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考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式MBR)对养殖废水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一体式MBR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最优操作参数,将操作参数HRT、曝气量、MLSS进行组合设计,考察其对COD、NH3-N、NO-2-N、NO-3-N、TN、TP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操作参数对出水水质指标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MLSSHRT曝气量。根据综合平衡法,反应器最佳的操作参数组合为:HRT 3.25 h、曝气量375 L/h、MLSS2.2 g/L。  相似文献   

2.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低浓度氨氮养殖废水,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不同曝气条件下,分析MBBR处理人工模拟的低浓度氨氮(2 mg/L左右)养殖废水的进出水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浓度变化,探讨HRT和曝气量对MBBR处理低浓度氨氮养殖废水的影响,并以实际鲟鱼养殖废水(氨氮浓度0.5~1.5 mg/L)和其他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和比较.结果显示:MBBR的最优HRT为6~8 min,最优曝气量为180 L/h,相应的氨氮去除率为70% ~ 75%,氨氮去除负荷为560~700 g/(m3.d),填料生物膜厚度为26~38 μm;膜表层结构多样,物种丰富,膜生长良好.该反应器对处理低浓度氨氮养殖废水具有的高效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移动床生物滤器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水体净化方面的作用,研究分析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曝气量等水力负荷条件变化对移动床硝化效率、流化状态和养殖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低氨氮负荷条件下,HRT从6.7 min延长至10 min,移动床总氨氮(TAN)去除率随着HRT的延长而升高;而HRT在从10 min延长至20 min,TAN去除率并不会随着HRT的延长而升高;HRT在10 min时,TAN去除率较高且水流量较大,硝化效率最高,单位体积TAN去除率(VTR)平均达(63.11±26.77)g/(m3.d),最高达到110.19g/(m3.d);曝气流化状态的移动床TAN去除率和VTR均显著高于未曝气移动床。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饵料中添加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及二者的组合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成分以及饵料利用率的影响。在水温14.0~18.5℃将144尾初始平均体质量为(20.53±0.10)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2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饵料(对照组)和在每千克基础饵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100 mg非淀粉多糖酶、200 mg植酸酶+100 mg非淀粉多糖酶的组合酶(试验组)。计42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外源酶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 P<0.05),且添加组合酶的特定生长率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16.30%;但摄食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饵料中添加外源酶对大菱鲆幼鱼的鱼体水分、粗脂肪、灰分和能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鱼体粗蛋白含量均有增加(P>0.05),且添加非淀粉多糖酶鱼体粗蛋白含量最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和组合酶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干物质、粗蛋白、磷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粗蛋白表观消化率(P<0.05),干物质、磷和能量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中添加外源酶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氮、磷贮积率,显著降低氮排放率(P<0.05);添加组合酶显著降低磷排放率(P<0.05);饵料中分别添加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未显著降低磷排放率(P>0.05),但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研究提高生物膜附着基质亲水性能、缩短挂膜时间的相关改性处理方法,为该项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艺提供相关数据参考。研究选择筛绢网(40目)作为生物膜附着基质,选取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盐酸(HCl)、高锰酸钾(KMnO4)、重铬酸钾(K2Cr2O7)和无水乙醇(C2H5OH)共6种试剂作为试验改性剂。通过基质吸附芽孢杆菌(Bacillusspp.)数量和对虾养殖池内挂膜效果来评价6种改性剂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10%HCl处理6h后的基质亲水性更好,虾池挂膜效果最优,为该试验条件下生物膜附着基质亲水性改性的最适改性剂。  相似文献   

6.
统计优化硝化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硝化菌的亚硝酸盐氧化能力,利用统计试验设计(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设计)优化得到一最佳培养基:NaHCO3 2.0g·L^-1;NaNO2 2.36g·L^-1;Na2C030.37g·L^-1;NaCl 0.34g·L^-1;KH2P040.05g·L^-1;MgSO4·7H2O 0.05g·L^-1;FeSO4·7H2O 0.03g·L^-1。在此条件下,硝化菌的最大亚硝酸盐氧化速率达到905.0mgNO2-N·(gMLSS·d)^-1(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将50L降解速率为850mgNO2-N·(gMLSS·d)^-1的硝化菌(浓度为1.99gVSS·L^-1)(volatile solid,VSS,挥发性固体)投加至0.6hm^2的养殖水体中,7d内试验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即降至安全浓度以下。  相似文献   

7.
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目前正逐渐成为国际研究新的热点,但长期暴露条件下对生殖情况的研究目前较少。本文研究了环境类雌激素双酚A(BPA)以及和壬基酚(NP)联合的作用,对暴露一个世代的斑马鱼(F1)(Danio rerio)的生殖情况、子代质量的影响。将健康的受精卵48h后暴露于200,500,1000μg·L^-1 BPA以及三个浓度与30μg·L^-1 NP的联合,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30μg·L^-1 NP对照。130dph将成鱼置于清水喂养20d,统计每天的产卵量、产卵次数、畸形率、孵化率、卵径、破膜时间以及耐饥时间。以此为终点评估暴露后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和子代质量。与对照相比NP,BPA可以抑制斑马鱼的生殖,两种类雌激素联合作用可以极显著地抑制斑马鱼的生殖(P〈0.01);BPA各浓度组导致F1代畸形率上升(P〈0.05);高浓度BPA抑制产卵量(P〈0.05);BPA200,500μg·L^-1会延长F1代的破膜时间和耐饥时间(P〈0.01),而BPA1000μg·L^-1则产生相反的效果(P〈0.05)。双酚A对斑马鱼的生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双酚A和壬基酚有协同效应。长时间暴露于双酚A会影响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和子代质量。  相似文献   

