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系统科学和耗散结构的理论观点来认识土壤肥力现象及其实质;讨论土壤肥力的相对性;最后,总结和讨论土壤肥力学的现代研究方法,供肥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发菜荒地土壤和农田土壤的肥力状况及微生物生态。结果表明,发菜荒地土壤主要肥力指标有机质含量高于麦田土壤,微生物类群和数量、土壤呼吸强度低于麦田土壤。  相似文献   

3.
目的生态公益林是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探讨生态公益林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评价及生态公益林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文从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监测样地中选取6种处于发育中期阶段的典型林分类型(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杉木林、湿地松和针阔混交林)33块样地,测定其土壤化学性质,并用方差分析(ANOVA)探索林分类型和土壤层次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同时比较同一林分类型内不同土壤层次和同一土壤层次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化学性质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土壤指标进行降维,计算各林分类型的PCA综合得分进而排序土壤肥力状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钾、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逐渐降低,而pH值、全氮和全磷均无显著变化。同样,除常绿阔叶林A层的有效磷和针阔混交林A层的速效钾分别显著地高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外,其余同一土壤层次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主轴(35.9%)主要代表速效养分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其中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碳的因子载荷值较大;第2主轴(15.4%)主要代表全量养分和pH值的变化;土壤肥力状况排序为:毛竹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湿地松林。结论从保育土壤的角度来看,不同林分类型的肥力状况将为生态公益林差异化补偿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此外,相对于人工针叶纯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因而建议针对人工针叶林进行补植改造,朝向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方向转变,从而提升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偏产量势论是阐明作物性状和环境相关的内部规律的理论。可用数学模式 y=A·Y C(实际产量=总产量势·最高产量 校正值)表达。式中 A=w·n·a·t·l,(总产量势是水分、养份、空气、温度、光照五个偏产量势的乘积)。设 t 和 l 的偏产量势值为1时,总产量势(A)就等于土壤肥力势(A_f),A_f=w·u·a。应用偏产量势理论可以较全面地分析和处理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的各种问题。结合测土施肥技术,建立土壤肥力表是研究作物施肥问题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本文列举了国内外学者对土壤肥力的众多观点,概述了土壤肥力在认识上的演变。肥力是营养物质和水的储量、给源,也是类生物体,又是物质和能量的库,具有储存、转化、供应等功能。既能满足作物生长对水、肥、气、热的需要,又能对不良环境条件进行抵抗。提高土壤肥力,不能仅局限于有机质数量,而要重视土壤腐植质的更新与活化。农村不仅要开辟多种增加有机肥源的途径,建立起稳定的有机肥源系统,还要搞好土地保养和管理措施,如深耕改土,增加活土层厚度,改善土壤性能。坚持倒茬轮作措施的用肥结构,以平衡土壤肥力。强调轮作中的每个田块都要获得定量的有机物料。  相似文献   

6.
一、相对性:贫困概念的本质属性 相对性是贫困概念的最本质属性之一.对于这一命题,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证实:  相似文献   

7.
采集土壤样品,经室内分析化验,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勉县至宁强(勉宁)高速公路生态恢复中不同恢复类型条件下的土壤恢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恢复类型对前期土壤肥力的恢复作用大于草灌结合,并大于单纯灌木恢复类型,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3.84、7.50和6.00 g.kg-1;在草本生态恢复类型中,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混播恢复类型大于禾本科植物恢复类型的作用,并大于单纯豆科植物恢复类型的作用,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9.67、17.51和9.37 g.kg-1;黑麦草与苜蓿混播并有当地草种入侵以及小冠花与苜蓿混播并播入当地草种羊茅,明显优于纯苜蓿单播,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4.93和3.32 g.kg-1;土壤肥力因子中有机质与碱解氮两个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主要与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生成量和分解量之差(积累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从热力学系统引出负绝对温度的概念后 ,以激光器的工作原理为例 ,研究了能量 E、绝对温度 T和熵 S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负绝对温度的相对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讨论或考虑有关水稻品种的选择及其栽培时,颇多具有相对的情况。例如从环境条件上考虑优良品种,在东北寒冷地带必具有耐寒性,在病害发生多的地带,须有耐病性是理所当然的。虽同为中熟稻,东北的中熟稻与九州的中熟稻,在生育日数及其他特性上很有差异,东北作为晚熟种的陆羽132号,则在关东已成为早熟种了。就插秧期言,东北与北陆地方普遍在6月上旬,但在九州则嫌太早。北陆的肥沃地采用每坪(1坪=3.3平方米)约40株的栽植密度,但在寒地或瘠地则采用2倍甚至3倍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0.
在普通物理力学中,功和动能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功和动能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很紧密的。其中一方面是若合力对质点作了功,则质点动能发生变化,并且动能的变化量正好等于合力作的功。而联系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功和动能都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耕地面积的大幅减少、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以及气候变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四大重要影响因素。人口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将新增30亿。但是,耕地面积却不会显著增加。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城市化、盐渍化和沙漠化现象的进一步加剧,未来耕地扩大的希望非常渺茫,耕地消失的速度将赶超其增加的速度。作为全球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水资源的短缺也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此外,气候变化问题对于农业的发展也颇为重要。根据研究显示,当气温远高于30℃时,粮食作  相似文献   

