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钉齿式轴流试验台上进行水稻脱粒试验,考察脱粒与分离因素对脱粒与分离性能的影响;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实验方法,探讨喂入量、滚筒转速和导向板导角对轴流装置功耗的影响规律;利用双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素与试验指标的关系,确定各因素在二次非线性模型中的主次顺序.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滚筒转速对影响轴流脱粒的功耗影响最大,喂入量次之,导向板导角的影响小.喂入量为2kg/s,滚筒转速为700r/min,导向板导角为45°时,单位功耗为9.82kW/kg·s.  相似文献   

2.
李渤海  张义峰  张贵宏 《农机化研究》2006,(12):165-166,170
利用自行研制的螺旋叶片带板齿式轴流脱粒与分离装置试验台,以喂入量、滚筒线速度和导板导角作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对水稻脱粒与分离过程中的功耗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随着喂入量的增加,功耗增大;当滚筒线速度过大或过小,功耗均增大;功耗随着导板导角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横置差速轴流脱分选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横置轴流滚筒长度受限和脱出物在清选筛入口一角堆积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以同轴差速脱粒滚筒、圆锥形清选风机、双层振动筛和螺旋板齿式复脱器为主要工作部件的横置差速轴流式脱分选系统。为了提升横置差速轴流脱分选系统工作性能,设计了喂入量为2 kg/s的试验台,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进行工作性能试验,考察差速滚筒转速组合、圆锥形风机叶片锥度、差速滚筒高低速段长度配比3个因素对损失率、破碎率、含杂率和脱粒功耗4个性能指标的影响。建立了损失率、破碎率、含杂率、脱粒功耗的回归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回归数学模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影响横置差速轴流脱分选系统损失率、含杂率的3个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差速滚筒转速组合、圆锥形风机叶片锥度、差速滚筒高低速段长度配比;影响横置差速轴流脱分选系统破碎率、脱粒功耗的3个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差速滚筒转速组合、差速滚筒高低速段长度配比、圆锥形风机叶片锥度;最优参数组合为:差速滚筒转速组合750、850 r/min,风机叶片锥度3.8°,高速段比例30%;对应工作性能指标为:损失率1.57%、破碎率0.71%、含杂率0.38%,脱粒功耗6.67 k W/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横置差速轴流脱分选系统工作性能指标优于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4.
油菜轴流脱粒滚筒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自行研制的轴流式脱粒分离试验装置上,对钉齿、短纹杆和纹杆-板齿3种不同结构的轴流脱粒滚筒进行了油菜脱粒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结构轴流滚筒的脱粒损失率、功耗、脱出物沿滚筒轴向的分布、脱分特性、脱出物各成分比例以及对后续清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草谷比对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草谷比的水稻对多滚筒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的功耗、脱粒损失率及杂余含量的影响,在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上采用切轴流滚筒与双横轴流滚筒组合式3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简称切轴轴3滚筒脱粒分离装置),在相同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下对喂入不同草谷比的水稻(即不同茎秆长度的水稻)进行脱粒分离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喂入茎秆长度越短的水稻(即草谷比越小)。脱粒滚筒功耗和脱出物杂余含量越低,但脱粒损失率越高,在保证脱粒损失率≤0.6%并尽可能降低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功耗和杂余含量的情况下选取最佳喂入水稻长度为675mm,当喂入量为4.5kg/s且喂入水稻长度为675mm时.切轴轴3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的总功耗为22.47kW,脱粒损失率为0.587%,脱出物杂余含量为6.92%。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水稻轴流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工作时功率消耗大、脱出物含杂率高、增加清选工作负荷等实际问题,自行研制了一种钉齿式轴流装置,并进行了水稻脱粒分离试验。分别建立了喂入量、滚筒转速和凹板间隙与功耗、含杂率、断穗率、总损失率4个性能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影响性能评价指标的因素主次顺序;借助Matlab软件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得到了该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组合:喂入量2kg/s,滚筒转速600r/min,凹板间隙30mm,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由此为我国水稻联合收获机的研发和传统机型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提高立式轴流脱粒分离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脱粒率、分离率以及功率消耗沿滚筒轴向高度分布的规律,并指出立式轴流部件具有很强的分离能力。大量的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的正交试验表明,提供提早集中脱粒的条件对于提高轴流脱粒部件脱粒分离性能很重要。本文并对为实现提早集中脱粒和及时有效分离所采用的滚筒和凹板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8.
