且生长环境恶劣。本文通过对荒漠、沙漠、沙漠化与荒漠化间关系辨析 ,考虑到研究区的地域特征和时间尺度 ,给出绿色走廊土地荒漠化的概念 ;基于土地荒漠化概念 ,给出了土地荒漠化的发展的驱动因子为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因子 ,而荒漠化驱动因子变化耦合了人类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近 5 0年来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其驱动因子的关系 ,利用投影寻踪回归技术研究了驱动因子的贡献率问题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与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生态林业的角度出发 ,结合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分析了黑河中游地区的植被、水资源、土壤等的类型和该区域荒漠化的成因 ,阐述了生态林业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生态林业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经测定明确,美洲斑潜蝇卵的发育起点为(8.54±1.66)℃,有效积温为(62.40±5.79)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为(8.02±2.99)℃,有效积温为(72.21±11.89)日度;蛹的发育起点为(10.51±1.37)℃,有效积温为(141.20±14.11)日度;卵至蛹的发育起点为(9.78±1.05)℃,有效积温为(270.74±19.77)日度;成虫羽化适宜温度为20~30℃。  相似文献   

15.
采集了带有紫斑病的‘合丰47号’大豆种子,在室内进行发芽率、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检测,并在田间播种不同染病严重度病种,研究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大豆紫斑病的种子发芽率、脂肪含量和产量与其病害严重度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其病害严重度呈正相关,且病害严重度与产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缘十字花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十字花科藏药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十字花科藏药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17属18种,占青藏高原东缘藏药植物总种数的2.73%。为此对青藏高原东缘十字花科藏药植物区系及药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桔小实蝇幼虫龄期的鉴别依据和划分标准。本研究将桔小实蝇幼虫置于25±1℃、60%~70%RH条件下饲养,幼虫发育历期约为6~8 d,观察各龄幼虫的前气门、后气门、头咽骨和口钩等形态特征,并对桔小实蝇幼虫口钩长、口钩宽、体长和体宽4个形态指标进行测量。桔小实蝇幼虫分为3个龄期,各龄幼虫在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口钩长度和宽度在龄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2、3龄幼虫口钩平均长度分别为0.0846±0.0005 mm、0.1512±0.0013 mm、0.2913±0.0015 mm,口钩平均宽度分别为0.0116±0.0003 mm、0.0308±0.0007 mm、0.0677±0.0013 mm,皆明显分为3个范围且互不重叠,口钩长和口钩宽与龄数之间符合指数回归模型,口钩长符合y=0.045e~(0.6182x),口钩宽符合y=0.005e~(0.8816x)。因此口钩可作为幼虫龄期鉴别和划分的重要形态特征,幼虫体长、体宽因重叠严重、变异性大,不适合作为龄期划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通过确认可靠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对FAPAS(食品分析水平测试计划)能力验证样品中的农药组份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检测。首先通过色-质联用技术对样品中可能含有的农药组份进行快速定性筛选,确定目标化合物,再综合考虑样品中干扰物的主要成分和目标化合物的特性,运用合适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在6项FAPAS能力验证中,所有参数的|Z|值均小于2,结果均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苦皮藤素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及水解产物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质谱技术(HPLC-ESI-MS/MS),研究了植物源杀虫活性成分苦皮藤素V、苦皮藤素I、NW28及NW53在不同水体中的稳定性及苦皮藤素Ⅴ在碱性水体中的水解产物。54℃±1℃贮存24 h,在pH值为4的水体中,苦皮藤素V、苦皮藤素I及NW53比较稳定,而NW28稳定性较差,其水解率依次为5.03%、4.15%、6.60%及19.75%;在pH为7的水体中,苦皮藤素V比较稳定,水解率为6.43%,苦皮藤素I、NW28及NW53稳定性较差,水解率分别为12.5%、12.3%及50.55%;在pH为10的水体中,苦皮藤素V、苦皮藤素I、NW28及NW53极易水解,水解率依次为71.53%、84.55%、77.68%及99.30%。苦皮藤素V在碱性水体中的主要水解产物为一系列在其C-1、C-2 C-8及C-9位发生酯键水解而形成的3-羟基、4-羟基或5-羟 基的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寄生性天敌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基因组中的微卫星分布特点并开发其分子标记,基于烟蚜茧蜂基因组草图,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微卫星的分布特点并开发微卫星位点,采用PCR技术对获得的位点进行验证,获得高分辨率的分子标记位点。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基因组中共有360 199个微卫星,平均分布密度为1 787.93个/Mb,单碱基微卫星数量最多,占微卫星总数的81.46%,其中片段短于20 bp的微卫星居多,而数量最多的是单碱基(A)n,其次是二碱基的(AT)n和(AC)n,以及三碱基的(AAT)n和(ATC)n。选取设计的45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中有21对引物能稳定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基于烟蚜茧蜂山东泰安种群2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筛选出的21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48、0.57和0.50,其中位点S6的多态性最低,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04,另有4个位点S12、S20、S29和S35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结合PCR验证结果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和开发出16个烟蚜茧蜂的有效微卫星位点,可作为有效的分子标记用于烟蚜茧蜂种群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