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宜兴县芙蓉茶场于解放初建立。现有茶园二千三百多亩,其中投产的二千二百多亩。一九七三年总产干茶7287.6担,比一九七二年增产8.8%,全场平均亩产干茶320斤。该场二大队七中队324.9亩茶园平均亩产480斤。  相似文献   

2.
1982年8月,我们考察了日本的茶业,考察期间对日本的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印象尤深。 1981年日本茶树栽培面积915000亩,其中投产茶园793500亩,平均亩产258斤。1982年春茶979900担,比上年同期增产1.44%,全年预计比上年略有增产。日本茶园集中成片,培育水平高,茶树长势好,生产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汉寿县石板滩公社,1964年粮食、茶叶生产取得了大幅度增产。全公社共有茶园5393亩,平均亩产边销茶(黑茶)167斤,比1963年增产23%,比1957年增产48.8%,交售国家商品茶8819担,产值447355元,比1963年增加36.7%,其中有360余亩茶园,平均亩产达到300斤以上;全年生产粮食1024万斤,比1963年增产16.1%,每人生产粮食714斤,给国家贡献粮食336万斤,比1963年增加79.7%。由于收入增加,粮食增产,社员生活水平逐渐上升,粮茶生产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1981年在莱西县水集镇谭彪庄村基点试用塑料地膜覆盖地面种植花生三分地,试验结果覆膜亩产806斤,比不覆膜露地栽培亩产660斤,增产206斤,增产31.2%。1982年地膜覆盖花生扩大到17.7亩,其中15.7亩平均亩产达到1262.9斤,创山东省15亩以上产量最高记录。这一年覆膜比不覆膜增产154.4斤,增产13.9%。1983年全村205亩花生,全部覆膜种植,经省、市、县、社以及广东、广西参观同志验收,平均亩产1277.7斤,比不覆膜亩产1144斤,增产133.7斤,增产11.7%,又创全省面积最大、亩产量最高的新纪录。三年平均覆膜亩产1155.5斤,比不覆膜亩产970.8斤,增产144.7斤,增产14.9%。  相似文献   

5.
基本情况 我区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80年试验以来,发展较快。赤峰试验结果,覆膜比未覆膜的亩增产1400斤,增长32.3%,含糖率亦有所提高。1982年巴盟在六个旗县对甜菜进行膜栽试验,面积17.93亩,平均单产9085.8斤,比对照亩增产4071.8斤。1982年赤峰五三公社18亩甜菜试验田,覆膜的亩产5517.4斤,比对照增产33.5%。在各点小面积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83年发展到七盟二市扩大示范,面积达4000多亩,除少数未按栽培技术要求操作者外,都显示了增产、增收效益,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巴盟地区1983年甜菜地膜覆盖面积达2903亩,平均亩产达8500斤,含糖率比对照高0.5—0.9%,其中有323.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9444.7斤,比对照5625斤增产3464斤;临河县乌兰乡立新六社典型户乔玉玺覆膜甜菜9.1亩,平均亩产10249.6斤。赤峰五三公社覆膜甜菜520亩,在大旱之年平均亩产5071斤,比对照亩增产41.5%;呼市白庙子公社39亩示范田覆膜甜菜,平均亩产8721.6斤,比对照增产36.7%,含糖增0.4%。  相似文献   

6.
吉首市马颈坳公社阳田大队,在大队技术开发领导小组的帮助下,依靠科学技术,积极开展中低产田的改良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83年承包的546.36亩中低产田,总产干谷482,202.2斤,平均亩产达882.6斤,比上年平均亩产541.7斤增产340.9斤,增产62.9%,比历史上最高的1979年(亩产725.4斤)每亩增产157.2斤,增产21.7%。  相似文献   

7.
(一) 我县地处湘东北,属丘陵山区。过去晚稻产量一直低而不稳,1977年以前单产在300斤左右。自1977年以来,随着杂交晚稻的不断推广,晚稻单产逐渐上升到500、600、700斤,到1983年达到853斤,1985年更有新的进展,尽管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干旱,由于杂交稻优势强,仍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全县实插晚稻49.3万亩,其中杂交晚稻45.2万亩,占91.7%。晚稻种植面积虽比1984年调减了7500亩,但总产达到4.43亿斤,比1984年增产3120万斤,增长8.7%,比历史最高的1983年仍增产1042万斤,平均单产897.5斤,比1984年提高83.6斤,增长10.3%。比1983年也高44.5斤。总产…  相似文献   

8.
我市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始于1981年。1982年试种了43亩,平均皮棉亩产142斤,比对照增产37.3%。1983年全市一跃上升到6366亩,平均皮棉亩产152.9斤,比对照亩产106.5斤增产46.4斤,增产43.6%。尽管近两年连遇洪涝灾害,地膜棉仍能较大幅度地增产。  相似文献   

9.
安徽金寨县苏口茶場共有茶园321亩,现有采叶茶园61亩,去年春茶期,从4月16日至6月10日止共采制各类干毛茶10,140斤,总产值10,818元,平均亩产166斤8两,比1958年亩产64斤增产160%。同时出现大面积丰产茶园12.5亩,平均亩产367斤;高额丰产茶园2亩,平均亩产达到488斤;不仅产量跃进,质量也比1958年上升22.3%,总产值增长25.5%(即增加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桃源河乡茶场,在1975年冬,用茶籽分三行直播(缓坡地段也有四行播)开辟的9.84亩密植速成茶园,1985年生产了炒青茶4590.4斤,产值6780元,亩产达466.5斤,比1984年增产10%,增值10.17%,比1983年增产11.87%,增值13.92%。该园自1981年进入高产期后,连续五年增产增收,其中高产地块1.2亩,1985年总产812斤,亩产达676.6斤,创造了皖西茶区最高纪录,显示了密植速成茶园的早采、高产、经济效益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茶叶》1958,(3)
我场现有采摘茶园104亩,这些茶园原是株丛残缺不全、呈牛荒芜状态产量极低的旧式茶园,解放后经过台刈、补丛、修剪等改建工作而成为现在生产的茶园。几年来,单位面积产量是:1952年亩产为44斤,1953年为60斤,增产36.3%;1954年为70斤,增产16.6%;1955年茶园遭受洪水灾害,亩产也达90斤,增产28.5%;1956年为99.15斤增产10%;1957年为107.6斤,增产7.4%,单产是直綫上升的。茶叶质量也逐年提高,1952年平均售价每斤为0.67元,到1957年则达到1.25元。  相似文献   

