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前人研究认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染色体数目为2n=16。本试验采用根尖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了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根尖有丝分裂相。结果显示: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染色体数目为2n=18,这2种植物各有4条小染色体。膜荚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4sm+14m,核型类型为2B型。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6sm+12m,核型类型为2C型。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进行染色体数目的统计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自沙蒿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4m(4SAT)+4sm,为2A型;油蒿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6m(2SAT)+2sm,核型属2A型。为两种蒿属牧草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验运用植物根尖压片法对51个苜蓿品种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核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苜蓿的染色体基数为X=8或X=7,核型公式为2n=4x=32m或2n=4x=28m;不同的苜蓿品种适合不同的冰处理时间,与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之间没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扁穗牛鞭草栽培品种‘广益’和野生扁穗牛鞭草材料T003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扁穗牛鞭草染色体基数x=9;(2)‘广益’扁穗牛鞭草为六倍体,核型公式为2n=6x=54=34m+10sm(2SAT)+6st+2t+2T,核不对称系数为61.43%,核型属于2B类型;(2)野生扁穗牛鞭草材料T003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n=4x=36=14m+10sm(2SAT)+8st+4T,核不对称系数为65.67%,核型属于2C类型。  相似文献   

5.
张晓燕  毛培春  孟林  张德罡 《草业科学》2011,28(7):1315-1319
选用从国外引进的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和长穗偃麦草(E.elongata)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0L+10M2+12M1+10S,核型公式为:K(2n)=6x=42=34m+8sm,属于“2B”类型。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数目为2n=10x=70,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0L+22M2+30M1+8S,核型公式为:K(2n)=10x=70=38m+22sm+8st+2t,属于“2B”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细胞学特性和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熟期苦荬菜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苦荬菜Lactuca indica是一种优良的牧草种质资源,熟期是苦荬菜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对2种不同熟期的苦荬菜种子根尖细胞进行冰浴处理,染色体用醋酸洋红染色制片。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早熟苦荬菜和晚熟苦荬菜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8,没有差异。早熟苦荬菜核型公式为2n=2x=2m 12sm 4st;晚熟苦荬菜核型公式为2n=2x=16sm 2st,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串叶松香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串叶松香草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常规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串叶松香草染色体数为2n=14,,核型公式为K(2n)=2x=14=4m+6sm+4st,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2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3对,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为2对。核型类型为3B。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苏丹草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Piper)Stapf]种内的黑壳(黑颖)、红壳(红颖)、白壳(白颖)3种类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的苏丹草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核型公式均为Zn=4x=18m+2SAT,其染色体均为中部染色体,均具有一时带随体染色体,核型类型均为1A型,属于较对称性核型。苏丹草在种内其染色体及核型特征无明显差异。苏丹草与同属植物高梁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特征有明显的属内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根尖压片法分别对燕麦的3个种Avena nudibreri,A.hispanica和A.sativa的燕麦材料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vena nudibreri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其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五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中第5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核型属2A型;Avena hispanica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为2n=4x=28=20m+8sm(2SAT),着丝点的位置有近中部着丝点和中部着丝点区,其中第10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核型属2A型;Avena sativa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核型公式为2n=6x=42=26m+16sm(4SAT),具8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12对和第17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属2B型。  相似文献   

10.
老芒麦细胞遗传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icus)根尖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形态和行为特征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老芒麦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2n=4x=28=16m+10sm+2M,属1A核型,染色体组型属对称型。通过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几个典型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显示,终变期同源染色体配对率高,后期Ⅰ、后期Ⅱ染色体同步均衡分离,产生的配子具有恒定数目染色体。几种不同方法测定其花粉生活力表明老芒麦花粉育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热研4号王草和桂闽引象草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 cv.Reyan No.4)和桂闽引象草(P.purpureumcv.Guiminyin)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分析,以期为狼尾草属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利用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者染色体基数均为x=7。其中,热研4号王草为三倍体,有21条染色体,核型公式2n=3x=21=21m(3SAT),染色体相对组成I.R.L=9S+3M1+3M2+6L,3条染色体含有随体;桂闽引象草为四倍体,有28条染色体,核型公式2n=4x=28=18m(2SAT)+10sm(2SAT),染色体相对组成I.R.L=10S+6M1+4M2+8L,4条染色体含有随体。热研4号王草和桂闽引象草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60.15%和62.19%,属于1B型和1C型,其核型都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波斯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凡  张芹  龙双红 《草业科学》2012,29(11):1715-1717
采用常规压片制片法,对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进行了染色体数目观察及核型分析,旨在为波斯菊种质鉴定、起源分析、物种演替、良种培育提供必要的细胞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波斯菊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2n=2x=24=18m(1sat)+6sm(1sat)。波斯菊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平均值为6.20%~9.06%,最长和最短的染色体比值为1.47,臂比大于2∶1 的染色体占染色体总数的16.7%,属于“2A”型;不对称系数为43.25%,对称程度较高,为较对称类型。  相似文献   

13.
普那菊苣的核型分析和C-分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根尖染色体常规制片分析,确定普那菊苣的染色体核型组成为:2n=2x=18=18m。利用BSG方法对其染色体进行C-分带研究,确认普那菊苣的标准C-分带为2n=18=2CT+4CTI++1CT++ICTI++ICT+I+;同时证实利用C-分带方法验证核型分析中染色体的配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多枝赖草的根尖染色体进行常规制片分析和利用BSG方法对其染色体进行C-分带研究,确定多枝赖草的染色体核型组成为2n=4x=28=18m 10sm,确认多枝赖草的标准C-分带带型为2n=28=5CT 2CTI 2CT 1CTI 1CTI 1C 1T 1TI。  相似文献   

15.
对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及其父本天山酸模染色体数目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鲁梅克斯K-1染色体数目为2n=60,母本巴天酸模染色体数目为2n=60,父本天山酸模染色体数目为2n=20;天山酸模核型公式为2n=18m(2SAT)+2sm。从染色体水平上分析,鲁梅克斯K-1与巴天酸模亲缘关系较近,与天山酸模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6.
热研11号黑籽雀稗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了染色体压片法研究了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Reyan11’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热研11号黑籽雀稗的染色体数目2n=40,核型公式为2n=2x=40=32m+4sm+2st+2M。核型分类为"2A"型,比较对称。研究确定了热研11号黑籽雀稗染色体的数目,并分析了其核型,这为热研11号黑籽雀稗的起源演化及分子生物学提供了细胞学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孙浩男  李明阳  刘冬云  王鑫  田琳  吴芳芳 《草地学报》2021,29(11):2477-2485
为了区分不同金鸡菊的种质,明确目前广为栽培的金鸡菊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特征,采用常规压片法,以60个不同的金鸡菊种质为材料,鉴定其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并选取其中18个籽播系材料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0个金鸡菊的染色体数目包括12个类型,染色体数目24~52不等,18个核型分析的材料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存在x=10,12,13,14四种。在6个材料中发现了随体,未发现B染色体,染色体类型包括s,sm,st三种。核型全部为2A,核型整体上较为对称,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56%~64.93%,一年生类型的金鸡菊普遍进化程度更高。亲本复杂的染色体基数及染色体倍性是造成栽培金鸡菊染色体数目多变且产生大量非整倍体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细胞学方面为金鸡菊的分类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