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番茄制种常因营养状况差,尤其是P、K肥缺乏而使得植株衰弱,从而导致各种病害的发生,造成种子产量低、效益差。在此,提醒各地区番茄制种同仁,在番茄制种的整个过程中要实行配方施肥,以确保番茄制种高产。1 定植前施足底肥施优质有机肥5000kg/667m2~8000kg/667m2,磷酸二铵75kg/667m2,钾肥20kg/667m2~25kg/667m2,尿素10kg/667m2~20kg/667m2,或者施腐熟菜(棉)籽饼200kg/667m2~300kg/667m2,鸡粪500kg/667…  相似文献   

2.
春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最优D饱和设计方法探讨了广东省春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实步研究认为,春玉米667m^2产达到500~600kg,种植密度为4400~4600株,纯N,P2O5,K2O分别为20~23,15~21,15~18kg/667m^2,秋玉米亩产达到450~500kg,种植密度为4000株以上,纯N,P2O5K2O为24~25,20~22,20~21kg/667m^2,同时表面秋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黔油10号制种产量与栽培措施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及有关措施的优化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尿素:10.0~25.8kg/667m^2,种植密度:1.4~1.8万株/667m^2。氯化钾;2.5~6.0kg/667m^2,过磷酸钙;36.0~50kg/667m^2,可望获得75~100kg/667m^2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4.
泪科包衣种出苗率高,苗齐、苗壮,抗逆性强,是小麦生产上一项新的增产措施。为了普及该技术,精量播种,节约种子,探索其适宜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我市旱地分带轮作小麦包衣良种用种量6~7kg/667m^2较适宜,绵阳26号产量可达165.7~181.3kg/667m^2,绵农4号179.1~195.0kg/667m^2。  相似文献   

5.
豫西地区属丘陵浅山区,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一年两熟,很适宜夏播玉米制种。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玉米制种优质、高产技术开发研究,使制种单产由开发前的平均150kg/667m2提高到现在的273.8kg/667m2。现介绍如下:1选地隔离。选择土壤肥...  相似文献   

6.
1998年江苏省大丰市种子公司杂交水稻特优559制种333.3hm2,平均单产216.5kg/667m2,比上年增产11.5kg/667m2。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产制种技术逐步成熟和普及,出现了不少大面积平衡高产的制种村。例如,龙堤乡永跃村99.3...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在高粱杂交种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高粱制种产量和质量,我们从1997年开始进行抗四高粱地膜覆盖杂交制种高产试验,摸索出一条高粱覆膜高产制种技术。1998年6.7hm2晋杂12号高粱地膜覆盖制种单产525kg/667m2,比露地增产61.5%。由于播种期和成熟期的提早,为提高种...  相似文献   

8.
棚栽鲜食玉米适宜密度与施氮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小区试验指出,大棚栽培苏玉糯1号玉米、必须合理配置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要获得的756-805kg/667m^2,与4588-4742元/667m^2的产量与产值,密度与氮肥最适组合为4000-4500株,25kg/667m^2。  相似文献   

9.
施文娟 《耕作与栽培》1999,(4):22-23,24
我省从1977年开始进行杂交水稻制种,近几年虽然制种单产有所提高,但与邻近的湖南、四川等省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阻碍了我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发展。单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秧苗素质差,基本苗不足,有效穗数少,花期相遇差,异交结实率低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1997~1998年在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玉屏县组织了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攻关,获得了667m2连片单产200kg/667m2的水平,最高产达350kg/667m2。现根据实践,论述提高我省杂交水稻的关键技术如下:1 确定适宜的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花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等肥力大土泥土上玉米氮、磷、钾3因素4水平试验研究得出,要使玉米产量获得较好收益,其施肥量为尿素28.0kg/667m^2,过磷酸钙30.7kg/667m^2,氯化钾17.8kg/667m^2。  相似文献   

