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蒙古绒山羊BMP-2基因片段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以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绒山羊BMP-2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将质粒测序,所得结果表明,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绒山羊BMP-2基因与绵羊BMP-2序列比较二者同源性达到99.4%,而与人BMP-2同源区段的同源性达到89%,从而说明最终获得的片段为绒山羊的BMP-2基因片段,并且绒山羊BMP-2基因序列和其他物种的同源性非常高。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了解角蛋白5(keratin 5, K5)可能的调控序列。本研究根据UCSC公布的牛K5基因5'侧翼区设计PCR引物,扩增了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部分启动子序列。通过产物纯化、连接、转化,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扩增得到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启动子序列长度为1452 bp(GenBank登录号为:JQ277735),与牛和人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1.5%和74%。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01 bp位置;含有两个TATA 盒,分别位于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29—-124 bp(ATAAAA)和-178—-174 bp(TTAAT)位置;通过在线分析软件预测发现(按5'→3')SRY,MZF1,v-Myb,SRY,AP-1,CDP CR,HNF-4,AML-1a,HSF2,AP-4,AP2,AP2,Sp1,Nkx-2,Sp1和GATA-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其中,转录因子SRY(TGTGTTT),和CDP CR(GATTGATGGC)是绒山羊特有的;转录因子HNF-4,AML-1a,HSF2,AP-4,AP2,Sp1,Nkx-2和GATA-1(AGCCATCATG)在绒山羊、牛和人K5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高度保守。两个最小增强子分别位于翻译起始位点ATG上游-140—-91 bp和-114—-67 bp位置,含有24 bp(GCGGCTCCCAGGTAACAGAGCCGC)重叠区,预测其与绒山羊K5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试验确定了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最小增强子序列,为进一步研究绒山羊K5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上绵羊的BMP-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辽宁绒山羊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成功克隆了常年长绒型和季节长绒型辽宁绒山羊BMP-2部分基因片段,丰富了绒山羊BMP-2基因序列。经与绵羊、牛、鼠、猪和人的BMP-2基因进行的比对结果表明,季节与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的BMP-2基因同源片段的同源性达到99.7%,二者与绵羊同源性为98.2%和98.4%;与牛同源性为98.2%和97.9%;与鼠同源性为86.3%和86%;与人同源性为88.1%和88.1%。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BMP-2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与其他哺乳动物同源性很高,与绵羊、牛的同源性高达97%以上,这与它们的种属关系相近一致。与人、鼠的同源性也在86%以上,说明BMP-2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4.
参考GenBank上已发表的绵羊(登录号:15U14109)、人(登录号:U14108)、牛(登录号:U73327)、鼠(登录号:U52222)等物种褪黑激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 1a,MTNR1a)基因 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257 bp的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绒山羊MNTR1a基因外显子1序列与已发表的绵羊和牛该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和96%,说明所得到的序列为绒山羊MNTR1a基因的外显子1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得到该基因序列的257个核苷酸。该序列包括5''UTR 23个核苷酸、翻译起始密码子ATG和N端78个氨基酸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5.
精子膜蛋白Izumo在精卵融合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Izumo基因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精卵融合中的作用,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牛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扩增Izumo基因的1对引物,经RT-PCR扩增获得了Izumo基因部分序列,并对Izumo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获得484 bp的Izumo基因cDNA序列,与牛的Izumo基因同源性高达98%。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白绒山羊经济性状与候选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0只内蒙古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技术,选取编码羊毛纤维组成蛋白基因中KAP1.3和KAP6.1的部分序列作为候选基因,通过对其多态性的研究,探索将该基因作为候选基因来间接选择绒山羊经济性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应用分析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角蛋白辅助蛋白的多基因家族中的甘氨酸酪氨酸角蛋白辅助蛋白(KAP6.1)中,位点S2与产绒量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多重比较发现S2住点的AA基因型和BB基因型与产绒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AB基因型和BB基因型的绒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扩增蒙古绵羊bcl-2基因5′端,根据Gen Bank上已公布的牛的序列,设计了2条引物。从蒙古绵羊脾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bcl-2的c DNA,并重组到p Blueselect T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测出5′RACE产物434个核苷酸序列,该序列包括C端144个氨基酸编码序列、翻译起始密码子ATG。  相似文献   

8.
9.
鹅bcl-2基因部分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基因活动引起的级联反应的结果。现已发现大约有30多种分子专门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其中bcl-2家族是一类主要的细胞内调控物质,由相应的bcl-2基因家族编码。自Tsujimoto等首先克隆人bcl-2基因以来,随后的一系列研究发现bcl-2蛋白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阻遏细胞凋亡、延长细胞寿命,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人、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的组织原位杂交技术将BMPR-IB基因特异性定位于内蒙古绒山羊各发育阶段皮肤毛囊中,电镜下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胚胎期和成年羊初级毛囊、次级毛囊的内根鞘均有表达,有可能影响内蒙古绒山羊出生前后毛囊的分化和增生.  相似文献   

11.
