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试验以川西北高原的乳用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麦洼牦牛乳腺组织中的氨酰-Co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1(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1,ACSL1)、氨酰-Co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1、2(acyl-CoA synthetase short-chain family member 1、2,ACSS1、ACSS2)和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成员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3,FABP3)等乳脂代谢相关基因全泌乳期转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基因在整个泌乳期均持续表达;分娩后30 d(30 d )ACSL1、ACSS1、ACSS2和FABP3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比分娩前15 d(-15 d)显著增加(P<0.05),且达到最大值后逐步下降。产乳量测定结果表明,麦洼牦牛产乳量在120 d达到峰值,比乳脂代谢相关基因峰值表达水平晚90 d,其后产乳量逐步下降。结果表明,牦牛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在全泌乳期的表达规律可能与牦牛对青藏高原生存环境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产犊季节、胎次及不同牛场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情况,以期为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及牛奶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个千头以上奶牛场共8 872次相关信息,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产犊季节、胎次和牛场对泌乳天数、305d校正奶量、305d脂肪产量、305d蛋白产量和全泌乳期产奶量5个泌乳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犊季节、胎次和牛场都极显著影响奶牛的5项泌乳性能(P<0.01)。夏季和秋季产犊奶牛的泌乳性能较为理想。夏季产犊奶牛的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最高,其他三个泌乳性能都位居第二;秋季产犊奶牛的305d校正奶量、脂肪产量和蛋白产量都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季节(P<0.05),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也仅次于夏季。头胎牛的各项泌乳性能都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的奶牛(P<0.05),其次为2胎产犊奶牛。随着胎次的增加,泌乳性能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除了泌乳天数之外,A牛场的各项泌乳性能都最佳,且显著高于B、C两个奶牛场(P<0.05)。[结论]在饲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本研究中三个牛场的奶牛适宜在夏、秋两个季节产犊,此时泌乳性能较好;此外,头胎产犊奶牛的泌乳性能在各胎次中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奶牛第一胎泌乳性能的影响,以便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荷斯坦奶牛合理安排配种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海丰奶牛场有限公司2009年引进2480头澳系进口荷斯坦牛产犊季节及其第一胎泌乳性能的数据,分析不同产犊季节对第一胎泌乳天数、全泌乳期实际产奶量、305d校正奶量、305d脂肪产量和305d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对第一胎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显著影响305天脂肪产量(0.01P0.05),春季产犊的奶牛泌乳天数最长(358±10d),而冬季产犊的奶牛泌乳天数最短(299±18d),春季与夏季产犊奶牛的全泌乳期产奶量显著高于秋季、冬季产犊奶牛(P0.05),夏季产犊奶牛305d脂肪产量最高。[结论]综合各产犊季节样本量及相应泌乳性能,认为该场澳系进口荷斯坦牛最适宜产犊季节为夏末秋初,此时泌乳性能最好。该结果对同类地区引进澳系进口荷斯坦牛繁殖与生产管理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此试验旨在研究褪黑素膜受体(Melatonin membrane receptors, MT)在奶山羊乳腺中的分布和表达及褪黑素对奶山羊乳腺β-酪蛋白(β-casein)表达的调节作用。以泌乳期奶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T1和MT2在泌乳期不同阶段奶山羊乳腺中的表达和分布;褪黑素处理体外培养的泌乳期乳腺组织,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β-酪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1)MT1和MT2 mRNA在泌乳期奶山羊乳腺都有表达,并具有相同的表达趋势,泌乳高峰期(泌乳期60 d)显著高于泌乳上升期(泌乳期30 d)和泌乳下降期(泌乳期120 d)(P0.05);(2)MT1和MT2主要定位于乳腺上皮细胞,泌乳高峰期为强阳性,泌乳上升期和下降期阳性反应较弱;(3)褪黑素处理能显著下调乳腺组织β-酪蛋白mRNA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褪黑素能直接作用于乳腺,调节泌乳期奶山羊泌乳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在西门塔尔品种的母牛群中进行。对照组(502头)给予常规日粮。