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树烂皮病发生普遍,对杨、柳树种的发展影响很大。应用分离到的木霉菌防治杨树烂皮病取得了明显的防效。为明确木霉菌对杨树烂皮病菌拮抗效果及机制,从室内培养、田间接种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取得了很好效果,为利用木霉菌生物防治杨树烂皮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2种浓度的杨树溃疡病病菌毒素处理具有不同抗生的杨树愈僵组织,引起了显著的超微结构变化。其变化包括:细胞壁变形消解,中胶层分解;质壁分离,质膜破裂,线粒体局部破裂、分解成颗粒甚至空胞化;细胞核在处理的后期核膜破裂,核仁亦部分分解,损害发生得最早、最严重的是细胞膜、杨树未处理的愈伤组织具有健康组织细胞所具有的完整结构。经过毒素处理,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膜系列受因轻,对细胞损伤高浓度毒素处理比低度的要大  相似文献   

3.
病理解剖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溃疡病菌是在胞间隙和被分解了的细胞壁中穿行的;其对寄主组织最直接的危害是分解并利用细胞壁,破坏寄主组织细胞结构;抗病的毛白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形成高电子密度的羽形结晶状沉积物,细胞壁膨胀而不疏散,而感病的北京杨和中抗的陕林4号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并不形成类似毛白杨的沉积物,它们的细胞壁因侵染而变得膨胀且松散,毛白杨与北京杨、陕林4号杨在细胞壁结构上的不同,可能是毛白杨产生抗病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病理解剖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溃疡病菌是在胞间隙和被分解了的细胞壁中穿行的,其对寄主组织最直接的危害是分解并利用细胞壁,破坏寄主组织细胞结构;抗病的毛白 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形成高电子密度的羽形结晶状沉积物,细胞壁膨胀而不疏散,而感的北京杨中抗的陕林4号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并不形成类似毛白杨的沉积物,它们的细胞壁因侵染而变得膨胀且公散,毛白杨与北京杨、陕林4号在细胞辟结构上的不同,可能是毛白杨产  相似文献   

5.
我国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的生物灾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植物组织病理学、生理病理学和病理化学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我国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该病害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木霉菌和毛壳菌对板栗疫病的抗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88菌株、深绿木霉T.atrovorideT95菌株和螺旋毛壳Chaetomium spiraleND35菌株与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LY菌株的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木霉菌对营养和空间有强烈的竞争作用,表现在可使病原菌菌丝消解,对病菌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毛壳菌生长速度较慢,但可形成抑菌带,使病菌不扩展。室内水培枝条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拮抗菌的拮抗效果好,而且先接种拮抗菌后接种病原菌的处理比拮抗菌和病原菌同时接种的处理效果还好,毛壳菌没有木霉菌的作用明显。接种枝条的木霉菌、毛壳菌和病原菌的再分离结果表明,T95和ND35的定殖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木霉菌在植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使用化学农药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代价的 ,而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拮抗微生物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也倍受人们关注。而在目前已发现的拮抗微生物中 ,尤其是在植物土传病原真菌生物防治工作中 ,经常报道的木霉菌 (Trichodermaspp )是最有希望的生防因子。早在 1 932年 ,Weindling[1] 首次发现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多年来 ,人们对木霉菌的生防应用、生物药剂的开发以及生防机制做了许多尝试和深入的研究。利用木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峙培养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对引进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e)菌株T43及其抑菌活性物质对松树烂皮病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从菌株T43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松树烂皮病菌的3种保护酶(SOD、CAT和POD)活力影响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峙培养48 h后,菌株T43对松烂皮病菌相对抑制效果为1.00,72 h后菌株T43与病原菌形成明显的拮抗线,并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菌株T43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菌株的室内生长抑制率为60.50%.菌株T43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菌的3种保护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杨树壳梭孢溃疡病菌Fusicco-cum fesculi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WP和50%异菌脲WP对F.fesculi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是38.175,41.947 mg/L;70%甲基硫菌灵WP2,5%三唑酮WP和75%百菌清WP抑菌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是137.43,149.90,205.98 mg/L;60%多菌灵WP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是419.91 mg/L。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株T88对7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将木霉菌株T88与7种常见的林果病原真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及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88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等供试的7种病原真菌都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可观察到T88对病原菌菌丝的缠绕、使细胞质变稀薄、菌丝消解或穿透等现象,以及对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的菌核的重寄生作用,使其发生腐烂,并抑制了白绢病菌菌核的萌发。  相似文献   

11.
杨树溃疡病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景耀  王建军 《林业科学》1991,27(2):173-178
在陕西省杨树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分布普遍,危害130多个杨树品种、杂交种和无性系,其中有些树种如箭杆杨、北京杨、陕林2号杨、箭×钻杨等受害更为严重,常导致整株死亡,造成重大损失。据研究杨树溃疡病菌有潜伏侵染的特性,但在陕西省杨树苗木上未见其发病,有无潜伏侵染现象存在,更不清楚,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于1987—1988年,对来自三个苗圃的24种杨树苗木  相似文献   

