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药用植物雷公藤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雷公藤快速育苗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有效探索。分别以不同穗龄、不同粗度、不同长度、不同基质、不同生根素处理、不同入土深度进行育苗试验 ,对雷公藤扦插成活率和生长情况进行对比 ,初步总结出雷公藤育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果树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3.
紫丁香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白皮松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皮松是我国稀有珍贵树种之一,近年来它的观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国内目前育苗仍处于传统的播种式,速度慢,出圃晚,对于幼龄林,结实量少的更显种苗奇缺。为此,我们于1985年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经5年努力,取得了平均成活率50.95%的成效,现将试验汇总如下。1 试验方法(1)试验设不同母树龄(4、10、18~20年)、不同枝龄(1、2、3年)、不同插壤(田土、河沙、(石至)石、森林土)、不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年龄的任豆穗条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以1年生或2年生的全木质化、皮黑褐色、有斑点的穗条为最佳,生根率在80%以上;在温度高、光照好的夏季扦插,萌芽早、出根快、主根多,幼苗生长迅速且粗壮,且夏季扦插半年苗即可造林,缩短了育苗时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季节、不同生根剂种类及浓度、不同基质进行无患子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以春季无患子树液未萌动前采集1年生硬枝为插穗,用黄心土∶粗河沙∶草木灰(按1∶1∶1混合)为扦插基质,用ABT1号生根粉200 mg.kg-1浸泡插穗2h,扦插的成活率、抽梢率、抽梢长度最高,分别达90.8%、99.7%、15.2 cm。  相似文献   

7.
使用不同的植物激素,不同浓度,处理西安桧、北京桧和丹东桧不同年龄的插穗,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丹东桧最适合扦插繁殖,其处理插穗的首选药品是吲哚丁酸,使用浓度为100ppm,成活率高达86.7%,插穗年龄以3 ̄4年生为宜,生根(成活)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8.
银杏嫩枝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定位试验,银杏嫩枝扦插育苗取得成功。插穗扦插生根率达95%以上,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山柳不同年龄、不同长度、不同粗度、不同侧芽数的各种插穗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研究影响高山柳扦插成活率的基本条件,为高山柳繁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插穗年龄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侧芽数、粗度、长度;同时,总结出用1a生、长度20em、粗度0.8cm、侧芽数3个的辐穗为高山柳扦插育苗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柳杉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号ABT生根粉不同浓度的溶液对不同长度的柳杉穗条浸泡30min后,进行9个不同的处理试验,以查明穗条长度和ABT生根粉处理的浓度对培育柳杉扦插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度20cm的1~2年生穗条用150×10-6的1号ABT生根粉溶液浸泡30min,3~4月份进行扦插育苗,苗木的苗高和成活率最佳,苗高可达46 7cm,苗木成活率可达86 7%。  相似文献   

