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铃薯块茎休眠及休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系统介绍了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总体特征以及休眠块茎在细胞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论述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节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打破休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石蜡切片分析了室温储存条件下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a’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形态组织学变化,并对块茎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显示,马铃薯块茎在休眠期芽眼分生组织细胞停止分裂,伴随着休眠的解除,芽眼分生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且分裂速度越来越快,芽原基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芽,伴随此过程,观察到芽原基周围部分细胞程序性死亡最终发育形成环纹、螺纹导管的现象;马铃薯块茎从休眠解除到芽的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则出现下降且淀粉颗粒逐渐由规则卵圆形变为较小的不规则状,在靠近芽原基的分化部位蛋白质含量有明显上升趋势。室温储存60 d的块茎被认为完全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控敏感位点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大西洋”和“中薯 3号”脱毒试管薯为试验材料。以针沾取GA3处理休眠期试管块茎不同部位 ,研究GA3 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控部位。结果表明 :块茎顶部对GA3 处理最敏感 ,其次是基部 ,然后是第一侧芽、第二侧芽 ,说明GA3 解除块茎休眠过程中的敏感调控部位主要是在块茎的顶部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块茎休眠和发芽的分子机理及调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司怀军  张宁  王蒂 《中国马铃薯》2007,21(2):104-107
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和发芽对于马铃薯的栽培、块茎生产和加工工业都极为重要。本文综述了马铃薯块茎休眠和发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通过调控块茎糖代谢中的协同因子——无机焦磷酸来调控块茎休眠和发芽特性的分子策略。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块茎发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欣  连勇 《马铃薯杂志》1997,11(2):115-119
匍匐茎发生、块茎膨大和淀粉积累是马铃薯块茎发育的三个重要过程,由腋芽发生形成匍匐茎,主要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纵向伸长,匍匐茎纵向伸长停止后,其顶端细胞的膨大是块茎膨大的主要原因,块茎形成过程中,伴随着淀粉的积累,这些过程均受激素,矿质营养、环境条件等不同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休眠块茎上芽眼组织休眠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鹏  连勇  金黎平 《中国马铃薯》2002,16(4):195-198
以早熟品种中薯 3号和加工品种大西洋脱毒试管薯为试验材料 ,通过对休眠块茎芽薯分离培养 ,研究休眠块茎上芽离体培养后的生长发育变化。初步结果表明 ,休眠马铃薯块茎上侧芽停止生长始于匍匐茎生长期 ,主要受顶端优势的影响 ;顶芽停止生长开始于块茎形成起始 ,可能是因为匍匐茎上的细胞分裂中心和代谢重心转移影响 ;在块茎休眠过程中顶芽和侧芽不生长主要是受到来自块茎内部因素的抑制 ;当芽从休眠块茎上分离出来 ,在培养基上能够很快的生长。马铃薯块茎休眠和块茎上芽的休眠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机制所控制。  相似文献   

7.
光周期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及对激素的调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铃薯出苗后接受1个月的每日8小时短日照处理并与当时自然光照长度进行比较,研究光照长度对茎形成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探讨块茎形成与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使块茎形成显著提早,但使结薯数减少,植株茎叶生长受抑,块茎淀粉含量降低;短日照处理使叶片中ABA含量提早增高,GA3含量提早减少,GA3与ABA的比值提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匍匐茎发生、块茎膨大和淀粉积累是马铃薯块茎发育的三个重要过程。由腋芽发生形成匍匐茎,主要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纵向伸长,匍匐茎纵向伸长停止后,其顶端细胞的膨大是块茎膨大的主要原因,块茎形成过程中,伴随着淀粉的积累,这些过程均受激素、矿质营养、环境条件等不同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试管薯打破休眠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马铃薯生产中较常见的病毒之一,马铃薯病毒的检测是生产中保障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基础,收获后批量检测是进行种薯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研究针对‘56-2’‘Ivory Russet’‘Clearwater Russet‘’龙薯14号‘’龙薯3号‘’龙薯15号‘’龙育201401-70‘’龙薯7号‘’克新23号’和‘克新28号’马铃薯品种(系)休眠块茎样品,采用TRIzol法提取马铃薯休眠块茎顶端和茎端芽眼组织的总RNA,经qRT-PCR和RT-PCR检测分析,比较块茎的顶端与茎端芽眼组织PVY含量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上述供试材料的休眠块茎茎端芽眼组织PVY浓度均高于顶端芽眼组织,能够精准的检测到病毒的存在;对‘Ivory Russet’品种的休眠块茎选取100个带病样品通过TRIzol法提取顶端与茎端的总RNA,采用4合1的方法合样后进行PVY RT-PCR检测,所有处理的顶端芽眼组织检测条带亮度低于茎端芽眼组织。可见,马铃薯休眠块茎茎端芽眼组织取样能够更加精准的检测出PVY。研究结果为马铃薯种薯收获后PVY的检测及合理取样提供了...  相似文献   

