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咏名茶     
“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古往今来,不少名人漫游名山大川时,品茗之余留下了许多吟咏名茶的佳作名篇。四川蒙顶山茶自唐朝就享有盛名,一些诗人名士留下了许多咏蒙顶茶的诗篇,读来脍炙人口。唐朝的黎阳王专门写了赞蒙山白云茶诗:“若教陆羽持公道,应是人间第一茶。”唐代白居易的“琴里知音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他把蒙山茶同著名的古典曲牌”绿水”相提并论。文彦  相似文献   

2.
名人与名泉     
郑薪 《农业考古》2003,(2):153-154
“水是茶之母”。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 :“精茗蕴香 ,借水而发 ,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张大复甚至把“水”放在“茶”之上。他认为 :“茶性必薄于水 ,八分之茶 ,遇十分之水 ,茶也十分矣 ;八分的水 ,试十分之茶 ,茶只八分耳。”唐代茶圣陆羽概观前人辨水的主张和经验 ,将水分出优次 ,即“山水上 ,江水中 ,井水下”。正因为陆羽“名人效应” ,古往今来 ,许多名人、茶人不辞辛苦地探访名山 ,寻找名泉 ,汲水烹茗 ,留下了许多描绘泉水美的佳话。“名山出名茶” ,但名山往往有“名泉”。用山里的泉水 ,烹当地产的茶 ,茶鲜水灵 ,其味更佳。…  相似文献   

3.
沙宣  刘军芳 《农业考古》2007,(5):147-153
浅吟低唱寄茶诗“茶引文人思”。古往今来,很少有文人不喜欢茶的,从写《茶经》的陆羽,到诗仙李白,再到近代文豪鲁迅、诗画大家齐白石等等都嗜茶。他们喝茶、咏茶,与墨结缘,在品茶中生发灵感、体会情思并得到一种清雅脱俗的精神寄托,由此留下了大量诗词画作。然而,最早的古字中并无“茶”一字,而是以“荼”代作今日之“茶”字。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在大量的古代诗词中寻到“荼”的踪影。茶诗最早出现于《诗经》,“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周原朊朊,堇荼如饴”(《大雅.绵》)等等,这些可谓是最早的茶诗了。从中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  相似文献   

4.
茶之始为饮,就结下了茶人与文人的不解之缘。文人以茶雅志、以茶立德的节操,无疑给茶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意义。从此,饮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饮茶,“茶中诗意,诗中茶味”,茶从其实用功能不断走向艺术层面,最终成为中国人烙刻在精神深处的文化符号,也给世人留下了文人与茶人因那一片小小的叶子而交往情深的佳话。本文透过清初文人冒襄与茶人交...  相似文献   

5.
李欣 《农业考古》2001,(2):143-145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为爱清香频入座 ,欣同知已细谈心。”古往今来 ,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描写茶的佳文丽句。“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早在唐朝就已经进入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琴棋书画烟酒茶” ,茶已超越一般的物质形态 ,进入到精神领域 ,与中国文学艺术、民俗民风、民族性格等都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6月 1 8日 ,江西省首批茶艺师考试在南昌举行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艺再次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引起人们多少的新奇。首批茶艺师 ,即将新鲜出炉2 0 0 1年 6月 1 8日 ,在江西茶文化的历史上会留…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称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茶寮”,也可叫“茶室”。一般是指个人专辟的煎茶、品茶,乃至于读书的“斗室”。这种“茶寮”,唐代已有。唐宣宗年间,洛阳有一和尚活到130岁,平时特别爱饮茶.宣宗问何药能如此长寿?僧答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惟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为厌。”(《旧唐书·宣宗本纪》)。宣宗将他留下,住在京城的保寿寺。他日常煎茶、饮茶的小房子,就称之为“茶…  相似文献   

