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选择池塘条件类似的4口池塘,开展沙塘鳢主养、套养模式的养殖试验,对比分析主养、套养模式池塘的沙塘鳢养成规格、养殖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池塘主养、套养沙塘鳢的养成规格分别为37.5 g/尾、42.1g/尾和40.1 g/尾、42.8g/尾,养殖成活率分别为66.6%、71.2%和72.0%、75.5%,差异不大,但套养模式略高;沙塘鳢池塘套养模式的养殖净收入每667m~2分别为2145元和1954元,产投比分别为1.71和1.65,明显优于主养模式每667m~2的1385元、1270元和1.31和1.29。试验结果表明,荷包红鲤冬片鱼种培育池塘套养沙塘鳢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可为沙塘鳢养殖模式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涟水县青虾养殖历史悠久,主混养面积达到6 000多亩。因青虾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养殖产量基本稳定。由于青虾养成商品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所以这种养殖模式的抗风险能力较差,要想增加收益,只能另辟蹊径。由于青虾与沙塘鳢都对水质要求严格,青虾繁殖力很强,而沙塘鳢又以活饵为食,难以主养。如果在青虾主养池中套养沙塘鳢,不仅能有效提高青虾出塘时的大规格虾比例,还满足了沙塘鳢的饵料需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就沙塘鳢繁殖生产中的产卵和孵化环节进行了深入观察和思考,主要观察内容有:多雌共巢产卵,卵块重叠;受精卵提前脱落、破膜;非正常卵发育;正向卵与反向卵;白卵等,并总结出一些沙塘鳢孵化率低的原因,为沙塘鳢规模繁殖提供一些解决思路。1多雌共巢现象产卵池规格4.0 m×0.8 m×0.6 m,每池设置产卵巢12个,沙塘鳢配组30~50组。每天定时检查产卵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起,我区开展沙塘鳢在小龙虾主养池中的混养试验与推广,目前沙塘鳢养殖规模已发展到5000多亩,小龙虾主养池中混养沙塘鳢已成为小龙虾养殖户增效的重要方式。为探索本地区沙塘鳢在小龙虾养殖池中最佳的混养模式,2013―2015年,结合江苏省重大水产三新工程项目——"沙塘鳢规模化繁育及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我们在泰州市溱湖龙  相似文献   

5.
正涟水县青虾养殖历史悠久,主混养面积达到6000多亩。因青虾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养殖产量基本稳定。由于青虾养成商品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所以这种养殖模式的抗风险能力较差。要想增加收益,只能另辟蹊径。由于青虾与沙塘鳢都对水质要求严格,青虾繁殖力很强,而沙塘鳢又以活饵为食而难以主养。如果在青虾主养池中套养沙塘鳢,不仅能有  相似文献   

6.
赵建华 《水产养殖》2011,32(9):20-21
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原螯虾属,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沙塘鳢隶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俗称虎头呆子,是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经济鱼类。2010年在江苏省金湖县涂沟镇水产养殖场选择一个池塘面积为10×667m2,利用微孔增氧技术进行龙虾和沙塘鳢生态混养试验,  相似文献   

7.
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又称土婆鱼、虎头鲨,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钱塘江、闽江等水系。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并逐渐成为江、浙、沪、皖等地区人工养殖的热门品种,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沙塘鳢的养殖多以套养为主,即使单养亩产也不高,给沙塘鳢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泰州市为海渔业专业合作社下属养殖户采用回字形塘口及培养蚯蚓作为饵料的方式,2011年至2012年间,试验了1口18×667m2的池塘,配套4×667m2蚯蚓培育地,取得了产140kg/667m2以上的较好成效。现将相关的技术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开展沙塘鳢规格鱼种全程工厂化驯养技术研究的目的是在可控条件下进行沙塘鳢鱼种培育,提高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出一套高效的培育模式。一、系统处理本研究采用循环水养殖工艺进行沙塘鳢鱼种培育,循环水系统主要构成部分有圆形养殖池、微滤机、循环水泵、生化池、高压气泵、增氧泵、紫外灯管、进排水管道、微孔纳米曝气盘。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我们在安徽当涂县海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选择了7个塘口共计232亩池塘进行试验,将河蟹、沙塘鳢、青虾作为三个主养品种进行集成养殖,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生态养殖模式。基于养殖户营造出的良好生态系统,水产品品质和产量双双提高。同时,还可以利用沙塘鳢控制小型野杂鱼和青虾二代小虾,青虾摄食河蟹的残饵,河蟹和沙塘鳢相互无攻击性的特点,将蟹虾混养技术与沙塘鳢养殖技术集成配套。经过一年的试验,创  相似文献   

10.
沙塘鳢池塘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4~12月在浙江湖州进行了沙塘鳢池塘专养与混养试验,并进行定期生长测定、养成及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沙塘鳢与青虾混养的试验效果最好,单产738.3 kg/hm2,平均规格35.48g/尾,单位面积利润达48 308元/hm2,成活率达69.3%.同时还发现沙塘鳢具有在11、12月份仍保持快速生长的特性,说明它的生长周期明显比其它常规鱼类长.  相似文献   

