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简称“桃小”)是我站果树生产中的主要害虫,虽然一年一般发生一代,但为害率较高。据1987年统计,桃小虫果率达5.7%,个别年份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今年春季由于雨水较多,气温  相似文献   

2.
3.
<正> 自50年代以来,防治桃小食心虫使用的大宗农药为50%对硫磷乳油。近些年,其使用浓度由原先的2000倍液提高到800—1000倍液,年使用次数由2—3次增加到3—5次,致使果实中残留量高,而且人畜中毒事故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为寻求能取代对硫磷的有效农药,我们应用烟台市京蓬农药厂生产的30%桃小灵乳油对桃小食  相似文献   

4.
桃小食心虫(下简称桃小)是我县苹果生产上危害果实的一大害虫,前些年,由于贯彻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了以地下防治为主树上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桃小食心虫是果树主要的蛀果害虫和防治对象。近年来,部分果园出现桃小食心虫回升现象,虫口密度上升,为害程度加重。据调查,我镇45个村,有12个村果园桃小食心虫为害呈上升趋势,平均达3.6%以上,个别村队如孙家村南果园虫果率高达5.1%,金帅重发园  相似文献   

6.
桃小食心虫是多种果树的主要蛀果害虫,近两年在陕西苹果产区又有抬头之势,必须切实抓好防治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防治该害虫最成功的经验是在桃小出土期进行地面药物处理。但是原用的大多数药剂在要求“绿色”生产的今天已被淘汰,所以第1次树上防治就成  相似文献   

7.
桃小食心虫是果园中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蛀果类害虫,果实被危害后,基本不能食用,失去经济价值,果农遭受巨大损失。桃小食心虫的寄主植物众多,对林果产业的影响较大,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发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防治中要采取人工、物理、生物、药剂等多种防治措施,以期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臧逢春  田忠岐 《落叶果树》1992,24(1):20-21,24
自从农牧渔业部和卫生部在“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中禁止在果树上使用1605以来,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一直缺少毒性低、杀卵效果好、残效期长、成本低的有效药剂,以至于生产上仍常违反规定使用50%1605防治桃小食心虫,造成社会严重公害。为此,我们与烟台市京蓬农药厂合作,开发了30%桃小灵乳油,并进行了两年小区试验和8~10万亩生产应用,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 30%桃小灵乳油是由杀灭菊酯和马拉硫磷混配而成,综合了杀灭菊酯药效持久和马拉硫磷杀卵的优点。试验用药由烟台市京蓬农药厂生产,并以天津和临沂农药厂生产的50%1605乳油为…  相似文献   

9.
苹果园桃小食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兴文 《落叶果树》1990,22(4):11-13
桃小食心虫是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其树上防治指标一直沿用五十年代提出的经验性指标,即0.5—1.0%的卵果率。这一指标由于没有考虑不同的产量水平等因素而显的不够严谨。为正确估计其为害的损失,拟定适宜的化防指标,我们于于1986~1988年,对不同产量水平果园的防治成本、卵果率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作了研究,应用边际分析原理推导出随亩产量而变化的防治指标。这对经济防治,减少环境污染,克服盲目喷药,维护果园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内容与方法 1.防治成本与亩产量的相关性:将果园分成亩产量为250、 500、 750、 1000、…  相似文献   

10.
11.
苹果是我国的第一大水果,也是山东省的主要水果。为了防止果实病虫害的侵害、提高果品外观品相,果农多数采取套袋技术,山东地区苹果套袋率在70%以上。果实套袋虽然有效阻隔了桃小食心虫的蛀果危害及农药残留污染,但是套袋成本高,果实含糖量低。通过阐述在免套袋苹果园内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性,并通过药剂试验分析,提出了在苹果园日常管理中,要充分利用桃小食心虫的发生特点及规律,科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防止桃小食心虫的危害,提高苹果的内在品质,帮助果农增加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山楂桃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小食心虫在辽宁省山楂园内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6月中旬开始出土,7月中下旬为出土盛期。成虫发生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随之出现产卵盛期。卵期7d(天)左右。幼虫孵化后蛀果为害,在果内蛀食期平均45d。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幼虫脱果盛期。  相似文献   

