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磺胺药和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长期使用,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株已逐年增多,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越来越差。如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开始使用时仅有8%,近年来已达77%,有的报道认为在90%以上。因此,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细菌性疾病化学治疗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的研究在临床兽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大家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致病菌种类繁多,人们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也很多,即使是同一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其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也…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如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实际上等于持续低剂量用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而耐药菌株又可能将耐药因子传递给其他敏感细菌,使其他异种菌株变成耐药菌株,从而带来预防与治疗动物疾病的困难.间接造成了大量的兽药残留.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3.
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试验对50年代至90年代初分离保存的50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50年代的大肠杆菌分离株对15种抗菌药物均敏感,60年代的分离株对链霉素、四环素产生耐药,70年代对氨苄西林、氯霉素、磺胺甲基异唑、四环素、链霉素、甲氧苄胺嘧啶6种抗生素产生耐药,80年代至90年代初对阿莫西林/奥格门丁、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萘啶酸、头孢噻吩、氨苄西林、氯霉素、磺胺甲基异唑、四环素、链霉素、甲氧苄胺嘧啶11种抗生素产生耐药,菌株的多重耐药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据报道,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耐药菌继发感染人数已占住院感染患者总人数的30%左右.令人担忧的是,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一般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而近几年一代耐药菌株的产生只需要2年时间,细菌耐药性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新药研发速度.目前能与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细菌耐药性往往伴随抗性代价(fitness cost)的出现,包括生长速率减缓和毒力下降等现象。在无抗菌药物或者抗菌药物选择压力较低的环境中,抗性代价可致敏感菌株的数量超过耐药菌株。细菌耐药性致抗性代价影响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速度,即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可降低耐药菌株在环境中的比例,进而减缓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峻,且产生的速度和程度依然没有减缓的迹象。论文对影响细菌抗性代价的因素进行综述,为如何利用耐药性所致的抗性代价来减缓或阻止耐药性的产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采用WHO推荐的Kirby-Bauer法对我国部分地区1962-1999年间346株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在近40年时间里,鸡白痢沙门氏菌对氨苄青霉素、壮观霉素、复方磺胺、磺胺异恶性唑、甲氧苄胺嘧啶、羧苄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显著增强(P<0.01)。菌株的多重耐药率明显增加。60年代以二耐菌株为主(37.0%),70年代以四耐、五耐菌株居多(60.5%),80年代五耐、六耐、七耐菌株占大多数(80.2%),90年代仅七耐以上菌株就达83.7%。不同年代菌株显示出不尽相同的耐药谱,且呈现出不断增宽的趋势。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0年代至90年代,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大多呈现出显著增强的变化趋势,这充分说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和发展与抗菌药物长期反复使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研究对于指导临诊合理用药及控制疾病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耐药性及其与整合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与细菌携带整合子之间的关系,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对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以确定菌株的耐药性;运用PCR方法检测细菌携带Ⅰ类整合子的情况。结果:所有菌株对头孢噻呋、呋哺唑酮以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35%,而对磺胺类和抗菌增效剂的耐药率较高,均在97%以上;57株大肠杆菌中有21株携带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6.8%,且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耐8种以上抗菌药物);整合子阳性菌株对链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四环素、土霉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结果表明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54株奶牛子宫内膜炎链球菌对常用的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同时进行了链球菌对小白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除了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万古霉素100%敏感以外,对其他13种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率较高的是苯唑西林、氯霉素、多西环素和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噻吩和红霉素。54株链球菌均有一定的致病性,在死亡动物内脏组织中均检测到链球菌。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对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养殖中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与质粒有关,质粒能够将耐药基因传递给环境中的其他细菌,进而引起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本文就细菌耐药现状、细菌耐药性与质粒关系、中草药对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效果、中草药消除耐药质粒的机理、存在的问题、中草药对耐药质粒消除的展望这些方面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疗效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1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四川省凉山州健康奶牛肠道不同细菌的耐药情况,课题组成员从2013年起采集不同奶牛场健康奶牛粪便样本,按细菌常规分离、鉴定方法对粪便样本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各分离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198份粪便样本中共获得294株菌株,其中大肠杆菌1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1株、肠球菌105株;分离菌株中大肠杆菌、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呈低水平耐药(耐药率低于30%);金黄色葡萄球菌则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说明凉山州健康奶牛胃肠道主要的共生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耐药情况不严重,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比较严重,应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奶牛养殖业应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不同日龄犊牛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趋势动态变化,筛选新疆一某牛场进行分离粪源大肠杆菌株并分析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了解养殖场对抗生素治疗安全状况。选择新疆某一集约化程度较高的肉牛养殖场,分别采集0-30日龄、31-60日龄、61-90日龄犊牛的粪样。按照实验室常用大肠菌株分离法分离菌株,细菌药敏试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Kirby-Bauer法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测定。200份不同日龄犊牛粪源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00%;犊牛日龄与耐药率成正比关系,耐药趋势为阿米卡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大肠杆菌的耐药率较高,养殖户要正确使用抗菌药,通过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要针对性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细菌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是21世纪全球性的难题和关注的热点。抗菌药物长期、广泛和不合理使用以及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等原因使耐药菌株不断增多、耐药  相似文献   

14.
