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居住区景观的品质成为人们住房消费关注的焦点。居住区景观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使用最多、最广泛的室外活动空间。基于此,以太原市新建居住区万科城、阳光汾河湾、富力城A区为例,研究了园林植物在居住区景观中的重要功能,树种选择及配置模式,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居住区绿化调查及植物造景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是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构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现代居住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所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桂林市新天地、公园绿涛湾、金水湾、恒祥花园等4个居住区绿化现状、景观现状、功能要求、人文环境实地调研,提出了居住区的植物配置模式。对居住区绿化现状浅析,并提出居住区植物造景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水景是以水为构成主体,附以其他建筑形式的景观,通过植物配置形成陆地、水域双重空间尺度的景观。通过居住区水景植物配置实际案例,探讨水边、驳岸边、水面、堤上、岛中、桥头等位置的植物配置艺术。建议在进行居住区水体景观植物配置的时候,充分了解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种类,从园林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配置,营造出反映水景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景致。  相似文献   

4.
当前,居住区景观风格过于多元化,甚至有些盲目追求奢华,造成了居住区景观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将节约型理念贯彻到居住区景观的施工过程中去刻不容缓。基于此,通过对节约型理念的解读和居住区景观施工过程的剖析,从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阶段以及具体施工阶段,对于如何贯彻节约型理念来进行成本控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发展促使人类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对居住区环境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对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促使设计师们思考怎样的居住区环境才是最宜居的。以当前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基础,尝试引入生态文化的理念,探索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途径,以生态文化观指导居住区设计的具体要素。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绿化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生活。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环境在居住区中发挥的作用也越发重要,合理进行绿化植物配置是改善居住区景观环境的重要方式。基于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林新村小区绿化植物配置为例,从植物配置总体形式、植物种类构成、绿地空间群落结构3方面分析该小区植物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植物配置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探讨城市景观大道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城市用地构成划分下的工业区、居住区、市中心区、开发区的道路景观特点,总结可实现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形式与城市用地性质相统一的一些手段,最后以重庆市水土高新园云汉大道入口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探讨城市景观大道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城市用地构成划分下的工业区、居住区、市中心区、开发区的道路景观特点,总结可实现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形式与城市用地性质相统一的一些手段,最后以重庆市水土高新园云汉大道入口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贺坤  武斌 《南方农业》2012,(4):27-30
社区公园是现代居住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重庆市巴南区水鸭凼社区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对公园基地现状、高差进行全面分析,结合该社区公园的规划建设理念与设计构思,从道路景观、水体景观、绿化种植景观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因地制宜,依托原有地形及周边景观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环境宜人的生态社区公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莞莞翠苑小区绿地景观价值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居住区绿地绿化环境的优劣,不止直接关系到居住区景观的好坏,更直接影响到住户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需求。居住区绿地是居民日常休闲和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内的绿化对于保护居民身体健康,拓展居民生活空间,创造安静、舒适、卫生和美观的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东莞莞翠苑小区绿地景观的植物配置的进行调查,再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该小区的景观价值。调查结果表明该小区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值为8分,表明该景观综合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11.
周飞  秦华 《南方农业》2011,(3):40-4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日益发展,要求室外景观不仅满足功能的需要还要兼具观赏的价值。而草花以其鲜艳多样的外表、芬芳扑鼻的香味能大大的提升室外景观的观赏价值,给人舒适的体验感。文章就草花的生长和观赏特性结合居住区景观的一些特点,对草花在居住区景观中的应用方式和配置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丽霞 《南方农业》2007,1(5):50-5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居住区的环境设计逐渐受到重视,铺装作为居住区景观构成的一个元素,对居住区整体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居住区铺装的功能特性、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达坂城湟渠水系周边区域未来主要为城市居住区、教育用地,聚集了大量的城市居民。随着居民对景观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渠道改造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景观品质的提升首先是对水系的整体改造,呈现出水的多种形态,带给景观环境更丰富的变化,同时以水系将不连续的景观元素串联形成完整的景观系统,也是对景观环境综合品质的进一步升华。随着水体的改造,水体周边区域环境的综合提升也将是整体系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由此带动周边居住区小气候的逐步改善,为宜居城市、田园城市作好铺垫,使今后区域环境的开发建设以及养护管理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次湟渠水系改造工程是必不可少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4.
彭州市熙玉村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景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伟  曹银贵  王静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0):316-321
为了评价农村居民点的景观特征,探讨农村居民点综合景观状况和理论整理潜力之间的关系。以2008年成都市彭州熙玉村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从农村居民点规模、用地、分布及形状的角度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综合景观状况指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综合景观状况与景观指数对综合景观状况的贡献。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测算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并探讨了综合景观指数与理论潜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熙玉村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较高,并且密集区比较多,农村居民点的疏密程度受海拔与坡度的影响比较大;大部分小组的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大,并且居民点之间衔接比较紧凑,居民点形状比较规整。大规模的集中居住区和散居户或小规模的居住区同时存在;整体景观状况是综合的,是多个景观指数在特定区域内按照一定的贡献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提高研究区的综合景观状况,就得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和形状着手;综合景观指数与理论整理潜力的相关性比较强,二者关系的趋势线呈抛物线状,在农村居民点综合景观指数比较高的区域,其理论整理潜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高松  周建华  徐晶 《南方农业》2009,3(2):54-57
水景是小区景观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对小区的整体环境影响重大。主要是从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形式着手,阐述了居住区水景的亲水性和安全性设计。  相似文献   

