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作物从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至今,在农业、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可观效益。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育种可利用的目的基因、可改良的性状逐渐增多,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使作物改良简单化、精准化。转基因作物种类增多、数量增加、种植面积增加,转基因产品的流通速率明显提高。对转基因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数据分析得到国际及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针对转基因大豆的技术应用和研发成果进行了汇总与讨论,总结出现阶段我国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中国转基因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深入发展,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等转基因作物大面积商品化生产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玉米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自1986年以来玉米的转基因技术发展较快,其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农艺性状改良涉及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旱、抗盐和品质改良等,其中抗除草剂和抗虫玉米已成为主要的商业化转基因作物。本文综述了玉米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了玉米转基因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育种工作者都希望培育出性状优良的品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家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或经体外修饰后的内源基因导入植物,改良植物的性状,并获得成功。近年来,由于生物工程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良作物抗性中的广泛应用,为培育抗性品种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开辟了玉米抗性育种的新时代。转基因技术将玉米基因库中不具有的抗性基因导入玉米,实现了传统育种方法无法实现的基因重组,大大提高了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4.
作物生物技术产业化最新进展和未来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被认为遗传改良很有希望的植物基因工程将对食物、饲料和纤维安全做出巨大贡献。近20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取得不断进展和日臻成熟,一大批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番茄和马铃薯等品种培育成功,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迅速。我国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的进展较快。目前已有10余种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种,有6种转基因植物被批准商品化生产。尽管21世纪作物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受到一定限制。但进入21世纪,农作物基因工程无论是研究还是产业化的前景一定会更好,发展步子会更快。……  相似文献   

5.
RNAi技术在作物中的应用及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悦  付伟  翟勇 《作物杂志》2018,34(1):9-4
RNA干扰(RNAi)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应用广泛。近年来,RNAi被认为是具有应用潜力的育种新方法。具有良好抗虫性状的RNAi转基因作物已研究成功,预示其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RNAi转基因作物如何监管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问题。本文介绍了RNAi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分析了RNAi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及传统转基因技术之间的不同点,总结了RNAi转基因作物的潜在风险,并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总结了RNAi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态度,最后分析了RNAi转基因作物存在的监管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我国对RNAi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高科技对育种的影响 1.1转基因技术 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未来植物育种手段.常规育种在大多数主要作物上已完成历史使命,新的突破将很难出现.有了转基因技术,我们将能获得常规育种不可能实现的成果.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作物(GMC)问世以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1996~1999年全球种植面积由170万hm2增加到3 990万hm2.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深刻地影响到农业生产方式和效益,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问题方面显示了巨大作用.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早已把转基因技术列在其八大领域之生物技术领域,并已取得很大成绩,如Bt抗虫基因获得国家专利,3个抗虫棉新品种通过审定,抗蚜虫和抗病转基因棉花研究取得突破等.  相似文献   

7.
曹永强孙   《作物杂志》2014,30(1):9-14
阐述了回交在转基因作物育种中应用的必要性、基本原理与方法程序,介绍了对回交后代材料进行鉴定、筛选的技术,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回交育种中存在的“产量阻碍”和“产量滞后”问题,并对转基因作物品种的基因累积技术进行了探讨。本文可为基因工程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进一步有机结合提供理论参考,对转基因作物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 《种子世界》2012,(9):46-47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重组技术、细胞DNA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并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同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的技术。自1996年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玉米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到2010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有29个,其中共有16个国家种植商业化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4680万hm2。1目前应用的转基因技术目前应用较多和成熟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PEG介导法、超声波介导法、电击法、子房注射法等,还有近几年才  相似文献   

9.
植物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以及品质改良、改善发育状况、提高光合作用和固氮效率等方面论述了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具体应用和进展,阐述了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种的方法和优点。通过植物基因工程获得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烟草,并开始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取了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了植物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广阔前景,有望培育出高产优质、集高光效、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抗逆等特性于一体的作物新品种。解决了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效益衰退的三大难题,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王大春 《种子科技》2005,23(3):152-154
回顾了分子标记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基因工程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及所取得的成就,并就我国玉米育种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上的运用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