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实现宁夏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宁夏要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相融合,生态建设与生态经济同发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分析了宁夏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自然基础较为薄弱、产业体系优势不强、资源价值转化机制缺乏等现实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协调一致,实现发展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相统一。森林林业资源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强化林业保护,发挥林业资源生态优势可以确保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序性和稳定性。对于当前地区经济发展中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需要地区立足于全面化、长远化发展角度,采取有效的生态环保技术,加强对林业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改善林业森林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优势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综合系统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其矿产、生物、旅游三类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了对秀山县优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实现秀山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建设生态市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坚持"环境优先、生态先行"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城乡,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背景调查  相似文献   

5.
古浪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大县,就是把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有机的结合,立足优势资源发展产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大县,离不开县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独特的资源潜力,尊重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把生态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成为别的区域无法比较的优势资源.在做大做强生态经济优势的同时,坚持城乡...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随着林权改革的深入,林下经济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正成为深化林改的"有机凝聚"。林下经济属于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转变,在促进生态和谐、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培育保护林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真正的将保护生态的政策制约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成为了将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动力。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林下土地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随着林权改革的深入,林下经济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正成为深化林改的"有机凝聚"。林下经济属于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转变,在促进生态和谐、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培育保护林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真正的将保护生态的政策制约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成为了将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动力。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生态移民与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生态移民是把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口居住地区的居民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对生态移民概念的界定入手,系统阐述了生态移民与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揭示了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内蒙古生态移民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凭什么来发展,如何加快发展步伐 ?本文立足县域实际,指出:发展县域经济,固然要依托、依靠资源,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科学思路,也是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生态效益型的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生态经济要旨在于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根据福建经济发展现状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目标,提出农村发展生态经济的几点思考:生态建设必须基于规模生产;区域优势要转化为市场优势;发展山地生态经济要保育与富民并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关键。解决这些问题对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流域农业及农村可持续发展下的成功范例吴国琛欧阳明从1983年开始的山江湖工程,由最早的山、水综合治理,发展到山水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建设,进而形成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相协调的大流域可持续发展工程,内涵丰富而深刻。八十年代初,江西省在国家科...  相似文献   

12.
祁和英  张磊 《新疆农业科学》2003,40(Z2):102-104
深入分析阿克苏地区草地生态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强化草地资源护管,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草地生态的对策和措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生态优势,实现草地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循环经济理论对农业发展的适用性及制度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传统农业的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和粗放式经营将直接导致资源危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制约农村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出现的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摈弃了传统农业的掠夺性经营方式,把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构建发展框架,并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文化的构建,是新时代全人类共同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完善。寒地黑土区域由于其独特的资源和生态优势,蕴含巨大的生态价值,使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注重生态文化的建设。但生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寒地黑土区域的生态文化建设,须结合当地的地域性经济、文化等特点,从文化建设主体的思维方式的转变、道德意识的培养以及文化建设的客观环境的完善等角度入手来进行,使其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趋势。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资源进度开发、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对自然资源实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资源的束型省份.因此,以全新角度认识甘肃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确保和实现甘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也是甘肃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海南省琼中县委、县政府深刻意识到,要让贫困农民彻底脱贫,就必须要捧住生态的饭碗,这是赖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唯有依靠珍稀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新兴特色产业,才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产业之路。近年来,琼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以生态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省面临资源不足等制约农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存在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生态、政策环境等优势。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自然生态、政策环境等优势与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农业的特点,从产业结构、价格财税、宣传教育、生态文化、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关于生态脆弱带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重庆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特征,提出了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构建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就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是解决旅游业中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有效途径。通过初步调查分析,作者通过对黄河三峡旅游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与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政策、民众意识、客源市场等方面开展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优势分析,针对影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在三峡旅游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以海南省2000—200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海南生态省以来(1999—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人均生态赤字由1999年的0.366hm^2增加到2003年的1.2206hm^2,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年增加了0.8546hm^2,增长了233.5%.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系统承受较大压力: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原因,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是直接因索;减少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需求,提高其生态承载力.是实现海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耕地、海洋和林地是海南的优势资源。海南生态比较优势明显,但经济仍不太发达,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建设生态省,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海南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