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养蜂规模是影响蜂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转地蜂场何等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好,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之一。2007-2010年,我们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以生产蜂蜜为主、生产蜂王浆、蜂花粉为辅的转地蜂场养蜂规模经济效益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的转地养蜂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下,蜂场规模以2-4人为主,其中,4人规模的家庭蜂场饲养185-195群西方蜜蜂,为最佳的适度规模;5人蜂场的经济效益最佳,但发展缓慢,值得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2.
实地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生产成本,结果显示:2011年和2012年养蜂生产成本分别为729.91元/群和868.68元/群,同比增长2.01%和19.0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人工费用,分别达7.66%和20.99%。2012年运费为181.99元/群,同比降低了1.71%,这是蜜蜂运输列入绿色通道的结果。转地放蜂能充分发挥蜜蜂授粉的生态优势,但是生产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养蜂业健康持续发展亟待政府生态补偿政策的大力推进与落实。  相似文献   

3.
转地蜂场经济效益调查研究浙江省缙云县蜂业研究所(321400)胡元强(续上期)(2)、推广优良蜂种,高产塑料王台,优质饲料,提高产量1994年,蜂场引进少量“浆王”作为母本,移虫育王,1995年春季,全面换王,使群产王浆从0.479kg提高到0.85...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2011年生产蜂花粉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2011年蜂花粉平均产量3.49 kg/群,同比增长175.79%,平均产值87.70元/群,同比增长160.86%,占群总产值的7.85%,为8年来最高。其中,蜂花粉收入前10位蜂场的蜂群饲养量平均168群/家,蜂花粉收入35 007元/家(207.88元/群),占蜂场年总收入的16.48%,表明蜂花粉生产在提高蜂农经济效益中大有可为。在与历年数据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蜂花粉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转地蜂场以多大的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好,这是广大蜂农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浙江省缙云县的数十家转地蜂场2004~2006年连续3年的养蜂规模效益进行了调查,通过统计比较分析得出的结果为:目前转地蜂场以4人蜂场、饲养170群蜜蜂的蜂场养蜂规模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6.
转地蜂场经济效益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60家转地蜂场1994~1995年度经济效益的各个因子分析结果,养蜂业经济效益提高外因是第二、三产业应向蜂农提供合适的蜂产品收购价格;内因是养蜂业要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本领,普及科学技术,是一优二高道路。目前,农村蜂业技术协会是向蜂农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最佳组织。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4,(8):48-52
20072012年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经济效益的调查结果显示:蜂群群均盈利分别为197元、162元、173元、263元、390元和568元;人均盈利9224元、8176元、8630元、13120元、19776元和29880元;场均盈利25407元、21871元、23949元、38539元、57599元和85531元。蜂农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47.322012年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经济效益的调查结果显示:蜂群群均盈利分别为197元、162元、173元、263元、390元和568元;人均盈利9224元、8176元、8630元、13120元、19776元和29880元;场均盈利25407元、21871元、23949元、38539元、57599元和85531元。蜂农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47.32229.22%,这表明转地养蜂的相对经济效益较高。然而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受天气、蜜源制约,收入不稳定,从而导致经济效益的不稳定。为了提高转地养蜂经济效益,需要蜂农们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合作共同富裕;也需要企业呵护,蜂产品收购价合理化;还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给予生态补偿,扩种蜜源植物,打击地霸,维护蜂农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使养蜂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生产成本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养蜂生产总成本598.45元/群,比2007年增长14.22%。2007~2008年转地蜂场年平均生产总成本561.19元/群,与2005~2006年相比,增长6.36%。2007年和2008年,养蜂生产总成本分别占总收入的72.62%和78.72%。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尤其是运费开支。蜜蜂授粉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养蜂业亟需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2005~2006年转地蜂场养蜂生产成本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浙江省是全国养蜂业发达省份之一,以转地放蜂为主,缙云县地处浙南山区,大都饲养西方蜜蜂。本世纪初,全县蜜蜂饲养量在1.6万群,近年由于蜂产品价格偏低,养蜂生产成本增加,养蜂效益不佳,  相似文献   

10.
