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解决新疆大面积棉花连作部肥地力问题,于1996~1998年采用小区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棉籽饼、棉茎秆及与氮磷化肥配施,了解其培肥效果,以期解决维持和提高连作棉田土壤肥力的办法。结果表明:连续施用棉籽饼+棉茎秆+氮磷化肥配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提高土壤中有效态氮磷钾的供应强度,尤其是土壤速效磷提高较快,应注意调整氮磷比值,单施氮磷化肥,可以较快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效 一在短人却难以  相似文献   

2.
宁夏平原灌淤土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100 m间距采集耕层土样157个,利用ASI联合浸提法测定土壤养分,同时调查相应地点的作物产量。利用澳大利亚精准农业中心(ACPA)开发的Vesper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①主要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均存在半方差结构,变异系数在22.85%~70.22%之间,在宏观上属于中等程度变异;②使用块段克里格法能较好地反映各变量的空间变异,利用三维表面图可直观表示之,例如氨态N含量由南向北呈条带状降低,需要重点施N肥补充;③各养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水稻产量与养分呈现出弱相关性,表明作物的养分需求可能主要由施肥供给,必须重视合理施肥,同时注意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宁南山区的实际情况,在注重生物培肥的同时,应适量增加化肥投入,走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培肥土壤的途径。适当当地生物培肥土壤的措施有: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夏季绿肥压青和秸秆还田等,其中以合理轮作更具有现实性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北栾城县农田土壤养分肥力状况与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与1979年土壤普查时养分含量相比,2000年栾城县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有增加,而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全县氮磷钾肥投入逐年增加,但养分投入结构不合理,氮、磷投入均高于产出,钾的投入则低于产出,产投比严重失调。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调整化肥结构、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培肥措施、改善施肥方法,是调控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南疆枣园三种不同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疆阿拉尔垦区枣园试验田,以毛苕子、油菜、白三叶3种绿肥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网袋埋田法研究干旱盐渍条件下3种绿肥在枣树行间15 cm土层翻压后150 d的腐解与养分释放规律,以期为南疆果园地力培肥、生草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绿肥均在翻压还田后21 d内腐解较快,腐解率均超过60%,之后腐解速率逐渐减慢.还田...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肥对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西关中典型土壤———土进行了连续25 a的定位施肥试验。通过对25年来不同施肥小区土壤肥力差异的分析研究表明:多年连续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以及作物产量,即单施化肥或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容量及其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又以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分析论证绿洲吨粮田土肥因素,结果表明培肥提高地力任务之艰巨。同时,为了良田常在,永续利用,必须改变单一种植业结构,农、林、牧相结合,科学地轮作施肥管理,方可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干旱区农业特点和过去几十年世界粮食增产的原因,讨论了长期施用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施用化肥培肥土壤的机理,以及施用化肥的效益,提出了干旱区生态农业建设要注重土地内涵的发展,建立物质,能量和不断扩大养地用地的良性循环,而这些都必须增加化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黄土旱塬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肥料施用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小麦对养分的吸收量,同时达到培肥地力的效果.氮、磷配施增产效果显著,增幅为111.7%;在单施氮肥、单施磷肥的基础上施有机肥,分别比单施氮肥和单施磷增产32.7%、155.7%.氮、磷及有机肥配施时氮、磷、钾总吸收量均最多,分别增加303.5%、128.6%、238.8%.肥料单施,土壤中的部分养分会出现亏缺,单施氮肥,土壤中磷素亏损100%;单施磷肥,氮素亏损100%.肥料配施,氮素、磷素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盈余.农业生产中该区要重视施用有机肥及肥料的合理配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取一年三熟间套作三年定位培肥的方法,设三季栏肥还地、三季秸秆 冬绿肥还地、三季秸秆还地、冬绿肥还地及主施化肥(对照)等5个处理,进行不同培肥方法对一年三熟间套作物增产效果和土质改良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栏肥还地对各熟作物增产效果显著,并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其次为三季秸秆 冬绿肥>三季秸秆>冬绿肥>对照。  相似文献   

11.
