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抬网在池塘捕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养殖中,鱼种分池和轮捕吃食鱼上市时,一般都采用大拉网捕捞,要求拉网的人员多,对不需要捕捞的其他鱼,易造成机械损伤,影响当天鱼类的摄食,尤其在大面积池塘、坑塘、山塘等水体,地形复杂、底质不平、杂物多、不易操作,不便使用大拉网。利用抬网捕捞,操作人员少,简单方便,对当天的饲养影响小,不受地形的限制,捕鱼效果好,现将抬网的捕鱼方法介绍如下。一、捕鱼原理在池塘养殖中,一般都定点投喂,投喂饲料时,吃食鱼都集中到投饵点来抢食。抬网属于敷网类,是从昏网改进而成。捕鱼时,预先把网安置在投饵点下,用饲料把鱼引…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将平均体质量1. 15 g的长吻鮠饲养在水泥池(2 m×1 m×1 m)中,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d和3次/d,各投喂频率下投喂水平分别为鱼体质量的2%、4%、6%、8%和10%,每个处理组放鱼60尾,饲养为期42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为2次/d和3次/d时,试验鱼的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投喂水平之间存在二次相关性,两条曲线几乎重合,表明投喂频率、投喂水平对试验鱼的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是一致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在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4%和6%时较低;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在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4%和6%时较高;血清溶菌酶(LYS)含量在投喂水平为6%、投喂频率2次/d和3次/d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综合生长和免疫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6%的投喂模式更利于长吻鮠幼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渔事提醒     
《海洋与渔业》2008,(2):45-46
草鱼 2-3月份水温较低。在养殖管理方面应注意: 1.适量投喂草鱼活动少,代谢低,此时投喂量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科学投喂。水温15℃以下阴天时不投喂,15℃以上晴天时少投喂,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可掌握在1-2%。并可适当投喂些牧草等青料。  相似文献   

4.
王文彬 《科学养鱼》2003,(12):59-59
饲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一些养殖户由于不会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不懂得识别鱼类的饥饱,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喂数量,科学投喂,才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养殖增产增收增效益。现将八点体会简述如下,以供参考。一、掌握常规标准鱼类的食量及其代谢强度,随气候和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根据不同季节确定投喂数量的一般标准。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ienoti)苗种培育的适宜投喂策略,实验采用5×2双因子设计,通过8周的养殖投喂,研究投喂水平(1%、2%、3%、4%和5%)和投喂频率(2和3次/d)对圆口铜鱼幼鱼[初体重(4.91±0.11) g]生长、体成分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圆口铜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而递增,但在投喂水平达到3%后趋于平稳。鱼体肥满度和脏体比随投喂频率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当投喂水平不超过3%时,3次/d投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2次/d组。全鱼的粗脂肪含量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全鱼的水分则显著下降。投喂水平对肝脏胰蛋白酶和脂肪酶具有显著影响,当投喂水平超过3%时,投喂水平升高显著降低了肝脏胰蛋白酶的活性,而在3次/d投喂组,肝脂肪酶随投喂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投喂水平、投喂频率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圆口铜鱼前肠消化酶均无显著影响。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圆口铜鱼肝脏脂肪蓄积逐渐增多,并诱发脂肪肝,且在同一投喂水平下,3次/d组的脂肪肝症状较2次/d组的症状轻...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2,(10):64-64
鱼种与饲料解决之后,投喂是最重要的饲养技术。投喂不科学,即使有了好的饲料,也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鱼是生活在水中的,投喂的饲料不仅容易散失,而且鱼摄食状况一般也不容易看见,这给准确投饲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影响鱼摄食的因素也较多,而人们又往往忽视投喂技术的重要性。为了获得较好的饲料、饲养效果,以及降低养鱼成本,投喂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进行科学合理投喂。1.注意饲料大小的适口性。吃食性鱼摄食人工颗粒饲料的方式一般是吞食的。因此,加工或选购投喂的颗粒饲料的大小要注意适合各阶段鱼吞食。如果投喂的颗粒饲料粒…  相似文献   

