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根据农业部、卫生部、外贸部、商业部在1959年下达的《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住肉孢子虫像其他寄生虫如棘球蚴、旋毛虫一样,被列为肉品卫生检验中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对牦牛的住肉孢子虫,作者等在甘肃天祝曾进行了调查研究,首次在国内外发现并报导了’牦牛住内孢子虫的感染情况。青海省是牦牛主要产地之一,全省约有牦牛480万头,  相似文献   

3.
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包囊阶段是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体肌肉内的一种重要的,甚至致死性的寄生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召开会议,将该寄生虫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民族的健康和经济的重大影响作了专题讨论,并提出了研究和控制的规划。长期以来,住肉孢子虫被误认为是一种无毒的霉菌,其致病性也未得到充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是对甘南碌曲县150头牦牛进行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受查牦牛年龄为2~10岁,营养中等。所查住肉孢子虫有两个种,一为牦牛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poephagi Wei et al.1985);另一种为牦牛犬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poe-phagicanis Wei et al.1985),这两个种的总感染率为97.33%,感染强度为1~82条,平均感染强度12条。其中牦牛住肉孢子虫的感染率为92.66%;牦牛犬住肉孢子虫为96.00%,后者略高。受检的150头牦牛,经肉眼检查,牦牛住肉孢子虫的严重感染者为5头;中度感染为22头;轻度感染为112头;无虫者为11头。牦牛犬住肉孢子虫的严重感染者为9头;中度感染为36头;轻度感染为101头;无虫为4头。两个种均以轻度感染为最多。两个种用肉眼检查和压片镜检的结果是一致的。牦牛的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感染率均无明显差异。两个种的形状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住肉孢子虫最初是1843年 Miescher 在欧洲的小鼠肌肉中发现的。其在其它动物的肌肉中,同样发现了孢囊。1865年 kuhn从猪肉中发现了本原虫,并以 Miescher 的名字命名为 Synchytium miescherianum。1882年 Lankester 把本种作为模式种,新设 Sarcocystis 属。住肉孢子虫在分类上属原生动物亚  相似文献   

6.
7.
安宁  新德  山巴  余泽新 《中国奶牛》2006,(12):34-35
关于住肉孢子虫在肌肉内包囊阶段的检查方法,目前在基层常用的有肉眼检查和压片镜检。本文就压片镜检中有关取样问题作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住肉孢子虫病(Sarcocystosls)是由孢子虫属的虫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1〕。家畜感染住肉孢子虫时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即使在严重感染时,病情也很轻微。住肉孢子虫能产生住肉孢子虫毒素,注射极少量即能使白鼠和家兔迅速死亡〔2〕。人食入住肉孢子虫毒素,严重时可引  相似文献   

9.
住肉孢子虫     
住肉孢子虫存在于爬虫类、鸟类、哺乳类的横纹肌上形成有小室的囊。是多种家畜、家禽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发现的历史很早,其生活史虽经许多学者研究,但是长期以来未曾搞清。其分类地位亦难以确定,往往将其放在原生动物疾病的最后部分,简单地单独介绍之。自从弓形体生活史查明以后,受其启发,先后通过实验手段证明各种住肉孢子虫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牦牛住肉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7,(5):149-152
采用压片镜检法对玉树州玉树县和治多县、果洛州久治县和达日县、海南州贵德县、兴海县和贵南县、海西州乌兰县和天峻县、海北州门源县和祁连县等地区、黄南州河南县、海东地区循化县共13个县的390头牦牛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检出阳性牦牛144头,牦牛住肉孢子虫感染率在23.3%~53.3%之间,平均感染率36.92%,平均感染强度为4.79个/0.1 g。其中感染率最高为门源县,达53.3%,感染强度最高为乌兰县,达10.1(2.13~14.25)个/0.1 g。结果显示,调查地区牦牛均不同程度感染住肉抱子虫,与以往调查结果比较,感染程度减轻,提出了今后防控牦牛住肉孢子虫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家畜住肉孢子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住肉孢子虫最初是Miescher(1843)在欧洲的小鼠肌肉中发现的,其后在其它动物的肌肉中也相继发现。Kuhn(1865)在猪肉中发现了该原虫,并以Miescher 的名字命名为Synchytium mies-cheriahum。Lankester(1882)把本种作为模式种,新设Sarcocystis 属。住肉孢子虫住分类上属原生动物亚界、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真球虫  相似文献   

