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藻体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藻体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A preliminary study on cultivation of the crossbred Porphyra haitanensis thallus and their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刊,中]/陈昌生(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361021),徐燕,纪德华,谢潮添,王玉中,王凤霞,柳佩娟//水产学报,—2007,31(1).-97~104 为了获得杂交的坛紫菜优良品系,本实验对野生型坛紫菜(♀)和经过人工诱变选育获得的红色型(♂)的坛紫菜进行杂交获得丝状体;丝状体促熟培养后获得杂交子一代叶状体,从子一代中挑选出5种具有一定生长优势和其它经济性状的藻体(品系A、B、C、D、E);对其分别进行体细胞克隆和丝状体培育,获得大量子一代和子二代。对子一代和子二代进行生长性状测定和选育,并进行抗逆性和藻胆蛋白及叶绿素的测定。初步筛选出生长性状好、品质优的子二代4个品系B2、C2、D2、E2,而且4个品系的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D2 的RRPE含量高达61.71‰,最低的品系E2为44.64‰,比对照组高一倍以上;在31 ℃下培养,品系C2第5天叶片中部才开始出现个别针尖般烂点,藻体基部正常,表现出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品系B2具显著的生长优势和抗高温特性,品系D2、E2具有一定抗低氮、磷的特性,其中E2在低氮磷培养1~3 d,瞬时增重率为25.2%,平均日增长量为1.20 cm·d-1,在4~6 d瞬时增重率和日增长量分别接近30.0%和2.0 cm·d-1;通过坛紫菜不同品系的杂交、单细胞克隆和丝状体细胞育苗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对坛紫菜杂交藻体的优良性状进行筛选,逐步达到选择育种的目的。图7表8参12 关键词:坛紫菜; 杂交育种; 酶解; 丝状体; 抗逆性; 优势 E-mail: cschen@jmu.edu.cn  相似文献   

2.
谢松平  宋武林  黄健  马平  严兴洪 《水产养殖》2006,27(5):39-40,44
坛紫菜优良品系“申福1号”是人工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系,它具有色泽好,生长快,成熟晚,产量高,品质好等优良特点。为了有效地进行该优良品系的中试推广工作,对它的人工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低盐度海区的紫菜栽培模式,选用人工选育的耐低盐坛紫菜品系(DY-1),于2010—2013年在芦潮港海区开展了生产性栽培试验.2010—2011年度试验栽培面积为0.2 hm2,获得了初步成功;2011—2012和2012—2013两个年度试验栽培面积均为1 hm2,生产期分别为181 d和174 d,均采收了4...  相似文献   

4.
坛紫菜优良品系“申福2号”的特性分析与海区中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长青  严兴洪  黄林彬  刘长军 《水产学报》2011,35(11):1658-1667
以人工选育的坛紫菜优良品种“申福1号”( SF-1)、优良品系“申福2号”(SF-2)和野生型品系(WT)为材料,通过室内培养与海区中试,对SF-2的优良特性和生产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与WT相比,SF-2的叶状体在生长速率、藻胆蛋白含量、藻体厚度及产量上均存在十分显著的优势.在相同的室内培养条件下,SF-2叶状体的绝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WT,培养至90d时,其平均长度为(391.6 ±47.37) cm,是WT的10倍.3个品系(种)的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在350~750 nm范围内均存在5个明显的吸收峰,SF-1与SF-2之间的各峰值差别较小,但均明显高于WT.SF-2叶状体的藻胆蛋白(PE+PC)含量为(90.81±3.98) mg/g,是WT的1.95倍左右,比SF-1的含量稍高.SF-2叶状体的平均厚度为(31.95±4.16) μm,分别比WT与SF-1薄38.7%和14.0%.SF-2的壳孢子放散量约为28.6万个/壳,比SF-1提高了43.0%,可以满足生产采苗需求.海区栽培的前四水鲜菜重量,SF-2为24 000 kg/hm2,比WT和SF-1分别增加30.1%和6.7%.上述结果证实,SF-2的海区壳孢子放散量可以达到生产要求,叶状体的生长速率、生长期、产量和品质比WT均明显提高,生长优势十分明显.所以,该品系有望在生产上进行大规模栽培.  相似文献   

