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某实验猕猴种源基地20只腹泻猕猴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诊断、寄生虫学及细菌学等检查,诊断该群猕猴疑为小袋纤毛虫与志贺氏菌混合感染。经综合治疗,2周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腹泻猕猴肠道致病菌感染状况及药物敏感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泻猕猴肠道致病菌的血清型分布,针对不同血清型筛选高敏抗生素.方法:采用国标(GB/T14926·47-2001)的检测方法,对50只腹泻猕猴粪便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检出9只致病菌感染猕猴中5只为沙门氏菌感染,感染率最高(10%),且均为同一沙门氏菌属D2型的感染,3只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感染率次之(6%),且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O44:K74(L)和大肠埃希氏菌属O7型的感染,志贺氏菌的感染率最低(2%).药敏实验表明所有致病菌血清型菌株均对环丙沙星敏感.结论:腹泻猴群致病菌的分型较复杂,且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敏感性不同,此试验为动物生产及防病治病提供了依据,提高治愈率,避免因用药不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母猕猴严前由于体质不强健,因应激而导致产后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产道受到损伤,局部感染后再引起全身感染,临床表现为精神困倦,食欲下降,全身无力,无乳或拒哺乳,常弃仔,体温上升,子宫恶露不净等系列症状,严重者引起猕猴母子双亡,是造成猕猴繁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从1991年以来在临床上遇到22例该病例,现就治疗方法和仔猴护理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4.
猕猴生产瘫痪是猕猴在产子后以肌无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1发病情况2009年7月,广西某猕猴养殖场。一只猕猴产子后,突然出现四肢麻痹,瘫倒在地呈昏迷状。之后出现抽搐症状。经兽医及时诊治痊愈。  相似文献   

5.
2002年3月—2003年4月,广东某地多个猕猴养殖场猕猴发生传染性肺炎和出血性胃肠炎,部分猕猴因此而死亡。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病原主要为A群链球菌,2个养殖场为A群链球球和普通变形杆菌混合感染。通过使用恩诺沙星治疗发病动物、使用链球菌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场舍定期消毒,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某大学从外地引进两只猕猴,其中一只1周后发生以腹泻、水肿、贫血为特征的疾病,实验室检验证实为粪类圆线虫感染,经及时治疗而康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侯洪烈 《畜牧与兽医》2002,34(10):23-24
丹东市某千头自繁自养猪场于 2 0 0 1年 12月初 ,猪先后发生以寒战、气喘、下痢、皮肤发紫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仔猪发病率 80 % ,2月龄以上猪发病率 5 6%。经确诊为猪副伤寒和猪瘟混合感染。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11头怀孕母猪中有 8头 ,都在妊娠后期流产。 2 2头已断奶和哺乳期母猪中有 6头寒战、食欲不振 ,5d后自行痊愈。所产仔猪呼吸困难、皮肤发紫。发病率 80 % ,病死率 95 %。 2~ 4月龄猪体温升高 ,皮肤发紫 ,便秘和腹泻交替 ,发病率5 6% ,病死率 85 %。 4月龄以上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较低。2 症状及剖检变化哺乳…  相似文献   

