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7,他引:20
水土流失已经和正在蚕食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宝贵的水土资源,如何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和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中国在水土保持方面创造了许多颇具特色的水土保持措施,如:生物林草措施、耕作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该文总结了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类型。采用坡度、坡长校正公式将数据转化为具有可比性的量值(标准小区),定量分析了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减少径流和土壤侵蚀产沙的效果,即治理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为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及合理配置、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基于1956—2020年甘肃省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数据,分析径流量、输沙量的变化特征以及降水量与径流量、输沙量的关系变化,以兰州水文站为例,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希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规划提供支撑。研究表明:(1)甘肃省黄河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径流量发生突变的年份是1984年,输沙量发生突变的年份是1971年,表现出一定的前瞻性;(2)对比计算结果,双累积曲线法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水土保持措施减水效益为49.85%,减沙效益达到77.70%。 相似文献
4.
赣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减水减沙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赣江流域1956-2008年年降雨量和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资料,采用水文分析法计算赣江流域近30a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治理后期1984-2008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年均减沙量为5.70×106t,年均减沙效率为48.57%。随着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效,减沙率有逐年上升而后稳定的趋势,2008年减沙率达80.54%;赣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流域年径流总量减少不明显,后期径流量反而会有所增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增加流域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延长汇流时间,起到防洪减灾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北京延庆上辛庄径流试验站的裸地鱼鳞坑、侧柏鱼鳞坑、裸地水平条、板栗水平条、板栗树盘和休闲地坡面径流试验小区2001—2006年58次降雨的径流泥沙资料,分析北京山区官厅水库上游常用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研究结果表明:裸地鱼鳞坑、侧柏鱼鳞坑、裸地水平条、板栗水平条、板栗树盘的多年平均减水效益超过60%,减沙效益超过90%;鱼鳞坑、水平条和树盘的多年平均工程措施因子值分别为0.08、0.09和0.10,侧柏和板栗的多年平均生物措施因子值分别为0.41和0.48,且降雨量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都存在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官厅水库上游地区.土壤侵蚀防治效益定量评价和水土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历史时期坡面措施减沙效果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中游粗沙集中来源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韭园沟、王峁沟、辛店沟和裴家峁沟4条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坡面治理措施的减沙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坡面措施拦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流域坡面综合评价指标与治理初期相比提高5倍,其减沙效果可提高100倍以上;小流域坡面综合评价指标达到0.3以上,流域输沙可减少到1 000 t/km2.a以下,达到多沙粗沙区容许土壤流失量范围;综合评价指标达到0.55以上,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将基本不向下游河道输送泥沙。 相似文献
7.
以黄河中游粗沙集中来源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4条小流域为对象,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坡面治理措施为减沙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4条流域不同历史时期坡面措施拦沙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小流域坡面综合评价指标与1953年相比提高5倍,其减沙效果提高100倍以上;小流域坡面综合评价指标达到0.3以上,流域输沙减少到1000 t/(km2.a)以下,达到多沙粗沙地区允许土壤流失量范围内,综合评价指标达到0.55以上,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流域将基本不向下游河道输送泥沙。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我国南方农作保土技术综述李凤,陈法扬(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南昌330029)一、我国古代农作保土技术简介农作保土技术是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措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积极探索,并系... 相似文献
12.
锡林郭勒平原水土流失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林郭勒平原水土流失浅析甄国志(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水土保持站,锡林浩特市026000)蓝天白云,绿草红花,空中百鸟飞,草地遍牛羊。这是诗人、画家对昔日锡林郭勒草原美丽富饶的赞美,同时也确实是昔日锡林郭勒草原的真实写照。现在,锡林郭勒草原已严重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13.
14.
国际侵蚀控制领域的新动向刘思忆(兰州大学,兰州730000)现阶段的国际侵蚀控制领域是一个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与产业化发展方兴未艾的广泛领域,其内在活力远为以往任何时期都不能比拟。这其中除了世界各国对日趋恶化的全球性土壤侵蚀问题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15.
梯田、林地、草地减水减沙效益指标初探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各地坡面径流场试验资料的系统整理,结合梯田、林地、草地的减水减沙机理,引入径流、泥沙水平和措施质量概念,分析得出了不同质量的梯田、林地、草地在不同的径流、泥沙水平年份的减水减沙效益指标,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梯田、林地、草地减水减沙效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不同雨强条件下工程措施对坡地产流产沙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试验站不同坡地措施(坡耕地和坡改梯)2016年和2017年的逐日降水、产流产沙数据,研究不同坡地措施和雨强下产流产沙规律特征,定量揭示坡改梯和坡耕地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7月平均雨强I、最大雨强I30及坡地产流量最大,8月最大雨强I60与坡地产沙量最大,表明坡地产流产沙高峰期与雨强高峰期一致。(2)春夏两季产流、产沙量与I、I30和I60相关性显著(超过95%置信度检验)。其中坡耕地产流产沙量与I、I30、I60的相关系数整体高于坡改梯。春夏季坡耕地产沙量分别是坡改梯的3.91,7.85倍。(3)降雨主要集中在I(1~3 mm/h)、I30(3~29 mm/h)、I60(2~27 mm/h)之间,且坡地产流产沙量与最大雨强I30、最大雨强I60在95%置信度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当I30达到29.0 mm/h、I60达到26.6 mm/h时,坡地产流产沙达到最大,坡耕地产流产沙峰值是坡改梯的2.43,7.52倍以上,并且坡耕地全年产流产沙变异系数总体高于坡改梯,因此坡改梯工程在一定程度上防治了水土流失,使产流产沙变化减小。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措施是减少河流泥沙的主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在减少土壤侵蚀的同时也会减少地表径流和地表水资源量。根据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水土保持对径流量和泥沙量的研究结果,比较分析了在坡面和沟道上梯田、造林、种草和坝地等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水代价,并对不同流域尺度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减沙水代价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同一区域不同水土保持各单项措施减沙水代价不同;同一措施和综合措施减沙水代价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通过选择减沙水代价较小的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和区域配置,可以在减少相同泥沙量的同时,相对增加河流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18.
植大豆对坡耕地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作物是坡耕地最重要的地被物,为了解作物覆盖下坡面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以大豆(Glycine max)作物为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坡面的产流产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大豆在其全生育期内平均可减少径流量31.43%,减少土壤流失量54.84%。大豆覆盖下坡面产流产沙量随大豆生长逐渐降低,其产流产沙过程的波动性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大豆植株的存在可使坡面稳定入渗速率较裸地平均提高了约109%,有效增强了坡面土壤的入渗能力。通过对坡面土壤流失比率的计算,表明种植大豆条件下的土壤流失比率由幼苗期的0.79降低至始粒期的0.24,其与大豆叶面积指数呈指数函数关系。大豆对坡面土壤侵蚀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泥沙的拦截作用强于对径流的拦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坡面径流泥沙计算中需解决的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特点,特别是坡面水蚀动力过程的研究需要,对以往传统的坡面径流泥沙计算方法进行的分析发现,传统的计算方法误将土壤中的孔隙水当作坡面径流,从而导致误将坡面的侵蚀对象及搬运物当作坡面的侵蚀动力,为进一步分析坡面水蚀动力机制带来了困难。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坡面径流泥沙的计算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计算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误差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土壤容重为1.2t/m3时,若含沙量达300kg/m3,径流量计算误差大于20%,含沙量计算误差接近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