河西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生存环境相同,前者产绒量低,绒品质好,后者产绒量高,绒品质相对较差。本文旨在评价内蒙古白绒山羊与河西绒山羊杂交对后代产绒量和绒品质的影响。从河西绒山羊主产地平山湖测定11只河西绒山羊、10只内蒙古白绒山羊和10只杂种产绒量,采集颈部山羊绒测定细度、含绒率和长度。测定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与内蒙古白绒山羊杂交后,杂种后代平均产绒量比河西绒山羊提高了23.43%。杂种后代的山羊绒平均细度比河西绒山羊粗0.32μm,比内蒙古白绒山羊细1.64μm。杂种后代山羊绒长度比河西绒山羊增加5.85mm,比内蒙古白绒山羊增加2.90 mm。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绒山羊KAP基因与经济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60只内蒙古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技术,选取KAP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并利用SPSS软件下的GLM程序分析了KAP基因与产绒量性状、体重性状和绒细度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产绒量性状上,S1位点的BB基因型和S2位点的BB基因型可以作为标记基因型;在体重性状上,S2位点的BB基因型和S3位点的AA基因型可以作为标记基因型,在绒细度性状上,S5位点的BB基因型可以作为标记基因型。在体重和产绒量性状上S2位点的BB基因型,可以作为多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绒山羊105 d胎儿皮肤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105d绒山羊胎儿体侧部皮肤组织构建cDNA文库,随机挑取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s)测序,共测序1152个质粒,合格的大于100bp的高质量ESTs846个,平均长度为443.2bp。对525个绒山羊胎儿皮肤组织已知功能基因的ESTs进行分类,可分为细胞分裂类18个,细胞信号类65个;细胞结构蛋白基因73个;细胞防御类21个;基因/蛋白表达126个;代谢类的69个;未分类的153个。发现了Wnt-4、Bmpr-Ib、ASIP gene、Ectodysplasin等重要的与毛囊分化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试验参考内蒙古白绒山羊2003~2011年的生产性能记录,并对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中利用Excel和SAS程序整理数据。产绒量在2004、2008、2009、2011年呈明显降低趋势,而抓绒后体重增加。随年龄变化,4岁之前产绒量逐渐增加,4岁以后开始下降但仍有极少数羊的产绒量存在不同程度增加;抓绒后体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不考虑年份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绒量与抓绒后体重4岁之前随年龄变化趋势一致,但随产绒量增加,抓绒后体重出现增加幅度变小的趋势;反之,随抓绒后体重增加,产绒量出现增加减缓趋势。而4岁以后,随产绒量增加,抓绒后体重降低;反之,随抓绒后体重增加,产绒量降低。表明在绒山羊生长后期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15.
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选用24只,平均年龄(15±1.5)月龄、平均活重(32.92±2.33)kg半同胞羯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埋植0、2、4、8 mg/kg BW褪黑激素(MT),研究MT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生绒期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绒萌发前约一个月(夏至)埋植MT显著提高了血浆MT浓度,使羊绒萌发时间提前,绒长度增加、产绒量提高,而对绒纤维细度和粗毛生长没有影响,同时确定MT适宜剂量为2mg/kg BW。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绒量遗传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半同胞相关法估计了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场周岁羊产绒量和成年羊平均产绒量的遗传力和二者间的遗传相关,得到结果为:①周岁产绒量遗传力为0.44,属较高遗传力;②成年产绒量的遗传力为0.26,属中等水平;③二者间遗传相关系数为0.34,属中等偏高正向遗传相关。研究得出结论:依据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周岁产绒量进行个体选择,可以达到提高羊群周岁产绒量的目的,而且也能够通过早期选种提高成年羊产绒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从内蒙古绒山羊脑垂体中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相近物种褪黑激素受体1a(melatonin receptor 1 a,MTNR1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RT-PCR)技术、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TNR1a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垂体中的表达。结果显示,通过RT-PCR方法检测到MTNR1a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垂体中表达,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确定MTNR1a基因在垂体中表达分布。结果提示,垂体是褪黑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褪黑激素对绒山羊季节性繁殖的影响有可能是与垂体分泌的某些激素相互作用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Cashmere goat skin by extracting total RNA, cloning 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 1.1 (KAP1.1) gen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GFP-N3-KAP1.1, using liposome-mediated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transformed into Inner Mongolia Cashmere goats cultured fibroblasts, temporal and spatial expression of the genes in eukaryotic cells,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expression patter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0 μg plasmid and 6.0 μL ratio liposomes suitabl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protocol, KAP1.1 gene could be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fibroblasts in Inner Mongolia Cashmere goat, and 48 h after transfection,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reaches a peak, the gene in eukaryotic cells in vitro on the nucleus, cytoplasm and cell membrane are expressed, but the strongest expression of the nucleus.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为实验动物,采用PCR-RFLP技术对κ-酪蛋白基因(CSN3)的TaqⅠ酶切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2个山羊群体中均存在CSN3基因Taq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且均有A和B 2个等位基因。辽宁绒山羊群体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6和0.54;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1和0.69。CSN3基因Taq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辽宁绒山羊群体中极显著(P<0.01)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P>0.05),但在辽宁绒山羊与内蒙古绒山羊2个群体间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光控增绒即利用增绒专用棚圈控制光照强弱与时间长短,刺激产绒动物松果体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进而使绒山羊在非产绒季节产绒的技术。本试验通过对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进行光控增绒处理,研究非产绒季节光控增绒技术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将66只2周岁母羊随机分为控制光照增绒试验组和自然光照放牧对照组,每组33只,每月按时称量体重并采集绒毛混合样,分析试验期间绒伸直长度、细度、产绒量等产绒性状及体重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光控增绒之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羊绒平均细度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期间对照组山羊羊绒伸直长度为3.20 cm,试验组为7.85 cm,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山羊平均产绒量比对照组高56.5%~68.2%,差异极显著(P<0.01);光控增绒前后,两组绒山羊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试验结果,非生绒期通过光控增绒可促进羊绒生长,显著提高了个体产绒量;绒纤维长度增加,但绒细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