试验组1(487头)在产犊前40~30天和20~15天肌肉注射维生素A 的制剂,试验组Ⅱ(495头)在产犊前40~30天和20—15天以及产犊后10—15天和35—40夭肌肉注射维生素 A 的制剂。试验各组每头母畜给予维生素 A2,000,000国际单位。试验处理全年进行。试验所得繁殖指数表明,试验组1的平均配种期减少了10.10天(降到106.92天);试验组Ⅱ减少了19.38天(降到97.64天)。从产犊到首次授精的间隔期,分别缩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脂肪酸的含量、种类及变化规律,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20头牦牛在哺乳期内(1~180 d)12个时间点的乳样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牦牛乳样内共检测出30余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十六烷酸即软脂酸/棕榈酸,其次为十八碳烯酸,含量最低的是十三碳酸和全顺式-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即花生四烯酸。相对产犊后第15天而言,长链脂肪酸在整个哺乳期无显著差异;中链脂肪酸在产犊后3~7天及120天与其他时间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则在产犊后第3,4天有显著差异,在5,6,7天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仅在120天与其他时间点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泌乳期能量和蛋白质维持需要量。选取15头体重与胎次相同、产犊日期接近的牦牛,等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自由采食)、80%采食组(自由采食组前1天采食量的80%)、60%采食组(自由采食组前1天采食量的60%),试验牛单栏饲养,按试验设定的限饲要求进行饲喂,自由饮水。试验分为泌乳前期(泌乳第31~70天)和泌乳后期(泌乳第71~135天)。饲养试验结束后依次进行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试验,测定其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气体代谢、碳代谢、氮代谢、能量代谢指标,通过建立代谢能采食量(MEI)与能量沉积量(ER)、食入氮(NI)与沉积氮(NR)的回归方程,获得泌乳期维持代谢能和净蛋白质需要量。结果显示:牦牛泌乳期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5.11%~71.94%、68.65%~75.19%、56.78%~65.68%和44.91%~54.94%,呼吸熵在0.70~0.74,碳表观消化率在65.60%~70.72%。牦牛泌乳期MEI[kJ/(kg W0.75·d)]与ER[kJ/(kg W...  相似文献   

8.
试验探究不同饲喂水平对泌乳期牦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5头体重、产犊日期接近的健康经产母牦牛,随机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AL组)、80%采食组(IR80组)和60%采食组(IR60组),每组5个重复。结果显示,IR60组的牦牛平均日增重、泌乳后期乳产量、泌乳前期乳蛋白含量显著低于AL组(P<0.05)。泌乳期牦牛瘤胃液氨态氮含量随饲喂水平的降低而升高(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随饲喂水平的降低而降低(P<0.05)。牦牛泌乳后期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泌乳前期(P<0.05),AL组牦牛泌乳前期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L组与IR80组牦牛泌乳后期血清中黄体酮含量高于泌乳前期(P<0.05),IR60组牦牛泌乳前期的催乳素含量和泌乳后期的雌二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泌乳期牦牛需供给高营养水平的日粮以保证牦牛良好的瘤胃代谢、激素代谢水平及较高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牦牛初乳期乳腺特异表达的基因,采用抑制消减杂交和斑点杂交法对麦洼牦牛初乳期(产犊后2 d)和常乳期(产犊后18 d)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发现2个在初乳期间特异表达的EST片段,并命名为LAO和COL1α1。测序结果LAO片段长698 bp,GenBank比对,其核苷酸序列与西藏黄牛(Bos taurus)、小家鼠(Mus musculus)、家犬(Canis familiaris)等的L-氨基酸氧化酶基因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其序列一致性分别达到96%、73%、72%;COL1α1片段长337 bp,比对结果,其序列与Bos taurus、马鹿(Cervus elaphus)、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等的Ⅰ型胶原蛋白α1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其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100%、99%。2个序列与牛基因组的Blast分析表明,LAO片段定位于3号染色体LOC782545区,该区域编码1个L-氨基酸氧化酶基因;另一片段定位于19号染色体LOC615867区,该区域编码1个Ⅰ型胶原α1基因。研究表明,L-氨基酸氧化酶基因和Ⅰ型胶原蛋白α1基因是牦牛初乳期乳腺特异表达蛋白,这2个基因在牦牛初乳期乳腺组织中较高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初乳期乳腺特殊的生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产犊间隔长效益受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常情况下.奶牛的泌乳周期和怀孕周期均为一年。奶牛产犊后马上就进入泌乳周期中的泌乳期(305天)。随之还有60天的干乳期;产犊的同时怀孕周期的空怀期也已开始(85天).当配上种后进入280天的怀孕期。为了保证奶牛正常的生产性能和生理机能.就必须在产犊后85天左右(72-93天)让母牛准时怀孕,以保证12个月后产犊.进入新的泌乳周期。  相似文献   

11.