11.
沙塘鳢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塘鳢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沙鳢属,俗名蒲鱼,虎头鲨等,是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经济鱼类。笔者对沙塘鳢的性腺发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总结,旨在探索沙塘鳢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使之得以推广。1基本情况1.1池塘条件试验用亲鱼池、繁殖池、育种池均为东西向的长方形池塘,面积2亩/只,深1.5m,底淤20cm。1.2催产孵化设备其设施是利用四大家鱼繁殖用的设备,产卵池为圆形,直径8m,深1.5m;鱼苗孵化设备是抛水式孵化缸,每只缸盛水500kg左右,滤水缸罩为60目;鱼巢是棕片和蚌壳。1.3亲鱼的选择及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河蟹价格波动起伏较大,且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池塘单一养蟹的风险越来越大.为此,金坛市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应用蟹池套养青虾、塘鳢新技术,指导养殖户在蟹池中科学套养与河蟹习性相近、互补共生且经济价值较高的青虾和塘鳢,有效提高了综合产出效益,增强了全市河蟹养殖产业抗风险能力.2012年,金坛市指前镇芦家村养殖户金明生应用该技术,20×667 m2蟹池收获河蟹1 643 kg(平均规格155g/只),青虾621 kg、塘鳢572 kg,每667 m2产河蟹82 kg、青虾31 kg、塘鳢28 kg,实现总产值31.5469万元,总利润22.1269万元,每667 m2效益1.1063万元.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开展河蟹池塘套养沙塘鳢技术试验,在60×667㎡蟹池内投放蟹种600㎏,沙塘鳢鱼种42000尾,收获商品蟹4200㎏,沙塘鳢1440㎏,总产值为575760元,总利润为364380元,平均每667㎡获利为6073元,投入产出比为1:2.72。  相似文献   

14.
<正>从沙塘鳢水花到夏花的培育过程关系到下塘的成活率、回收率,并影响最终经济效益。采用沙塘鳢水花套养在河蟹或其他养殖品种中是当前的主要养殖模式,根据一些养殖户反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活率、回收率都很低,经济效益差,而采用大规格苗种(大于2厘米)进行套养可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回收率和经济效益。关于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的研究试验模式有网箱培育、水泥池培育和土池培育等,以上方法由于各具缺陷,实际效果和推广性较差。项目组在2012年和2013年两年间利用自己繁殖的沙塘鳢水  相似文献   

15.
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隶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是长江中下游常见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俗称“虎头鲨”,多生于河沟及湖泊中,营底栖生活。因其肌间刺少,含肉量高,营养丰富而成为普通居民的家常菜肴。2008年江苏省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利用沙塘鳢能与河蟹共存、互补的特点,在指前镇清水渎村开展了蟹池套养塘鳢的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沙塘鳢以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因自然界沙塘鳢的资源量少,使沙塘鳢的市场价格高且供不应求。因此开展沙塘鳢的人工养殖,其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为了提高沙塘鳢苗种成活率,为沙塘鳢养殖提供大规格苗种,2014年4—6月项目组在江苏省常熟市白茆顺隆鱼虾育苗场进行了沙塘鳢夏花培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条件和方法1.1培育设施本试验采用塑料桶室内培育。大棚采用钢架结  相似文献   

17.
凌继忠 《内陆水产》1997,22(6):14-14
近年来,由于湖泊、水库等水体的开发利用以及养殖品种的逐渐扩大,利用底栖饵料的青鱼放养得到重视,苗种需要量日趋增加,故开展青鱼人工繁殖极有价值,现结合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将有关要点浅迷于下。1亲鱼的培育在秋冬季节,从江河、湖泊、水库用网捕捉到的、或从池塘人工养殖的大规格青鱼中选择6龄以上、体重达15kg、体质健壮、无损伤的青鱼作为亲鱼种,按雌雄比1:1.5蓄养。亲鱼池面积0.2—0.33hm2,水深2—2。5m,池底宜平坦,以沙壤土为好。主养池每667m2放15—20kg/尾的青鱼10尾左右,另可搭配少量的鲢或鳙亲鱼。主养池要保持水…  相似文献   

18.
河蟹、沙塘鳢小网围生态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塘鳢隶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俗称"虎头鲨"。沙塘鳢个体虽小,但因其肌间剌少,含肉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天然水域的数量日趋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沙塘鳢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名贵养殖品种之一,越来越受到渔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在蟹池内套养沙塘鳢,不仅可让沙塘鳢捕食池中的野杂鱼,  相似文献   

19.
以池塘主养、池塘混养、水库套养几种模式研究黄尾鯝的养殖技术.主养的黄尾鯝鱼种投放密度为2000尾/667m2(规格为45-50g/尾),平均起捕规格为200.7±26.2g/尾,平均单产为401.6kg,亩产黄尾鯝可获利4538.4元.池塘混养和水库套养黄尾鯝分别为90尾/667m2和94尾/667m2(规格为45-50g/尾)时,平均起捕规格分别为221.2±27.1g/尾和250.5±24.2g/尾,平均亩产20.8kg和22.54kg,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纯利润450-600元,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界,沙塘鳢喜弱光,营底栖生活。为此,试验着重对沙塘鳢仔、稚鱼阶段的趋光性,栖息地底质选择性,藏匿性等几个主要趋向性行为特征进行试验观察,为沙塘鳢的孵化及鱼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1出膜时粘附试验将刚出膜的沙塘鳢放入6个500mL玻璃容器中。3个容器气量较大,使沙塘鳢不能够附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