5.
秀屿区是海洋的大区、渔业的大区、又是坛紫菜养殖大区。全区坛紫菜养殖面积达2万亩以上,是沿海千家万户群众的一种主要养殖品种。然而当地长期以来自育自养的方式造成坛紫菜种质严重退化,藻体变厚变老,失去弹性和光泽,叶状体生长期明显缩短,病害增加,质量降低,产量和经济效益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坛紫菜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申福二号为我国人工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系,自引进我区以来,养殖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紫菜     
《海洋与渔业》2008,(5):31-31
【品系来源】自然野生或养殖性状良好的紫菜。上海水产大学利用自然的野生坛紫菜叶状体,通过人工诱变、体细胞克隆和单l生生殖等技术,获得坛紫菜的变异细胞,将变异细胞单个分离并培养成完整叶状体,选育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坛紫菜新品系,如“申福1号”、“申福2号”等。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院内的“国家级紫菜种质库”,率先开展紫菜遗传学与育种学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紫菜种质保存与应用技术体系,有效改善了紫菜栽培生产种源混乱、种系品质低下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引进“杂交重组1号”与HMY2个坛紫菜品系,以本地龙沙种系为对照组,通过苗种培育、壳孢子采苗、海上栽培及采收试验,综合评估藻体生长、采收量、经济性状及柔韧性等因素,认为:HMY坛紫菜品系综合效果较好,可作为西湾滩涂坛紫菜栽培的主推品系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坛紫菜养殖密度不断增大,中潮区适宜养殖面积有限,而且各地为了争抢紫菜早上市卖好价,海区采苗时间较适宜季节普遍提前10—15天,造成气温水温不适,风力弱,风向反南,附晨霜,海水营养盐严重缺乏等极不利的环境因素,减弱了坛紫菜体适应环境扰动和抗御病原体侵入的能力。海区采苗失败,紫菜体严重病烂等事故不断发生,紫菜养殖业备受挫折。 为使坛紫菜养殖业走出低谷,经多年探索,采取坛紫菜移动养殖法,人工造就良好环境,效果甚佳,产量产值提高一倍。 1993年,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镇在下华海区对1600亩坛紫菜进行移动式养  相似文献   

9.
全浮流式紫菜二荐养殖,是全浮流式紫菜养殖基础上大胆改革精心试验而获得成功的一种养殖新技术。全浮流式紫菜养殖,是指紫菜养殖区域从原来的潮间带养殖外移到浅海区养殖。养殖的紫菜不受海水涨落潮的影响,始终浮在海水中生长,不会自然干露,即称为全浮流式紫菜养殖。它比潮间带海区水位深,所以又称深水养殖。而紫菜二茬养殖,是指利用坛紫菜和条斑紫菜的适宜温度差,在同一海区同一棚架上,秋季海区水温较高时养殖坛紫菜,冬季水温下降时,原养殖的坛紫菜已经老化,进入条斑紫菜的最适生长温度期,适时换养条斑紫菜,进行第二茬养殖。…  相似文献   

10.
坛紫菜新品系“申福1、2号”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坛紫菜新品系"申福1号"、"申福2号"为研究对象,探讨坛紫菜新品系"申福1号"、"申福2号"的规模化养殖技术,本试验开展了坛紫菜新品系养殖方式、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与本地传统品种的对比研究。2007年,福清沙浦、霞浦三沙、莆田秀屿、连江中麻、福鼎元当等五个养殖试验示范点的海上养殖试验数据表明:坛紫菜新品系平均每1/15hm2产量为224.7kg(干品),产值5794元,对照组本地种平均1/15hm2的产量为167.6kg(干品),产值5166元;新品系每1/15hm2的产量比本地现有栽培品种提高34.1%,增加经济效益628元。试验结果显示了坛紫菜申福系列新品系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特性,同时证明了坛紫菜新品系"申福1号"、"申福2号"可应用于大面积的养殖生产。本研究对坛紫菜申福系列新品系的生产性开发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福鼎敏灶湾2012年坛紫菜烂菜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晓明 《福建水产》2014,(3):227-233
对2012年10月福鼎敏灶湾海区坛紫菜烂菜情况进行采样、调查和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坛紫菜烂菜症状主要为叶状体梢部颜色变红,部分藻体颜色变淡、发白,烂化甚至脱落。烂菜原因主要有:(1)高温小潮期,海面风力小、浪静,由波浪形成的海水垂直流动交换弱,藻体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营养盐等微交换也随之变弱,从而导致坛紫菜细胞生理机能下降;(2)坛紫菜养殖过密,海水中含氮量偏低,使得坛紫菜生长受限制;(3)南侧近岸海域水流不畅、流速较缓,悬浮物等污染物质积聚于该海域,易粘附于坛紫菜叶状体,影响坛紫菜的生长。为此作者提出防范建议旨在为今后福建省坛紫菜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品系来源]自然野生或养殖性状良好的紫菜.上海水产大学利用自然的野生坛紫菜叶状体,通过人工诱变、体细胞克隆和单陛生殖等技术,获得坛紫菜的变异细胞,将变异细胞单个分离并培养成完整叶状体,选育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坛紫菜新品系,如"申福1号"、"申福2号"等.  相似文献   