有些母猪不能提供足够的奶使其全窝仔猪保持最佳的生长。因此,采取增加母猪泌乳量的管理措施是很重要的。泌乳启动时,乳腺细胞的数量直接影响泌乳量,但影响乳腺生长的因素还不完全清楚。每一胎中在妊娠的后1/3以及泌乳期间,乳腺都会经历一个快速生长周期,接着便会退化。乳腺退化过程是很急剧的,在断奶后7~10d就发生。在泌乳初期,如果奶头没被小猪允吸过,乳腺也会退化。这一过程在泌乳后的7~10d发展得很快,而且是不可逆转的。这就表明,在第1个泌乳期使用好乳头对以后泌乳期的泌乳量这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通过析因法获得泌乳前期水牛能量需要量.选用30头体况良好、上一泌乳期泌乳量相近、产犊胎次(2、3胎)接近、健康的泌乳前期水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采用等粗蛋白质(13.3%)、3种能量水平的精饲料,产乳净能分别为6.0、6.6和7.2 MJ/kg.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于正试期第24、28天分...  相似文献   

13.
β-防御素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并且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的活性多肽。试验目的为研究β-防御素1(β-defensin 1,Defb1)mRNA在自然断乳和强制断乳时表达的变化。72只雌性小鼠在分娩后分为强制断乳组(n=36)、自然断乳组(n=36),于强制断乳(泌乳12d)和自然断乳(泌乳21d)后5d内(1d、2d、3d、4d、5d)及断乳当天(0d)分别处死小鼠,取第4对乳腺组织,半定量RT-PCR检测Defb1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0d相比,强制断乳后4d,Defb1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达到最低值;与0d相比,自然断乳后1d和2dmRNA水平即显著降低(P<0.05),3d时Defb1转录水平出现显著升高(P<0.05),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4.
牛乳腺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在乳汁体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阐明乳脂合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分子机理,为反刍动物原料乳的优化,特别是为乳脂肪的营养调控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奶牛初乳、常乳和末乳中的乳汁体细胞为研究对象,以看家基因GAPDH为内参,对初乳、常乳和末乳中LPL、CD36、VLDLR、ACSS2、ACSL1、FABP3、ACC、FASN、SCD、ADFP、XDH和BTN1A1 mRNA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发现,LPL、CD36、VLDLR、ACSS2、ACSL1、FABP3、SCD、AD-FP、XDH和BTN1A1 mRNA在初乳、常乳和末乳中均有表达,而ACC和FASNmRNA只在初乳中表达,常乳和末乳中均不表达;半定量结果表明,与初乳相比,常乳和末乳中LPL、CD36、VLDLR、ACSS2、ACSL1、FABP3、SCD、ADFP、XDH和BTN1A1 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常乳与末乳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初乳期乳腺脂肪合成能力明显高于常乳和末乳期乳腺,且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内脂转运和代谢的生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地区1998-2016年28个场区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比较不同产犊季节对1~3胎奶牛泌乳曲线相关参数的影响。使用Wood模型对1~3胎不同产犊季节群体和个体泌乳曲线进行拟合,并获得相应胎次下不同产犊季节奶牛泌乳曲线参数a、b、c (分别代表泌乳潜力、产奶量上升至顶峰速率、产奶量达到顶峰后下降速率)、泌乳曲线二级参数Per、PY (分别代表泌乳持续力、泌乳峰值)及305 d产奶量(305MY)。群体和个体水平的曲线拟合采用SAS 9.2中NLIN模块进行,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不同产犊季节对各胎次奶牛泌乳曲线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产犊季节对Wood泌乳曲线的泌乳潜力、达到峰值的上升速率、达到峰值后的下降速率、泌乳峰值及305MY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泌乳持续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夏季产犊牛泌乳曲线整体低于其他产犊季节,且胎次越高趋势越明显,1胎牛受到的影响较小;从胎次上分析,头胎牛泌乳持续力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头胎牛夏季产犊305MY比其他产犊季节的低274.33~490.17 kg,经产牛夏季产犊305MY比其他产犊季节的低440.76~930.68 kg。以上结果提示,北京地区牛场应注重做好经产牛和头胎牛的防暑降温工作,注意调整配种时间,避免夏季产犊牛过多,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6.