7.
茶诗趣话     
历代诗人多爱品茶,因而津津乐道,留下不少诗赋,其中可考茶品与制作以至茶之习俗。茶入诗人笔下,又丰富了文学领域。晋代杜育《荈赋》中认为茶是“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因而“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荈草即茶,陆羽《茶经·一之源》云:“一曰茶;二曰槚;三日蔎;四曰茗;五曰荈。”此赋写到茶在岗谷间生长之盛,并谈到煮茶之妙状:“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茶沫如雪,茶芽如花,极其美化之能事。茶以嫩芽最为珍贵上品,一芽带一叶或二叶者,雅称旗枪,因芽尖细如枪,叶展开如旗。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诗云:“酒帜风外欹,茶枪露中撷,”言采茶尖也。又黄遵宪  相似文献   

8.
茶圣陆羽赣境行踪南昌二中段红陆羽为了撰写《茶经》,从二十一岁开始,踏遍了当时南方三十二个州的茶区和名山大川,考察茶事,弄泉煮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资纪念的遗物、遗迹,诸如“苕溪草堂”(浙江)、“青塘别业”(浙江)“陆羽轩”(广州)、“六泉亭”(江西)...  相似文献   

9.
品茗君山岛     
“万顷碧波卷浪花,孤舟晚泊天之涯,岳阳楼头无事坐,洞庭水试君山茶。”古今文人骚客,或借茶吟诗,或品茗消愁,在岳阳楼留下了很多动人的茶诗。到过岳阳的游客也说,光看岳阳楼,不去君山品茶,是一大遗憾,去年6月,全省地市报副刊研究会在岳阳召开成立大会,恰逢“91湖南汩罗江国际龙舟节”在岳阳举行,我们在一睹水上健儿的英姿后,又有幸得游君山岛,品味君山茶。  相似文献   

10.
郑启五 《农业考古》2006,(2):79-86,240
推敲闽南茶语词闽南语中的茶名茶词是闽南茶文化重要的构成,把盏品茗,胡乱推敲,在下越发觉得有滋有味。闽南语里似乎觉得把“茶”单字呼叫不大过瘾,所以就有“茶米”一说,这一方面是象形,因为闽南盛产的乌龙茶颗粒紧结,饱满如米;另一方面又说明“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的重要性与“米”相差无几,居家百姓生活“不可一日无此君”,呼应了“粗茶淡饭”一说中二者的密切关系。闽南语中的“茶米”还有近义词,叫“茶芯”或“茶心”,究其形,观其义,与“茶米”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茶米”多指大众的粗茶,而“茶心”“茶芯”有“一枪一旗”的隐…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人咏建茶福建省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方彦寿“琴棋书画诗酒茶”,乃文人七大雅事。宋代,建州贡茶风靡一时。许多诗人在品尝之余。纷纷援笔作诗,留下许多华美的诗章。“古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这是宋初诗人林通的《...  相似文献   

12.
1999年5月31日~6月13日,南京图书馆古籍部与江苏省茶叶学会联合举办了“中国古代茶文献与江苏名茶展。”南京图书馆古籍部抽调人力,从浩瀚的馆藏图书中,精选出一百余部珍本古籍,按照茶叶历史发展脉络,分“茶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南北朝以前的茶文献)”、“茶业的蓬勃兴起(隋唐五代茶文献)”、“茶的繁荣昌盛(宋元茶文献)”、“茶业的由盛转衰(明清茶文献)”、“茶叶贸易与茶法”和“名闻遐迩的江苏名茶”六个专题展出。整个展览布置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粗略勾勒出“中国茶叶五千年”的基本轮廊。同时,还展出了江苏…  相似文献   

13.
钟培竹 《农业考古》2004,(2):194-198
古今中外的智者赞茶之祠不少 :有认茶为“故人”的 ,有称茶为“佳人”的 ;有夸它为“仙丹” ,誉之为“妙药”的……有人连吃数碗竟然达到了“通仙灵”的境地。实话实说 ,我等凡夫俗子无论知识水平还是道德修养 ,都还没有达到能称得上“精行俭德之人” ,“学富五车之士”的标准 ,而且修炼无方 ,功夫也远没有到家 ,虽然是吃了不少的茶 ,也无非是个吃茶的“茶人”而已 ,比起吃茶吃到“天人合一”、“茶禅一味”境界的真正茶人来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但是 ,由于我从小与茶结缘 ,而且与茶人结成了忘年之交 ,日复一日随着我年龄与知识的增长 ,我渐渐…  相似文献   

