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西部沙地风蚀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林省西部沙地风蚀危害严重,是重点的风沙治理区。而在各类风成地貌中,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风蚀耕地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年来的试验研究提出适用于上述地区条件的风蚀防治技术.为吉林省西部沙地生态恢复及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吉林省西部风蚀耕地上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提早覆-膜栽培玉米和玉米小麦间作两种耕作措施,可分别使玉米年产提高16.2%~21.2%和14.4%,并增收部分小麦,每公顷可分别增加收入187.7元和298.5元,早膜玉米还具有提高地温和土壤含水率的作用,玉米小麦间作可增加地面粗糙度和提高起沙风速,两种耕作措施都可有效地减轻土壤风蚀,是吉林省西部风蚀耕地两项较好的保土种植技术,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3.
沙地土壤风蚀动力因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地表粗糙度反映地表对风速减弱的作用以及对风沙流的影响 ,其值大小取决于地形、植被覆盖及作物的播种方向 ,粗糙度越大风蚀强度越小。吉林省西部流动沙丘的起沙风速为 1 0 3m/s,风蚀耕地的起沙风速为 6 3~ 7.9m/s。春季侵蚀性风能为 1 72 1 8(v·u)。该区风蚀性气候因子和侵蚀性风能自东向西递增 ,西北部的通榆为最大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西部沙地土壤风蚀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风蚀危害是吉林省西部沙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和室内风洞试验,分析了该区沙地土壤风蚀机理.结果表明,土壤风蚀随地表粗糙度、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其风蚀量与地表粗糙度、土壤含水量近似地呈负指数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风是吉林省西部沙地产生风蚀的主要源动力,当风速超过临界起沙风速时,土壤侵蚀量与风速的3次方成正比,其风蚀性气候因子为155.2,春季最大(76.2).在空间分布上,该区风蚀性气候因子和侵蚀性风能均自东向西递增,西北 部的通榆县为最大.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吉林省5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吉林省不同区域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从1月开始逐渐升高,在4月达到最高,7月最低。C值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全年尺度上,C值呈显著的降低趋势(p0.001),倾向率为-18.7/10a。春季、秋季和冬季C值降低趋势显著(p0.001),夏季C值降低趋势不显著。年代际变化上,C值在近5a最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呈由西向东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西部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吉林省各站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均呈降低趋势,降低最显著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部。风速是西部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大风日数是中部和东部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植物网格沙障防风固沙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网格沙障防风固沙试验研究修竹奇,刘明义,刘艳军,张利(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辽源市136200)郑秀文,于德和(吉林省松源市扶余区水利局)吉林是我国沙漠化土地较多、风沙危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吉林西部风蚀面积为15784.5km2,其中流动沙丘...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西部低洼易涝盐碱化耕地的分类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西部的盐碱涝洼耕地,多属于盐化或碱化土壤,本 文指其盐渍化及涝害程度划分为重度碱化涝洼弃耕地、中度碱化易涝耕地、轻度碱化易涝耕 地及盐碱集中分布的涝洼耕地群等4类,因地制宜地实施分类的技术管理,获得良好的效果 ,增产增收,土壤肥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 一、风蚀现状及危害 白城地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风蚀十分严重。全区总土地面积470.1万公顷,其中风蚀面积122.47万公顷,占水土流失面积的91%。据调查,全区风蚀面积中有流动沙丘2.93万公顷,半流动沙丘11.38万公顷,固定沙丘13.94万公顷,风蚀耕地51.1万公顷,风蚀荒地40.21万公顷。由于风蚀危害,几乎年年都有大面积的禾苗被风吹沙埋,严重年份,需毁种或补种二至三次。据通榆县统计,在1949~1980年的32年间,总毁种面积21.58万公顷,年平均毁种面积0.73万公顷。乾安县在32(1949~1980年)年中共遭受风灾25年,其中受灾耕地在0.53万公顷以上的有8年,1000公顷以上的有17年,平均每年毁种面积0.27~0.4万公顷。1976年春播后场大风,就剥蚀毁坏耕地1.9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刮走肥沃表土135万公斤,给该县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通榆县1987年4月29日至30日出现了一场连续19小时的大风,滚动的流沙掩埋了该县兴隆山镇永胜屯15户人家的房屋。  相似文献   