16.
北京山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描述山区景观镶嵌体水平景观格局的前提下,立足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表现,重点测算了山区建设用地景观镶嵌体以及单一景观要素2个水平下的景观形状和分布指数变化,以系统地分析北京山区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山区的城市化进程中,山区生态建设的开展引发绿色空间不断增加,景观有向单一化、均一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建设用地总体连通性变强,空间分布上呈现集中、密集的趋势,但尚未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建设用地景观的碎裂化特征也很显著,独立工矿用地则更趋不规则和破碎。应结合山区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规划措施引导建设用地的扩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景观建设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化解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基于此,以南京纯独栋别墅——汤泉山河水别墅为研究对象,在项目场地肌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运用低造价、低维护的设计原则,结合水体、山体、植物进行居住区景观营造,使新规划的建筑群落融于自然山水并呈现出生长型建筑的态势,从而形成具有独特地域性和符合现代居住需求的山地别墅区景观。  相似文献   

18.
都市郊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探究大都市城郊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该文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上海市青浦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因子分析法从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2个方面探讨了该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浦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东西分异特征,斑块规模东多西少,分布东密西疏,形态东部破碎西部规整;地理空间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该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地理空间差异是塑造该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基本格局的首要因素,其中耕作半径、到最近国道距离和到城市中心距离是规模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到城市中心距离、到最近城镇中心距离和到最近主要河流距离是分布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到最近国道距离、到最近高速公路距离和到最近省道距离是形态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社会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社会经济因素加剧了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的异质化、空心化和破碎化,深刻改变了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的内在本质。研究结果可为大都市城郊区乡村景观保护规划和土地空间整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昆明溪麓·南郡小区样板别墅区的景观规划为实例,从场地的地形、景观与建筑、瀑布与溪流、公共景观与私家景观,以及植物的选配等规划手法,阐述分析山地别墅住宅景观设计的要点,探寻山地住宅区地域性景观建设的策略。作者认为:山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结合建筑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组织,做到室内外景观的一致性;结合人性化设计,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景观布置的合理性;发展立体绿化,结合山地地形起伏的特点,创造出具有自然野趣的人工绿化;水体营造时考虑人们的亲水愿望、水体净化以及水体循环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87年、2000年、2011年、2016年张掖市甘州区土地利用数据,应用Ripley′s K函数与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甘州区绿洲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是甘州区绿洲区域的景观基质,未利用地环绕耕地周围,林地、水域、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以斑块或廊道形式镶嵌在耕地与未利用地中;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逐渐增加,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明显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的空间聚集性强于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和耕地;各年的景观要素均表现出较弱的聚集特征,具有较低程度的空间正相关,相关性逐年减弱,说明研究区域景观格局正在向随机化发展;草地和建设用地在较大尺度下呈现聚集的空间格局,林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在小尺度下呈现出聚集的空间格局,1987年和2000年水域在小尺度下呈现出聚集的空间格局,2011年和2016年在较大尺度下呈现聚集的空间格局;自然景观的空间聚集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面积比例不断下降,人工景观面积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表明研究区域景观类型趋向单一,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变化造成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