8.
王建飞  符明泰 《野生动物》1994,(6):37-37,10
广西地区猕猴和食蟹猴麻疹病毒感染调查王建飞,邵伟娟,王晓明,符明泰,赖玉梅,刘自民,杨晓明(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广西林业厅动物保护站)猕猴和食蟹猴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和疫苗的生产,但它们携带着的多种病原体给疫苗生产、科学研究和饲养管理带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CT技术对成年实验猕猴全身进行断层扫描,探讨CT技术对猕猴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建立正常成年猴CT影像图谱,为CT技术在猕猴解剖学的研究、疾病的诊断及科学实验方面的应用,提供影像学的基础资料。方法:(1)选择实验猕猴10只,雌雄各半,年龄6~10岁,进行全身CT断层扫描。(2)试验猴全身麻醉后,置于CT诊断床上,取头前尾后仰卧位,采用平扫及增强扫描技术,进行容积数据采集,获取正常猕猴全身CT影像图片。(3)利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2D或3D图像重组处理。结果:(1)获得实验猕猴活体结构CT连续断层图像数据集。(2)从扫描和重建图像中精选具有解剖意义的图像,编辑建立实验猕猴CT影像图谱。文中展示4幅代表性扫描图片和5幅三维重建图像。(3)从比较解剖学的角度,阐述猕猴结构特点及与人类的区别。结论:(1)CT影像能够较好显示及分辨猕猴的组织器官结构,骨骼、大血管界面清晰;但软组织、神经、肌肉组织等显示不够清晰。(2)试验获得了正常成年猕猴全身的影像学基础资料,为CT技术在猕猴影像学研究、解剖学研究、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实验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3)在猕猴CT影像学方面做了初步摸索,对猕猴进行CT扫描的技术参数选择及猕猴各器官组织定量统计数据的建立等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猕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猕猴的种群和数量在不断的减少.人工育幼猕猴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研究和保护野生猕猴种群.我园一母猴产仔3d后,因产褥期感染死亡.我们及时将幼仔取出人工哺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雏鸵鸟沙门氏菌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伟  芮艺 《中国家禽》2003,25(4):19-20
2001年10月,南京江宁某鸵鸟养殖场从山东购进2月龄鸵鸟80余只,进场饲养后不久,该批鸵鸟即发生了一种以排白色稀粪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诊断为雏鸵鸟沙门氏菌感染,现介绍如下。1临诊症状发病鸵鸟最急性者未见症状而迅速死亡。绝大多数发病鸵鸟表现为精神沉郁,嗜眠,食欲下降或废绝,饮水增加,缩颈,双翅下垂,畏寒。最明显的症状为排白色稀粪。病鸵鸟体温升高,多为40℃~41℃,呼吸困难,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即在3~5天死亡。2剖检变化剖检可见病鸵鸟消瘦、脱水,肝脾充血、出血、并有坏死斑点。心脏松软扩张,表面淤…  相似文献   

12.
猕猴热应激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情况 为使人工繁育的猕猴恢复其一定的野外生活的习性,我们将人工繁育的部分猕猴从饲养笼舍中抓捕后、装运至半自然的饲养环境,放入园内猴子形成较明显的小群体的运动,主要在围墙边奔跑和行走等活动,转入后约1 h左右发生10余只猕猴的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神志昏迷,个别四肢抽搐;面色、口唇青紫,口鼻腔流出大量泡沫状,混杂粉红色血液等临床症状,经过抢救仍有数只猕猴死亡.  相似文献   

13.
为给处于生长期的猕猴研制一种饲料,试验通过对处于生长期的猕猴分别饲喂蒸糕和膨化饲料,连续6个月称量试验动物体重,并对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饲喂6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猕猴体重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膨化饲料可作为生长期猕猴的一种有效日粮。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0月下旬,贵州省扎佐某野生动物园的2只猕猴(成年)发生腹泻、腹胀,严重的拉水呈脓样带血稀粪,后死亡。发病后,曾使用阿莫西林、头孢、青霉素进行治疗,但效果不好。猕猴未接种过任何疫苗。根据临床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由魏氏梭菌引起猕猴的突然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1月,浙江省肖山某鸡场发生了一起规模较大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鸡主要病变为肝脏的肿大、出血、破裂。经病原分离,从病鸡的肝、脾等脏器分离到一株沙门氏菌,血清型为O_9,O_(46):Hgm:一;另一株在形态、培养特征、生化主要特性等与弧菌科的气单胞菌属符合,初步诊断为气单胞菌(Aeromonas)。现把这次发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特性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6.
1家禽沙门氏菌病及其分类家禽沙门氏菌病是指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感染家禽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不运动的沙门氏菌——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分别被称为鸡白痢和禽伤寒。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主要引起雏鸡和雏火鸡的急性、全身性疾  相似文献   

17.
瘫痪是猕猴疾病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猕猴出现瘫痪会对其行动造成不良影响,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猕猴死亡.在猕猴发生瘫痪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猕猴发生瘫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瘫痪的猕猴进行重点照顾与治疗,使其能够早日恢复健康,避免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一起依莎褐鸡群沙门氏菌感染的病原学检验王泽霖,顾邦涛(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r2)程铁城(北京农学院)李福田(开封市医学生物研究所)华北某鸡场是一个拥有2O万只蛋鸡的大规模鸡场。原饲养京白蛋鸡,自1990年引进依莎褐鸡后,鸡只死亡情况逐渐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圈养环境下驯化饲养的猕猴进行剖腹产后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笔者严格依照人医剖腹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手术操作。2年后此猕猴再次受孕生产,说明剖腹产对猕猴的繁殖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腹泻是猕猴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猕猴的生长发育。为降低猕猴腹泻发生概率,提高实验动物质量,笔者结合多年兽医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猕猴寄生虫性、细菌性、病毒性、应激性、中毒性、真菌性等类型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症状、危害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