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陕北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结构配置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选点调查与常规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的林带结构配置特征、防护效益、树种选择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区域划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具有显著降低风速和调节农田小气候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林带结构选择应以稀疏型为主,林带总平均疏透度控制在30~50,主林带间距以150~200 m为宜,副林带间距200~300m为宜,林带树种选择应主要考虑生态适应性、防护性和经济效益,选择长效速生的杨树、常绿的樟子松、抗病虫性能好的新疆杨和经济效益好的梨、苹果、桑树等;同时还  相似文献   

2.
刘冬林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17-117,148
该文对榆林沙区沙漠绿洲示范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要点及效益进行综述,实践证明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能有效地提高沙区生态经济效益,并且具有明显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绿洲人工防护林体系特征.[方法]通过对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2~8次)成果数据,对新疆干旱绿洲人工防护林林种、栽植面积、蓄积、龄组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人工防护林面积是1992年的2.2倍,蓄积是1992年的4.0倍;人工防护林龄组面积变化特征为初期以幼龄林为主,变化为以中、幼龄林为主,近、成熟林为辅的模式.人工防护林树种选择上由乔木、灌木、经济林树种逐渐转变为以乔木树种为主;人工防护林树种配置上由乔灌混交林逐渐过渡到以人工乔木为主的模式;人工防护林占农田面积由1992年的4.0% ~5.0%提高到2011年的8.9%,防护效果显著.[结论]为新疆干旱绿洲人工防护林体系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文献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榆林风沙区飞播灌木林的现状及其退化原因。结果表明:榆林沙区防护林的退化原因与立地条件、气候条件、经营管理有关。通过分析不同立地类型同种植物的生长势,同种立地类型不同植物的生长量以及防护林退化和演替方向,发现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 Turez)和蒙古虫实(Corispermum mongolicum)更适宜生长在迎风坡,沙蒿和狗娃花更适合生长在丘间地和坡底。丘间地灌木生长适宜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沙打旺、沙蒿、柠条,缓坡依次为柠条、沙蒿、沙打旺,平沙地依次为沙打旺、柠条、沙蒿。  相似文献   

5.
三北防护林经济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推算出从四九年至八一年“三北”地区建设范围营造的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牧场防护林防护效益和直接效益的年价值为二十五亿元,年效益的价值为投资的百分之六十七。证明建设“三北”大型防护林体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它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牧业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投资方向是正确的。今后,应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榆林防护林的基本特征和经营状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思想,在较系统的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协调度来衡量榆林防护林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生态功能指标、政策与技术保障指标等6个方面构建了榆林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榆林防护林可持续发展力指数为0.598,属于弱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了实现榆林防护林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1-2015年在陕西省榆林北部风沙区的定边、靖边、榆阳、横山县等4个县(区),开展酿酒葡萄引种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赤霞珠、梅鹿辄和霞多丽在不同试验区域均表现出丰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特点,属优良酿酒葡萄品种,在榆林风沙区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8.
用Rotronic Al温湿度仪和AIC 1000空气离子测定仪,对适合上海绿色建筑环境绿化且长势良好的27个群落的降温增湿能力和空气质量状况(由空气中每立方厘米的离子个数换算得出)进行测量的结果表明:群落降温效益较好比对照温度低4℃以上的有5个,降温效益较差低于对照温度不足3℃的有2个;群落的增湿效益与降温效益趋势基本一致;群落空气质量属于B级清洁空气的有7个,属于C级中等清洁空气的有16个,属于D级允许清洁空气的有4个,对照处空气质量为E级不清洁空气。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和所测数据设计配置了功能性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64-1668
为明确河北省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利用河北省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及河北省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河北省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均处在低至极低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10.45 g/kg,0.68 g/kg,7.5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为191.50 mg/kg。从土壤养分状况变化趋势看,土壤有机质含量由第2次土壤普查的10.45 g/kg提高到2014—2015年的19.50 g/kg,增长86.60%;土壤全氮含量由0.68 g/kg提高到1.18 g/kg,增长72.79%,全氮含量水平由5级上升到3级水平,达到中等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由第2次土壤普查的7.50 mg/kg提高到2014—2015年的16.75 mg/kg,增长123.33%,速效磷含量水平由4级上升到3级水平,达到中等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由第2次土壤普查的191.50 mg/kg下降到1998—1999年的65.50 mg/kg,下降65.80%,速效钾含量水平由2级下降到4级水平,速效钾含量偏低。1998—2015年,随着钾肥投入增加,河北省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由65.50 mg/kg提高到128.50 mg/kg。速效钾含量水平中等偏下,仍需要继续培肥,加强平衡施肥及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榆林风沙区乔灌木树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榆林风沙区立地条件、乔灌木造林密度以及树木生长状况调查分析,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该地区乔木和灌木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乔木适宜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合作杨(Populus×Xiaozhuanica)、小叶杨(P simony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golica);灌木适宜性顺序为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沙柳(Salix cheilophila  相似文献   

