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把农业科技、机械化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力,这就要求农业生产者成为掌握农业技术、具有专业化素质、懂经营和管理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本文就如何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提高现代农业从业者素质,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农业机器田间作业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分析了现行农业机器线性规划配备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两种改进模型。生产单位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特殊要求选择相应的配备模型,使得到的机器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农业机器田间作业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分析了现行农业机器线性规划配备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在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两种改进模型,生产单位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特殊要求造反相应的配备模型,使得到了机器系统能够很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高台大豆”与“垄作大豆”机器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垄平台”耕作体系为研究基础 ,制定了“高台大豆”生产的农业机器系统 ,并与传统“垄作大豆”生产机器系统进行比较 ,设计了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对“高台大豆”农业机器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能进行评价分析。为推广应用“高垄平台”耕作体系及相应的农业机器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在有限的灌溉条件下,作物生长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水供给的耕地上,采取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功能和培肥土壤肥力为主的机械化组合配套作业,结合包括科学配方施肥、选用耐旱品种、合理轮作、苗情及群体的调控等配套农艺措施,达到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旱地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为目的的旱地机械化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 1 机械化旱作技术的内涵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在有限的灌溉条件下,作物生长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水供给的耕地上,采取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功能和培肥土壤肥力为主的机械化组合配套作业,结合包括科学配方施肥、选用耐旱品种、合理轮作、苗情及群体的调控等配套农艺措施,达到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旱地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为目的的旱地机械化耕作技术。其技术要点可概括为“整年深耕多蓄水,培肥覆盖保好水,沟播镇压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江苏稻麦轮作农业的固碳减排效应,本研究以江苏沿江地区稻麦两熟田块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不同耕作方法下(麦稻宽行交互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稻麦周年机械化耕作方式)作物产量、系统物质投入以及人工投入等资料,估算稻麦生产的碳投入、碳产出、碳效率以及经济收益。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方式和机械化耕作方式下稻麦轮作系统年度碳投入总量分别为1836.5 kg/hm2和2290.5 kg/hm2,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化肥以及机械的碳投入较低,但劳动力碳投入高于机械化耕作方式。两种耕作方式的年度碳产出总量分别为18.23 t/hm2和16.15 t/hm2,保护性耕作较机械化耕作增加了12.9%。年度的碳效率在两者之间也存在差异,保护性耕作的生产效率、生态效率以及经济效率分别较机械耕作提高了40.4%,40.8%和40.3%。另外,保护性耕作的年度纯收益为20.25×103 yuan/hm2,较机械化耕作增加了22.8%。说明秸秆全量还田下采取保护性耕作方法既可以提高碳效率也能增加经济收益,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覆盖作物为基础的有机大豆轮作免耕生产体系之所以已经引起农民、研究专家和其他农业职业者的关注,是因为这个新体系具备提高土壤保护、降低劳动力需求和燃油使用的能力。该体系以使用黑麦覆盖作物为基础创造抑制杂草和促进大豆生长的原地覆盖作物。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以覆盖作物为基础的有机大豆轮作免耕生产的试验,概括了现在的杂草管理策略研究进展,对未来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特别是黑龙江省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迅速,大有希望。到1978年底,全国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58.9万台,手扶拖拉机保有量为127.8万台,内燃机保有量为439.6万台,联合收割机为2.35万台。随着农业机器迅速的增长,农业机器的修理企业也相应地迅速发展起来。全国现有2700多个县级修理广,大修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了农业机器现有保有量之所需。按这样的维修能力应使农业机器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器在农业生产中的  相似文献   

10.
烟叶种植与水稻种植的环境和条件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研究烟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采用机械化的设备对烤烟和水稻各方面的种植条件进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生产效率和质量,如今烟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逐渐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当中。  相似文献   

11.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模式及配套机械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大豆大垄密栽培机械化生产全过程的田间对比试验和调查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该地区和技术先进的大豆种植全过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模式,并以此为例,建立各作业机组费用与作业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了机组经济可行域和线性规划理论分析,对田间机械化作业项目所选的动力和机具进行数量配备,形成一套最优的机具配套方案.经实践证明该方案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2.
