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大豆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苗进  吴孔明  李国勋 《大豆科学》2005,24(2):135-138
大豆蚜是我国大豆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几年来,大豆蚜已先后侵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大豆种植区,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本文综述了大豆蚜翅蚜分化、寄主适应性、嗅觉的进化、取食行为、大豆抗性、天敌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1998年绥化地区大豆蚜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年大豆蚜在绥化地区大发生,其发生面积之大,为害之重,为该区历史上罕见,给我区大豆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据统计,全区因大豆蚜为害大豆减产率平均达30%,减产大豆1125亿公斤。1998年大豆蚜发生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分述如下。1 发生为害特点11 面积大、分布广 199...  相似文献   

3.
系统调查了大豆蚜在3个大豆品种(辽豆15、辽豆18和辽豆22)上的种群发生动态,并在温室自然变温条件下利用小纱网笼罩法组建了大豆蚜在这3个大豆品种上的实验种群生殖力表,以了解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蚜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大豆蚜在辽豆22上发生量明显低于辽豆18和辽豆22.种群净增殖率(Ro)、平均世代历期(T)和内禀增长率...  相似文献   

4.
5.
河南省大豆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几种主要大豆害虫的特征特性及对豆田的危害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大豆蚜胁迫对不同抗蚜性大豆材料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大豆材料的抗蚜机理,初步研究了蚜虫胁迫后不同抗蚜性大豆材料叶片内MDA含量及各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大豆蚜24 h后,不同抗蚜性大豆材料MDA含量及SOD、POD、PPO和PAL活性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表现为抗蚜性越强,MDA含量变化越小,SOD、POD、PPO和PAL活性提高越明显.由此可见,在蚜虫危害胁迫下,感抗品种间SOD、POD、PAL和PPO活性的变化程度与大豆的抗蚜性机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2011-2015年连续5年对大豆蚜田间种群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进行定点、定期监测。结果表明:2011-2015年大豆蚜始见期基本一致,6月中旬始见大豆蚜,不同年份大豆蚜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无论大豆蚜发生的早晚,在始见期后的25 d,有蚜株率达到一个峰值。在适合大豆蚜发生的2011和2012年,第一个高峰后的15~20 d有蚜株率达到第二个高峰。大豆蚜始见期后的20~25 d,大豆蚜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值;大豆蚜的种群增长率在35~45 d后逐渐开始下降。从本研究看,天敌数量随着大豆蚜量的增长逐步达到的高峰,天敌始见期比大豆蚜始见期晚15 d左右,终见期比大豆蚜早20 d左右,种群数量的高峰期比大豆蚜量的高峰期早5~10 d。  相似文献   

8.
豆田蚜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存銮  寻振山 《大豆科学》1992,11(4):318-321
本文通过1988—1990三年研究,测定了大豆花荚期豆田蚜量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并依据这种关系及目前大豆商品生产状况提出了新的豆田蚜虫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9.
试验测定了敏感品系大豆蚜对2.5%溴氰菊酯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大豆蚜对两种药剂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接触稀释10 000倍的2.5%的溴氰菊酯乳油和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4 h后,大豆蚜的死亡率分别达99.28%和100%.  相似文献   

10.
大麻小旬甲,是安徽大麻主要害虫,常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成、幼虫均为害大麻,成虫取食叶片或嫩头,造成叶片孔洞和麻头发杈;幼虫蛀食麻茎,形成瘤肿,遇风易折断,严重影响麻皮产量和质量。成、幼虫有假死性,耐饥性强;成虫飞翔力差。各虫态历期:卵4-15天;幼早18-24天;肾10-15天;成虫寿命长达10个月以上。可采用药剂、轮作、生物和越冬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豆蚜虫对大豆生长和产量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素云  暴祥致 《大豆科学》1996,15(3):243-247
1989年,1990年进行了大豆蚜虫田间种群数量变动及其对大豆发育、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田设大豆蚜虫自然发生的危害区和用10%增效乐果防治蚜虫危害的控制区。危害区的田间蚜虫,1989年发生早蚜是升快,6月15百株蚜量超过万头,发生盛期持续时间长达490天;1990年比1989年发生稍晚,盛期持续时间短,危害区的大豆植株明显表现叶片卷缩,节间缩短、茎矮化。控制区植株高度均高于危害区。1989年 20  相似文献   

12.
Snf907真菌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及二龄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霆  王莉  段玉玺  陈立杰  王雪 《大豆科学》2006,25(3):325-328
研究Snf907真菌代谢物原液及不同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液、5×、10×、20×、50×稀释液浓度下,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是88.34%、82.33%、74.32%、57.01%和38.62%,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对分散卵粒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是98.86%、92.66%、84.19%、72.32%和65.54%,除了50×稀释液浓度外,其他浓度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96.33%、83.18%、63.15%、47.04%和33.99%,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林木加工废弃物松树皮粉作为土壤处理剂的盆栽和田间研究结果表明 ,松树皮粉剂处理土壤后 ,减轻了大豆孢囊线虫对大豆根系的侵染与为害 ,根系寄生孢囊数和土壤孢囊量明显降低 ,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 4 6 .88%。同时 ,促进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大豆根瘤菌的侵染和根瘤着生、大豆根瘤数、根瘤重和植株干物重显著增加 ,具有防病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PD技术寻找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小种标记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颜清上  李莹 《大豆科学》1996,15(2):126-129
以高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2个大豆品系1259系(黄色)和1259系(双色)及其抗感亲本灰皮支黑豆和晋遗9号,以及另外两个高抗品种PI437654和元钵黑豆,两个高感品种鲁豆1号和鲁豆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豆抗孢囊线虫的PAPD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海南山蛭Haemadipsa hainana Song,Zhang et Tan.在海南岛橡胶种植园的发生、分布、为害、生活习性、吸血及其消解情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在橡胶园综合治理海南山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87~1993年对山东省所有14个地市有代表性县区及邻省部分县市的大豆孢囊线虫病上标样,进行了病原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存在1、2、4号生理小种,并初步确定了1号生理小种分布于济南以南、以东各地市;2号生理小种分布于鲁东北的德州、聊城;4号生理小种分布山东菏泽、东营等地市。来源于不同地区的病原虽属同一生理小种,但其侵染力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大豆根潜蝇发生为害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申宽 《大豆科学》1992,11(4):363-369
1983~1989年研究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为害及防治规律,取得以下结果:①大豆根潜蝇主要在大豆苗期为害,使地下根长度、支根数及根瘤数降低,地上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干重降低14.47~28.57%。受害株荚数、豆粒数和百粒重降低,单株产量降低23.48%,使大豆减产15.82%。②大豆与玉米轮作被害率较连作低48.73%。于根潜蝇化蛹期(大豆始花期)追肥能加速虫伤愈合、发根并能挽回受害损失40—50%。③应用辛硫磷、3911 0.1%(种子量)的量拌种防效均达100%,较对照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达10—15%。  相似文献   

18.
在温室内采用单轴等效线法测定大豆苗后除草剂灭草松与精喹禾灵联合作用的结果表明 ,灭草松与精喹禾灵混用对马唐有增效作用 ,随着灭草松的剂量从 0增加到 60 0 ga .i./hm2 ,精喹禾灵抑制马唐 90 %的有效剂量 (ED90 )随之从 14.88ga .i./hm2 下降到 4 .89ga .i./hm2 。当灭草松与精喹禾灵以低剂量混用时 ,对反枝苋表现为拮抗作用 ,而两者以高剂量混用时 ,表现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