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了不同剂量咪唑乙烟酸对土壤中好氧微生物和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在土壤中的含量(0.1μg/g)不会对土壤中好氧细菌的数量产生显著影响,但土壤中好氧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10倍和100倍推荐剂量处理时土壤中好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推荐剂量施药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未产生显著变化;但10倍和100推荐剂量时,咪唑乙烟酸处理后上述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百菌清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在模拟土壤生态系统中研究了百菌清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菌清对细菌表现出明显抑制效应,药剂处理21d后才有所恢复;百菌清对放线菌影响小于细菌,14d后开始恢复;百菌清对真菌影响不明显。百菌清处理后对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恢复;蔗糖酶对低浓度百菌清表现出一定的抗性;百菌清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与其他酶不同,表现出先抑制后刺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对香蕉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大田试验中研究了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两种农药对香蕉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在施入土壤初期对4种土壤酶活性有明显影响。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两种农药都对脲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对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毒死蜱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丁硫克百威对过氧化氢酶活性作用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施用毒死蜱后,4种土壤酶活性都可在1~2周内恢复到对照水平;施用丁硫克百威后,土壤脲酶、磷酸酶和淀粉酶活性都在1~2周内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过氧化氢酶活性需要4周才能恢复。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对4种酶活性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恢复,说明这两种农药对土壤酶活性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试验中研究了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两种农药对香蕉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在施入土壤初期对4种土壤酶活性有明显影响。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两种农药都对脲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对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毒死蜱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丁硫克百威对过氧化氢酶活性作用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施用毒死蜱后,4种土壤酶活性都可在1~2周内恢复到对照水平;施用丁硫克百威后,土壤脲酶、磷酸酶和淀粉酶活性都在1~2周内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过氧化氢酶活性需要4周才能恢复。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对4种酶活性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恢复,说明这两种农药对土壤酶活性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量的测定,研究了重金属铅污染土壤对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量的影响,找出土壤铅污染与酶活性的关系,为土壤酶活性对土壤铅污染的指示作用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在Pb加入500 mg/kg时,对土壤蔗糖酶与脲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过氧化氢酶起到激活作用;Pb加入达到1 000 mg/kg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都出现抑制作用.施入蝇蛆生物有机肥后,对铅污染土壤的酶活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试验测定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可以作为铅污染土壤的主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农田栽参根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农田栽参土壤肥力状况,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农田栽参土壤中主要养分含量与4种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栽参根区土壤中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以及有效钾含量显著相关,其中磷酸酶影响土壤中磷的形态,蔗糖酶对土壤有机质转化和氮、磷、钾的含量及形态具有重要作用,过氧化氢酶能够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土壤中锌对上述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土壤脲酶活性影响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土壤中铁和铜影响土壤中尿酶活性。结合其他养分因子,综合土壤酶活性指标可以作为评价农田栽参土壤肥力的一个生物活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螯合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酶和呼吸强度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油菜的土壤中添加螯合剂,测定土壤pH值、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呼吸强度。[结果]施用螯合剂EDTA、DTPA和柠檬酸刺激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脲酶活性。土壤中施入螯合剂后,土壤呼吸强度降低,尤其是在施入初期降低作用最为明显。螯合剂DTPA和柠檬酸施入初期、2周时,土壤pH值降低,随处理浓度的增加pH值降低更为明显,而螯合剂EDTA处理则相反。[结论]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以施用螯合剂EDTA、DTPA为好。  相似文献   