11.
皇后帝王花(Protea magnifica)种子具有休眠性,不经任何处理难以发芽。本研究以皇后帝王花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皇后帝王花种子生活力、种子萌发率、种子各部分粗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的影响,并以不同的方式(短时高温+变温层积、酸蚀处理+变温层积、赤霉素处理+变温层积)处理种子,研究皇后帝王花种子的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皇后帝王花种子的生活力高达90.00%,但不去除种皮的完整种子30 d内不发芽。种皮粗提液不仅抑制白菜种子的发芽,还显著影响白菜种子的根与地上部分的生长。皇后帝王花种子的休眠可能是种皮的机械障碍和种皮的内源抑制物共同引起的综合休眠。时长为2 min的不同高温(40~120 ℃)处理+变温层积、不同时间(10~ 70 min)的98%浓硫酸酸蚀处理+变温层积、不同浓度(0.3、0.5、0.7 mg/L)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变温层积都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提高皇后帝王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各处理分别以60 ℃的短时高温处理、30 min的酸蚀处理、0.7 mg/L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效果最好。综合比较,30 min的酸蚀处理为解除皇后帝王花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此外,赤霉素处理对皇后帝王花种子的休眠解除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相比其他两种处理方式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春秋两季马铃薯微型薯休眠期及发芽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Favorita和南中552两个早熟品种的微型薯为试验材料,对春秋两季生产的微型薯在4℃和20℃条件下贮藏的休眠期及其发芽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型在20℃和4℃下贮藏,春季微型薯休眠期比秋季分别短30d左右和60d左右,有光贮藏的微型薯打破休眠的时间比黑暗贮藏时分别延长一周和两周。块茎打破休眠后,发芽动态呈"S"曲线,但生产季节、贮藏温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春季微型薯发芽持续时间均长于秋季微型薯,低温贮藏使发芽持续时间更加延长。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微型种薯打破休眠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温室春季生产的微型薯尽快进行再生产而打破休眠的办法,通过各种浓度混配药剂对整薯和斜切薯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斜切薯块较整薯更易被打破休眠。浓度低、时间短的处理效果好于浓度高、时间长的处理效果,其中以5 mg.kg-1 GA3处理30 min对斜切薯块打破休眠的效果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块茎的外形是重要的商品品质和加工品质。为使马铃薯块茎外形生长规则理想化,试验采用块茎开始膨大直径达2 cm左右时,在其外面加套简单模具,让块茎生长随模具而"定形"的方法,试验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近圆柱形块茎。经测定"定形"块茎芽眼极浅,近乎平面,且稀少,比对照减少37.5%,菜用时切削量减少18.25%。"定形"块茎形状规则,清洗切削方便,利用率提高,具有一定的增值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类病毒病是威胁世界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更影响着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业的发展。2008~2010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连续3年举办了马铃薯病害检测技术国际培训班,对部分发展中国家从事马铃薯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进行了马铃薯类病毒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发展中国家对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比较了解,发病较重的国家不多,但总体检测水平不高,甚至不进行马铃薯类病毒的检测,多数国家不重视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病的防治工作。因此,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病是发展中国家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不同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4个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的光合作用参数、叶片的SPAD值等光合特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光合作用能力大小依次为大西洋(A tlantic)>利云6号(PB06)>利云4号(PB04)>利云8号(PB08)。  相似文献   

17.
影响马铃薯块茎品质性状的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品质主要取决于块茎成分及其含量,包括淀粉、蛋白质、糖和维生素等。块茎内各成分的含量除受遗传基础和生理特性控制外,还主要因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人为栽培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马铃薯品质性状的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特性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以及种植密度、肥料、病虫害等人为栽培因素。通过对影响马铃薯块茎品质性状的生态条件和栽培因素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块茎品质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为马铃薯引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当前马铃薯生产中,农民过量及盲目施肥现象严重,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确定合理减量施肥量,有效指导马铃薯科学种植,特开展试验.选用常用复合肥、腐植酸复合肥及腐植酸控释氮肥3种不同类型肥料为基肥,每种肥料分别设置常量施肥和减量30%施肥两个处理,共6个处理.通过测定马铃薯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