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越冬基数调查、成虫诱测、田间卵量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量防治玉米螟各项绿色防控技术的特点、防治效果及其投入成本,开展了赤眼蜂防治、白僵菌封垛、杀虫灯诱杀、辛硫磷颗粒剂喷施4个单项技术及其综合防控技术防治玉米螟试验,探索形成了抚顺地区“白僵菌封垛+杀虫灯+释放赤眼蜂”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采取绿色防控技术科学有效地防控玉米螟对促进我国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贸易安全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近年来开展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效,提出了玉米螟绿色防控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对今后如何合力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向纵深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全国玉米螟绿色防控指导意见》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意见》精神,确保玉米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实现全国植保工作会议提出的三个转变,大力示范推广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全国农技中心于7月13~15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召开了2011年全国玉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2014年利用生物导弹(蜂·毒卡)防治技术,对玉米螟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达84.98%,有效控制了玉米螟的为害,实现了玉米螟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5.
亚洲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危害最大的常发性害虫,并呈现进一步严重发生危害态势。本文对4种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田间平均防治效果、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的测定,从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投入成本、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投射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捕器、赤眼蜂、Bt可湿性粉剂4种不同绿色防控技术对亚洲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55.87%、43.71%、67.63%、78.09%,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是5.79%、4.17%、7.23%、8.41%;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0.94、1﹕3.53、1﹕25.10、1﹕14.15。综合比较,释放赤眼蜂及喷施Bt可湿性粉剂为最佳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试验和实践,探索总结出赤眼蜂防治、性诱剂防治、杀虫灯防治、白僵菌防治、Bt制剂防治、氯虫苯甲酰胺低毒农药防治等各项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结合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飞机等新型施药技术,通过技术集成,提出了适合辽宁省玉米螟2代发生区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在辽宁省大范围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作物绿色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升级,害虫治理由化学防治到综合治理再到生态防控进行转移,诱杀技术已成为害虫生态防控的核心技术之一。昆虫诱捕器的研制已发展成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更加多样和实用,现广泛应用在蔬菜、果树、花卉、茶叶、森林等农作物和林业植被的害虫诱杀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期望未来在绿色植保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农林作物害虫的监测和诱杀防治的角度考虑,对不同构造以及诱集昆虫种类的诱捕器进行了分类,阐述了诱捕器的悬挂高度、布设密度、形状、大小和颜色以及诱芯载体颜色、光源波长等因素对害虫诱捕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农林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虫害,常年玉米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就积极探索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物防螟经验。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现状、生物防治的主要技术、取得的经验和效益等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开展玉米螟生物防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保工作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以橘小实蝇为主的实蝇类害虫危害,本研究对“加强检疫堵截外来传入,联防联控压低本地发生,以绿色物理诱杀防除为主,化学防控为辅”在实蝇类害虫中的防控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后,对示范区实蝇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同时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果实品质和产量均有提高。该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市近三年来累计示范推广1 100 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综上,建议在实蝇发生区应用“新型双性饵剂诱杀+悬挂粘虫板物理防治+点喷绿色生物农药”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有效防治实蝇类害虫。  相似文献   

10.
茶饼病、茶网蝽、茶小绿叶蝉等病虫害是制约陕南茶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通过健身栽培、免疫诱抗、理化诱杀、生物药剂组合等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研究,集成了适合陕南茶叶生产的“以健康生态为本,免疫诱抗、理化诱控与生物药剂为主,绿色化学药剂应急防控为辅”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依托茶企业、茶叶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防治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茶叶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相似文献   

11.
周至县猕猴桃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进展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至县坚持“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保证果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服务绿色防控示范园创建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病虫基数控制、部分害虫诱杀、植物免疫诱导、安全药剂防治、高效药械应用”五大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开展猕猴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和农民宣传培训,减少果园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猕猴桃生产安全和果品质量安全,不断推进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2.
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茶树害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通过诱捕害虫试验检测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与频振灯诱杀害虫效果;对茶树和其它生物安全性及环境的影响;不断丰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内涵,进一步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维护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用量,提高茶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太子参病毒病和叶斑病是闽东山区太子参生长期的主要病害,一般年份造成损失30%左右.随着太子参种植年限的不断增加和种性的退化,太子参病毒病、叶斑病逐年加重,并成为制约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年来的绿色防控示范和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上推广选用无病参种、轮作换茬、平衡施肥、性诱剂诱杀、灯光诱杀以及高效、环境友好型药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并做到环环相扣,及时防控,才能达到控害增产、提高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太子参病毒病和叶斑病是闽东山区太子参生长期的主要病害,一般年份造成损失30%左右。随着太子参种植年限的不断增加和种性的退化,太子参病毒病、叶斑病逐年加重,并成为制约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年来的绿色防控示范和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上推广选用无病参种、轮作换茬、平衡施肥、性诱剂诱杀、灯光诱杀以及高效、环境友好型药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并做到环环相扣,及时防控,才能达到控害增产、提高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不同类型杀虫灯产品诱虫种类、数量、益害比、主害代虫量消长、适用性比对试验观测,确定适宜推广的杀虫灯产品,总结出灯光物理杀虫关键技术.确定了我地水稻不同种植区的开灯、闭灯时间,以达到诱杀主要害虫,降低越冬基数的效果.集成组装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实施控氮增钾、稻鸭共育、生物防控措施应用,与灯光诱杀有机融合,提升综合防控效果,促进产品品牌提升.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投放赤眼蜂蜂卡和性诱利试验,对玉米螟卯寄生率、成虫诱捕数量和防治效果等进行了测定与评价,以确定适合四川省生产实际的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结果表明:赤眼蜂平均寄生率、平均校正寄生率兮别为47.6%、48.5%;单个诱捕器平均最高诱捕虫量13.5头,最低1.7头;赤眼蜂蜂卡和性诱剂防治技术对玉米螟的平均相对防效分别为75.71%和79.58%。说明采用赤眼蜂蜂卡和玉米螟性信息素能有效控制亚洲玉米螟。  相似文献   

17.
2015年合浦县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示范区通过统防统治和应用理化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防治成本明显下降,防治效果显著提高.示范区用药量比对照减少50%,每667 m2节约用药成本135元,增产134 kg,节支增收822元.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要求,围绕"生态安全、绿色发展"的目标,近年来,十堰市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大力推广以灯光诱杀害虫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害虫灯光诱杀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近年来,根据全市农业产业规划和作物品种布局,十堰市植保部门先后引进杀虫灯2 200余  相似文献   

19.
四川柑橘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绿色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2007年,笔者根据四川柑橘病虫害的发生防治情况,多点试验示范了以螨治螨、频振诱杀和应用生物制剂防治柑橘病虫害等技术,取得明显防治效果;并提出了示范推广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莴苣褪绿心腐病绿色防控技术防控效果,在福建省大田县开展了综合应用防虫网覆盖育苗、及时拔除病株、悬挂黄板诱杀和适时喷药防治虫媒等绿色防控措施示范。结果表明,较之常规防治对照区示范区莴苣褪绿心腐病平均防治效果为86.3%,莴苣平均增产15.6%。播期越早的处理,莴苣褪绿心腐病的发生越重、产量损失也越大,适期晚播有利于减轻病害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