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沈从文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作家。他的作品丰富、体式多样,而最能代表他创作艺术水准的是他的小说,特别是他成熟期的许多小说。这些小说的结尾留下了许多“空白”,这些“空白”既包含着传统的美学意蕴,又体现了沈从文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两性之间存在差别,在语言方面也不例外。语言性别歧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同时又是对社会传统和文化的反映。在英语中,女性语体反映了英语国家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对女性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女性语体特点的探讨,分析了社会中女性语体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小说展示了真实的人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代表的是一种美好、健康、自然而不悖于人性的生活方式。他的《边城》《萧萧》《丈夫》相继被改编成电影《边城》《湘女潇潇》《村妓》,根据其小说改编的这3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湘西人积极健康、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还呈现出不同于小说原著的“湘西世界”,更加生活化,更加充满人性,更具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女性的素质关乎中华民族国民素质的提高,关乎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老舍笔下传统女性形象德行美之根源及表现的探究,挖掘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心灵完善与精神的完整建构所需要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丁玲是我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生涯贯穿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在整个创作生涯中,她先后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如《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塑造了诸如莎菲女士、陆萍等典型的反封建的女性形象。不同时期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本文将通过丁玲在不同创作阶段塑造的女性形象,浅析丁玲对"五四"启蒙传统的坚持和疏离。  相似文献   

6.
女性哥特理论认为,女性哥特小说在情节、叙事技巧等方面,与男性哥特小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说的情节多围绕女主人公逐步揭开男性社会向她隐藏的秘密而展开。《吕蓓卡》中,达芙妮·杜穆里埃通过对女主人公在逐步揭开秘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从无知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蜕变的描述,延续了女性哥特创作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而《长河》却写到外面世界的变动让湘西人民变得惶恐和不安。全文充斥着《申报》、《大公报》等各种报刊字和频繁出现的“新生活”一词,可见小说中的湘西社会已经逐渐地被外面的新闻资讯所影响。  相似文献   

8.
《结婚十年》是苏青的代表作,出版后曾风行一时。作品以苏青自身的经历为依托,讲述了女主人公苏怀青从结婚到离婚的整个过程,展示了一个对新生活充满渴望与追求的知识女性艰辛的新路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发,虽然这种意识的萌发是微弱的、需要细细挖掘的,但是在当时写作的时代背景下,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坛,沈从文是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充满着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那里的生命个体健康、优美、自然、本真,这样的湘西与他一生所处的腐化、堕落的病态都市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这样的对照中,他完成了对理想世界与人生的寻觅与构筑。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肇始,中国思想文化多元的局面得以形成,并造就了沈从文文艺创作的辉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等诸次重大社会变局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所形成的社会政治生态使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多数时间呈现出由多元向单一的走向。特定的社会政治生态使自由知识分子逐渐边沿化乃至于消失。沈从文创作理念、艺术风格与主流文艺标准的冲突过程以及挣扎沉浮的人生轨迹,显示出20世纪中国自由知识分子一个时代的缩影。沈从文个体经历折射出的普遍意义,或可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作出可供参考的注脚。  相似文献   

11.
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拉辛笔下的《费德尔》与中国现当代剧作家曹禺笔下的《雷雨》各自讲述了一个以恋母情结为主题的家庭悲剧,并各自成功塑造了一个极端和矛盾的女性形象;然而,两个剧本在舞台布景、语言形式及戏剧结构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表面形式的差异其实蕴含了深层次的主题差异和人物悲剧命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众多女作家投入到新市民小说的创作中。这些女作家凭借其独特的新市民小说创作在大上海名噪一时,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且与女作家自身的生存状态及价值观念有很大关系。在她们的作品中有一类独特的女性形象——家庭女性。在女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下,在当时上海特殊的文化语境影响下,这些家庭女性在家庭身份、家庭关系、个体选择上都呈现出畸形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朱淑真和李清照是宋代两位最杰出的女词人,然而历代文论对二者的评价却差异颇大。细察词评家对她们的评价即可看出,李清照之所以颇受推崇,乃是因为其词作暗合了男性的涛风词风,其深层原因即是在男权语境下女性文学受到压抑以至在文化评判领域也受到不公之待遇。女性文学本身是有其独特魅力和独立价值的,对此,应对前人对于女性作品的评论进行再审视,恢复女性话语权,以还原女性文学的自身价值,这样才能更好更深入地研究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先生不仅是一位“乡土文学”大师,而且其创作的都市文学也独特而深刻,成为他所构筑的文学世界中又一坚实的轴心。作家的都市文本以独特的透视视角、鲜明而激切的批判姿态,书写都市人在畸形的现代文明围困中生命力萎缩退化与人性被异化扭曲。沈从文试图用一种“生命哲学”去探究重建民族文化的途径,呼唤自然人性的复归,其都市小说在整个现代都市文学中彰显出独异而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亦柔刚的个性,独特的女性视角,大胆热烈的爱情追求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朱淑真诗词作品的女性意识,并指出,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标志,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声。从而肯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无孔不入的各种广告中不难发现:女性在其中出现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规范。通过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分析,挖掘其背后存在的“他视角”和由此体现出的现代传媒中的性别失位。  相似文献   

17.
服饰描写艺术在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沈从文小说中湘西少女的两种服饰描写艺术:简笔和工笔对比描写个体服饰;轻外在衣饰而重在精神的略貌取神描写.并透过这个物质层面的表象,在更深意义上揭示了湘西原生本土文化和健康自然人性被外埠经济毁灭的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18.
邬胜利 《中国工作犬业》2006,(3):F0003-F0003
如今在警犬工作着中也出现了女性娇柔的身影,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温柔与细腻,在警犬工作中显现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这就是我们带犬女民警。  相似文献   

19.
王金庸 《中国蜂业》2006,57(1):30-31
女性盆腔综合症常发生于中年女性,症状表现为腰酸腿软、尿急、尿频、排尿不净、小腹坠痛、疲劳易烦、睡眠不佳等。经内、妇科检查,均未发现任何病灶,而自己又痛苦难言。该人群,中年妇女比例不小,占35%~42%。经多年研究,将其称为“女性盆腔综合症”或称“女性疲劳综合症”,采用中医蜂疗方法对其进行康复,效果不错,可在一个月内见效。  相似文献   

20.
一个作家的价值取向,总是同其所属的文学流派的创作倾向有着密切的关联。萧乾在初登文坛之时,就引起关注,并且因其初期作品的内容及整体风格较为接近京派而被许多人称之为京派作家。但通过对萧乾的人生经历、作品内容和创作思想的分析却发现,萧乾在小说创作中,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远离名士风范的平民化倾向,并且逐渐地走向了人生派作家的行列。尤其是他反宗教倾向的小说,更体现出他作为一位人生的歌者那种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创作态度,体现出“为人生”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