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 明确甘薯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毒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之间的关系,建立甘薯苗期病毒病预测预报方法和种薯质量早期预警技术,为甘薯无病毒种薯生产和病毒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PCR和RT-PCR方法对随机采集的不同来源的甘薯种薯进行病毒检测,检测的病毒种类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病毒C(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甘薯病毒G(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和甘薯病毒2(sweet potato virus 2,SPV2),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和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以及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等我国甘薯上常见的8类主要病毒。然后对检测的种薯进行育苗,出苗后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分析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河南、宁夏和陕西等地设置试验点,种植背景相同的甘薯品种商薯19原原种苗和脱毒试管苗,在甘薯生长期,采用黄板诱虫法调查各试验点烟粉虱发生量并采集烟粉虱活体,检测烟粉虱SPCSV带毒率。种薯收获后,随机取样对种薯SPCSV带毒率进行检测,分析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对种薯带毒的影响。【结果】 在检测的665块甘薯种薯中,有463块种薯携带病毒,育苗后有333块种薯的薯苗表现出叶片黄化、明脉、皱缩和植株矮化等病毒病症状。当种薯携带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60.6%;1级占31.8%);当种薯携带甘薯双生病毒或甘薯双生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组合时, 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55.3%;1级占32.9%);当种薯携带SPCSV时,苗期病毒病症状显著加重,特别是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显症率为100.0%,症状主要为3—9级(其中,3级和5级占49.0%、7级和9级占51.0%)。连续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回归方程为Y=9.628X1+0.008X2+6.537,R2=0.914,其中,Y为种薯SPCSV的带毒率,X1为烟粉虱带毒率,X2为烟粉虱发生量。【结论】 种薯携带SPCSV是苗期病毒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因素,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显症率和严重度显著增加。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SPCSV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烟粉虱是影响种薯携带SPCSV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栽培甘薯面积近6.7x106hm2,其生产规模居世界首位。因栽插时期不同分为春薯、下薯、秋薯和越冬薯。我国薯区大致可划分为东北春薯区、南方下薯区和华南秋冬薯区。从甘薯的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来看,今后因地制宜发展甘薯生产大有作为。因此,研究甘薯的营养规律,不断提高施肥的科学水平,充分挖掘甘薯高产潜力,改善品质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福建脱毒甘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甘薯病毒种类、脱毒苗的增产机理、甘薯脱毒苗的抗病性是否变化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的 6个甘薯品种的田间带毒率为 1 0 0 % ,检测出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 (SPCFV)中SPFMV是最主要的种类。脱毒甘薯的主茎长度、叶片数、茎分枝数、茎叶鲜重、叶面积系数均高于普通甘薯。生长势强、结薯较早、收获期大薯的数量和重量显著增加 ,是脱毒甘薯能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脱毒“岩薯 5号”变异株对甘薯蔓割病、薯瘟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未脱毒的“岩薯 5号” ,经茎尖培养的甘薯脱毒苗 ,其抗病性存在变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大田的发病率几乎达100%,一般减产达20%以上。种薯连续种植多年后,由于受病毒侵染会出现植株矮化,叶片卷曲,皱缩,花叶,叶脉坏死等症状导致长势衰退,产量和品质降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遭受病毒侵染后,可以代代相传,严重危害生产的发展。因此,甘薯种薯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清除薯块体内的病毒后,在隔离措施下,经过几代种植获得的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侵染的种薯就是脱毒种薯。它的优点是叶片平展、肥大,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生长势强,  相似文献   

5.