12.
住肉孢子虫病是一种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包囊寄生在牛、羊、猪等中间宿主动物肌肉中,以肉食动物狗、猫等为终未宿主.为了解牦牛住肉孢子虫病在乐都地区流行情况,笔者对乐都县屠宰场中的牦牛胴体进行了调查,以探讨其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3.
1986年6月至1987年4月作者在甘肃甘南州玛曲县的河曲马场,选一固定牧场放牧的牦牛群,每双月屠宰成年牦牛4~7头,3岁牦牛2~4头,肌样经肉眼和压片镜检,统计各月牦牛犬住肉孢子虫(S.poephagicanis)和牦牛住肉孢子虫(S.poephagi)未成熟包囊虫体在其优势寄生部位的感染情况,发现两种住肉孢子虫在成年牦牛,特别是3岁牦牛一年出现了两个感染高峰,第1个是在6月或8月,第2个在12月。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组织学方法,对37头自然感染住肉孢子虫而无临床症状的屠宰牦牛及妊娠3~5月龄感染母牛的6头胎儿部分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其结果是,仅在心肌和骨骼肌中观察到住肉孢子虫包囊,其余组织均未见任何发育阶段的虫体。心肌中虫体感染强度相对大,主要是薄壁型微小包囊。膈肌中感染强度相对小,主要是厚壁型微小包囊。心肌组织中普金叶氏纤维内也有虫体寄生。少数虫体寄生部位有病变,主要为肌浆颗粒性变、透明样变和坏死;虫体周围形成液泡或出现细胞反应,虫体本身性变或坏死。6/23例胎儿心肌和骨骸肌中观察到裂殖体,证实母体垂直传布住肉孢子虫和住肉孢子虫成为流严的原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承担的甘肃省科委科研项目《牦牛住肉孢子虫病的研究》由甘肃省科委主持,于1989年10月25日在兰州通过成果鉴定。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是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体肌肉的一种重要的、甚至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牛两种住肉孢子虫包囊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采自我国湖南水牛食道肌的大、小两种住肉孢子虫包囊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两种包囊的细胞(母细胞和缓殖子)未发现有明显的结构区别,而包囊壁的结构则揭示出明显的差异。大包囊的原囊壁向表面皱褶形成菜椰花样的突起,突起内含纤丝,突起表面有凹陷;而小包囊的原囊壁皱褶形成长指形的突起,突起内不含纤丝,倒伏在包囊表面,突起壁是平滑的,无凹陷。这一观察表细:我国水牛体内的大包囊属于梭形住肉孢子虫,小包囊可能是枯氏住肉孢子虫。  相似文献   

17.
直至最近,住肉孢子虫感染在兽医医学中还被认为无临床意义。近来研究已经表明,住肉孢子虫的某些种在农畜中能引起动物流产,产奶量下降、损坏被毛、体重减轻、跛行、生长停止而且甚至死亡。自1972年发现住肉孢子虫具有球虫的特征以来,已发表500余篇文章。本文试图以食用动物中的枯氏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cruzi(也称牛—犬住肉孢子虫S.  相似文献   

18.
陈林 《畜牧与兽医》2012,44(7):111-112
<正>住肉孢子虫病是由住肉孢子虫属(Sarcocystis)的多种原虫寄生于多种动物的横纹肌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在公共卫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摸清我县高寒、高海拔地区牦牛住肉包子虫感染情况,2011年3—8月对我  相似文献   

19.
1 自然概况 兴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介于东经99°01′01″~100°21′,北纬34°48′01″~36°14′.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2 146 km2,有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 505.17万亩.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谷地和高原盆地相间出现,但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 100 m.具有显着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日照1 050~1 280 h,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416 mm,年蒸发量1 300 mm.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高寒、高海拔地区牦牛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笔者于2008年结合业务工作,抽样调查我县屠宰上市销售的牦牛134头,检出阳性胴体45头,感染率33.58%。每0.1 g肉样标本中,膈肌,心肌,咽喉肌的感染率分别为29.85%、8.96%和32.09%,膈肌、心肌、咽喉肌的感染范围分别为0~33个、0~17个、0~46个,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30.28个、23.42个、33.21个。t检验结果表明,咽喉肌和膈肌的感染率与心肌的感染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1)。本病的感染与牦牛性别无明显的差异性(>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