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查明达坂城山区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在研究区不同海拔设置样地,开展了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达坂城山区地衣共有68种,隶属11目23科38属。其中,茶渍目、微孢衣目和黄枝衣目包含45个种(66.18%),占优势地位。地衣种类组成优势科、优势属和单属科、单种属情况明显,表现出达坂城山区地衣区系的特殊性和单一性。达坂城山区地衣主要由岩面生和地面生地衣种类组成,岩面生地衣占总种数的72.06%,地面生地衣占总种数的27.94%。壳状地衣在研究区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叶状地衣和鳞片状地衣。该地区地衣共生藻类型主要为共球藻和球形绿藻,适应该地区干旱的生境条件。该地区地衣的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特征,山地草原带的地衣种类最多,共47种,占总种数的69.12%;亚高山草甸带27种,占总种数的39.71%;高山草甸带25种,占总种数的36.76%。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新疆乌鲁木齐县石人沟地区的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和群落特征,在石人沟地区的不同植被带设立16个样点,对地衣进行了样方调查、标本采集和标本鉴定,并对地衣区系成分和生长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人沟地区地衣共有30种,隶属于17属,10科,5目,其中叶状地衣和壳状地衣种类较丰富。地衣区系成分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温带成分、中亚物种和中国特有物种等5个区系成分;按照该地区地衣生长的现状,把其划分为岩面生、树生、藓丛生和地面生等4个类型;该地区地衣的生长型主要以壳状地衣为主,其次为叶状地衣,缺乏枝状地衣种类。同时基于30种地衣及盖度数据,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将该地区的地衣划分为3个样点组,并计算了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  相似文献   

3.
2006-2008年研究了新疆东部天山蝶类多样性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记录蝴蝶7科43属63种,占新疆已记录蝶类种数的24.80%,区系组成主要是古北种,占73%;其次是广布种,占27%,没有发现东洋种。其中蛱蝶科的物种数最多,为11属19种,蚬蝶科的物种数最少,只有1属1种。按海拔将生境分为5个垂直自然带,包括低山灌木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蝶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排序为亚高山草甸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低山灌木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G-F指数对蝶类物种和科、属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亚高山草甸带的蝶类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山地森林草原带和低山灌木草原带,而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的蝶类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和科、属多样性分析结果均一致。蝶类垂直分布明显,物种数和个体数随海拔变化的趋势类似,均为先增加后下降。蝶类区系成分随着海拔升高发生改变,广布种的比例逐渐降低,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只有古北种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生境改变对蝴蝶群落影响明显,保护生境是保护蝴蝶生存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明新疆哈熊沟森林公园岩面生地衣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特点,设置16个样点,利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指数,分析40种岩面生地衣的生态位。结果表明,地衣种群之间的重叠现象比较普遍,但大部分重叠值偏低,重叠值较高的物种大都分布于相同样点,且相同样点盖度相似,聚类分析也发现海拔分布相近的种群聚在一起,它们对生境要求有很大的相似性。从生态位宽度值可知,亚分枝黄梅、蓝灰蜈蚣衣、淡肤根石耳、碎茶渍、包氏平茶渍等的Shannon-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较宽,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但是大部分地衣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偏窄,分布范围小。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此外,地衣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不同的环境资源会影响地衣的生态分布,应重视地衣在不同环境资源梯度上的生态位的研究,从而为保护地衣多样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地衣的地理成分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衣物种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该保护区地衣植被的地理成分及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在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地衣120种、11个变种和4个变型,分别隶属于23科49属。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地衣地理成分有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泛热带成分、东亚成分、两极—西太平洋成分、温带成分、北欧—喜马拉雅—北美成分、地中海—西亚—中亚成分、两极分布成分、东欧—北亚成分、中国特有成分等11种,其中环北极成分占优势。