9.
2018-2019年河南省兰考县土地利用变化对耕地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预防区耕地风蚀现状、年度动态及其变化原因,为区域风蚀研究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兰考县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2018,2019年土地利用信息,采用耕地风蚀模型计算风蚀模数,分析土地利用年度变化对耕地风蚀的影响.[结果]①2018-2019年,兰考县土地利用以水...  相似文献   

10.
《土壤通报》2017,(6):1385-1391
为了探讨吉林省耕地表层氮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吉林省703万公顷耕地为研究区域,根据2010年吉林省耕地地力评价数据(6169个耕地表层土壤采样点数据),辅以吉林省行政区划图、吉林省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ArcGIS技术以及分析软件SPSS,计算了吉林省耕地表层土壤氮密度、储量,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吉林省耕地表层土壤氮密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吉林省耕地表层土壤氮密度平均值是0.473 kg m~(-2),氮储量为2902.13×103 kg。吉林省耕地表层土壤氮密度自东向西逐渐递减,东部、中部和西部平均值分别为0.611 kg m~(-2)、0.354 kg m~(-2)和0.307 kg m~(-2)。暗棕壤、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和黑土氮储量较高,占总储量的76.4%。土壤全氮含量和氮密度与海拔高度和年平均降雨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积温和pH都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京郊延庆康庄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05~2006年冬春大风季节,对北京市郊区延庆康庄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疏林地.乔灌草.林草.翻耕地,免耕地,菜地,果菜间作)进行了风速、粗糙度、风蚀量的实地观测。得出的初步结论为:不同防护林模式中乔灌草模式与疏林地和林草两种模式相比,地表粗糙度最大,削弱近地面风速和降低土壤风蚀量的效果也最为明显;农田中果菜间作地表粗糙度最大,免耕地次之,翻耕地最小;在削弱近地面风速方面,果菜间作效果最为明显.菜地次之,翻耕地最差;在降低土壤风蚀量方面,免耕地降低幅度最大,果菜间作次之,翻耕地最差;在不同防护林模式中.乔灌草防风蚀效果最好.在农田中,免耕与果菜间作防风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风蚀模型的宁夏土壤风蚀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宁夏土壤风蚀情况,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力普查中推荐的风蚀经验模型,通过野外土壤采样及风洞试验修正模型参数,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2000—2015年土壤风蚀强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明确影响风蚀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微度、轻度风蚀的区域分布在石嘴山市西部,银川市西部和东部,吴忠市中北部,中卫市中部,固原大部分地区,中度及以上风蚀的区域分布在沙坡头区、灵武市、盐池县、平罗县、兴庆区、贺兰县、金凤区的沙地、荒漠地区;时间序列上,研究期间风蚀发生总面积和风蚀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按风蚀地类分,风蚀强度排序为:沙地>耕地>裸地>草地>林地,平均风蚀强度分别为:47.39t/(hm2·a),5.77t/(hm2·a),1.82t/(hm2·a),1.48t/(hm2·a),1.00t/(hm2·a);银川、吴忠、固原、中卫的风蚀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湿度,次要影响因子为植被覆盖度,石嘴山风蚀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超过起沙风速累积时间。  相似文献   

