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地类型土壤入渗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选择小陇山林区最适宜的涵养水源森林类型,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方法】采用环刀法对小陇山林区6种主要林地类型土壤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6种主要林地土壤稳渗率依次为:锐齿栎林(6.52mm/min)阔叶混交林(5.30mm/min)油松林(4.89mm/min)华山松林(4.48mm/min)日本落叶松林(3.87mm/min)无林地(3.62mm/min);Kostiakov模型对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比较高;同一林地类型土壤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初渗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稳渗率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成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阔叶林土壤入渗能力较强,可有效改善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土壤力学接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离散单元法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目前离散单元法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离散单元法在土壤行为中应用的可行性,指出离散单元法应用于土壤这样的多相不连续复合体系中,以离散单元的总体行为来描述土壤动态行为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提出了在离散单元法前提下建立土壤力学接触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林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40a的林业机器人发展历史,给出了林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提出了林业机器人的分类方法:主要从根、茎、叶和果实作业分类.在林业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方面,以枝上作业机器人、树干作业机器人、草上作业机器人和林产工业机器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在国内林业机器人研究方面,较为详尽的介绍了已经开发的机器人成果和正在研究的机器人.依据机器人技术近50a的发展和农林业机器人4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应主要集中在机器人机构学、智能控制、新机器人、食品安全和小型机器人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体吸附于矿物表面后,其活性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土壤中与生物和生物分子相关的一系列土壤过程,如矿物形成与演化、土壤结构体稳定性、土壤养分有效性、土壤污染物质的毒性以及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等。因此,研究土壤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微生物过程,而且对评估和预测土壤体系中有机污染物降解和转化的特点与动态,进而提高污染物的修复效率等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是生物质限氧热解得到的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目前关于生物炭农用效果的研究侧重于微生物生态方面,施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与生物炭性质及土壤环境条件有关.综述了生物炭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的直接和间接相互作用:一方面,微生物可直接矿化生物炭;另一方面,施加生物炭后土壤环境变化又间接影响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安远县林业土壤的分布规律及乌石嶂山的土壤类型和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全县主要林业土壤类型的理化性状和林业生产情况,并对主要林业生产单位的土壤物理性质和肥力状况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针对标准遗传算法解决机器人处于障碍环境下寻找最优路径局部寻优精度较差、规划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遗传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该算法采用一维编码表示路径, 构造了路径最优化的目标函数和适应度函数,利用多个种群拓宽搜索空间,提高了规划效率,采用保优选择策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仿真结果表明,改进遗传算法比标准遗传算法路径规划质量高,能够获得平滑的低代价路径,稳定性好,是机器人路径规划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且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方法]利用LI-cor8100土壤呼吸观测系统,连续观测2012年6月18~30日张掖绿洲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湿度;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及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之间的关系;评价了现有的土壤呼吸模型。[结果]张掖绿洲农田的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该区域土壤呼吸速率与4 cm深度土壤温湿度的相关性最好;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的相关性要远远好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结论]在土壤呼吸模型中,同时考虑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土壤呼吸模型的模拟结果要好于只考虑土壤温度或土壤水分的土壤呼吸模型。  相似文献   

9.
毛家伟  任银玲  张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37-10339
概述了河南省主要林业分区及其土壤类型分布。在评价不同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于河南林区的几项土壤改良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子午岭林区植被演替下的土壤微生物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子午岭林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并联系该区的植被演替,找出其之间的关系。土壤微生物区系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分析,接种后置28℃生化培养箱内培养,分取其合适的稀释度来计数。结果表明,随着植被不断地向前演替,其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基本上呈增加趋势;不论整个森林群落如何发展,植被最终都向辽东栎演替,从而形成顶级群落;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某一植被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生长的好与坏。因此,通过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该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的演替概况,为该区森林的生态建设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技术基础是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森林工程专业的选修课,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有机融合。笔者结合森林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分析该课程在森林工程教学中的作用和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学习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机器人技术基础的课程改革办法。这些改革办法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提高了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区域调查和定位试验方法,系统研究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林地中,表层土壤砂粒含量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低;黏粒含量大小为马尾松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天然常绿阔叶林地。表层土壤容重和比重马尾松林地为最大,灌木林地次之,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小;孔隙度与自然含水量则为天然常绿阔叶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马尾松林地。在土层垂直方向上,阔叶林地的物理性质变化差异较大,针叶林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森林土壤肥力以维持和恢复自然肥力为主,人工施肥为输。概述了森林与土壤的关系,维持和提高森林土壤肥力的途径,对提高森林土壤肥力及其生态、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麦秀林区针叶林土壤分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麦秀林区的土壤进行调查研究,论述了本区土壤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森林土壤分类的粗浅看法,对本区林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设于皇藏峪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森林植被下6块测试样地的土壤基本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栓皮栎林下土壤容重、硬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等指标相对较大,而青檀林下土壤粘粒组成、孔隙度等指标相对较大;栓皮栎林下土壤呈弱酸性,而青檀林和黄连木、黄檀林下土壤呈碱性;在土壤养分方面,栓皮栎林下土壤水热条件较好,土壤有机质与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建德林场乌龙山林区经调查可划分为2个土类,8个亚类,9个土属和14个土种。这些土壤都具有不同的肥力和宜林特性,因此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故在营林过程中应尽力保护自然形成的优良的森林土壤性状,在生态效益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永平县宝台山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0~20、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植被下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丰富,并为中等变异,只有有效P为强变异;0~20、20~40cm土层不同群落类型间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0~20、20~40cm土层差异均不显著;全P含量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质一致,0~20cm土层有效P含量高于20~40cm;全K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大,而土壤速效K含量与全K含量变化方向相反;7个指标中只有全N、碱解N、全P和有效P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矿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野外潜伏法。通过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季节变化的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素矿化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林型铵态氮和硝氮含量,均随管筒潜伏期的延长而递增。铵态氮含量大于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森林土壤退化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人工林和天然林土壤退化的原因,探讨了森林土壤退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慧鱼模型提供了机器人搭建和软件设计平台,操作简单,降低了机器人的制作难度,是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森林工程专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机器人运动学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采用慧鱼模型构建寻光避障机器人模型,对其机构创新设计进行探索研究,并使用慧鱼模型专用软件ROBO Pro模版化语言,对模型编写控制程序,分析并验证了寻光避障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建立了实物模型。该方案可以应用到森林工程专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