转地蜂场结构,素质,规模效益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元强 《中国蜂业》1998,49(3):14-15
调查6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式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1~3人为主,人均养蜂28群。养蜂员平均年龄3467岁,养蜂工龄平均9年,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占7064%,与农村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相比,养蜂员整体素质较高,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调查统计表明:家庭模式转地蜂场以3人饲养83群蜜蜂为适度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佳,具有推广价值,对提高养蜂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省缙云县2009~2010年80家转地蜂场的组织结构与人文素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8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结构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2~4人为主,人均养蜂数量为50群,蜂场规模与往年相比有所扩大;蜂农平均年龄为36~37岁,50岁以下分别占93.69%和89.79%;蜂农养蜂工龄平均为12年,与往年基本类似;蜂农文化程度:小学分别占13.06%和9.79%;初中分别占76.58%和81.28%;高中分别占10.36%和8.51%;蜂场订阅蜂业科技刊物分别占82.50%和78.75%;蜂场组织化程度分别为82.50%和78.75%,比往年有所提高。但是,蜂农的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转地蜂场的发展情况,2011~2012年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进行蜂场组织结构、人文素质及组织化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结构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2~4人为主,平均每人饲养52群意蜂.蜂农平均年龄38.5岁,以青壮年为主,适应转地蜂场高强度劳动要求.蜂农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为多数,小学、初中、高中的比例约为1∶12∶1.蜂农组织化程度达76.25%~82.5%.上述结果表明,转地蜂场是一种能使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调查中还发现,蜂协、蜂农专业合作社是组织蜂农、普及科学技术、提高蜂农素质、确保蜂产品安全、增加蜂农收入的好组织,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调查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2~4人为主。2007~2008年人均养蜂数量分别为47.21群和50.53群。蜂农平均年龄35岁,50岁以下分别占95.41%和94.39%。蜂农文化程度:小学分别占6.88%和10.28%,初中分别占83.03%和76.64%,高中分别占10.09%和13.80%;分别有75.00%和76.25%的蜂场订阅蜂业科技刊物;蜂场组织化程度分别达75.00%和76.25%。多数蜂农有丰富的养蜂实践经验,整体人文素质高于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但与现代养蜂业的要求相比仍然偏低,亟待提高。调查中还发现,蜂协、蜂农专业合作社是提高蜂农文化科技素质的主体,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15.
三江源区近30年植被生长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江源区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其地表植被状况与我国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由于所使用的数据时间序列长度有限,以往研究缺乏近30年整体视角的连续时间序列研究,也很少分析多时段变化趋势的持续性。为此,本文利用最新发布的1982-2012年的GIMMS NDVI3g数据集,采用多个嵌套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在多个空间尺度上,研究了近30年来三江源区各季节植被活动的变化趋势和过程。研究表明,1)三江源区生长季和各季节NDVI在近30年均呈增强趋势,春季植被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98年前后NDVI分别呈显著增加、减少趋势。2)生长季、春季和夏季NDVI的增加随时段延长而趋缓,尤其是春季减缓迅速甚至停滞,而秋季植被活动持续增强。3)尽管区域尺度生长季、春季和夏季NDVI变化趋缓,但在像元尺度显著变化的区域范围却多呈增加趋势。4)不同植被类型显著变化的季节、时段存在差异。针叶林和灌丛NDVI主要在春季前几个时段增加显著,荒漠、草甸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前几个时段。5)各季节NDVI在14个时段增加趋势持续性的差异,引起各季节对生长季植被活动变化贡献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前几个时段,春季NDVI变化较为剧烈,夏季NDVI的贡献最大,而随时段延长,逐渐过渡到秋季NDVI变化幅度、变化量最大,夏季次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山东地区2011年~2013年猪体携带病原情况,本研究对发病猪场送检的264份病料样品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发病猪体内主要病原及其分离率分别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43.18%,流行性腹泻病毒27.27%,猪圆环病毒31.64%,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58.33%,副猪嗜血杆菌26.42%,大肠杆菌32.85%,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3.12%,绿脓杆菌2.51%。表明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分离率较高,是导致猪场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有效并针对性地控制相关地区规模化猪场疫病提供了重要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