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姜腐烂病又称姜瘟或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侵染引起的。由于近年姜种植面积的扩大, 连年种植地块增多,姜瘟在我地发病逐年加重,据 2003年在姜主要种植区调查,一般地块株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镇砂蕉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姜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全村种植面积16.7hm^2。近年来,由于生姜价格高(好的年份4元/kg以上),667m^2产值高达7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姜农的积极性。但由于姜瘟的发生,制约了生姜的发展。如该村一农户种植生姜0.4hm^2,因姜瘟危害减产60%,损失惨重。我们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与研究,在姜瘟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生姜是四川省的主要蔬菜之一,老姜(姜头)又是主要的佐料之一,家家必备。生姜种植方式以露地为主,因其价格高,有的村、社成片种植,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种植生姜技术要求高,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姜腐烂病(农民俗称姜瘟)。  相似文献   

4.
田坤发  赵其仓 《蔬菜》1999,(6):21-21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我县农民有种植生姜的习惯,全县常年生姜栽培面积均稳定在5000hm2以上。近年来,姜瘟发生较重,据笔者调查统计,平均发病率为18.7%,严重地块高达52.4%,每年因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就达3.5万t以上。因此,了解姜瘟的发生规律,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5.
王敏芳 《现代园艺》2011,(20):29-30
本文介绍了台湾肥姜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并阐述利用退耕山地套种台湾肥姜,总结做好定植前的准备工作,整地施足基肥,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台湾肥姜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并阐述利用退耕山地套种台湾肥姜,总结做好定植前的准备工作,整地施足基肥,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罗宽  张凌健 《长江蔬菜》1987,(4):26-27,45
生姜是湖南茶陵特产之一,全县种植面积4000亩左右,亩产较低,平均1350公斤左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姜瘟严重,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70~80%,甚至无收。1984~1986年,我们对姜瘟发病规律和  相似文献   

8.
病原菌是大姜生产上的土壤障碍因子之一,对大姜癞皮病、姜瘟、根茎腐烂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对昌邑大姜田土壤中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昌邑大姜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土壤障碍因子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冯国宣  向军  周煜 《长江蔬菜》2004,(12):31-32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属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凤头姜是湖北省来凤县农家品种,是闻名全国的十大生姜优良品种之一.姜皮黄白色,表面光滑,肉质细嫩,纤维少,香辣味浓,品质优良,适于蜜饯加工,每667m2平均产量1500~2000kg,最高产量可达4000kg.然而,由于姜瘟病的危害,致使姜农损失惨重.2001-2003年,在实施科技扶贫"姜瘟病防治研究"项目过程中,首次发现了类似姜瘟的生姜白绢病,并研究了姜白绢病病原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昌乐县红河镇位于昌乐县最南端,该地区土壤疏松肥沃,境内河流纵横,是昌乐县的农业重镇。红河镇的土壤质地适合种植大姜,大姜种植是当地的传统产业,而且当地政府把大姜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鼓励和支持农户进行大姜种植,大姜产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种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红河镇也由此成为昌乐大姜生产第一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当地的广大姜农总结出一套大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1.
病原菌是大姜生产上的土壤障碍因子之一,对大姜癞皮病、姜瘟、根茎腐烂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对昌邑大姜田土壤中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昌邑大姜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土壤障碍因子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熊飞 《蔬菜》2010,(9):19-19
<正>生姜腐烂病(俗称"姜瘟")是生姜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完全绝收。2010年7-8月份,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土壤湿度偏高,随后又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闷热、高温高湿,最易导致"姜瘟"爆发成灾,目前已有农户反映田间开始发病,因此种姜农户要特别警惕。  相似文献   

13.
杜守良 《中国蔬菜》2015,1(10):60-62
以安丘大姜为试材,研究在生姜不同生长期施用5种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姜播种前用姜瘟净水剂(黄芪多糖、小檗碱、紫草素≥2.8%)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5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浸种,对生姜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浸种后在生姜出苗、三股杈、大培土时用上述药剂进行灌根处理,对降低姜瘟病发病率均有效果,其中以姜瘟净水剂防治效果较好,达92.6%;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次之,为90.5%。除去用药成本,生姜收益以姜瘟净最高,每667m2为23348.6元。  相似文献   

14.
1生姜高产把好种收五道关1.1种姜处理:种植生姜首先要搞好选种消毒,要在上年的留种地选择健壮植株的姜块采收贮藏,播种前应选形状扁平、颜色好、节间短而肥大且无病虫害的姜块,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钟进行消毒,防止腐败病(姜瘟)的传播危害。在选种消毒时,凡发现姜块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说明已经受病害感染,必须淘汰。  相似文献   

15.
筠连筠姜主要分布于四川筠连,于2019年12月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由于其姜辣素含量很高,姜味浓郁,在传统中医药中广为使用.近年来筠连筠姜发展较快,四川省内均有分布.为促进筠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对筠姜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发现姜农种植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多年重...  相似文献   

16.
李玲 《中国果菜》2006,(3):11-12
“辐育一号”大姜是莱芜市农科所近年来成功培育出的生姜新品种.它取材于莱芜大姜,是利用常规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经Co60放射源辐射处理,诱导其变异,再用组培快繁技术,加速其繁育.从辐射处理的莱芜大姜种植田中选出目标单株进行种植复选,经过5年的连续筛选试验,成功选育出的性状优良而稳定的生姜新品种,取名为“辐育一号”大姜.  相似文献   

17.
早春生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早春嫩姜667m2纯收入均在万元以上,有的种植户667m2纯收入超过3万元。在金华的武义、永康等地区,早春大棚双膜嫩姜栽培面积已超过133.3hm2,目前更多菜农发展种植生姜,并逐步向外地发展。为了提高新姜农的种植水平,提高嫩姜的品质、产量,确保嫩姜产业健康发展,金华市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姜的食用量大大增加;食品业、医药业以及其它化工业对姜的需求量也急增,如姜油,不但国内市场畅销,而且东欧等地市场也是抢手货。从而促使大力发展种姜业和栽培技术上的革新。台姜比本地姜幼嫩,不易老化,质量好,产量高。福建省霞浦县与台湾只有一水之隔,遥遥相对。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对姜的需求,1989年从台湾引进嫩姜于崇儒乡试种30多亩。4年来表现很好,目前很多乡镇都在争着发展,致使姜种50公斤价值一百多元。笔者走访几  相似文献   

19.
姜瘟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瘟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温州生姜产区发生普遍,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减产 10%-20%,重病地高达50%以上,对当前生姜生产威胁极大。据调查,姜瘟病一般5月底或6月初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红芽姜(嫩姜)需求量逐年增加.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生姜作为山东地区主导经济作物备受关注,而红芽姜(嫩姜)因分枝节处呈浅紫红皮、外形肥大如爪而得名,产品消费及出口量大,经济效益可观,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研究推广了红芽姜设施栽培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实现了一年两收,2019、2020年连续2年7月测产,嫩姜667 m2产量7500 kg、经济效益5.2万~6.5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发展红芽姜生产,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山东主栽红芽姜品种有莱芜大姜、莱芜小姜、山农一号、缅姜等,一般1月催芽,2月播种,7~8月收获.现就红芽姜设施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