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7年春按株行距0.67×1m和0.5×1m定植一年生晚三吉梨苗1.2亩,运用综合技术措施,实现定植后第2年结果(平均亩产77.67kg),第3年丰产(平均亩产4798.04kg),连续8年平均亩产超过5000kg,好果率均在99%以上。创出了7年生梨树最高亩产达到12913.59kg的记录。实现了11年生梨园1.2亩累计总产71249.5kg,年平均亩产5397.69kg。3年生梨园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11年平均每亩年纯收入987.23元。总结出梨乔砧密植早结果、早丰产、持续高产的一套栽培技术措施,并提出双行水平树墙式丰产树体结构指标,可供梨乔砧密植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修芝 《烟台果树》1998,(2):22-22,21
板栗是我国的特产经济树种之一,具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长期沿用实生繁殖法繁殖,加之管理粗放,造成结果晚,产量低,严重地制约了当前板栗的发展。因此,研究板栗嫁接密植集约化栽培早期高产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市郭家屯镇林果站于1990年在本镇戈庄村建板栗密植试验园40亩,1996年通过验收鉴定,平均亩产337.55kg。其中10亩高产片平均亩产400kg,创本镇当年栗树产量最高水平,为今后板栗幼树密植早期丰产开辟了途径。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板栗丰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我国板栗丰产栽培技术水平,改变晚实低产面貌,1983~1987年,林业部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对全国29个重点产栗县54块丰产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实生栗林1042亩。连续4年平均亩产111.1kg;嫁接栗林397.5亩,连续4年平均亩产135.4kg。在调查研究、总结现有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板栗丰产配套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苗木培育 1.实生苗的培育: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壤土,每亩撒施腐熟有机肥1000kg以上,深翻整平开沟。将催芽后的大粒种子点播平放,播后覆土保温,注意防鼠和地下害虫等危害,出苗后及时锄草、追肥、浇水,每亩产苗800…  相似文献   

4.
板栗是我国特产的著名干果,但由于长期以来沿用实生繁殖,分散稀植,粗放管理,以致结果晚,产量低,一般7—8年始少量结果。1980年全国平均亩产仅32斤。 进行果树的矮密栽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果树生产发展的重要趋势。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行栗树的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我县于19764开始在上冶区周家庄村进行板栗幼树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至1984年经过9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幼树早期丰产,到间移变化密度保持稳产、高产以及利用间移树重建新园等配套技术的研究。经过逐年产量验收,三次突破了亩产千斤,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并已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1976年春,在莒县浮来山园艺场山地建立35.9亩矮化中间砧苹果密植园。基砧为难咽,中间砧为M7,品种为金冠和红星(授粉树)。实行计划密植,大小行栽植,大行3m左右,小行约2m,株距2m,亩栽140株。11~12年生进行间伐,间伐后平均每亩105株。栽后第3年见果,第5年平均亩产1001kg,第6年进入盛果期,亩产1725.1kg,第14年平均亩产达3216.02kg,平均单果重142g,1级与2级果占85%以上。栽植14年全园累计总产914918kg,年平均亩产1820.37kg。从栽植第5年开始,当年收入大于支出,第7年开始累计收入大于累计支出,做到有盈余,14年平均每年每亩纯收益715.52元,经济效益明显,被列为省级苹果样板园。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山地梯田无灌水条件下,苹果矮化密植园丰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供苹果矮化密植丰产栽培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五莲县位于山东省半岛的东南部,自然环境适合板栗生长,全县现有板栗树210万株,其中结果树96.3万株。近几年年产141.3万kg,但由于管理粗放,平均株产不足 1.5kg。 1989年由潍坊市科委列项,进行“山丘板栗低产园大面积丰产技术开发”。开发园主要分布在35个自然村,均为山地丘陵,总面积1万亩,其中2000亩为中心片。经过三年技术开发,达到并超过了予期目标。1991年9月24日经有关专家测产验收,20亩成龄栗树,平均亩产达到228.5kg,2000亩中心片,亩产达到123kg,1万亩开发园片,亩产75.3kg。主要技术措施是①清除板栗园中的杂树,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扁杏密植早期丰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历经7年,对大扁杏密植栽培和栽植密度与生长、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的关系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和土壤条件较差的辽西干旱地区,采用密植栽培大扁杏,是实现早期丰产和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密植栽培第4年平均亩产杏仁36.67kg,最高达65.67kg;第7年平均亩产杏仁65.97kg,最高达110.64kg。每亩栽植111~666株,定植后4~7年,每亩年利润达730~899元。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适应山楂生产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北方寒地(如辽宁、吉林、黑龙江、雁北地区等)的气候特点,研究幼树早期丰产的栽培技术,提高山楂园早期产量和早期经济效益,1978年我们在吉林省九台县建立21亩山楂早期丰产试验园,获得8年生平均亩产708.5kg,建园8年平均每年每亩获纯利润264.62元。  相似文献   

9.
我县受省、地科委委托,1976年开始在费县上冶区周家庄村进行板栗幼树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至1984年,经过9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幼树早期丰产,到间移变化密度保持稳产高产,到利用间移树重建新园等配套技术的研究。经过逐年产量验收,三次突破了亩产千斤,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并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试验园面积为2.049亩,河滩小平地,沙质壤土,土深1米,PH值为5.92,可以灌溉。1976年4月上旬,以5~7年生幼树作砧木定植,当年进行良种嫁接。试验分为两个密度:一片0.964亩,株行距为1.5×2米,  相似文献   