细菌耐药性,也称抗药性,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抗菌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随着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给兽医工作带来了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转座子是一种可移动的遗传元件,它不仅是耐药基因的载体,还会使耐药基因在不同菌属之间水平转移,造成耐药多样性现象。转座子在细菌耐药性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影响转座子介导细菌耐药性传播的因素,可为深度解析细菌耐药机制,从而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性的传递,以及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思路。对不同转座子在细菌耐药性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细菌耐药性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九龙坡区白市驿、陶家、金风、含谷、走马镇的25个养鸭场(户),对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结果从病死鸭分离到Ⅰ-Ⅶ12株细菌,其中Ⅰ-Ⅵ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Ⅶ-Ⅶ菌株为沙门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100%,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奥格门丁,其敏感率为75%,庆大霉素为66.67%,而对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也达83.3%;且分离到的12株菌都具有多重耐药,以Ⅱ菌株最强,在26种抗菌药物中对22种产生耐药性,耐药率达84.62%,次为Ⅵ和Ⅷ菌株80.77%(21/26);Ⅹ菌株为65.39%(17/26),Ⅶ菌株为57.69%(15/26),最低的Ⅲ和Ⅸ菌株也达15.39%(4/26),可见在这一地区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的多重耐药已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7.
采用K-B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37株不同年代、不同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用14种药物进行了体外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分离株耐药性较低,耐药谱从1重耐药到6重耐药,未见5重耐药和超级耐药株,其中,3重耐药株数最多,占总分离株比例的16.2%;多数分离株对呋喃唑酮、头孢氨苄、新霉素、壮观霉素、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等6种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分离株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耐药谱从8重耐药到11重耐药,其中8重耐药菌株数最少,占总株数比例的2.7%,11重耐药最高,占总株数比例的18.9%;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也出现新高,其中链霉素耐药率达到了94.4%.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肠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应加强重视和研究,严格控制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采用6种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8株猪链球菌2型进行敏感性检测,从中选择3株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采用体外递增药物浓度的方法分别诱导成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按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LSI)推荐的方法测定了红霉素和环丙沙星对同一亲本的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测定在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存在的情况下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MIC变化情况。微量稀释法测定的MIC结果显示:在所选的6种抗生素中,氟苯尼考和氨苄西林对临床分离的38株猪链球菌的作用最好,抑菌率都为100%,红霉素及环丙沙星有一定作用,耐药率分别达39.5%(15/38)和28.9%(11/38),而磺胺间甲氧嘧啶、四环素的抑菌效果最差,耐药率达100%。浓度递增法成功诱导了猪链球菌2型菌株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其MIC值分别由0.001 8 mg/L上升至128 mg/L。在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存在的情况下,抗菌药物对部分猪链球菌2型菌株的MIC值下降。结果提示:逐步增加药物浓度可以诱导猪链球菌2型菌株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而且猪链球菌2型菌株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耐药性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抗菌药物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同样使人也长期与药物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的增加。如今,不管是在动物体内,还是在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了较严重的程度。为此,加强和控制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滥用抗生素现象,避免或减少细菌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细菌耐药性是指某种细菌对原敏感的药物产生了抵抗性,即由敏感转为不敏感或耐受。多药耐药它表现为细胞对一种药物出现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耐药率指以分离的同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菌株数占分离该种细菌总菌株数的百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