12.
西南农业大学土壤肥力研究室是1985年由农业部批准正式成立的。第一任研究室主任由著名土壤学家、博士导师侯光炯教授担任,现由陈世正教授继任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通过对8个条田的土壤容重、土壤肥力、有机培肥的长期追踪调查,阐述了土壤容重与作物茬口和有机培肥土壤养分的关系。一、试验地选择试验在21团良繁连南一、南二、南三、南四、3-1、3-2、3-3、3-4共8个条田中进行,所有条田土地平整,土壤肥力中等,属非盐渍化土壤。二、试验方法土壤样品取样深度为0~20厘米,多点取样,然后混合为1个标准土样化验。土壤容重是在作物收  相似文献   

14.
双阳县地处我省东部山区向西部平原过渡地区,境内自然条件复杂,土壤类型众多。为了合理利用该县丰富的土壤资源和实现农、林、牧业全面发展,在土壤普查之后,对各种土壤进行肥力评价和质量分级,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很迫切。本文就上述目的主要讨论双阳县土壤肥力评级的原则和依据;评级项目与各项的分级指标;双阳县土壤肥力的特征与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意识     
作者认为生态意识低下是导致生态问题的重要根源,並列举了国内外生态问题的事例予以证实。从社会、经济、认识上寻找了生态意识淡薄的根源:决策行为短期化;资源、环境无偿使用;思维直线化。从系统、效率、功能、生态库诸方面阐述了生态意识的内涵。指出必须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宣传生态与经济的统一性,普及生态学知识和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追求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确立了人类与自然双主体的地位,是对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相依关系的本质概括。生态文明的提出加深了对人、生命、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是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狭义的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给作物必需养分的能力;广义的土壤肥力,则包括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因素。不施肥处理的产量表现为该地块的土壤肥力,也是土壤对产量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增施肥料,如果可提高单产50%,那么产量提高的1/3是施肥增加的,是肥料的贡献,其余2/3是土壤肥力的贡献。由全国化肥试验网的多年多点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可知,水稻从土壤和肥料中吸收的养分比例为3:2,玉米为1:1,冬小麦为2:3。正因为土壤肥力的存在,在不施肥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一定的收成。有人对水稻吸收养分进行测定发现。  相似文献   

18.
水旱轮作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旱轮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种植制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营养元素锰为例,针对水旱轮作中出现的土壤肥力及植物营养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土壤肥沃还是贫瘠直接决定了可提供给植株的养分、生长环境等。生产中如何判断土壤肥力的高低?看土壤颜色肥沃土壤颜色较深,贫瘠土壤颜色较浅。土壤颜色与土壤中的有机质、水分、腐殖质、浅色矿物(如氧化铝、二氧化硅、碳酸钙等)、暗色矿物(如氧化铁、黑云母、氧化锰等)等含量紧密相关。因此,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反映,也是判断和研究成土环境、土壤类型及其肥力特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合理实行倒茬轮作农作物一般可实行禾本科与豆科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制,尽量减少重茬和迎茬面积.根据不同作物茬口的特性,安排适宜的轮作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