12.
江山县农垦场1981年由于落实了茶叶生产责任制,改革了采制工艺,茶叶产量和质量都创造了建场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全场采摘茶园550亩,共产遂炒青902.5担,比1980年增长11.91%,平均亩产164斤,比上年提高16斤。毛茶产值达176665.58元(不包括减税加价),与80年相比,增长42.01%。平均每担干毛茶价格达195.75元,比80年的  相似文献   

13.
《茶叶》1980,(2)
(一) 建德县大洋公社下徐大队,是个山区队。全大队241户,1147人。有田446亩,山15700亩,茶园608亩,其中正式投产茶园373.7亩。这个大队今年农业生产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总产预计跨过80万斤,比去年增产10万斤以上;茶叶总产820担,比去年增产86.5担,产值118968元,比去年增加19253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金昌市双湾乡在逐步普及科学知识推动下,广大群众掌握了甜菜生长规律,甜菜产量大增。1983年实播甜菜面积8,706亩,总产26,166吨,平均单产6,011斤;1984年实播甜菜面积8,918亩,总产32,550吨,平均单产7,299.84斤,比上年增产21.66%,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保山县板桥公社汉庄大队茶场于一九六四年在创业山开办茶场,成立茶叶专业队。现有茶园240亩,其中投产面积170,幼龄茶园70亩。一九八○年茶叶总产达到17500斤,比上年增加26.8%,亩产过百斤;交售给国家13718.5斤,比上年增加24.7%;总收入26948.4元,比上年增加36.5%;每担平均价162.6元,比上年增加5.6%;茶场劳日工分值1.28元,比上年增加14.2%,取得产量、产值、平均价、劳动生产率全面提高,成本下降的好成绩。 80年茶场之所以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果,主要是下功夫搞好经营管理,建立了“定包奖”,实行“连环三包”、责任到人等岗位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一、生产性能: “119”是我所用红410×湘矮早9号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良种。1982年本所品比试验,亩产794.7斤,比对照种红410亩产789.3斤增产0.68%,地区农校引种0.15亩,亩产943斤,比红410亩增44.1斤,增产4.9%,名列第一。1983年参加地区中熟组区试,据15个点统计平均亩产812.6斤,居中熟组首位,比对照种7944亩产799.04斤亩增13.12斤,增产1.64%;比胜红16亩产786.62斤亩增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红安县火连畈茶场有茶园1100亩,其中投产茶园800亩。81年茶叶产量205632.44斤,比1980年增产22.2%,比81年的计划产量超出28.5%,茶叶亩产257斤,比80年每亩提高57斤。这个茶场81年的茶叶生产在气候上是很不理想的,春茶前长期处于低温多雨,春茶减产(81年比80年减产11%),夏茶期问又遇干旱,在这些不利情况下茶叶仍获得增收(夏茶增26%,秋茶增68%),其主要因素是茶园加了新土,培厚了活土层,提高了茶园土壤保肥、保墒、保温的能力,因此实现全年茶叶增产。火连畈过去叫“可怜畈”,犁无三寸土,遍地是麻骨(麻骨石),土质瘠薄,人口稀少,一片荒凉。六十年代初期开辟的茶园尽管也搞了抽槽换土,但建园标准不高,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有些茶树根系裸露。多年来依靠追施化肥增产,由于茶园土壤质地差,化肥流失严重,大大的降低了施用氮素化肥的经济效果。1980年全场茶园总共施用化肥52.7  相似文献   

18.
汨罗县红花公社上茶场,是1966年开办的。现有茶园308亩,其中采摘面积250亩。由于他们科学种茶,精培细管,从1977年以来,茶叶亩产都在两百斤以上。今年(1983年)虽遇上了历史上罕见的风、冰、洪、旱等多种自然灾害,仍然实现了大面积高产,全场共产红、绿毛茶625担,比去年增加了185担斤,增产42%,按采摘面积亩产250。其中2。1亩试验园产干茶960.8斤,平均亩产达457.5斤。  相似文献   

19.
苏口大队位于安徽省响洪甸水库上游,有茶园271亩(其中幼龄茶园130亩),是金寨县的一个重点产茶大队。1965年生产干毛茶23500斤,比1964年增产9.3%;生产茶子2265斤,比1964年增长1.18倍,取得了茶叶、茶子双丰收。 1965年茶子所以获得了增产,除对一般茶园普遍重视留蓄茶子外,1964年还在现有茶  相似文献   

20.
闻流思 《茶叶科学》1966,3(2):32-35
安徽省国营宣郎广农场,1965年茶叶生产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全场从1954年秋季种茶起,至今共有茶园14258亩。其中7~11龄的正式采摘茶园3286亩,4~7龄的试采茶园2478亩(编者注:试采茶园系部分因过去失管经留养的和初投入采摘的),幼龄茶园8494亩。全年绿毛茶总产量602000斤,比1964年增产43%,毛茶品质也有所提高,三级以上茶占5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