垂直分布地带有荒漠带、山地荒漠草原带、亚高山与山地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及高山垫状植被地衣带等6个自然地带。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确定影响朽木生地衣物种分布的环境因素,在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的北坡海拔1 950~2 750 m地带选择18个样地对朽木生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其物种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衣种类的多样性和朽木径阶、海拔和腐蚀阶段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地衣种类与朽木径阶的相关性系数R~2为0.624 7,50~75 cm径阶的朽木上地衣的多样性最大。地衣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随着海拔高度发生变化,其相关性系数R2为0.776 8,一般在海拔1 950~2 150 m的地带朽木上地衣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不同腐蚀阶段的朽木上地衣种类和丰富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是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样地调查,计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的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探讨山地植物群落的变化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为山地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提供物种多样性分析的依据。通过分析得出,甘肃莲花山植物群落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较小,而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大,乔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在群落间变异幅度较大,而灌木层变异较小。在中海拔地区白桦、红桦和糙皮桦群落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大于其他海拔地区。在低海拔地区乔木层、灌木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草本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查清了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昆虫的物种组成,以及优势类群对"灌丛"和"荒漠"2个亚带的适应性,对评价昆虫在维持苔原生境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005—2007年,在西坡高山苔原带利用网捕、灯诱、巴氏罐法系统地采集昆虫标本,共采集昆虫标本2 815头,隶属于11目84科343种,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双翅目(Diptera)是优势类群。其中,"灌丛"亚带中昆虫科数、物种数、个体数都高于"荒漠"亚带,不同月份2个亚带昆虫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7月、8月、6月、9月。不同月份2个亚带均匀度变化差异较大,相似性均较低。不同的优势类群在2个亚带的分布具有较大差异。高山苔原带"灌丛"亚带和"荒漠"亚带植被组成和自然环境条件差异较大,鳞翅目昆虫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主要分布在"灌丛"亚带,"荒漠"亚带中的物种数量较少。鞘翅目昆虫由于自身特点,对海拔较高的"荒漠"亚带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物种数量相对较多。多数昆虫存在向高海拔地区扩散的行为,这对高山苔原植被的繁衍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太白山4个不同林带的叶蝉进行了物种组成、多样性和丰富度的研究。应用香农-维纳(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对太白山不同林带叶蝉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进行了分析。运用Jaccard指数计算了不同林带叶蝉组成的相似性,并利用SPSS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和林带的变化,叶蝉的分布受到很大影响。在低海拔地带,叶蝉种类、种群数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相反则偏低。太白山南坡的叶蝉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同海拔北坡相应林带。在高海拔地带,同坡向连续的林带叶蝉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但在低海拔地带,同一林带的不同坡向上叶蝉种类组成相似性最大。太白山叶蝉以广布种比例最大,东洋种与古北种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物种丰富度(S)、 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指数(E)和优势度指数(D)等指标,对横断山北部高山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真菌的物种丰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分别为6.7714±2.9415、1.6956±0.4110、0.9302±0.0719、0.2290±0.1052。折多山地区土壤真菌数量最多,物种丰富度(S)和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分别达8.5000和1.8702。利用极点排序,结合垂直带的气候类型,可将横断山北部高山区土壤真菌区系划分为3个垂直生态类群:山地寒温带及高山亚寒带气候类型(海拔2900~4400m)、高山寒带气候类型(海拔4400~4600m)和高山永冻带气候类型(海拔4600~4800m)。  相似文献   

11.