3种ELISA试剂盒检测不同亚型外源性鸡白血病病毒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稳定、快速从感染鸡体内检测或分离外源性鸡白血病病毒(ALV)的简易方法,作者使用A亚型(ALV-A)、C亚型(ALV-C)以及2株J亚型(ALV-J-PY和ALV-J-WS)鸡白血病病毒(ALV)按高、中、低(即100、10、1μL)3种接种量人工接种DF1细胞,在接种后不同时间用A、B、C 3种ELISA试剂盒检测ALV抗原(P27)。结果表明,对ALV-A和ALV-J-PY,高剂量接种时,用A试剂盒在接种后第3天即可检测出;低剂量接种时,第7天可检出。使用B试剂盒,2株病毒的检出时间延长(高剂量组分别为第7天和第5天;低剂量组分别为第15天和第13天);使用C试剂盒,所需检出时间最长(接种后第13天)。对ALV-C和ALV-J-WS毒株,A试剂盒对高剂量组,分别能够在接种后第5天和第9天检出,其它中、低接种量组15 d内均没有检出;而B、C2个试剂盒对3个接种剂量组均没有检测出。从以上结果看出,3种ELISA试剂盒对3种亚型ALV毒株的检出时间存在明显不同,A试剂盒灵敏度最高,能最早作出检测;B试剂盒灵敏度次之。同时,无论使用哪种试剂盒ALVs的检出时间与病毒接种量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外源性ALV的检测及病毒分离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在绒山羊绒毛生长不同阶段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非产绒期和产绒期辽宁绒山羊皮肤中IGF-1和IGF-1R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皮肤中IGF-1和IGF-1R mRNA的表达量在产绒期均极显著高于非产绒期(P<0.01),产绒期IGF-1、IGF-1R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非产绒期的8.30倍和7.49倍。说明IGF-1和IGF-1R基因可能与山羊绒周期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伊犁马泌乳特性、构建伊犁马产奶量及乳成分变化规律的模型,本实验以新疆伊犁州昭苏马场核心群的15匹泌乳期、年龄、胎次相近的伊犁马为研究对象,利用Wood模型对伊犁马泌乳期30~120 d的105条泌乳记录进行拟合,预测其日产奶量及乳成分随泌乳天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Wood模型对产奶量的拟合度为0.85,乳成分拟合度在0.75~0.95;乳蛋白产量的泌乳曲线拟合度最高为0.95,乳糖率泌乳曲线拟合度最低为0.75;15匹伊犁马全泌乳期平均日奶产量为9.20 kg,产奶高峰日出现在第55天,日产奶量为14.37kg/d,预测120d泌乳期的产奶量为1053kg。通过使用Wood模型对产奶量及乳成分进行拟合,拟合度较为理想,可作为预测伊犁马产奶量及乳成分变化的模型之一,为乳用马的培育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干奶期是指在奶牛产犊前的某一段时间(一般在产犊前75~45d),通过一定的方法,人为的强制奶牛停止产奶。干奶过程一般持续3~7d左右。干奶完成后,奶牛进入干奶期。这个阶段大约维持50~60d左右。一般从开始干奶至产犊的整个阶段统称为干奶期。干奶期的意义很重大,主要有:(1)干奶期是胚胎发育的需要:干乳母牛是妊娠后期的母牛,胎儿增重量加大,需要较多营养供胎儿发育,实行干乳期停乳,有利胎儿的发育。(2)干奶期是乳腺的恢复、增殖、更新的需要: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泌乳期乳腺组织大量损失,所以泌乳器官应有一个休息的时间。产犊前乳腺的生长使萎…  相似文献   

20.
在奶牛妊娠后期,随着机体与乳腺生理的变化,奶牛泌乳量不断下降。为修复乳腺组织,使下一泌乳期能够达到理想的产奶量,同时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良好营养条件,奶牛需要干乳期进行调整。从停止挤奶至产犊前15天这段时期通常称为干乳期。干乳期包括自动退化期、退化稳定期和生乳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