10.
苹果乔砧密植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在本所栽植行株距为4×2米,共11.45亩的乔砧苹果密植园。栽后当年成花,二年结果,三年投产(平均亩产642公斤),五年丰产(平均亩产2456.7公斤),六年进入盛果期,栽后6~10年平均亩产4250公斤;好果率达98%以上,一级果率在85%以上。栽后五年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十年内每亩平均盈余10495.67元。总结出幼树期实现早结果、早丰产,盛果期控制树体扩展的乔砧苹果密植栽培技术体系,并提出了树体丰产结构指标。可供乔砧苹果密植丰产栽培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杨希清 《落叶果树》2006,38(3):49-50
利用板栗密植园中的过密株间移建园,栽植和嫁接成活株率可达到100%,定植后第3年平均株产0.8~1.18kg,是同期栽植的实生苗嫁接树的4.7~6.9倍。  相似文献   

12.
1983年建立早酥、锦丰梨密植栽培试验园36.37亩,平均每亩栽植40株。栽后第2年成花,第3年结果,第5年丰产。全园平均亩产5年生为1170.9kg,6年生为1638.6kg。其中亩栽74株早酥梨,5年生亩产2141.6kg,6年生达2696.1kg。5年生时全部收回投资并有盈余,6年内全园纯收益达55856.70元,平均每亩纯收益1513.4元。研究表明,梨幼树早期产量与干周及枝量间呈显著的复相关?迅速增加梨幼树早期枝量及干周,是早结果、早丰产的基础。同时总结出早结果、早丰产的主要农业技术措施,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桃树密植栽培技术,1973年我们在桑园、新寨等果园进行试验,实现了2年结果、4年丰产、5年亩产超5000kg的目标。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试验园概况 试验园为沙壤土,土层厚20~40cm。栽植时挖深80cm、宽100cm的定植沟,结合回填换土,并亩施有机肥2500kg。株行距为1×4m,南北行,亩栽166株。以大久保为主栽品种,栽后精心管理。2年生亩产550kg;3年1860kg;4年4400kg;5年5500kg;6年6750kg;7年6952kg;15年5000ks。在20年生左右的更新期,亩产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油桃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有了很大发展 ,露地栽培研究较少。笔者采用密植、高标准建园、前促后控、加强夏剪、利用副梢当年成花、长枝冬剪等系列配套措施 ,实现了栽植油桃芽苗第 2年 667m2 (亩 )产达 1 50 0 kg的效果。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密植、高标准建园  相似文献   

15.
1978年在彭于埠村建立10.26亩苹果矮化中间砧密植园。基砧为平邑甜茶,中为间砧M7,苹果品种有金冠、富士、青香蕉和国光。栽植行株距4×2m、4×2×2m和3×1.5m。栽植后第2年见果,第5年平均亩产2144.25kg,第6年达3404.50kg,其中3×1.5m区达3857.3kg。全园10年累计总产165177.65kg,年平均亩产1609.92kg。全园第4年开始有盈余,10年平均每年每亩纯收益638.88元。文中分析了主要丰产技术措施,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16.
在秦岭北麓无灌溉的旱塬坡地条件下,1974年定植的5.55亩乔砧秦冠密植园(行株距2.5×1.5米),栽后第三年亩产604.5公斤,第8~11年,亩产2636.2~3617.8公斤,11年平均亩产1703.5公斤,一、二级果率在90%以上,平均单果重150克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栽后第三年收回投资并有盈余,10年平均每亩纯收入847.40元,近两年每亩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试验总结出采用良种壮苗、密植小冠和精细管理等关键措施,使树体得到一定控制,可供旱塬坡地乔砧苹果密植丰产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柿幼树早期丰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柿树栽培管理粗放,产量较低,结果较晚。为使柿幼树提早结果和早期丰产,我们于1985年在玲珑镇盛家村建立柿幼树丰产试验园20.5亩,经1988年10月验收,4年生柿树平均亩产1781.5kg,其中5亩高产园,平均亩产1896.4kg。1989年10月验收,5年生树平均亩产2808.3kg,其中高产园亩产达3084.7kg,最高株产为41kg,为柿幼树早期丰产提供了新经验,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作者就1972~1979年对乔砧鸭梨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论述了密植鸭梨10年生累计亩产56874.6斤,其中7~10年生连续4年亩产超过万斤,最高亩产15063.7斤的丰产技术。阐述了密植鸭梨丰产的单株及群体形态结构。提出了当前乔砧梨树密植的栽培方式及密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梨幼树密植栽培的技术途径,我们从1977年开始,以晚三吉梨为试材,进行了梨幼树密植丰产栽培试验,试验园面积1.2亩,1978见产,1979年,三年生,平均亩产9596.1斤,其中1× 0.67米区8764.6斤;1×0.5米区10933.7斤;1980年平均亩产11208.3斤;其中1×0.67米区10527斤,0×0.5米区12304.3斤。现将试验情况初步整理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在市区公社南竹岛大队的丘陵砾质壤土上进行,土层深度60厘米左右,底层为“酥石硼”基岩。PH值7.2,0~20cm土壤全N0.106%,有效P13.5ppm,速效K56.4ppm。20/40cm土壤N、P、K分别为0.148%,6.8ppm,80ppm。 …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八年,在大跃进的高潮中,我们针对梨树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开始了梨树丰产的试验工作。十几年来,在党的领导和各级业务部门的帮助下,我们用毛主席哲学思想为指针,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初步获得了梨树的稳定丰产。一九七一、一九七二年记载的单株产量,密植试验团(每亩2 4. 2株) 151株香水梨平均株产 619──615斤,折亩产15073──14998斤;33株茌梨,平均株产437──432斤,折亩产10570──10446斤。在试验园推动下,果园一队梨园145亩,两年平均亩产,7900──8000斤;全大队果园面积665亩,梨园630亩,两年的总产量都在380万斤以上,平均亩产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