7.
一忌投喂饵料不定时定时向鳖池投饵,可养成鳖定时吞食的习惯,如不定时,则会影响鳖的食欲。每天向鳖池投饵的最佳时间是上午8~9时,下午5~6时。二忌投喂量过多或过少若投喂量过多,鳖吃不完,既浪费饵料,又影响水质;若投喂量过少,鳖不够吃,会造成鳖的生长缓慢。所以,投喂的饵料应适量,一般以鳖在2小时左右吃完为宜,具体的日投喂量为:开春后占鳖重的5%~10%,5月份后,水温上升,鳖生长旺盛,可增至占鳖重的20%左右。三忌投喂含油脂较多的饵料鳖的饵料应以当地资源为主。稚鳖可投喂熟鸡蛋、动物肝脏、小鱼、小虾等…  相似文献   

8.
投喂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池塘高密度精养的发展对投喂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喂的基本原则在“四定投饵”的基础上发展为科学投喂,依据养殖对象自身状况、周围环境、养殖目标、市场预测来适时制定投饵量、投饵方法、投饵比率。同样的饲料、不同的投喂方式其饵料系数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广大养殖者应对其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9.
广大养鱼户都知道,饲养鱼类在投喂精料时,都应设置沉性食台,将饲料定时投在食台上供鱼摄食。那么,如何确定每天的投喂量呢?如果能将这种沉性食台改制成活动式食台,即可以观察确定了。  相似文献   

10.
试验设计自主(ZZ)投喂和自动(ZD)投喂两种方法,每种方法对应饱食投喂(ZZ100和ZD100)、85%饱食投喂(ZZ85和ZD85)和70%饱食投喂(ZZ70和ZD70)三种投饲率,研究不同投喂方法及投饲率对育成期鲤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脏器指数及均匀度的影响。试验周期45 d。结果表明:①两种投喂方法下,鲤鱼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饲率的升高而升高,ZZ100和ZD100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但ZZ100组显著高于ZZ70组,ZD100组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②饲料系数ZZ70组显著低于ZD100组,ZD70组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但ZZ70与ZD70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自主投喂下,三种投饵率之间饲料系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自动投喂下,饱食投喂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70%饱食投喂组。③各处理间鲤鱼肥满度、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体指数和肠长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④与自动投喂方法相比,自主投喂方法鲤鱼体质量变异性更低,鱼体均匀度更好。  相似文献   

11.
吴凡 《齐鲁渔业》2002,19(8):20-20
养殖鱼类常发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必须投喂药饵进行治疗。但在投喂药饵时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药饵的制作和投喂应注意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2.
匙吻鲟幼鱼不同饵料量生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生  田玲 《水利渔业》2003,23(6):19-20
日投喂率在170%时,其生长速度最快,体重日增长率达6.91%;日投喂率在140%,体重日增长率为6.71%;日投喂率在110%时,体重日增长率为6.09%;日投喂率在80%时,体重日增长率为5.31%。日投喂率与生长速度成正比例关系。经方差分析,得出适宜的饵料日投喂率在140%~170%。  相似文献   

13.
3.苗种投放2001年7月15日投放全长6~8厘米双斑东方夏花3.3万尾,总重330千克,平均尾重10克。混养花尾胡椒鲷700尾,重量13千克,平均尾重18.6克。4.饲料投喂投喂饲料要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饵点设在池底较干净、水位较深的西面池埂边,投饵区面积约100米2,先采用定点抛投,逐步引诱上台摄食后,全部饲料投喂在饵料台上。在水温18~32℃时,日投两次,即上午8时和下午3时各喂1次。水温高于32℃时只在上午7时喂1次,低温时在中午12时喂1次。日投饲料两次时,上午投喂量占全天总量60%。投喂的饲料为我所生产的东方专用配合饲料与鲜鱼绞碎后混…  相似文献   