13.
徐涛  蒙仲举  党晓宏  包斯琴 《土壤》2018,50(3):606-612
土壤风蚀是干旱地区绿洲农田开发的一个突出生态问题,如何针对不同的立地单元采取保护性措施是人们长久以来关注的重点。本文选择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流沙地、沙质耕地、黏质耕地、撂荒耕地及留茬地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其风速特征、地表蚀积量进行野外原位测定,并分析了不同下垫面的地表粗糙度和沉积土壤粒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以细砂含量占主导地位,粉粒、中砂与粗砂含量相对较低。与对照相比,各土地利用方式均能有效增加地表粗糙度,表现为:留茬地(0.32 cm)撂荒耕地(0.29 cm)沙质耕地(0.25 cm)黏质耕地(0.19cm)流沙地(0.02 cm)。土壤风蚀深度整体表现为流沙地沙质耕地撂荒耕地黏质耕地留茬地,5种利用方式下,留茬地风蚀程度最轻,风蚀深度仅为0.04 cm/d,分别较流沙地、沙质耕地、黏质耕地及撂荒耕地降低了99.03%、96.83%、94.29%与90.24%。因而,留茬地具有较好的防风蚀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土壤风蚀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新南威尔士西南部风蚀速率、风蚀土壤的特征及耕地上的风蚀沉积物进行了论述。风仅搬走耕地内粒径小于90μm的土壤颗粒,一周内移走的尘土量达4200kg。侵蚀土总合氮量和有机质分别比原土壤多上6倍、11倍。经过20周的侵蚀,耕地表土层细颗粒很少且阳离子交换能力和可持水量均低于周围未侵蚀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河北坝上地区土壤风蚀物理化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河北坝上地区风蚀耕地近地面风蚀物及相应土壤表层样品的野外采集与室内分析结果,风蚀物含量随高度呈指数函数规律减少。与相应土壤表层相比,风蚀物中细砂级以下颗粒,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增加。随着输沙养分含量也减少。随着高度增加,粗颗料含量减少而细颗粒、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增加。因而在输沙量增加时,会有大量的细颗粒和营养物质从土壤中流失。此外,耕作措施通过改变地表状况影响输沙量,进而影响风蚀物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 ,大庆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开发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日益严重 ,荒漠化土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草地退化、沙化和盐渍化面积逐年增加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分析大庆市土壤侵蚀的成因 ,提出土壤侵蚀分区防治措施 :对西部沙丘沙地牧农渔中度风蚀区 ,应增加林草植被 ,控制荒漠化扩大趋势 ;对东部低平原工农牧轻度风蚀防治区 ,应从改造中低产田入手 ,重点治理耕地和草原的干旱与风蚀危害 ;对南部滩地、平川漫岗农牧副轻中度水、风蚀治理区 ,应以中低产农田和“三化”草地治理改造为重点 ,以造林种草为突破口 ,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发。  相似文献   

17.
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以河北坝上土区为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河北坝上地区不同类型耕地土壤风蚀及其影响因素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风蚀强度由秋翻地到春翻地和留在明显降低,其中在秋翻地,随着土壤不可蚀性颗粒的增加,风蚀量减少,但因土壤富含粗砂和砾石,易导致土壤粗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在春翻地和留茬地,随土垄高度(犁沟深度)和作物残体工的增另,风恂量显著减少,据此认为,在农田防护林体系仍不完善的河北坝上高原农垦区,应采作留茬深耕等耕作措施,以有效地控制土壤风蚀,减轻风蚀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吉林省土地利用空间分异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为省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吉林省1990年和2018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计算土地利用的区位指数、多样化指数、信息熵与均衡度,结合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的探索,综合分析吉林省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 ①吉林省1990-2018年土地利用保持以林地和耕地双优势为主的特征;西部和中部耕地双优势相对增加,西部林草用地双优势增强、水域双优势消失,中部长春市区呈现耕地双优势的发展趋势。②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信息熵与均衡度指数保持西高东低的特征,除长春主城区提高外,其他地区均呈现总体下降的态势。多样化指数及信息熵均呈正的全局自相关,二者的高-高聚集区在吉林省西部地区,聚集面积均有所收缩;低-低的聚集区在东部地区,两期数据相比略有波动,总体基本稳定。③自然环境因素(气温、降水)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的影响相对显著。[结论] 吉林省的土地利用变化有着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其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土壤风蚀是引起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风蚀强度取决于土壤分布区的自然环境及土壤本身的性质,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大,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及其所引起的土壤表层水分变化成为影响土壤风蚀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2 0 0 2年36月期间在河北坝上丰宁县野外试验并观测到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湿度及风蚀量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土壤含水量对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风蚀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表层含水量。草地和林地在抗风蚀方面要强于耕地,土壤表层含水量对风蚀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耕地中,据此,人类可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其次是在春季增加土壤表层湿度,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减缓该区域内的土壤风蚀强度  相似文献   

20.
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抗风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风洞实验对祁连山东段天祝高寒地区天然放牧草地、退耕自然恢复草地、翻耕地、免耕留茬地和人工种植多年生草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原状土抗风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草地的临界侵蚀风速最大,免耕留茬地和天然草地次之,翻耕地和退耕自然恢复地最小;风蚀速率与风速变化成正相关,随着风速增大,风蚀速率相应增加;风蚀速率和风速变化服从幂函数变化关系。在近地表0-20cm范围内,降尘量总量依次为退耕自然恢复地翻耕地天然放牧草地多年生草地免耕留茬地;土壤抗风蚀能力表现为退耕自然恢复地天然放牧草地多年生草地免耕留茬地翻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