14.
由北而南 ,来到这里 ,经由我的导师———茶文化专家余悦教授的引导 ,耳濡目染地 ,开始结识茶。从小就认识“茶”这个字 ,就知道有“茶”这种饮品 ,却从来没有这么真切地亲近茶 ,这么仔细地翻阅关于茶的书籍杂志 ,这么全心全意地去了解茶 ,以至现在来写茶的一个既厚重亦轻灵的载体———茶馆。懂了 ,才会去喜爱吧 !由对茶的近乎完全无知 ,到开始了解茶的种类、茶的冲泡、茶的品饮 ;开始领会茶的味、茶的色、茶的香、茶的韵 ;开始体味茶的与禅结合、与文化结合、与人生结合、与美学结合。黑茶、红茶、白茶 ,“高冲低斟”、“关公巡城”、“韩…  相似文献   

15.
刘菁 《今日农村》2002,(4):9-11
中国“国饮”为何物?茶也。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曰“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至俗与至雅,中国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叶羞雾含轻抖出,香借风送得雨还”———倘若品茗闻香时能见此情此景,我心足矣。对茶的偏爱使我认识了“得雨活茶”,因“得雨”又知道了景德镇有个德宇集团。“得雨”的灵气中国茶之灵气离不开一个“水”字。“西湖龙井”中的“井”、“庐山云雾”中的“雾”,莫不沾连着“水”意。“得雨活茶”,只小小一个“雨”字便平添了烟雨朦朦、叶羞含雾的茶之境界。“得雨活茶”进入人民大会堂成为特供茶…  相似文献   

16.
李广德 《农业考古》2020,(2):216-218
茶与舞的关联。“御舞”非“舞”而为茶。“乌程之御舞”出于宋·杨伯嵒《臆乘》一书的《茶名》。迄今首次发现文献上记载“乌程”即今之湖州市吴兴区有名茶“御舞”。其他典籍史料均未记载。《臆乘·茶名》将“丹丘之仙茶”与“乌程之御舞”并列,对比突显名茶之优异。“谢氏论茶”疑为皎然《茶诀》内容。  相似文献   

17.
茶诗话(续)     
五,苏东坡的“茶癖”在“茶诗话”开篇时,我便许了愿,要专门写一篇东坡与茶的诗话,今天该向各位茶友交卷了。苏东坡的爱茶成癖,是名传八百年而历久不衰的。他的茶诗,数量也许比不上白居易、陆放翁,但是经他吟咏的茶事,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却是千年诗史与茶史所罕见的。他笔下的名茶各具风姿,难分高低:“顾渚茶芽白于齿”(咏顾渚紫笋),“雪芽双井散神仙”(咏双井茶),“拣芽分雀舌,赐名出龙团”(咏龙团茶),“帝规武夷作茶圃”(咏武夷岩茶),“白云峰下两旗新”(咏白云茶)……真是奇香异馥,尽入诗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东坡品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与茶     
君子相交淡如水,文人与茶多结缘。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爱酒也爱茶,他与茶、酒结缘终生,几乎到了嗜之成癣的地步,其作《望江南》词即云:“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东坡嗜酒事,笔者另有专论,兹不赘)。他一生沉浮宦海,辗转四方,到过南方许多产茶区,耳濡目染,不仅对茶叶功用和饮茶方法很精通,而且对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也在行,堪称一位品茶高手。他还自觉地引茶入诗、入词、入文,从而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茶文化遗产。“从来佳茗似佳人”,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即出自苏轼诗《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在诗中,苏学士既赞曰“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又誉称“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  相似文献   

19.
北宋时期,茶已成为居家必备之物,茶饮之风广泛流行。茶与社会生活有着诸多联系,出现了不少与茶相关的社会现象和习俗。宋人留下的众多茶诗,是我们了解宋人茶俗的重要窗口。苏轼的茶诗,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以茶赐臣、以茶为乐等宋代茶俗茶情。挖掘苏轼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蕴涵的文化意蕴,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民俗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余悦 《农业考古》2002,(2):300-303
“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与酒作伴;多少文人墨客,与茶结缘。“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此为茶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此为茶联;更有茶匾,如“陆羽遗风”;茶碑,如“龙井问茶”。以茶为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