13.
陈冬亚 《果农之友》2001,1(5):43-43
桃小食心虫为害枣果,也为害苹果、梨、桃、李、杏等多种果实。幼虫蛀入果子后,吃果肉、排虫粪,使果实畸形,果内充满虫粪,果味变苦,失去食用价值,果实提前变红脱落。该虫在黄河故道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桃小食心虫每年发生1~2代,6月上中旬开始成虫产卵于枣叶背基部,卵期大约1周,天快亮时,幼虫孵化蛀入果皮下为害果实,8月中旬开始幼虫老熟脱果,直到晒枣结束,高峰是8月下旬~9月中旬,其中脱果早的幼虫可化蛹再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脱果晚的则入土结茧过冬,明年再为害枣果。对桃小食心虫一定要采用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1桃小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经过多年观察.桃小在长治地区1年发生l~2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土内结冬茧越冬。越冬幼虫于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中旬达出土高峰。越冬幼虫出土后在树干基部附近的土、石块下做夏茧化蛹,蛹期11~15d(天)。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生盛期在7月上旬;第1代成虫发生时间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盛期在8月中旬。桃小的发生与当年春季(5月份)降雨量有极大关系。如果当年春季降雨早、  相似文献   

15.
桃小食心虫是我县的主要蛀果害虫,1981年前由于防治不适时,全县许多果园的虫果率在30~50%左右,有的国片高达70~80%。自1981年开始应用性激素监测防治,效果很好。1984年果树包产到户后,村村户户都应用性激  相似文献   

16.
桃小食心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规律、生态学特性、防治研究等3个大方向详细论述了桃小食心虫在我国不同地域的发生规律、环境和寄主对其种群繁殖及滞育的影响、飞行能力、农业及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生物防治等内容,为全面了解桃小食心虫的研究进展、寻求新的研究方向及探讨新的防治途径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面施药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主要措施.关于防治适期的确定,以往的有关资料报道不甚一致.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越冬幼虫连续出土3~5天,且出土数量日增”为地面防治适期的测报指标,经3年验证和2年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灭幼脲对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的直接致死效果及对后续各虫态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用3种杀虫剂分别处理2种食心虫的卵和老熟幼虫。【结果】氟虫双酰胺200 mg·kg-1和氯虫苯甲酰胺50 mg·kg-1、25 mg·kg-1虽能显著降低梨小食心虫卵孵化率,但幅度较小。各药剂浓度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初孵幼虫死亡率。3种药剂基本不影响桃小食心虫卵孵化,但灭幼脲和氟虫双酰胺各浓度处理可显著提高初孵幼虫死亡率。氯虫苯甲酰胺降低了梨小食心虫的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对F1代卵的孵化也有抑制作用。灭幼脲只影响处理当代虫的发育变态,对F1代卵孵化没有影响。除氯虫苯甲酰胺25 mg·kg-1处理外,其他药剂处理均可抑制桃小食心虫幼虫化蛹。所有试验药剂处理均显著抑制桃小食心虫的成虫羽化和产卵,其中氟虫双酰胺200 mg·kg-1、灭幼脲200mg·kg-1和100 mg·kg-1处理的桃小食心虫均不能产卵。【结论】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认为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灭幼脲对2种食心虫的初孵幼虫具有高杀虫活性;虽然对老熟幼虫直接致死效果低,但可以抑制其发育变态及繁殖,缓慢降低种群数量,起到控制害虫的效果。因此,在生产上使用上述3种杀虫剂防治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时,建议在卵期和幼虫脱果期喷药,便于及时控制食心虫危害。  相似文献   

19.
20.
不同寄主桃小食心虫酯酶同功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采自苹果、枣、山楂不同寄主上的桃小食心虫的血淋巴进行了酯酶同功酶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的蛋白酶带存在着质的差异,为桃小食心虫的种下分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