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二亚1号为材料,研究其在六种不同栽插规格处理下的抽穗期、株高、有效穗、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重和产量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株高、穗长、穗总粒数、抽穗期和千粒重未见明显差异。而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穗实粒数、单株重和单产不同处理间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栽插规格以9×4寸的产量最高,其次为5×5寸。8×8寸的产量最低。这一研究说明二亚1号作双晚栽培的适宜裁插方式为宽行窄株9×4寸。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86年俞世蓉提出的适应性参数(以ai表示)对省区试早杂组进行稳定性分析,并计算出ai与bi的相关回归系数,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靠性。一、材料与方法利用1990年福建省水稻区试早杂优组材料,有8个参试组合,试验点分别设在闽东南、闽西北和闽南稻区共17处。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四次重复,小区面积0.02亩,插植规格20厘米×17厘米。收获后将各点产量折成亩产,采用俞世蓉(1986年)提出的适应性参数统计分析法对各组合的稳定性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早晚稻混栽中不同密度和插植规格及早稻的收获高度、晚稻的施肥时期对早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早稻群体的分蘖发生速度以宽行密植的较快,有效穗数多。密度相同时,采用宽行窄株插植的地上部干物质生产量和产量较高:(2)早稻收获前7d追施氮肥,可促进晚稻分蘖的发生。早稻收获时留桩20cm,混栽晚稻的分蘖发生速度快于撩穗收获的,且有效穗数多,但每穗的结实粒数少,穗型小;(3)从产量水平来看,以早稻收获前7d追肥、留柱高20cm收获的晚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优质杂交早稻新组合T优7889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优7889作旱稻种植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较广等特点。本试验安排了施纯N总量、插植规格两种试验处理的栽培试验。作了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是T优7889最重要的产量优良。不同施N量对T优7889产量影响不显著,而不同插植规格则对T优7889产量有显著效应。据此提出了T优7889的高产栽培策略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一、不同种植密度对大麻的根系、分枝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大麻稀植时,根系庞大,入土深;密植时,根系小,入土浅。如在60×30、60×1030×5和7.5×7.5厘米四种行株距时,雄株主根长分别为40、35、27和19厘米,侧根数为67、68、50和46个,根鲜重为40.6,19、8.9和3.2克,根系横向伸展宽度为50、40、30和15厘米;雌株主根长为46、38、28和20厘米,  相似文献   

6.
1990年早、晚季在漳州市芗城区石亭乡新厝村科技组进行百亩“籼128”双季亩产超吨粮示范,取得百亩平均亩产1057.92公斤,其中产量最高的一丘,早季亩产达607.95公斤,晚季559.2公斤,双季合计亩产1167.15公斤。“籼128”双季亩产超吨粮,在栽培上应以主功穗数为主,兼功大穗,以发挥其穗多粒多的优势。采用16.5×19.8厘米的插秧规格,亩插2.0万丛,每丛插7~8本,亩基本苗12~14万苗,最高茎蘖数35~40万苗,最终有效穗24~28万穗,平均穗粒数100~110粒,结实率90~95%,千粒重27.5~28.5  相似文献   

7.
文摘     
0188 部分水稻品种及其杂交种的再生能力【刊、英】/S·Arumugchamy∥IRRN 16:1,1991。根据再生能力和再生萌发程度分析了水稻品种Bhavani、MDU3、IET6262、IET6709、IET7552和IET9239及其双列杂交的30个杂交种的再生产量。每区种2行,每行10丛,规格20×20厘米,随机区组,三次重复。按再生稻栽培方法种植。头季生理成熟时收割,留茬20厘米,让其再生。每区随机取10丛,考取再生分蘖数和产量,计算再生能力和再生萌发级。再生能力以稻茬再生分蘖数计算,再生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豫南稻区水稻粮饲双优高效种植模式适宜播期和留桩高度,设置4个播期和3个留桩高度,研究不同播期和留桩高度对头季稻秸秆和再生季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同一留桩高度再生稻生育期相应推迟,鲜草量和干草量先增后降,有效穗数逐渐降低,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先降后增;同一播期随留桩高度降低,生育期推迟,鲜草量和干草量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下降,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增加。综合2季效益分析,以3月16日播种,留桩高度10 cm时2季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性状与物质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流特性的影响。根据不同留桩高度下再生稻产量,将供试品种分为3种再生类型:高桩再生型、低桩再生型和中高桩再生型。留桩高度降低,再生稻有效穗数减少而每穗粒数增加,而低桩再生型品种每穗粒数增幅更大;高桩与中高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叶面积指数以高桩处理最大,而低桩再生型品种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大;高桩再生型品种灌浆期光合速率以中、高桩处理较大,中高桩与低桩再生型品种齐穗期以高桩处理最大,齐穗后10 d和20 d以中低桩处理较大;高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作物生长率以高桩处理最高,而中高桩、低桩再生型品种以低桩或中桩处理最高;中高桩与低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枝梗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强,而高桩再生型品种表现相反;高桩再生型品种茎鞘碳水化合物转运率以高桩处理较高,而低桩再生型品种以中、低桩处理较高。可见,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流特性的影响与品种的再生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以恢复系R463和不育系金23A为材料,研究杂交水稻制种种植行数配置,2010年以杂交稻中优161(中9A/中恢161)为材料研究不同密度机插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插规格30.0 cm×13.3 cm条件下,随母本行数增加母本结实率下降,产量下降,机插时适宜行数为6行;不育系中9A机插秧的秧苗素质明显低于手插秧,且推迟开花期1 d;在机插行距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株距减小,种植密度增大,制种产量增加。以30 cm×12 cm机插规格的产量最高(3.94 t/hm2),高于手插对照(20 cm×20 cm)的3.91 t/hm2。表明通过增加机插密度可以获得较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椰子行间可可的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椰子植距为6×10m或6×11m的椰园中,在椰子行间种植三行可可,可可植距为2×2.5m,这种模式最佳,要可开花结果早,单位面积产量高,正常管理的可可园,植后2年投产,初产期产量达631.8kg/hm^2。  相似文献   