四海集萃     
甘薯脱毒技术1998年以来,我国对甘薯脱毒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将脱毒试管苗应用于生产。甘薯脱毒技术有4个特点:①明确病毒病是造成甘薯减产和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创造出脱毒甘薯栽培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新途径。②创造出茎尖脱毒、病毒检测和脱毒苗快繁等整套生产新技术。③创建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培养出徐薯18、北京553、徐薯34、肇源15等多个品种、多种用途的脱毒薯。④首次查明了我国甘薯病毒病的发生种类(SPFMV和SPLV),创造出植物嫁接与血清学相结合的病毒检测方法和种薯生产中防止病毒…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甘薯有效的脱毒和快繁技术体系,本研究主要探索适宜甘薯快速繁殖的培养基,并针对茎尖培养、高温处理及药剂处理3种方法对甘薯病毒的脱除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薯25茎尖培养脱毒试验中7种病毒脱除率为28.6%,京6脱毒率为0。烟薯25在40℃条件下分别处理2 h或8 h,可有效脱除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及甘薯卷叶病毒(SPLCV);京6在40℃条件下处理2 h、4 h、8 h,SPFMV病毒全部脱除,SPLCV病毒脱除率均为85.7%;烟薯25盆栽苗于35~40℃,处理30 d可有效脱除SPFMV。茎尖培养与药剂共同处理,SPLCV病毒脱除率为100%;培养基MS+2.0 mg/L 6-BA+1.0 mg/L KT适宜烟薯25、普薯32、济薯26扩繁。  相似文献   

7.
随着甘薯加工业的发展,市场需求量随之增加,大连地区甘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发展前景看好。但是单产一直徘徊不前,究其原因,除了品种以外,更重要是甘薯病毒病导致减产。目前影响我国甘薯生产主要毒原有5种,其中危害最大的有两种:一是羽状斑驳病毒;二是潜隐病毒。植株感病毒后表现出叶片皱缩褪绿、花叶、黄化、分枝丛生、茎蔓变细、节间变长、薯小、薯细、薯少、纵裂、表皮粗糙、品质下降、纤维增多、生长势弱、早衰等症状,减产率达30%~50%,采用脱毒技术就可轻而易举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主栽甘薯品种病毒种类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2个甘薯主产区内3个甘薯主栽品种,共计39份样本甘薯病毒病采用硝酸纤维膜酶联免疫检测法(NCM-ELISA)检测。结果表明,39份测试甘薯样本中,1个样本感染了甘薯退绿病毒(SPCFV),检出率为2.56%;18个样本感染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检出率为46.15%;4个样本感染了甘薯潜隐病毒(SPLV),检出率为10.26%;1个样本感染了甘薯G病毒(SPVG),检出率为2.56%。3个主栽甘薯品种中,鄂薯6号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6.67%;其次为徐薯22,病毒检出率为45.45%;福薯18的病毒检出率为43.75%。不同产地甘薯主栽品种带毒状况调查表明,鄂州主产区病毒病种类最多,病毒检出率最高。在5种受测目标病毒中,SPFMV的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其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最高为52.12%;其次为SPLV,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为20.00%。2个主产区检测样品均未检测到甘薯退绿矮化病毒(SPCSV),但并不意味SPCSV在2个主产区没有发生,因此有待进一步大范围调查验证。  相似文献   

9.
甘薯脱毒苗检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甘薯病毒病是甘薯上的重要病害,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病毒,就会通过薯块或薯苗在甘薯体内不断增殖、积累、代代相传,使病害逐代加重,造成甘薯严重减产。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的首选方法。目前,脱毒甘薯已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不同种薯来源地的甘薯贮藏期和育苗期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甘薯种薯贮藏期病害主要有软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育苗期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病毒病,洛阳农林科学院供试种薯软腐病和病毒病发生率分别是9.60%和2.40%,开封市尉氏县供试种薯软腐病和病毒病发生率分别是46.20%和37.40%。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甘薯脱毒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概述了我国甘薯脱毒有关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甘薯田块植株的病毒感染率达60%~70%,有的甚至达到90%。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保存的甘薯资源材料有80%受病毒感染。叶片带斑点和花叶是甘薯病毒病的主要病症,其次为卷叶和皱叶,再次为老叶羽状花叶锈斑和环斑。引起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和褪绿斑驳病毒。1991~1995年5省55个试验点的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年平均为35.22%,脱毒甘薯通常在生产中可使用2~3年,脱毒甘薯对黑斑病和黑痣病也有防治效果。脱毒甘薯在中国的推广面积1995年已达9万hm#+2,并期望在近年内有很大的发展。脱毒薯的利用结合育成新品种的推广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而抗病毒品种的选育则是解决病毒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毒病在田间的发生较为普遍,病毒病为害损失一般在20%以上。根据病毒传播途径。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带毒少的原理,采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无病毒薯苗,对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效果。推广甘薯脱毒技术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脱毒甘薯主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甘薯感染病毒后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减产50%采用甘薯脱毒技术是防冶病毒病,恢复品种种性,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泉州市1998年开始从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20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25.4%,平均亩产鲜薯2047公斤,  相似文献   

14.