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土壤古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土壤古菌多样性、优势种群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 RFLP),对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山地荒漠带(H1),山地草原带(H2),山地森林带(H3),亚高山草甸带(H4),高山草甸带(H5),冰雪带(H6))土壤古菌多样性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古菌多样性指数在山地森林带最低,高山草甸带和冰雪带最高;聚类分析表明,山地荒漠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和冰雪带聚为一类,山地草原带和山地森林带聚为一类;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香依指数(Shannon index,H)和均匀度指数(Evenness,E)均与C/N,土壤湿度及海拔成正相关,与pH,土壤温度成负相关;T- RFs与pH,全氮,有效磷成正相关.[结论]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土壤古菌多样性丰富度较低,土壤pH、湿度、全氮及植被类型可能是影响其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巴氏罐诱法于2009年5月至9月对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拟步甲垂直分布及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共收集拟步甲19属40种,3 507只,其中粗背伪坚土甲(Scleropatrum horridum horridum)、弯齿琵甲(Blaps femoralis femoralis)、郝氏刺甲(Platyscelis hauseri)、突角漠甲(Trigonocnera pseudopimelia)、条纹琵甲(Blaps potanini)和宁夏漠土甲(Melanesthes ningxiensis)为优势种,个体数量分别占总数的28.74%、7.93%、7.13%、6.81%、6.47%和6.47%。5种主要生境(山地荒漠草地、浅山灌丛、山地针阔混交林、山地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中,山地荒漠草地拟步甲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均高于其他生境,浅山灌丛次之,山地针叶林最低,山地荒漠草地和浅山灌丛是拟步甲主要的分布带。山地荒漠草地和浅山灌丛之间拟步甲物种相似性最高(0.648 6),而山地荒漠草地和山地针叶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低(0.027 8)。根据拟步甲生态分布特征,并结合植被、地形、地貌,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可将40种拟步甲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博格达山区树附生地衣为研究对象,根据博格达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在不同的海拔地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20个样地,进行常规群落调查,并收集环境参数。用形态解剖分析、化学物质鉴定、分子系统研究等方法鉴定地衣;以地衣的盖度为指标,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划分树附生地衣群落,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地衣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用相似性、多样性等数据进一步研究各树附生地衣群落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分布在博格达山区的树附生地衣共有48种,分为平盘软地卷(Peltigera elisabethae(Gyeln.) Hale)+寄生石蕊(Cladonia parasitica Hoffm.)群落、蜈蚣衣(Physcia stellaris(L.) Nyl.)+长缘毛蜈蚣衣(Physcia tenella(Scop.) DC.)群落、粗皮石蕊(Cladonia scabriuscula(Delise.) Leight)+土星猫耳衣(Leptogium saturninum(Dicks.) Nyl.)群落、喇叭粉石蕊(Cladonia chlorophaea(Flk.) Sommerf)+枪石蕊(Cladonia coniocraea(Flk.) Spreng)群落等4个树附生地衣群落。树附生地衣的群落分布与光照强度、人为干扰、林冠层郁闭度、湿度、胸径等因素显著相关,而地表植被盖度和坡向等因素对树附生地衣群落分布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蛾类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3年6月—2006年9月,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的蛾类做了较全面的调查,共采集蛾类24科,445种,其中夜蛾和尺蛾是保护区内的优势类群,各林带均有分布的种共13种。随海拔的升高类蛾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其中红松阔叶林带蛾类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都最高。苔原带物种丰富度、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和均匀度相一致,相关系数都大于0.9。而不同林带间的蛾类相似性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15.
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排序及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主分量分析(PCA)和相关分析方法,对秦岭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垂直分布样方资料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排序值与环境参数的多元回归,对各群落类型的定量解释.结果表明,大体上可将这些蝗虫群落分为低山、中山和高山3种主要类型.其中,低山蝗虫群落包括农耕带、常绿阔叶落叶林带和辽东栎杂木林带,中山蝗虫群落包括桦木林带和冷杉林带,高山蝗虫群落包括落叶松林带及高山草甸带.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显示,其蝗虫分布主要取决于热量、温度及植被状况,它们可通过环境因素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定量确定.  相似文献   

16.
吴伟  刘德波  张培毅  张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51-3452,3605
[目的]了解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不同植被类型瓢虫的物种多样性。[方法]对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农田、板栗林、核桃林和咖啡林4种植被类型上瓢虫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在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共采集到瓢虫3亚科17属30种1 027头,瓢虫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板栗林、农田、核桃林和咖啡林。物种多样性在6~10月间较高但波动大,6和9月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咖啡林与板栗林瓢虫群落为中等不相似,农田与核桃林间极相似,其余植被间中等相似。[结论]为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瓢虫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作者在阿克苏市周边选择了4种典型的生境,即果园、农田、防护林、荒漠开展鸟类群落多样性调查;同时将涉及的鸟类按食性分为杂食性鸟、食虫鸟、食谷鸟、猛禽4个鸟类食性集团,研究了不同群落捕食集团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4种不同生境的鸟类可划分为4类群落,其中果园区鸟类群落丰盛度最高,荒漠区鸟类群落丰盛度最低;农田区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最低;而防护林区鸟类群落多样性最高;荒漠区鸟类群落均匀性指数最高。在4种生境中杂食性鸟密度比例最高,而食虫鸟种数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