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贵州草坪草种筛选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年的田间观察试验,对引种栽培的13种草坪草品种,从物候期,适应性,抗逆性及质量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适合贵州生态条件下栽培的优良草坪草品种--梅里安早熟禾、爱肯尼早熟禾,剪股颖,匍茎剪股颖等,从面显贵州草坪建植草种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3.
以普拉蒂尼、绿洲两种草坪草为试验材料 ,采用 5、10、15、2 5 g/m2 4个播种量 ,以 5cm× 5cm和 15cm× 15cm两种不同移栽间距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播种量及移栽间距对草坪草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当绿洲播种量为 10 g/m2 、普拉蒂尼 15 g/m2 时 ,其发芽、生长、抗性和成坪情况均好于其它播种量。在移栽间距为15cm× 15cm时 ,草坪郁闭的效果较为理想 ,而且在草坪的抗旱性、抗杂性等几方面 ,绿洲优于普拉蒂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榆林市适宜种植的草坪草种。[方法]以草种球迷、御园、绅士、护坡高羊茅、代特斯、肯塔基、优美和剪股颖8个草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测定不同草种的密度和盖度、茎粗与根长的变化、叶绿素的变化及其对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结果]适合榆林市生长的草种依次为绅士、球迷、御园、护坡高羊茅、优特斯、肯塔基、优美、剪股颖。黑麦草球迷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草种7.1%~36.3%,黑麦草球迷的盖度高于其他草种43.5%~202.9%,黑麦草3个品种的地表温度高于其他草种,且与对照组相当,御园草坪草根冠比仅次于护坡高羊茅。[结论]黑麦草是榆林市适宜的草坪草种。 相似文献
5.
6.
足球场草坪品种的选择与搭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现代足球场草坪应具备的软硬度,平整度,盖度,草的耐践踏性,草坪光滑度,草坪弹性,颜色等质量特性,结合承建的十几个足球场工程,总结出适合我国不同区域气候条件,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的几种草坪足球场草种混配方案。 相似文献
7.
8.
荆州市郊野生草坪草生物学及其坪用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荆州市郊野生草坪草资源的调查及物种鉴定,结合初步的驯化栽培试验,重点评价了它们的坪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8份野生草本植物中有狗牙根(Cynodon辽dac—tylon (L.)Pers)、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早熟禾(Poa annua L.)、南苜蓿(Medica—gohispida Gaertn.)、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cides Lam.)、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等8种适合于建植草坪,其中有狗牙根、结缕草、地锦这3种植物可以作为砼护坡生态工程绿化草种。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体育事业和草坪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在对体育场地天然草坪的施工探索和建设过程中,学习了许多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同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目前国内体育场地天然草坪建植建造的施工工艺或方案,并对这些施工工艺或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贵州食蚜瘿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地描述了蚜虫的一种专一捕食性天敌——贵州食蚜瘿蚊本地品系的形态特征。并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食蚜瘿蚊从卵到成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73.82日度和8.35℃。一头食蚜瘿蚊幼虫一生平均可杀死豌豆修尾蚜59.6头。 相似文献
12.
13.
丽江县玉米螟种类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普遍发生严重危害玉米。1988年至1990年,作者对丽江县玉米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种类为亚洲玉米螟(Qstrinia furnacalis)和丽江麻螟新亚种(Qstrinia zealis lijiangensis ssp. ncv.)后者的寄主植物除大麻外,还危害玉米。是我省首次报导危害玉米的新亚种及国内分布新记录。该种雄虫中足胫节增厚具有深槽和与胫节等长的毛撮,雄虫外生殖器抱器腹具刺区显著短于无刺区,端刺有密集组。两种玉米螟每年发生一代。玉米被害株率为8.3%~34.4%;大麻为46%~94%。本文对丽江麻螟新亚种主要外部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撰写了两种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15.