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参数试验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耀明  周伟  徐立章  孙韬  唐忠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5):62-67,92
为解决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收获秆青叶茂难脱高产水稻时脱粒分离损失大且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设计了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在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上,通过对比试验分别对凹板筛栅条轴向间距、顶盖导向板个数和滚筒轴间距进行了优选,得到优选结构参数为: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凹板筛栅条轴向间距分别为10 mm、16 mm和16 mm,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顶盖导向板的个数都为4个,第Ⅰ切流和第Ⅱ横轴流以及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滚筒轴间距分别为645 mm和667.5 mm;在得到的优选结构参数下,以喂入量、脱粒间隙和滚筒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极差分析得出试验范围内切双横流水稻脱粒分离装置的优选工作参数为:喂入量为5 kg/s,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脱粒间隙分别为40 mm、35 mm和40 mm,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滚筒转速分别为550 r/min、600 r/min和750 r/min。在此参数下,得到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的性能指标为:未脱净率0.05%,夹带损失率0.36%,脱粒总损失率0.41%,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脱粒滚筒功耗分别为3.33 k W、21.26 k W和12.58 k W,脱粒滚筒总功耗37.17 k W,脱出物杂余质量分数14.37%。  相似文献   

9.
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功耗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获取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在水稻脱粒中的功耗特性,借助扭矩传感器、信号采集卡及工控机测控系统在纵轴流滚筒转速为850 r/min、钉齿间距为100 mm、脱粒间隙为25 mm、草谷比为2.6、喂入量为7 kg/s条件下,于室内台架上进行了水稻脱粒功耗测定试验.通过对水稻脱粒过程中功耗特性的分析,提取水稻脱粒的瞬间功耗,得知钉齿纵轴流滚筒的空载功耗为10.93 kW、脱粒功耗为36.94 kW、机械效率为69.62%.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钉齿纵轴流滚筒总功耗及籽粒损失率(夹带损失率和未脱净损失率)的齿间距、脱离间隙、滚筒转速、草谷比及喂入量进行室内台架试验研究,分析了单个因素对钉齿纵轴流滚筒总功耗和籽粒损失率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切纵流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田间试验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切纵流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的最佳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履带式切纵流联合收获田间试验机进行结构改进、载荷测试系统的构建和水稻田间试验,研究切流滚筒、纵轴流滚筒间隙和切流滚筒、纵轴流滚筒转速对脱粒总功耗、切流滚筒功耗、纵轴流滚筒功耗和夹带损失率等性能的影响。并对总功耗和夹带损失率的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和复合型优化分析得到最佳参数配置:切流滚筒间隙为30.99 mm,纵轴流滚筒间隙为14mm,切流滚筒和纵轴流滚筒转速为892.95、848.95 r/min。试验表明,该参数组合下,脱粒总功耗39.03 k W,切流滚筒功耗11.72 k W,纵轴流滚筒功耗27.31 k W,夹带损失率0.50%。对切流滚筒和纵轴流滚筒下方脱出混合物分布进行了研究,为清选装置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影响翻转式双轴桨叶混合机混合均匀度的3个因素(混合时间,充满系数及桨叶轴转速)以及对混合的主效应,单因素效应,两因素间的交互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各因素水平间的最佳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微量元素对厌氧干发酵产沼气效果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7种不同微量元素进行优化筛选,以产气效果为指标,筛选对产气量有重要影响的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对秸秆厌氧干发酵有明显促进作用,最大产气量为7 922mL,比空白组提高76.1%;显著因子为Ni,Mg,Mo。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外部制衡机制已经成为农机购置补贴绩效评估的常用手段。