12.
杂交再生稻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杂交再生稻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插植11.7cm×23.3cm和11.7cm×26.0cm两种规格较好,它比对照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明确提高再生稻产量,应以抓好栽插规格、增加有效穗数、提高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为主。  相似文献   

13.
水稻边行疚主要是水稻群体的边缘光温气等条件充足的地段其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增加和产量提高的现象,又称为边缘效应。在生产上充分发挥边行疚的作用对提高水稻单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探讨水稻的边行优势效应,对水稻群体进行了多年的调查。一、调查方法在水稻成熟期,对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田进行调查,包括①普通栽培稻田调查三,其插植规格分别为15.5cm×17.9cm,亩插2.40万丛;17.5cm×18.5cm,亩插2.06万丛;166.3cmX17.scm,亩插2.34万丛。②畦式(半旱式)栽培稻田共调查十蚯,规格为畦宽120cm,沟宽40cm,株…  相似文献   

14.
不同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辽优0201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0201制种田中母本的不同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其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穗颖花数、单穗结实率、单穴成穗数在不同插植密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单穗颖花数在不同插植苗数下存在显著差异,单穗结实粒数、单穴成穗数、群体穗数、测产产量等指标在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互作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距离父本不同的母本行在单穗结实粒数上也有显著不同,靠近父本的边行有利于提高这个指标;各处理中,D2P2(即插植密度为20.0cm×13.3cm,每穴插植苗数2苗)可作为该组合制种的较好设置,行比以1:4或1:5为宜.同时初步构建了辽优0201制种产量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16,(2):54-60
选用杂交晚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和常规晚粳品种镇稻11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机插株距和取秧面积处理,探讨机插规格对双季晚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塑造了水稻的不同群体起点,对群体发育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机插漏蔸率降低,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增加,成穗率和群体透光率呈下降趋势。株距11.5 cm处理的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均高于株距13.6 cm处理。杂交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都高于常规粳稻镇稻11号。调节机插株距比调节取秧面积更易控制基本苗数。双季晚稻适宜机插规格为行距26.9 cm、株距11.5 cm;杂交籼稻和常规粳稻品种适宜取秧面积分别为1.05和1.44 cm2。  相似文献   

16.
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超级稻产量和抗倒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早、晚季以常规超级稻桂农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插植密度和栽插苗数对产量、产量构成和植株抗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晚季水稻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高密度有利于高产,但对早季水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插植苗数对早、晚季的产量影响较小,未达显著水平。(2)栽插密度对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群体颖花量影响较大,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插植苗数对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大,对群体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3)丛、株抗倒力随插植密度的增大和插植苗数的增多而下降。综上所述,对于常规超级稻品种桂农占在高肥力稻田、适宜的施N量和合理的N肥运畴条件下,早季插植密度以24万丛/hm2、每丛插3苗,晚季插植密度以30万丛/hm2、每丛插4苗,能较好兼顾高产、高效和有效防止倒伏。  相似文献   

17.
对香蕉品种(Williams)采用5×2,4×2,3×2和3×1.5米四种植距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第一次收获产量分别为29.8,33.9,45.3和61.3吨/公顷,母株死后再长出的第一批香蕉产量分别为69.1,76.7,78.1和74.5吨/公顷.累积产量最高是3×2米(2222株/公顷),母株死后第一批香蕉种植密度在3×2米时产量最高.每公顷种1000株时,叶面积指数是3.9,而每公顷2222株的叶面积指数为7.8,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8.
以水稻品种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头季稻机收时设计4个不同留桩高度(5 cm,15 cm,25 cm和35 cm)处理,研究不同留桩高度对甬优2640再生季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甬优2640在浦城县作机收再生稻栽培、在3月中旬播种时,再生季获得较高产量的适宜留桩高度为25 cm左右。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2014,(5):47-48
为研究准两优608"一季+再生"生产模式在浙江常山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头季稻留桩高度试验。结果表明,在1540 cm范围内,随着留桩高度的增高,成熟期提前,产量以留桩高度35 cm最高。  相似文献   

20.
高桩再生稻由于穗小粒少,产量不稳定,头季不能应用机收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从机收时的留桩高度、碾压带等方面对再生稻栽培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0~5 cm桩高的再生季产量最高,说明在应用机收低桩再生技术进行再生稻生产时,应把留桩高度控制在5 cm内。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