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第2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工作质量要求,提出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组织程序和作业数据流程及“全流程管理,分环节控制”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程序包括调查工作组织程序及调查作业数据流程。质量保证体系分为调查前技术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中的质量控制和省级成果验收与全国数据集成等3大步骤。每个步骤中,又包括必需的环节和具体的内容。实践证明,该数据质量保证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基本满足本次调查工作对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也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与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流程质量保证,分环节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每个环节实现质量保证的途径。具体包括5个步骤的质量控制环节:一是可行性研究阶段,严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二是初步设计阶段,严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审批关;三是主体工程施工准备期,严把相关单位进驻次序;四是工程施工期,严格监测单位数据报告及其核查制度;五是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阶段,严格监测成果统一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水力侵蚀普查是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野外调查单元是本次水力侵蚀普查抽样调查的基本单元,而调查底图作为野外调查的基础工作底图,在野外调查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水力侵蚀普查覆盖范围广,抽样调查单元的数量巨大,制图流程涉及的工序较多,采用传统人工制图较为繁杂,且容易出错。基于Arc GIS与Python语言,详细介绍了水蚀野外调查单元底图批量制作技术,通过编写批处理脚本程序,自动实现制图模板分发、数据替换、制图输出等流程,极大减轻了制图工作量,对制图的质量保证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0—2012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本次普查以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为单元,由县级普查机构通过收集基础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组织实施各个指标数据的采集,将各类水土保持措施分别汇总得到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数据,经地(市)级、省级普查机构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复核论证后上报国家水利普查机构,国家普查机构进行全国水土保持措施汇总。在普查实施的各工作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并施行严格的过程控制手段,保证了普查的数据质量。普查的时间节点为2011年,普查数据为2011年现存的正在发挥水土保持作用的措施数量。全面介绍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措施普查的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规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蚀野外调查单元是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抽样调查的基本单元,调查单元提交成果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数据分析阶段的工作量与效率。本次普查覆盖范围广,抽样调查单元数量巨大,采用传统人工整理数据上报容易出错。基于ARCGIS与PYTHON语言,详细介绍了水蚀野外调查单元在资料准备阶段与数据处理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编写批处理脚本程序,实现调查单元四级存放目录的建立,矢量、栅格、文本等数据的分发,以及调查表到GIS数据属性表的转换等工作。在关键环节引入批处理脚本程序对质量进行控制,可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保证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6.
外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将不断被使用。通过外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能够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过程实现有效监控,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基于此,阐述内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以及外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具体含义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是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支撑,是贯彻落实新时期水利发展总基调的基础性工作。2018年水利部组织流域和省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采用统一的技术方法、分环节全流程的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首次实现了全国年度动态监测工作全覆盖,全面掌握了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分布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73.69万km 2,占国土面积的28.61%(不含港澳台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好转,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今后仍要继续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政策,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分区施策,精准管理,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成效,建设优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质量的监测数据应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确保基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数据“五性”的重要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结合理论和实际工作,陕西省在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采取了一些具体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中生产基地认证、流通环节质量控制、持续监控措施现状的认真分析,认为:加强基地标准化、集团化生产,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溯源制度,促成全国监控体系的衔接和统一,是当前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从土壤常规检测角度,结合工作实践,着重强调土壤样品检测方法遵循的原则、取样及样品制备、仪器设备质量保证及过程质量控制等几个关键环节,以确保土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土壤侵蚀调查过程中,野外填图用到的地形图、遥感影像和GPS定位设备的大地坐标系不同,为野外调查工作带来了不便。为方便调查,需要将西安1980坐标转换为WGS1984坐标。利用coord软件和ESRI公司的Arcmap软件,在全国选取10个省(自治区)14个片区的61个样点,估算各片区西安1980坐标转换为WGS1984坐标的3参数,并分析利用分区3参数和全国统一3参数进行坐标转换后的精度。结果表明:采用分区3参数进行坐标转换时,平均经向和纬向误差均小于10 m,采用全国统一3参数进行坐标转换时,平均经向和纬向误差均小于15 m,无论采用分区3参数还是全国统一3参数进行坐标转换,均符合本次土壤侵蚀调查的精度要求,并可为国家或地区的其他类似调查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土壤侵蚀量估算是土壤侵蚀调查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定量估算区域土壤侵蚀状况,以2011年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中的水力侵蚀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估算2011年辽宁省的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水土保持措施等侵蚀因子及侵蚀量,在此基础上对全省的水力侵蚀强度进行分级和面积统计,并与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全省各土壤侵蚀因子的估算结果与抽样调查结果较为接近;土壤水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每年全省约85%的土地处于微度侵蚀(<1000t/km2),而强度侵蚀(>5 000 t/km2)面积仅占2%;抽样调查得到的独立工矿用地、果园、旱地和其他土地的侵蚀模数较估算得出的侵蚀模数大,而在草地、其他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上抽样调查得到的侵蚀模数却较估算得出的侵蚀模数小,主要原因可能是省域和抽样单元计算地形因子的DEM数据精度不同.