优良草坪植物马蹄金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为旋花科暖季型C3植物,染色体数2n=2x=30,具有相对较高的光饱和点,对光有较强的适应性,由美国引进,很适应贵州的气候环境,它是贵州地区值得推广的一种优良的暖季型草坪草。 1 植物学特征 马蹄金属旋花科、马蹄金属、多年生匍匐的草本植物。植株低矮,须根发达。具较多的匍匐茎,能节间着地生根,茎节短,一般1~3 cm,茎粗0.05~0.10 cm。全株仅高5~15 cm,当水热充足,有生长空间时,年内最长匍匐茎可达1 m以上。叶片扁平,基生于根部,具细长叶柄,叶柄粗0.01~0.10 cm,叶肾形,外形大小不等,表面无毛,直径仅1~3 cm,先端宽圆或微缺,基部心形,一般长1.4~2.8 cm、宽1~2 cm。夏秋开花,其花单生叶腋,小形,花冠钟状,黄色。深5裂,裂片长圆形,披针形。花果期为5~10月,蒴果近球形,种子黄至褐色,被毛。虽有种子,但结实率不高。 相似文献
16.
选择马铃薯-葡萄糖、松膏Ⅰ、松膏Ⅱ、ShawⅢ和MS共5种培养基,分别对中国东北地区5个常见蜜环菌生物种的单倍体和双倍体菌株进行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蜜环菌生物种在5种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和颜色以及培养基颜色变化等方面表现大同小异。单倍体菌落颜色基本为白色,有菌索产生的菌落易变成浅褐色;双倍体菌落基本上为浅褐色或褐色,壳皮状,随着菌丝生长和菌索形成能力的提高,菌落的颜色也表现出越来越深的趋势,绝大多数培养基不变色。5个生物种单双倍体菌株间在菌丝生长和菌索形成方面存在变化,双倍体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普遍要比单倍体菌丝快,且菌索形成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菌丝生长良好的则菌索形成能力也相对较强;每个生物种不同交配类型的单倍体菌株间在同一种培养基上也基本表现相同。在5种培养基中,两个松膏培养基对促进菌丝生长和菌索的形成是最佳选择,其次是ShawⅢ培养基,再次是PDA培养基,而MS培养基则最差。 相似文献
17.
选择马铃薯-葡萄糖、松膏Ⅰ、松膏Ⅱ、ShawⅢ和MS共5种培养基,分别对中国东北地区5个常见蜜环菌生物种的单倍体和双倍体菌株进行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蜜环菌生物种在5种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和颜色以及培养基颜色变化等方面表现大同小异。单倍体菌落颜色基本为白色,有菌索产生的菌落易变成浅褐色;双倍体菌落基本上为浅褐色或褐色,壳皮状,随着菌丝生长和菌索形成能力的提高,菌落的颜色也表现出越来越深的趋势,绝大多数培养基不变色。5个生物种单双倍体菌株间在菌丝生长和菌索形成方面存在变化,双倍体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普遍要比单倍体菌丝快,且菌索形成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菌丝生长良好的则菌索形成能力也相对较强;每个生物种不同交配类型的单倍体菌株间在同一种培养基上也基本表现相同。在5种培养基中,两个松膏培养基对促进菌丝生长和菌索的形成是最佳选择,其次是shawⅢ培养基,再次是PDA培养基,而MS培养基则最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0):1397-1402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creen toxin mutant of Dickeya zeae (Er- winia chrysanthemi pv. zeae) and investigate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s. [Method] We obtained a toxin mutant strain D. zeae Ech7-3-42 by using acridine orange as a mutagenic agent and compared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irulence between the toxin mutant and wild strain. [Resu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ctin lyase, protease, cellulase and the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and lipopolysaccharide,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xin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vir- ulence. Ech7-3-42 mutant did not produce toxin, as well as the loss of virulence on rice and HR on tobacco, but did not lose the ability to soft rot on potato. Mutant strain Ech7-3-42 can infect rice root and then enriched in the root neck and stalk, but it could not cause rice foot rot. Dickeya zeae (wild and mutant strain) could be detected by PCR in the root neck and below the 1-2 cm long stem area, but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the leaves. [Conclusion] We believed that toxin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D. zeae virulence on ri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