基于MIV和GA-BP模型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标志。利用2007-2012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MIV值,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较大,土地经营规模影响较小;户均人口数、水稻播种面积比重、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有负向影响,其它因素有正向影响。从区域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是华北、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户均人口数在华东、中南和东北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但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缺地,西部缺人"的现状。从趋势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玉米播种面积比重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正向影响在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水稻播种面积比重、户均人口数的负向影响在波动中逐年减弱。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突破稻作农机技术瓶颈,发展适合山区作业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同步推进农机专业服务市场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近20年的北京市相关统计年鉴数据,针对全市农业种植结构、农业生产区域分布特征,运用文献研究和定量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北京市农业生产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蔬菜已成为细分农产品播种面积最大品类并以大兴为最;农业机械总动力减少放缓并呈微小增长趋势,大中型拖拉机占比基本趋于稳定。要尽快破解蔬菜种植机械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加快解决农机社会化服务短缺和农业装备应用人才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肥东县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水稻育栽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帮助农民及农机管理部门了解各种农业机械的信息,本文依据山西省农业机械管理的现状、特点,使用计算机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isual Basic及数据库管理语言Access,对我省常用的农业机械的价格、生产厂商及各项性能指标等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为我省农民合理购机及为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提供帮助,为农业机械化有计划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种植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制约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辽宁省种植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辽宁省2000年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点,阐述了种植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各种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规模,提出了综合发展种植业机械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业机械化应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果,这不仅从理论上说应当是推行农业机械化不可违背的根本原则,也早已为国内外大量成功的实践所证实。但从黑龙江省三十年来农业机械化的历程来看,许多县和社队并未因推行机械化都获得应有的经济效果。从全国来看也大致如此。主要原因是:国民经济有关部门配合不够,同农业生产发展有些割裂,某些农机产品供应同需要脱节和投放机器不注重经济核算等等。归总起来就是一条:从特定条件出发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不够。特别是没有认真把农业机械“化”的科学研究开展起来。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农业机器系统、农业生产能源、农机化经营管理、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和农机化技术经济五方面。建议用“农业机械、化工程”这一新学科名称来概括。通过农业机械化工程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积极干预农机化事业发展的科学依据,逐步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农业机械化道路来。针对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均自然资源较少,工农业技术和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等情况,我国农业机械化道路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搞农业机械化要给每个农业劳动力安排出路;要搞以增产为主要目标的能源节约型的机械化;机械化资金要社队自力更生与国家资助相结合,要采用“适当技术”,不要急于追求全面机械化;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要既允许部分农民先富,又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劳动力价格较高的形势下,实现甜菜生产机械化,减低甜菜生产成本是提升甜菜比较优势的主要途径.为掌握黑龙江省甜菜生产机械化状况,通过对2018年黑龙江省32个乡镇的甜菜种植户进行调查,整理、分析获得的相关数据,发现黑龙江省甜菜种植户平均每户拥有拖拉机1.62台、拥有农具1.67台,拖拉机以中小型居多,大马力拖拉机较少...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棉花产量和种植面积的连续下降,调研了棉花生产现状,提出机械化是解决农民植棉积极性下降的关键。通过分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面临的农机装备、棉花品种、试验示范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规划、部门协作、资金扶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新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90-12791,12868
[目的]介绍2BDQ-8型水稻直播机的研制与应用,为水稻机械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BDQ-8型水稻直播机在江苏省几个县市地区进行田间生产性示范推广试验,并与人工插秧和机械化插秧相比较,考察其生产和经济状况。[结果]2BDQ-8型水稻直播机作业效率高,使用成本低,机直播作业比机插秧和人插秧节省约30%,综合效益显著。[结论]采用2BDQ-8型水稻直播机进行芽种直播是节本增效的水稻生产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