为定量研究第三方评估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作用,该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某地连续6次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各项合格率抽查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显著性P值为0.007<0.05。研究得出,在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的情况下,各项目的合格率均值有显著差异,第三方评估方式促进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以离心泵平衡孔轴向力平衡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和试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平衡孔位置、平衡孔面积与平衡轴向力效果和泵外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为提高轴向力平衡装置的综合效果,提出了减小平衡孔大小、适当增加后密封环直径(相对前密封环)、平衡孔靠近叶轮轮毂等设计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磴口县为研究区,针对县域生态空间网络的粒度效应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粒度的变化对生态空间网络的空间结构、拓扑结构以及生态源地的面积与空间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影响,而生态阻力的粒度效应并不明显。随着空间粒度的不断增大,生态源地的面积产生了明显的波动并且变得越发破碎;生态空间网络长度经历了从增加到减少的变化,其空间分布由最初的不断密集再到逐渐稀疏;生态空间网络的各项拓扑结构指数变化较为明显,随着空间粒度的不断升高,网络的度分布愈发集中,同配性、层次性、模块化增强,网络的不均匀性不断提升,连接性不断降低,总体向更加不稳定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张希来 《农业工程》2021,11(4):123-127
针对当前小麦生物量的无损检测技术存在精度低、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力学传感技术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了小麦地上鲜生物量的预测模型,并探究了模型对不同生育期小麦生物量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测量高度40 cm时,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对抽穗期小麦生物量的预测效果最好,其测试集R2 =0.623,RMSE =0.216 kg;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气助式静电喷雾中,药液雾化特性对其靶标背部沉积效果的影响,采用Ф80mm的西红柿果实作为靶标,配制1g/L的刚果红溶液模拟农药进行喷雾试验.运用OLID测试系统对不同施药条件(气体压力、静电电压、喷雾距离)下药液的雾化特性进行了测试,借助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靶标背部沉积量,结合试验结果对药液雾化特性与靶标背部沉积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非静电喷雾时,雾滴不易粘附于标靶背部,与荷电喷雾时相比,背部沉积量较小可以忽略;在气动力和静电力的前后作用下,雾滴的粒径随气体压力、静电电压的增加而减小且分布愈均匀;增加气体压力、静电电压均可提高药液靶标背部的沉积量,其中静电电压影响最大;荷电啧雾时,雾滴的粒径愈小分布愈均匀有利于荷电药液在靶标物背部沉积.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暗灌供水,研究控制不同灌溉下限对温室黄瓜自根苗、单根嫁接苗和双根嫁接苗根系分布、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和降低灌水下限,均使黄瓜根系总长度增加;不同处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在灌溉下限为85%时,与自根苗相比,双根嫁接苗可以显著增加产量17%,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7...  相似文献   

19.
以常见挺水植物鸢尾(Iris tectorum)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20 d的不同水位(10、30和50 cm)下鸢尾对水体中NH3-N、COD、TP和土壤全磷、全氮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0 cm水深情况下,鸢尾对于COD和TP的净化效果达到88.4%和95.4%,优于30和50 cm的处理组。相较于50 cm水深条件,10 cm条件下鸢尾对于TP的去除贡献率更高,并且随着水位的升高,鸢尾对TP和COD去除的贡献率达到50%的响应时间逐渐延迟并且缩短。在10~30 cm条件下,鸢尾对COD和TP的响应更迅速,浓度削减效果优于高水位状态。各水位情况下,鸢尾对土壤全氮影响不明显,但对土壤固磷效果相较于空白组效果明显。该试验可为村镇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水生植物的选取和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玉米苗期在不同干旱程度下生长, 并在拔节期复水,分析复水后株高的动态变化及对干物质、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亏水抑制了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的增长, 轻度干旱和适氮条件下复水后补偿效应明显,出现超补偿效应; 重度干旱条件下复水后虽然有所恢复,但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下适当的增加施氮量可以提高干旱复水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