为了脱除甘薯G病毒,获得优良的脱毒甘薯种苗,提高甘薯的质量和产量,根据NCBI上已报道的甘薯G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克隆了商薯19叶片G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G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为800 bp,与报道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经过茎尖脱除病毒和组织快繁技术发现,商薯19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苗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1.0 mg/L 6-BA+2.0 g/L椰汁水;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经过PCR检测,商薯19中确实存在G病毒,经过茎尖脱除病毒后,G病毒的脱毒率达到83%.这为获得甘薯脱毒苗及甘薯病毒检测提供了实践操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甘薯病毒病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危害较大,是造成甘薯品种退化的直接原因,严重时会引起"绝收"。因此,加强甘薯病毒的检测和脱除,建立甘薯快繁技术方法,对保障甘薯的优良性状稳定遗传、预防甘薯病毒的扩大传播,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以湘薯15号和湘薯19号为研究材料,确定了适宜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分生组织生长的脱毒培养方案,并建立了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结果]通过比较茎尖成苗率,确定湘薯15号的MS培养基最优植物激素添加方案为:6-BA 3.0 mg/L+NAA 1.0 mg/L。湘薯19号的MS培养基最优植物激素添加方案为:6-BA2.0 mg/L+NAA 0.67 mg/L。室内甘薯脱毒苗的繁殖系数为49 152,远远超过大田一年繁殖20 000株的速度。[结论]该研究立足于生产实际,结合茎尖分生组织脱毒技术,提出了集病毒检测、预警、脱除和繁育于一体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对进一步提高我国优质甘薯的产量和质量,保证我国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甘薯无土栽培连续结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又名红薯、白薯、地瓜等,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和饲料兼用作物,是我国四大农作物之一。甘薯主要以收获薯块为经济产量,甘薯的块根可直接食用或煮、烤、蒸熟而食用,曾经是我国很多边缘地区农村的主要食物。甘薯也是非常重要的轻工、化工、纺织、铸造、制革、食品原料,如制酒精、制糖、制丙酮,还可加工成薯干、薯片、薯条、淀粉、粉丝等多种优质蔬食。另外,薯叶可以作蔬菜食用,被人们称之为“长寿莱”,薯蔓和薯叶是良好的畜禽饲料。随着育种技术的提高,特色甘薯如彩色甘薯和水果甘薯品种也日益多样,人们对这些食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对甘薯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徐薯22等8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嫁接SPVD,测定了甘薯生物学产量及块根中主要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嫁接SPVD后,所有甘薯蔓长变短、基部分枝数增多、单株地上鲜重增加;不同品种小区产量为6.53~12.75 kg,与其对应的健康处理差异显著;病毒侵染后能提高甘薯地上干率;病毒降低了甘薯薯块干物质的积累、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但显著提高了薯块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病毒侵染是造成当前甘薯种性退化、减产、品质变劣的主要原因。利用茎尖脱毒技术可脱去甘薯体内病毒,恢复原品种优良性状。脱毒后的甘薯具有栽后缓苗快、长势旺盛、容易徒长等特点和优质高产的能力。只有采取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发挥脱毒薯最大生产潜力,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云南农业》2006,(9):44-44
彩色甘薯(地瓜)。我国有紫红皮白内或白皮红肉两种颜色的甘薯。目前,又成功引进薯皮紫黑色、肉紫黑鲜艳的日本黑薯——“紫色之梦”,还有薯皮呈黄色、肉呈橘红色,7月成熟的鲜食、烤食黄薯珍品日本黄薯——“橙色之恋”等彩色甘薯新品种。在黑色食品和绿色食品流行的今天,彩色甘薯以其美丽的皮色和肉色,以及上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市场售价是其他品种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