11.
概述雷公藤栽培技术、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雷公藤作为药材和植物源农药材料研究的成果及进展,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景宁县外舍雷公藤苗圃1年生枝条,粗3~5mm,长12~15cm,每段带节2~3个,以插条下端切口位置为节间任意部位、芽下位置为处理作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插条下端切口不同位置对雷公藤苗木的成活率有差异,芽下切口扦插的苗木平均成活率(72.4%)显著高于节间任意剪切位置的苗木平均成活率(57.8%);二种处理对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影响不是很明显,但芽下切口扦插茁木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雷公藤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9个三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雷公藤素D(1),雷公藤素E(2),直楔草酸(3),雷公藤素H(4),22-β-羟基-3-氧代-12-齐墩果烯-29-羧酸(5),雷公藤三萜酸C(6),雷公藤素G(7),雷公藤酸A(8),雷公藤醇A(9).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筛选实验表明:化合物7和9对P-388小鼠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表现出强的抑制率,化合物1对A-549人肺腺癌表现出强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4.
以4龄卫矛尺蠖为试虫,以取食量、虫体质量增长率、拒食率及死亡率为指标,用非选择性取食法及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乙醇、稀氨水两种溶剂浸提的雷公藤根皮粉浸提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两种溶剂其粗提物对试虫均有拒食、毒杀及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且这种作用随其体积质量的增大而明显;但乙醇粗提物对试虫的作用比稀氨水浸提液的显著,乙醇粗提物的拒食中浓度AFC50为277.33 mg·L-1,毒杀中浓度LC50为116.41 mg·L-1,而稀氨水浸提液的拒食中浓度AFC50为383.97 mg·L-1,毒杀中浓度LC50为314.96 mg·L-1.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雷公藤试管苗生根的最佳条件,以雷公藤试管苗生根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基本培养基MS以及激素ABT-1#和IBA的浓度等因子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雷公藤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1/2MS+0.6 mg·L-1ABT-1#+0.2 mg·L-1IBA。在最佳培养基上,回归方程预测试管苗生根率高达82.28%;通过实际接种验证,生根率为80.5%,与理论值误差为2.16%。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a reliable protocol was develop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ercial in vitro cultur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Juvenile shoots from one-year-old elite plants were used as the source of explants. New axillary shoots were obtained after 30 days of culture on a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BAP (2.0 mg·L–1) and NAA (0.1 mg·L–1). The optimal multiplication medium was a modified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BAP (1.0 mg·L–1) and NAA (0.1 mg·L–1). This yielded a multiplication rate of 2.4 fo...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总甙对马尾松毛虫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用连续回流渗漉法从雷公藤生药中提取出粗提物。经乙酸乙酯纯化后得红褐色的浸膏,经检测为总萜内酯(T1)。就其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进行了较系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T1对马尾松毛虫具有强的拒食、麻醉和毒杀作用,毒杀中浓度LC50为1548.50mg/L,拒食中量AFD50为12.25μg/条,麻醉中量ND50为103.98μg/g,无触杀作用;T1不仅抑制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生长发育.还影响其蛹的羽化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存活;抑制中浓度EC50为952.65mg/L;在T1浓度10~10000mg/L之间,马尾松毛虫蛹不完全羽化率为43.3%~63.3%。其卵的不能孵化率为12.0%~84.0%,孵化的幼虫存活率为0.0%~95.6%。  相似文献   

18.
在雷公藤种质资源圃中对雷公藤3个类型132个单株,定期进行物候观察,结果表明:雷公藤枝条1a春、秋生长2次,以春梢为主,典型雷公藤与中间型雷公藤春梢生长集中于4月上旬至5月上旬,昆明山海棠春梢生长比典型雷公藤迟20d左右,生长季也长,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典型雷公藤5月中旬始花,5月下旬盛花,6月下旬花谢,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中间型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花期比典型雷公藤迟10d左右。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丽长角巢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长角巢蛾Xyrosaria lichneura在福建省泰宁县1 a发生5代,主要以幼虫危害雷公藤。10月中、下旬以蛹在寄主周围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雷公藤叶片内取食叶肉,仅留下叶的上表皮。幼虫4龄,1~4龄幼虫平均历期分别为2.93,3.24,4.52,5.33 d。7月第3代幼虫进入猖獗危害阶段。成虫产卵多在晚上进行,单雌产卵量约60粒。卵多散产在嫩叶背面主脉附近。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体细胞胚发生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Celastmceae)雷公藤属植物,在我国很早以前就用于医学和害虫防治,是生产无公害农药的宝贵资源之一(李琰等,2008;夏焱等,2005;陈同素,1933).雷公藤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根部(杨春欣等,2001),但其属多年生木质藤本,生长较慢,人工栽培极少,因而人们对野生资源大量盲目采挖,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对雷公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分离鉴定、开发利用等方面(Jun et al.,2007;Canter et al.,2006;周琳等,2006),未见到关于组培快繁及体细胞胚诱导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