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课程建设中要确立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两者融合的理念,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课程设计要突出课程总体设计、单元设计与课程考核要求的统一性,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案。只有同步考虑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建设,并构建起课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外贸新业态背景下,本文以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外贸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认为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实践难以满足行业需求、师资力量薄弱、校企合作有待提高等问题。最后提出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法来完善现有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外贸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4):161-162
坚持校企合作,建设精品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提升内涵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探讨企业广泛而深入的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内容、课程网站和成果推广应用等,从而指导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教学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修订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场所;改革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实施校基“双考核”制度。以上措施可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辽宁农职院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通过建立顶岗实习企业联盟、创设企业培训班、开设企业冠名班、建立大师工作室等多元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取得显著成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勤明 《河南农业》2020,(3):7-9,1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和教学特色,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也是建设"双高计划"的基本原则."双高计划"对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要求,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目标与要求,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特区",借助企业化运行模式,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收入分配、混合所有制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激发办学活力,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名校建设为契机,针对软件产业的发展对软件工程教学和软件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校企合作等方面论述了学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采取的具体措施。提出了通过产教结合、校企持续合作,在软件工程教学模式改革中,兼顾理论与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开发技能,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是实现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的重要方法,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以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介绍该校发展校企协同创新的实现模式、成效及实现校企协同创新的基本经验,为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食品类专业探索建设了职业基本技能实训型、校办教学工厂研发型、校办有限公司经营型、校外合作企业共享型四种模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例,探索了校企合作育人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及合作育人的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新途径,以更好地实行校企合作育人,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例,探索了校企合作育人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及合作育人的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新途径,以更好地实行校企合作育人,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包括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等,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猪生产学行业企业课程是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特色畜牧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分析该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阐明该课程建设目标,从“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及课程体系建立3个方面阐述该课程“双师协同”教学模式的建设及其内容,以提升专业技术型、学术研究型和自主创业发展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农业装备技术专业招生困难,农业装备相关企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行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共建农业装备专业建设委员会、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建立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和构建闭环质量控制体系,有利于提高现代学徒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装备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专业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考量,确立了校企合作高职专业建设的流程,构建了高职专业建设过程的质量评价体系和高职专业建设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构建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探索出符合农业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要求的办学模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构建集团化办学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政府、行业、企业、农业职业院校"四方"联动,不断增加农业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破解农业职业院校发展中的难题,提升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化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食品加工课程的必由之路。探讨了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课程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和实践了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项目教学法与多媒体等教学方法相结合,校企共同开发特色教材以及开发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建立技能鉴定站,完善了省级精品课程网站。重点介绍了工学结合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及其实践成效。实践表明,该模式适应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了学生就业率,为企业培养了人才,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实现了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17.
针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应用性强,但人才培养中存在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需求脱节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本项目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改革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构建了六段式"梯阶式渐进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学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创新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新思路,将教学和科研进行有机结合,依托园艺学科科研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瑞阳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2):142-145
"园林综合技术实训"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该文阐述了如何更好地发挥校企双主体在课程建设团队组建、课程标准修订、日常教学开展、激励机制完善和考评体系构建等方面的作用,并就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分析,得出:产教融合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基地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育人平台、校企深度合作是打造"技术技能型"教学团队的有效措施、产学研融合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等成功经验,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构建集团化办学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政府、行业、企业、农业职业院校"四方"联动,不断增加农业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破解农业职业院校发展中的难题,进一步提高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