有机质对黄土善土持水性与水肥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南部台塬地区有机质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土壤水势相等时,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土壤水分能量(土壤水势)水平不同,有机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效应值不同,在土壤水势为-40~-50kPa时,有机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效应值最大,土壤水势大于-40kPa小于-50kPa,有机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效应值逐渐变小;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势呈显著负相关,其直线斜率值能更好反映土壤水肥效应状况,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土壤水肥效应值增大,在低肥力土壤中,增施有机肥土壤水肥效应值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重点分析黄土高原长武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地2004年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肥力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单施磷肥和单施氮肥的产量很低,与对照的产量无明显差异,氮磷钾配施与氮磷配施能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单施磷肥的磷肥利用率最低,为1%;单施氮肥的氮肥利用率为12.5%;氮磷配施的氮、磷肥利用率均较高,磷肥利用率比单施磷肥提高5.7%,氮肥利用率比单施氮肥提高42.1%。氮磷钾配施较氮磷肥配施的氮肥利用率降低了4.5%,而磷肥利用率升高了2.2%,钾肥的利用率不高,仅为7.3%。单施磷肥只增加土壤磷素含量而降低了氮素含量,单施氮肥能增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速效磷含量增加了31%,氮磷肥配施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氮、磷配施或氮、磷、钾配施是提高黄土高原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临渭区2007-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监测数据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关中东部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变异趋势.结果表明,临渭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平均含量均比1982年土壤普查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6.02 g· kg-1、0.21 g·kg-1、28.6 mg· kg-1、13.6mg· kg-1.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降低了12.6 mg·kg-1,农田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等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与1982年前相比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提高了3.157 mg·kg-1、2.305 mg· kg-1、1.485mg.kg-1、0.852 mg·kg-1.由此可看出,临渭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均呈累积态势;耕层土壤氮素盈余、磷素富积、钾素虽有减少,但仍处于适量状态,有效硫和有效锌在田块间盈缺不一,有效铁、有效锰处于普遍缺乏状态,有效铜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将稻瘟病菌10个两性可育菌株,包括GUY11、KA3、KA9、KA7、6023、2539W、8773R-19、8773R-27、8113R-2和8113R-10相互交配,结果表明,10个菌株育性好,交配型明确;2539W已丧失雌性功能,不再是两性菌株。原先由6023/2539W测为可育的24个福建省田间稻瘟病菌菌株分别与另外8个两性菌株交配,结果得出不同两性菌株测得同一组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差异很大,这可能是由于两性菌株的交配能力强弱差异以及两性菌株与待测菌株之间的亲和性不同引起的。分析认为,GUY11和KA3最适于测定稻瘟病菌群体的育性和交配型,并用其测定了227个来自福建省田间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可育菌株率为81.1%,其中81.0%为交配型MAT1-2,19.0%为MAT1-1。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土壤对尿素NH3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6a长期不同施肥定位试验,使同一土壤形成肥力上的差异,对此土壤进行室内氨挥发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等量尿素条件下,不同施肥土壤氨挥发损失具有明显差异,长期施N土壤,可缩短氨挥发时间3~4d,并且可明显降低挥发损失量。长期施用P肥土壤也能降低氨挥发损失量。并且氨挥发损失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玉米产量主要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剖析了各因素对提高玉米产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氮素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氮肥、土壤碱解氮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玉米产量,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35和0.332;磷肥、土壤速效磷的直接作用很弱,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42和-0.043,磷肥主要通过与氮肥的交互作用来实现其增产效果,其间接通径系数为0.280,速效磷则主要通过碱解氮间接起到增产作用;速效钾的直接增产作用也很弱,其直接通径系数仅为0.038,主要通过碱解氮、氮肥来间接起作用。各因素对玉米产量的总决定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氮肥>碱解氮>磷肥>速效磷>速效钾。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评判方法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GIS技术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选用7项评价指标对新疆干旱区农五师81团耕地进行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根据作物效应曲线建立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并计算出隶属度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进一步求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IFI);然后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能更好地为科学施肥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磷钾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潮棕壤上进行了19 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磷钾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施钾肥能显著提高大豆籽实产量,其效果优于磷肥。循环猪圈肥的施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作物的产量,但不能达到显著水平。氮磷钾配合循环猪圈肥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而且有很好的稳产作用。未施磷肥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迅速下降趋势,随种植时间推移,土壤速效磷含量下降速率趋缓。施用磷肥,土壤速效磷含量均有显著增加。不施钾肥处理加剧了土壤钾素的消耗,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浓度下降明显;氮磷钾肥并施处理基本能维持土壤钾初始水平;同时施用氮磷钾肥和循环堆肥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浓度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