11.
川江防护林体系综合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净现值法对长江中上游川江段防护林体系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川江段防护林体系的综合经济效益由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经济效益3部分构成。①在防护林体系的直接经济收益中,林副产品的收益现值为119.01亿元,占直接收益总现值的62%;木材收益的现值为57.01亿元,占直接收益总现值的29%;薪材收益的现值为16.84亿元,占直接收益总现值的9%。②在防护林体系的间接经济效益中,以评价期内,减少N、P、K损失数量货币化后值计,改良土壤的经济效益现值为7 447.57亿元,约占间接总效益的99%。以调蓄水量货币化值计,涵养水源的经济效益现值为36.92亿元,约占间接总效益的1%。③防护林体系内部产生的土壤改良和水源涵养效益在评价期内的现值就已达到7 484.794亿元,占综合经济效益的98%。如果再加上不能以货币表示的部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效将更加巨大。④防护林体系的直接经济效益现值为192.86亿元,间接效益现值为7 484.59亿元,而投资费用现值53.07亿元,其综合经济效益的净现值高达7626.28亿元。在长江中上游川江段防护林体系中,投资较少的用材林和防护林占整个防护林面积的91%,而其他投资费用较高的林种只占9%,这也是形成净收益现值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周炎  杨双  咸春龙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4):179-183
从影响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确权,在此基础上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珠海市白蕉镇2008-2012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蕉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其中,经济效益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社会效益则处于波动上升中,生态效益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宜居型的美好乡村创造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进庆阳市华池县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5年庆阳市华池县乔川乡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为"中等",经济效益为"良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为"中等";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民对土地整治的意识,参与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实施后项目效益评价以及水利设施等的维护。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县域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哈尔滨市下辖10县(市)为研究区,从系统角度,基于研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现状,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计算和分析1999~2008年10年间哈尔滨市下辖10县(市)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各县(市)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趋势各异;各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差异显著,总体呈现西部高,南部次之,东北部偏低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福建平潭岛沿海防护林综合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平潭岛沿海防护林实地观测数据,以改良土壤、固碳释氧、调节气候和水源涵养为准则层,以降低风速、固碳量、土壤容重等10项测定数据为指标层,建立沿海防护林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对平潭岛木麻黄、黑松、湿地松、台湾相思4个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综合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个防护林树种均有较强的生态防护功能,但各树种综合生态效益差异明显,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序为木麻黄>湿地松>黑松>台湾相思。此研究结果将为平潭岛沿海防护林工程规划、布局、树种选择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鲁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例,构建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并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方面对其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借鉴。结果显示: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所占比重依次减小。鲁家村土地利用效益在田园综合体规划实施后有较大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2016—2017年增幅较大,2017—2018年增幅较小;生态效益在2016—2018年总体呈现稳定小幅增长。总的来看,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对当地社会发展、经济提升、生态保护等均有正向影响,且在短期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而生态效应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江西省吉安地区赣江流域吉安段防护林数据,就社会效益、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等指标对防护林的效益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系统分析赣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赣江流域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户效益的影响,基于2020年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户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农户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存在进一步拉大农户间效益差距的可能,且对农户生态效益的影响不显著;在异质性分析上,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年龄农户的综合效益影响存在差异。由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绿色产品市场机制,引导农户绿色生产,有效识别不同群体农户的需求差异,在实现综合效益提升的同时,缩小农户内部效益差距。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地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对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和鹤山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构建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土地整理效益的影响建立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两个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一般",其中伏山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略高于鹤山。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技术方法有效可行,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