总体上,该研究为如何利用抽样调查数据估算全国土壤侵蚀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东麓黑土区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文华  辛亚军  于彩娴 《土壤》2005,37(4):439-446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的实施,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东麓低山丘陵黑土区进行了土壤侵蚀现状调查研究,摸清了该地区土壤侵蚀现状。结果表明,该地区国土面积的29.83%、耕地面积的55.94%已经产生了水土流失,年流失表土层总量达916.74万t,已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风力侵蚀抽样调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力侵蚀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抽样调查方法是风力侵蚀普查的重要方法。在介绍我国风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布设、基础数据收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风力侵蚀模型、侵蚀因子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对包括资料准备、野外调查、汇总上报和成果评价等普查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其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详细总结。普查技术方法的正确把握对于保证普查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普查结果可为国家水土保持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冻融侵蚀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冻融侵蚀是我国仅次于水蚀和风蚀的第3大土壤侵蚀类型,也是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其普查方法的制定和正确运用对普查结果有重要影响.通过介绍冻融侵蚀范围的确定方法和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方法,阐述冻融侵蚀分级评价中涉及到的年冻融日循环时间、日均冻融相变水量、年均降水量、坡度、坡向和植被盖度等6个因子的计算流程、赋值标准和权重,以及普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对于完善我国冻融侵蚀的调查方法以及科学评价冻融侵蚀的现状、发展趋势和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动态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梁音  张斌  潘贤章  李德成  史德明  穆欢  杨轩 《土壤》2009,41(4):534-539
利用水利部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结合实地抽样调查,分析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演变态势:南方8省区水土流失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10.5万km2 增加到2002年的19.6万km2,净增加了9.1万km2,1986年前呈增加趋势,之后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到1996年实现了治理大于破坏的历史性转变.不同时段水土流失演变的趋势和增减速率各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减幅度在减小.抽样结果显示,2002-2005 年的3年间,南方8省考察区水土流失面积共减少约4500 km2,年均减幅为 1.2 个百分点,按此速度估算,南方8省区19.6万km2水土流失面积需要130年以上的治理时间,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土壤侵蚀普查方法的初步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制图和动态分析,是国家和省区编制土壤侵蚀宏观规划的数据基础,也是一个重大前沿性研究命题。在综述国内外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制图、区域土壤侵蚀因子、土壤侵蚀尺度效应和土壤侵蚀模型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即将开展的全国土壤侵蚀普查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土壤侵蚀普查需要充分利用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模拟计算方法实现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定量估算;调查内容应包括区域土壤侵蚀因子、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水土保持措施、典型区域抽样调查等;对土壤侵蚀尺度效应、区域土壤侵蚀模型应用示范和区域土壤侵蚀数据库建设方法等关键技术展开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的普查方法与成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对该区侵蚀沟道开展的首次全面调查。本文全面介绍了本次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技术方法、质量控制和成果,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侵蚀沟道调查方法、分级分类标准以及开展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治理意义重大。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以2.5m分辨率遥感影像和1:5万数字线划图为主要信息源,采取人机交互的方式辨识50km。小流域内长度在100m和5000m之间的侵蚀沟道,提取沟道面积、长度、纵比和起讫经纬度等指标。在沟道提取、数据填报和成果审核汇总等阶段,县级、省级和流域等各级普查机构通过野外核查、室内检查和数据比对等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侵蚀沟道的遥感解译与识别、沟道勾绘精度、图形数据接边进行审核,保证普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经调查东北黑土区共有侵蚀沟道29万5663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力侵蚀抽样调查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力侵蚀普查是2010-2012年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抽样调查是本次水力侵蚀普查的主要方法.野外抽样调查单元依据不同侵蚀类型区和各省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布设:在全国按统一网格布局,按一定密度抽样,获得野外调查单元的位置;以第4层网格(1 km×1 km)为基础,在平原区以1 km×1 km网格、在丘陵区和山区以0.2~3.0 km2的小流域作为野外调查单元.综合分析降雨、地形、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等影响水力侵蚀的因子,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来评价水力侵蚀强度,获得水力侵蚀的分布、面积与强度,为国家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水力侵蚀抽样调查方法研究对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水力侵蚀现状、发展趋势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水土流失和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项目支持下,在综合科考的7大片区内,利用抽样调查方法结合GIS技术,依据水利部技术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依托国产水土保持专业GIS软件平台,研究提出了基于GIS的中国水蚀区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研究方法,总结了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分析评价的完整技术流程。实践证明,依据该流程完成的我国部分水蚀区危险度评价结果基本合理。本研究可为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研究及水土保持GIS软件模块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