14.
3.饵料投喂黄金鲫摄食时间较其它鲤、鲫鱼类都长,几乎全年都在摄食,当养殖池水温升至6℃时,就应在晴天开始投喂,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投喂,都应在投喂前先给予3~5分钟响声,并坚持从少到多、由慢到快、再从多至少、由快到慢的投饵原则进行投喂,从水花至夏花阶段的日投饵次数以3~4次为宜。每天上午7:30~9:30,11:00~12:30,下午2:30~4:00,6:30~8:00进行投喂;或上午8:00~9:30,中午12:30~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2,3,4和5次·d-1)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率和水质的影响。试验在室内2m3的圆形水泥池(d=1.6m)中进行,采用全封闭养殖模式,凡纳滨对虾(初始重量为0.24g)养殖密度为50尾·m-3,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42.98%)。通过7周的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频率为1~4次·d-1时,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对虾增重率显著增加;投喂频率由4次·d-1增加到5次·d-1时,对虾增重率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在1次·d-1时最低,2次·d-1时最高,2~5次·d-1时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降低(投喂频率为1和2次·d-1之间、3和4次·d-1之间差异显著)。投喂频率为3次·d-1时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随着投喂频率1~3次·d-1增加,饲料系数逐渐显著降低,蛋白质效率显著递增;而投喂频率从3~5次·d-1增加时,饲料系数增大,蛋白质效率逐渐下降(3和4次·d-1差异显著;4和5次·d-1之间差异不显著)。投喂频率对水环境中的pH值、H2S含量、COD、盐度等水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在养殖后期水环境中投喂频率3~5次·d-1的NH 4和NO-2浓度较投喂频率1~2次·d-1时高。  相似文献   

16.
陈淑蕴 《内陆水产》2007,32(4):28-29
饲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环节,一些养殖户由于没能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不懂得识别鱼类的饥饱,不讲究投喂的方法,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  相似文献   

17.
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相同投喂量下,不同投喂频率(3,6,8次/d)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氨氮水平及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增高,养殖水体氨氮变异系数由14.9%逐渐减弱到0,但总体平均浓度基本保持稳定(P>0.05);投喂后,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由67.02%升高到85.71%(P<0.05).研究发现,采用8次/d投喂频率时,养殖水体氨氮浓度更稳定,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将坚强芽孢杆菌PC465浓缩菌液直接与饲料原料混匀后制成含106、108和1010CFU芽孢杆菌/g干物质的颗粒饲料,或者经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与饲料原料混匀制成含107CFU芽孢杆菌/g饲料的颗粒饲料,设连续投喂组、间隔“4+3”投喂组、间隔“1+1”投喂组,研究投喂剂量和投喂频率对对虾生长和类淋巴STAT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坚强芽孢杆菌PC465均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率和STAT基因表达(P<0.05),而且跟添加量有一定关系;实验采取不同投喂频率投喂凡纳滨对虾,都能显著提高对虾的生长率和对虾淋巴器官中STAT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其中以连续投喂组的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对对虾健康养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多种优质配合颗粒饲料也随之增多。但由于很多养殖户不掌握投喂技术,因此,达不到提高单位产量之目的。实践证明,利用配合颗粒饲料养鱼,投喂是获取高产高效的一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马相才 《内陆水产》2004,29(1):13-13
施肥关初春当池塘水温稳定在8℃~10℃时,即开始追施肥料,以培养水中天然饵料。施肥数量,应根据水质肥瘦及肥料质量来决定,一般每0.067hm2施人粪尿60~90kg,或畜粪100~150kg。若用化肥则按氮、磷、钾之比为1∶1∶0.5,追施时首先粉碎兑水后全池泼洒,每0.067hm2总用量为3~7kg,每次追施间隔5~10d。水质以池水保持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为30cm左右为宜。投喂关当水温达到10℃时,鱼类开始活动摄食生长。初春投喂应以豆饼、麸皮、玉米粉等精饲料为主,每天定点、定时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应为鱼体重的1.5%~3%。以后随着水温升高逐渐增加投饲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