11.
汕优669组合作为抛栽中稻-再生稻,以抛栽密度,头季稻施氮量,头季稻氮肥作穗肥比例,芽苗肥氮肥量,留桩高度为栽培因素进行试验,经模拟选优和综合分析,头季稻和再生稻两季化整为零产量高产的技术组合是:抛栽2.2-2.4万丛/667^m2,头季稻施纯氮12kg左右/667m^2,头季稻氮肥作穗肥比例为25%-35%,芽苗肥施尿素25kg左右/667m^2,留桩30cm左右。  相似文献   

12.
覆膜马铃薯平衡施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文家 《耕作与栽培》1999,(6):49-50,52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对米拉马铃薯进行N,K肥料效应试验研究。借助于CASIO fx-3600P型计算器,建立了肥料效应方程。最佳施肥量为N8.22kg/667m^2.K2O12.08kg/667m^2,最佳产量为2002.30kg/667m^2,肥料配比N:K2O为1:1.47,肥料增产量530.10kg/667m^2,纯收益424.08元/667m^2,投产比1:3.98。指出在施有P  相似文献   

13.
特优77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于1991年育成的高产、高抗、低耗的早、晚兼用籼型杂交稻中熟组合,1998年我公司试制6.7hm2,平均单产达250kg/667m2以上,制种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其他组合。现将主要制种技术介绍如下:1掌握父母本的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4.
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鲁单50号山东省种子总公司(济南250100)吴德相鲁单50号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育成的一个中熟玉米单交种,1997年经山东省品审会同意在全省示范、推广。1产量表现:该品种在一般栽培条件下产量为600kg/667m2左右。199...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桐梓县的主要粮食作物,长期以来,单产水平不高,“八五”期末,玉米种植面积达1.5万hm2,单产仅251.4kg/667m2。为提高玉米单产,我们结合本地农业生产自然条件,1996~1997年连续两年在我县实施6667hm2玉米低产变高产综合配套增产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计划玉米单产1996年达278.6kg/667m2;1997年达320.4kg/667m2,比项目实施的前3年平均单产242.2kg/667m2,增长15%和30%。对此,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并安排由县农业局牵头,制定…  相似文献   

16.
1997~1998年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平展型玉米单株定向栽培密度的生育动态、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每667m2产量>500kg,经济效益好的密度区间为3500~4300株,最高单产为524.81kg,纯收入294.9元。1998年通过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紧凑型玉米湘玉7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湖南玉米生产的特点,从1993年开始,对紧凑型玉米新品种湘玉7号在播种期、密度、施肥量、施肥时期及N,P,K合理配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湘玉7号产量在500kg/667m^2以上的主要栽培技术为:3月20 ̄4月1日直播,播5000株/667m^2左右,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纯N20 ̄22kg,P2O56.5 ̄7.0kg,K2O14.0 ̄14.5kg,全部的P肥和K肥作基肥,  相似文献   

18.
鄂抗棉5号     
鄂抗棉5号1品种来源:原代号4474,是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用鄂棉12与美国PD系0113杂交选育而成。1996年湖北省品审会审定通过。2主要特点:2.1产量较高。1992~1993两年省棉花抗病品种区域,平均皮棉产量为76kg/667m2,比对照中棉...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施用锌,钼微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威优64为材料进行了杂交水稻施用微肥钼(Mo)、锌(Zn)两因素各3水平的田间籽粒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是:(1)威优64对钼酸胺不敏感,各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施0.75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比空白ck籽粒产量增加8.39%、比施1.50kg/667m^2的A3处理增加5.46%;(3)0.75kg/667m^2,1.50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分别使杂交稻威优64穗粒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生态条件下王米主要生育阶段田间小气候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毕节高海拔地区3333~4444株/667m2,在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大喇叭口—抽雄吐丝)的田间小气候随密度增加更为适合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特别是每667m24444株这一密度群体结构最为合理,株间温度22~33℃,相对湿度为85%左右,对太阳辐射能吸收能力强,反射损失少,气候资源的利用率较高,玉米实际667m2产522.3kg,马铃薯、玉米套作复合产量达676.58kg/6m2,相对于其它密度能获得较佳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若按当地当年气候资源估算,其利用率仅为34.8%,可能增产潜力非常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