8.
李玮 《现代农业科技》2014,(15):131-134
研究了5种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施用后,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处理后,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呈激活或抑制的作用,且该种刺激作用随剂量改变而变化。48%氟乐灵乳油处理后,脲酶活性呈现出激活-抑制-恢复的变化规律。处理2 h后脲酶活性显著增加,抑制率达到22.1%。处理5 d后抑制率为8.27%,在21 d左右恢复。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与处理的浓度和土壤酶的种类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处理时间有关,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对表征除草剂土壤污染具有一定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增温和生物炭添加对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生物炭添加对农田土酶活性的影响,为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增温和添加生物炭对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OTC使平均气温增加了0.96℃,降低了土壤含水量;而生物炭的添加明显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单独增温处理提高了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却抑制了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生物炭对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有抑制作用,但当增温和生物炭共同作用下,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都随着生物炭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环境因子中p 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速效氮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而p H对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的影响显著。【结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添加生物炭通过改善农田土壤环境而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了阴、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田间推荐用量范围内对棕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显著的激活作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施用浓度对其没有显著的影响;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脲酶的影响是低浓度激活、高浓度抑制,最后恢复稳定,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脲酶的激活作用只表现在培养的前10 d。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对辣椒疫霉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效和对辣椒的增产作用,旨在筛选出可有效防控辣椒疫病并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小或有益的防控药剂,为辣椒疫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以辣椒疫霉菌Ph2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对15种药剂进行初筛;以生长抑制率为100.00%的药剂为候选药剂,辣椒疫病高发田块为试验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灌根法为主要施药方式,统计施药后不同时段辣椒疫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收获期测定不同药剂处理辣椒生长及产量指标,计算增产率;采集辣椒根际土壤,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菌落数量,计算细菌/真菌比,探索不同药剂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对辣椒疫霉菌生长抑制率为100.00%的药剂有6种,分别为33.5%喹啉铜SC、80%烯酰吗啉WG、72%霜脲·锰锌WP、687.5 g/L氟菌·霜霉威SC、23.4%双炔酰菌胺SC和64%噁霜·锰锌WP;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第3次药后33 d防效最好的是氟菌·霜霉威(93.86%),其次为噁霜·锰锌(71.78%);各药剂处理对辣椒生长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鲜椒推测产量最高的是噁霜·锰锌处理(22.74 t/ha),氟菌·霜霉威处理次之(21.29 t/ha),较CK分别增产29.52%和21.22%;各药剂处理下的细菌/真菌比表现为霜脲·锰锌>氟菌·霜霉威>噁霜·锰锌>喹啉铜>双炔酰菌胺>烯酰吗啉,以霜脲·锰锌处理最高,为13.85,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P<0.01)。【结论】氟菌·霜霉威和噁霜·锰锌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效且增产作用明显,对土壤细菌生物量影响较小,可作为辣椒疫病的防治药剂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土壤有机质及酶活性是反映植被更替对土壤质量作用与影响较为敏感的指标,对分析制约地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彬县果区土壤及地形条件与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以农田土壤(对照)与8年(幼龄)、21年(老龄)果园为研究对象,研究其0~40 cm土层深度内的有机质、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0~40 cm土层范围内,农田演替为果园,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了土壤脲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在0~20 cm土层出现累积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少,而碱性磷酸酶和脲酶在剖面上呈现不同程度的递减趋势。因此,在0~40 cm土层植被更替及植果年限对土壤生物质量影响明显,可能会对果树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4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杀灭菊酯、阿维菌素4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农药进行了安全性评价.4种农药对土壤过氧化氢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激活→恢复3个阶段.浓度越高,抑制作用与激活效应越明显.4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初期表现为轻微的激活,5 d后出现抑制作用,12 d后基本恢复正常,接近对照水平.通过安全性评价可知,供试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危害都较小,为无毒害或无实际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温室内熊蜂授粉条件下科学使用杀菌剂,以地熊蜂工蜂为试材,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6种温室设施常用杀菌剂对地熊蜂的毒力,并对其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地熊蜂对四霉素较敏感,其LD50为5.255 mg/L,表现为中等毒性;地熊蜂对氢氧化铜、代森锰锌、中生菌素、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较不敏感,LD50≥74.992 mg/L,均表现为低毒,其中,中生菌素和戊唑醇的LD50分别为206.994 mg/L和207.560 mg/L,毒性最低。在设施作物上使用地熊蜂授粉时,建议禁用对地熊蜂中毒的农药。在使用对地熊蜂中毒或低毒的农药时,可将熊蜂分别搬出温室3 d和1 d,以减少农药对地熊蜂的为害。另外,我们不建议使用代森锰锌。  相似文献   

15.
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显著,进而制约土壤肥力、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制度、耕作模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发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增速最快,且施肥量与土壤碳库存在阈值效应;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CO2排放通量,磷、钾两种肥料的施用与施用氮肥相比更能降低农田土壤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提高有机肥和磷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度的提高和微生物量碳的积累。种植结构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农田土壤的碳储量,种植结构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显著,轮作和间作的种植模式与传统单一作物种植相比可有效减少农田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轮作与连作相比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效率的提高,可降低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且对微生物活性、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碳源利用情况均有积极影响。最后总结了国际主流碳模型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应用概况,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农田栽参和伐林栽参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差异.[方法]通过分析2种生产模式下的土壤N、P、K、有机质、pH及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结果]2种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存在差异,伐林栽参土壤中养分和酶活性高于农田栽参土壤,尤其是全氮含量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1.2 g/kg,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4倍多.[结论]该研究为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主要养分与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年生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的不同层次主要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栽培人参根区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P和有效K含量均为:表层〉根层〉底层,随着人参生长年限的延长,根层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逐渐减少;根层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一致,都呈倒"V"字形变化,以2年生酶活性最高,随后降低;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呈显著正相关,相应的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衡量栽参土壤的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土壤酶活性在土壤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运转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设施蔬菜土壤内部耕作环境与露天土壤存在差异,且随着种植年限延长,设施内土壤理化性质与养分平衡亦发生巨大变化,土壤酶活性也可能随之相应变化.针对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不同耕种年限设施蔬菜土壤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研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耕种年限设施蔬菜土壤脲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土壤,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脲酶活性与设施蔬菜土壤耕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土壤,但差异不显著,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设施蔬菜土壤耕种年限未呈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质量比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但与土壤碱解氮、全氮质量比呈显著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全氮质量比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抑制法比较了5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lunata(Boed)Wakker)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同种杀菌剂不同系列浓度之间存在差异,且同种杀菌剂对分生孢子与菌丝毒力作用不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中,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粉锈宁和代森锰锌的EC50分别为0.171,0.064,0.241,0.193和0.591mg/mL;生长速率抑制试验中,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粉锈宁和代森锰锌的EC50分别为0.094,0.039,0.026,0.284和0.159mg/mL。  相似文献   

20.
几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几种常用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效果。[方法]用80%好意粉剂、50%依普同粉剂、43%治粉高悬浮剂、25%爱育宁乳油、12.5%欧得悬浮剂、80%新万生粉剂和43%治粉高悬浮剂、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和25%治粉高悬浮剂7种药剂及组合进行香蕉叶斑病防治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和治粉高组合处理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最好。[结论]在病害发生期,治疗性杀菌剂的防效要明显高于预防性杀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