12.
杨树溃疡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树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是杨树重要枝干病害,可在定植后的幼树主干上形成大型溃疡斑,常导致幼树死亡。1987年辽宁省康平、法库、昌图三县因此病损失的幼树近200万株,仅苗木费一项经济损失达70万元左右。1988年铁岭市发病面积近5万亩,损失幼树132万余株,经济损失达42万余元。为尽早控制此病危害,我们于1988~1989年在昌图县红  相似文献   

13.
VA菌根真菌提高杨树抗溃疡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唐明  陈辉  商鸿生 《林业科学》2000,36(2):87-92
本文研究了VAM真菌诱导北京杨树皮中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其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根侵染率与宿主树皮中的相对膨胀度,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效磷和总酚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总糖呈负相关;而杨树溃疡病菌的生长与上述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相反。  相似文献   

14.
杨树不同种(品种)间抗溃疡病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溃疡病是危害杨树的一种重要病害。对此病的抗性,不同杨树品种之间存在着差异。本试验选取9种(包括品种)杨树进行试验。通过室内接种试验证明,日本白杨高度抗病,加杨属抗病型,群众杨44^#和路易莎高度感病,北京杨1^#,8000^#,群众杨36^#,43^#和沙兰杨为感病型。  相似文献   

15.
杨树溃疡病经常在幼树干部形成大溃疡斑,造成枝枯和死树。以胸径下病斑面积与树周面积的比值计算的发病程度(X5)与胸径年生长量(Y2)之间呈显著相关。通过回归建立了三个品种不同病情下的生长量模型:美×559:Y2=0.15406+118.52194/(102.9113+X^25)加杨:Y2=-0.4136+278.32113/(133.0115+X^25)小×黑:Y2=-0.08487+110.16972/(131.4548+X^25)三个估算模型经数学检验合理;坐标曲线符合植物病理学原理,可作为该病病情分级和生长量损失估算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里氏木霉选择性合成木聚糖酶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一定条件下,里氏木霉可选择性地合成木聚糖酶,选择性合成程度与碳源种类、碳源浓度及碳氮比大小有关。以低纤维素污染的木聚糖为碳源,适当降低碳源的浓度,提高碳氮比可以提高木聚糖酶选择性合成的程度。以玉米芯粗木聚糖为碳源,采用添加碳源和氮源的方法控制发酵过程中的碳源浓度在5g/L下,碳氮比在112以上时,产生的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酶活分别为355U/mL、0.2U/mL,两种酶活的比值为117  相似文献   

17.
天然格氏栲林乔木层种群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格氏栲 (CastanopsiskawakamiiHayata) ,也称青钩栲 ,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是壳斗科常绿阔叶大乔木 ,是亚热带珍贵稀有树种之一 ,其自然分布范围狭窄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区 ,多零星生长在海拔 2 0 0~ 1 0 0 0m的丘陵地的常绿阔叶林中。但在福建三明小湖地区有近 70 0hm2以珍稀濒危植物格氏栲占优势的林分 ,多由百年以上的大树组成 ,是中国目前较为罕见稀有的天然群落。其原生植被受人干扰 ,现为天然次生植被。格氏栲林以其整齐林相、丰富的物种等独特的森林景观 ,自 1 958年…  相似文献   

18.
毛白杨内生菌优势种毛壳ND35室内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毛白杨内生真菌区系种群分析 ,筛选出优势种毛壳ND35 ,并测试了它对 6种常见林果病害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 ,毛壳ND35是一种广谱性拮抗菌 ,对供试的 6种病菌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降低病菌菌丝的生长率和孢子的萌发率 ,并对小核菌的菌核进行重寄生 ,从而抑制其萌发。毛壳ND35的菌丝还产生吸器、附着枝等结构对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等病菌的菌丝进行重寄生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菌的菌丝被缠绕、穿透、断裂等现象。抑菌带和抑菌圈的产生证明抗生活动是毛壳ND35的主要拮抗作用机制之一。对活体毛白杨组培苗进行人工接种试验 ,结果用毛壳ND35预先接种的苗木发病率为零 ,明显低于只接烂皮病菌的对照发病率 5 3 33%,进一步证实了毛壳ND35对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9.
刺槐共生菌盆栽接种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盆栽实验条件下通过生物接种技术 ,对豆科固氮树木刺槐进行联合共生体的人工构建 ,定量研究了VA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根瘤菌不同组合情况下对刺槐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对 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外生菌根菌与内生菌根菌两者之间的混接具有增效作用 ;菌根菌与根瘤菌之间存在着协同增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的最佳接菌组合是根瘤菌 ) 36 6 ) VAR 毛边华锈伞 (H .mesophaseum 870 1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