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科学有效制订薄壳山核桃警根瘤蚜的防治对策,调查了杭州建德、绍兴新昌等地警根瘤蚜在薄壳山核桃苗圃及果用林基地的危害情况,并开展了相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果用林基地1~15年嫁接苗木株受害率为0.08%~0.73%,危害较轻;常年育苗的苗圃地1~2年实生苗木株受害率为75%~100%,危害严重;苗圃地以育苗与农作物轮作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银杏茎腐病又名颈缩病,在辽宁、山东及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都有发生。危害银杏、扁柏、香榧、杜仲、鸡爪槭、金钱松、水杉、板栗、枫香、刺槐、乌桕和桑树等多种针、阔叶树种的苗木,以前5个树种受害最重,是森林苗圃中常见的病害。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是主要建群树种,也是苗圃的主要繁育苗木;立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苗木病害,近年来在沙塘苗圃连年发生,造成了很大的苗木损失,甚至直接导致了育苗的失败。因此,樟子松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成了当前苗圃的首要任务。立枯病也称猝倒病,主要危害松科、杉科等针叶树的幼苗,沙塘苗圃的主要病害,危害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银杏,又名白果,是我国特有的多用途树种.近年来,随着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栽植面积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危害银杏的病害也随之发生,影响了银杏的生长发育.现将银杏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北方果树苗圃根部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害症状 北方果树苗圃根部病害主要有三种,即苗疫病、立枯病和茎枯病,其危害症状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1松苗立枯病1.1发生和危害情况。全国各地的针叶树苗圃都普遍发生。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又称幼苗猝倒病,是苗圃中的一大病害,严重时可导致幼苗全部死亡,造成苗圃减产。受害树种很多,主要危害松、杉类针叶树幼苗,有些阔叶树幼苗也能受害。因此,在培育油松、落叶松幼苗时,必须做好防治猝倒病的工作。1.2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从播种到幼苗出土及苗木木质化前后均可发病,尤以幼苗  相似文献   

7.
银杏,又名白果,是我国特有的多用途树种,近年来,随着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栽植面积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危害争杏的病害也随之发生,影响了银杏的生长发育。现将银杏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白粉病是危害五味子十分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几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五味子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受害苗圃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松苗叶枯病是油松苗圃重要病害,主要危害1~2年生苗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防治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药用矮化银杏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品种、不同栽培密度、不同覆盖方式对药用矮化银杏(Ginkgo biloba L.)成活率、生长势及田间控草效果的影响,同时还通过间作种植(玉米、毛豆)研究了药用矮化银杏苗圃提高育苗成活率、壮苗率的方式。结果表明,药用矮化银杏建园时,避免强光直射地域,选择大佛手、恩施银杏等品种,可有效缩短移栽缓苗期、提高成活率;药用矮化银杏园利用黑塑料膜覆盖可有效防止杂草,节约成本;在药用矮化银杏苗圃间作玉米,可提高银杏育苗成活率、壮苗率,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1.
银杏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经济林木,对银杏叶病害进行数字化辨识有助于提高银杏种植产业的管理水平,为其病害预警提供可能。以银杏轮纹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为分类算法,对银杏患病程度进行自动辨识。根据银杏轮纹病的叶片特点,设计了18层卷积神经网络,核心功能主要由四个卷积层,四个池化层、两个全连接层提供。经过多次训练与测试,网络对银杏叶片的5种不同患病程度辨识率最低可达92%以上。将设计的卷积神经网络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Alex-Net网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在银杏轮纹病患病程度辨识的应用上具有更高的精度。上述结果对于银杏其他病害或其他植物病害辨识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种子播种建园,到叶片烘干流水线的建成,系统地研究了高标准银杏采叶园产业化生产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通过综合技术的贯彻实施,项目区内,3a平均采叶产量比对照增产40% ,叶内脂和黄酮绝对含量比对照提高49.93% 。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彬  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51-5752,5754
[目的]优化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银杏黄酮的精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回流温度、提取时间对银杏黄酮收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502 6mg/ml;最佳提取条件:70%乙醇为提取剂,回流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0 h。[结论]该研究得到银杏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为银杏叶黄酮的精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用栽培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用栽培的现状,包括叶活性有效成分、市场前景、栽培史、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采收、贮存等方面,同时对我国今后银枵叶用栽培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信阳市11种园林植物的真菌性病害进行了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对病害病状及病原菌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发现病害12种。其中,杜英叶斑病、龙爪槐炭疽病及海桐叶斑病为河南省3种新记录病害。分布较广、为害较严重的病害有紫荆角斑病、樱花褐斑病、枇杷叶斑病、龙爪槐炭疽病、鸢尾褐斑病、鸡冠花叶斑病6种病害。  相似文献   

16.
邓振山  李军  苏永杰  雷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735-5737
[目的]保护银杏资源,寻找生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方法]以健康银杏叶片、树根为材料,通过组织块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分离银杏内生菌;再以银杏黄酮类提取液为对照,对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TLC)分析,用Al(NO3)3-NaNO2为黄酮类物质特异性显色剂。[结果]共筛选出8株内生菌。薄层层析检测表明,菌株07-Y8的发酵产物有1条层析带,与银杏黄酮类提取液的层析带迁移率相当。[结论]菌株07-Y8内生菌能分泌黄酮类或其类似化合物,这为银杏黄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银杏叶为材料,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银杏品种净光合速率和黄酮含量差异均很明显,黄酮含量与净光合速率之间有联系,但彼此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明显。总体来看,净光合速率高的品种,其黄酮含量也高,因此在净光合速率高的银杏中选择叶用品种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行广西田七病害调查,为今后广西田七病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2015年于田七病害发生高峰期,采用平行线取样法在广西百色市不同海拔、不同遮光率、不同荫棚类型及不同七龄的田七园开展田七病害种类、分布和为害程度等调查,统计各调查点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观察并记录各观测点的海拔、遮荫棚透光率、荫棚类型及七龄等生态因子情况。【结果】广西田七主要真菌性病害7种,分别为圆斑病、黑斑病、根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和疫病。在广西百色市,田七圆斑病和黑斑病在高海拔区域发生严重;根腐病在低海拔区域发生严重;荫棚透光率越大,叶部病害越严重;避雨荫棚田七叶部病害比普通荫棚轻。【结论】圆斑病、黑斑病和根腐病是目前广西田七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通过避免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建园,设计避雨荫棚,保持园内通风,可极大降低田七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9.
对 1年生实生盆栽银杏苗 ,每盆施尿素 0 137、0 2 74、0 4 11g ,折合每 g土施N80、16 0、2 4 0 μg ,能使幼苗茎干加粗 10 9 6 %~ 190 4 % ,苗高增加 3 9%~ 4 8 3% ,单株叶片数增加 2 3 5 %~ 5 8 8% ,其中施氮量最多的处理效果最好。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 ,配施少量饼肥有利于增加银杏幼苗叶片数。  相似文献   

20.
银杏半同胞家系综合评价与苗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个银杏(Ginkgo biloba linn.)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利用各家系种子、苗期的形态、生 化等数量性状的大田观测数据,通过R型因子法将所有参试性状划分为4类:叶形及生化因子、生长量因子、叶肉因子以及抗性因子。分别采用R型因子法及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法对40个家系进行了综合评判,评选出了一批在苗期数量性状上表现优良的家系,这些家系可以作为叶用银杏家系选择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