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出发论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提出:人类必须确定正确的大自然观,全方位探讨自然的价值.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可持续发展问题。文章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等待——适应——索取以至掠夺3个阶段,造成当今人类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历史的教训、严峻的现实,使人类认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并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本质内涵作了探讨。文章最后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系统优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道德     
<正>生态道德的内涵生态道德是指:人类的道德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充分认识自然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的基础上,增强人类对于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协调人们对于代内和代际关系的责任和义务,在道德行为上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体系。生态道德是一种大爱,是一种"爱的循环:由人间的亲情延伸向对  相似文献   

4.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可持续发展问题。文章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等待——适应——索取以至掠夺3个阶段,造成当今人类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历史的教训、严峻的现实,使人类认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并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本质内涵作了探讨。文章最后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系统优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而导致的恶果,使人类逐步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而导致的恶果,使人类逐步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而导致的恶果,使人类逐步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阐述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再认识,探讨了人类生态作用的规律性,论述了生态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关性,强调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努力寻求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人与自然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探寻,并且从中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校正自己的方向。农耕文明时期,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人类的活动尚在自然的承受范围之内;工业文明时代来临,人类开始利用自然并征服改造自然,过度的物质生产使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迫使人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广东园林》1997,(2):2-13
本文通过阐述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再认识,探讨了人类生态作用的规律性,论述了生态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关性,强调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努力寻求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文化是在工业文明时代以人为唯一价值主体的价值观指导下,人类对自然大肆占有和掠夺导致生态危机乃至人类本身生存危机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一种重新的认识与选择。生态文化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创新性文化;是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文化;是基于生态系统、尊重生态规律的文化,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来满足人的多重需要为目的文化;是渗透  相似文献   

12.
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也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人类尊重自然,自然就会哺养人类。因此,中国古人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13.
<正>一、生态文化理论的知与行1.生态文化内涵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文化。广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自然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在这个定义中:核心是认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目标是实现"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生态意识、价值取向、社会适应是生态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和必备条件。生态意识——追求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中一直把自然界视为征服的对象,最典型的是所谓 “人定胜天”。如果我们仍以对立的方式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必将危及自然和人类的协调关系。因此,人类必须从自身与自然生态统一的“天人合一”的立场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确立人与自然协调的伦理尺度,使人类的活动限制在生态许可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道德     
<正>一、生态道德的内涵生态道德是指:人类的道德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充分认识自然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的基础上,增强人类对于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协调人们对于代内和代际关系的责任和义务,在道德行为上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体系。生态道德是一种大爱,是一种"爱的循环:由人间的亲情延伸向对大地的热爱,大自然中的宁静与定力又作为一种心灵的慰藉反馈于人间。(程红)"践行生态道德必须树立生态价值观和生态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关系无非表现为分与合两个方面,这种关系贯穿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人类的文明史也可以表述为人与自然的分合史。 当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自然中获得某种利益时,却又发现失去了另一种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任意索取、宰割,造成了对大自然的破坏,沙尘暴、水灾、地震、干旱、泥石流等接踵而来。人类逐步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开始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中一直把自然界视为征服的对象,最典型的是所谓“人定胜天”。如果我们仍以对立的方式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必将危及自然和人类的协调关系。因此,人类必须从自身与自然生态统一的“天人合一”的立场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确立人与自然协调的伦理尺度,使人类的活动限制在生态许可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的职能需要重新定位,除政治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外,生态责任应被视为重要责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人类善待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自然界作为人类的共同生存环境,任何局部的人为变化都有可能影响整体的变化,任何局部生态的失衡,都有可能引来整个生物圈的失衡。新的生态文明观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道德关系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而是扩展到自然领域。道德不仅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而且包含着人与自然之间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森林与人类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出了林业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