13.
以坛紫菜耐高温型品系Z-61 F4代叶状体为实验材料,野生型坛紫菜(WT)叶状体为对照,研究了常温(21℃)静水和高温(30℃)静水培养不同天数(0、2、4、6、8、10 d)后,坛紫菜藻体中光合色素含量、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和4种主要呈味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常温静水培养对坛紫菜耐高温型品系的品质没有显著影响,甚至短时间的常温静水培养还有利于提高野生型品系藻体的品质;但高温静水培养会显著降低耐高温型品系和野生型品系的品质,只是耐高温型品系的品质下降速度要慢于野生型。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耐高温型坛紫菜品系还可以通过调节藻体细胞内别藻蓝蛋白(APC)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来增强自身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本研究结果为全面认识坛紫菜的抗逆性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后续坛紫菜抗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刘瑞棠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4):18-19,23
本文对近几年以来福建省坛紫菜养殖发生大面积烂苗情况进行调查及原因分析:一是坛紫菜壳孢子采苗后受秋季气候异常、持续高温影响坛紫菜生长发育;二是海区养殖密度过大、养殖筏架人为设置密度过高,导致海水流速不畅,引发烂苗症的加剧;三是壳孢子苗帘附苗密度过高,坛紫菜的种质老化,遭遇不良环境时抗病害能力弱;四是受台风影响,局部海洋生态环境短期内发生变化;五是养殖管理方式陈旧,导致退潮后苗帘污染物多,影响坛紫菜生长。为此作者根据近年发病情况,提出几项防病害技术措施,为今后坛紫菜的生产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坛紫菜烂苗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08年9月中旬以来福建省坛紫菜养殖发生大面积烂苗情况进行调查和原因分析,一是受到秋季气候异常,持续高温影响坛紫菜生长发育;二是海区养殖密度过大,养殖筏架人为设置密度过高,导致海水交换不畅,引发烂苗症的加剧;三是壳孢子苗帘附苗密度过高,坛紫菜的种质老化,遭遇不良环境时抗病害能力弱;四是受台风影响,局部海洋生态环境短期内发生变化。为此作者及时提出防病害技术措施和对策,为今后坛紫菜的生产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本文中介绍了用瓦勃氏微量呼吸检压仪对同一海区养殖的广东紫菜和坛紫菜叶状体的暗呼吸强度及光合作用强度的测定结果;并对两种紫菜的单位产量作了比较。结果证明,广东紫菜比坛紫菜更适应于在我国南方水温较高的海区养殖。  相似文献   

17.
高温下芽孢杆菌对坛紫菜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华田  熊玉琴  杨锐 《水产学报》2018,42(7):1009-1018
坛紫菜是我国东海区栽培的重要经济海藻,其生长适温为20°C,极限高温为29°C。高温和病原菌均会导致坛紫菜生长受抑、藻体病烂。为研究高温下藻际微生物对坛紫菜生长的影响,本文以坛紫菜叶状体和藻际芽孢杆菌(实验证明该菌株在20°C下为紫菜的益生菌)为材料,检测了在28°C下藻际芽孢杆菌对坛紫菜相对生长率(RGR),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藻胆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28°C下,在实验初始阶段,菌藻共培养组坛紫菜比纯培养对照组有较高的RGR,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的RGR无显著性差异;4 d后两组坛紫菜均出现腐烂,菌藻共培养组的藻体腐烂程度更为剧烈;培养24 h后,菌藻共培养组的SOD、POD活性和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Pro显著低于对照组;共培养组中,坛紫菜的藻胆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表明,28°C下,虽然在短期内藻际芽孢杆菌会促进坛紫菜的生长,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反而不利于坛紫菜的生长,且加剧活性氧和渗透压胁迫,表明该菌的生态功能因环境变化而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8.
福鼎硖门湾海区坛紫菜生理性病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鼎硖门湾海区坛紫菜病烂情况进行调查、采样和室内培养,运用显微观察方法,研究坛紫菜生理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该病主要症状为叶状体梢部颜色逐渐变浅,然后发白、烂化,无明显病灶烂孔;病理表现为叶状体梢部细胞边缘模糊,色素体变色,然后发展为细胞边缘紊乱,细胞溶解,原生质流出,细胞结构失常。病变严重的易引发细菌和原生动物二次感染,造成坛紫菜叶状体出现溃烂,最后完全解离。雨水天气是导致该病变发生的原因,采取剪除叶状体病烂部位和晴好天气延长干出时间是控制该病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坛紫菜是我国浙江、福建沿海的一个主要浅海栽培品种,江苏省紫菜主要栽培品种是条斑紫菜,栽培面积15多万亩,由于栽培品种单一,亩产量及综合效益不高,有限的海区滩涂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条斑紫菜栽培筏架及加工机械设备有5~6个月的空闲时期。  相似文献   

20.
坛紫菜养殖病烂的原因探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平潭县是坛紫菜的发源地,坛紫菜养殖是该县海水养殖主导产业之一。坛紫菜养殖的好坏与其病烂防治有密切关系。2008年9月中旬以来,由于受异常气候的影响,全县大部分紫菜养殖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烂苗现象和大面积生长障碍。严重地影响了紫菜产量和质量。本人利用科技入户机会,根据现场观察和调查掌握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