8.
BOD(生化耗氧量)是测定水质污染的重要指标,其测定时间需5天,且操作繁杂。而水质管理是一项日常项目,其污染状况的正确、迅速把握十分重要,所以BOD作为水质管理指标的操作十分困难。最近日本开发出 BOD生物传感器,并以此研制了微生物电极的BOD计量仪,可对BOD值进行连续测定,从而对水质进行现场即刻测定。现将BOD-3000型的原理和特点介绍如下:1原理 BOD传感器将微生物(酵母菌:TrichospornCutaneum)封入二片厚0.45μm的多孔膜内,此微生物固定膜又密封装入溶氧电极的隔膜内…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斯必兰(Gymnocorovisspilanthoides)、羽毛草(Myriophyllumaquaticm)和水芹(Oenanthe javanica)3种观赏水草对不同浓度的镉污染水体(Cd2+ 0.5、1.0、5.0、10.0mg/L)的修复效果以及镉对这3种观赏水草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观赏水草均对水体镉污染有一定程度的抗性并能不同程度地去除水体中的镉,其抗性和去除效率的大小均表现为斯必兰>水芹>羽毛草;3种观赏水草对镉的富集能力也为斯必兰>水芹>羽毛草。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观赏水草中斯必兰对水体镉污染的耐性最高、修复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去除卵膜及受精膜是成功制备棘皮动物染色体的关键步骤。为找到高效去除海胆卵膜与受精膜的方法,使用三氮唑(2 g/L)、盐酸海水溶液(pH 4.75)、二硫苏糖醇(3×10-3 mol/L)和对氨基苯甲酸(3×10-3 mol/L)等4种化学试剂分别对中间球海胆()卵子及各时期胚胎进行处理,比较了不同试剂、处理时间或处理时期的去膜率、去膜后受精率和胚胎畸形率等指标的差异;利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对经去膜处理的囊胚期胚胎制备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三氮唑、盐酸海水溶液、二硫苏糖醇和对氨基苯甲酸等4种试剂对中间球海胆的卵膜和受精膜均有去除效果,其中2 g/L三氮唑处理未受精卵30 min的去膜率为85.50%,去膜后受精率为97.25%,畸形率为1.75%,去膜效果优于其余处理组。利用经该方法去膜后的早期囊胚进行染色体制备效果较好,获得了61个分散良好、形态完整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核型分析表明,中间球海胆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2,核型公式为:2n=20m+20sm+2st,NF=84,即有10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0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臂数为NF=84。本研究可为海胆染色体制备及染色体操作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Blood, freshly collected from warm- and cold-acclimated carp, Cyprinus carpio L., was cooled to 5°C for 4h or warmed to 25°C for 4h, respectively, and the fluorescence anisotropy of washed red blood cells was recorded using the fluorescent dye 3-(p-(6-phenyl-1,3,5-hexatrienyl) phenyl propionic acid [DPH-PA] (which is restricted to the outer leaflet of the plasma membrane) before and after the temperature shift. Despite individual variation, the plasma membrane of cold-exposed erythrocytes became more fluid while that of warm-exposed cells became more rigid following the temperature shift. This response was rapid and reversible. Cold-exposed cells from warm-acclimated fish became more fluid within 40–60 minutes and reverted to their original fluidity within the same time on warming, at a rate of 1°C/min; erythrocytes, from cold-adapted carp displayed an opposite change in fluidity over a similar time period. Cells from warm-acclimated, temperature down-shifted carp hyperfluidized their plasma membranes in the cold, whereas cells from cold-acclimated fish up-shifted in temperature showed no similar effect. These cells showed a complete adjustment of membrane physical state to the temperature. Total phospholipids obtained from warm-acclimated temperature down-shifted cells became more rigid than they were, when assayed at the acclimation temperature. In contrast, phospholipids obtained from cold-acclimated cells became more rigid when exposed to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occurred to the polar head groups, or to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total phospholipid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lipids play only a secondary role in the control of the physical state of plasma membrane in carp erythrocytes, and that some non-lipid components of these structure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se regulatory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2.
通过SDS-PAGE电泳,从提取液的倍数、提取时间、Triton X-100的浓度、SDS的有无等4个方面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栉孔扇贝精子膜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是:将精液150g离心去除精原细胞,0·1mol/L PBS缓冲液清洗两次,0·1mol/L Tris-HCl缓冲液清洗两次,3000g离心10min(4℃)得精子悬液;然后向精子悬液中加入3倍体积含1%Triton X-100和0.1%SDS的膜蛋白提取液中冰浴振摇1·5h;4℃,50000g离心15min,收集上清精子膜蛋白溶液。SDS-PAGE电泳后,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检测出22种膜蛋白,分子量在23~156kDa之间,PAS染色检测出糖蛋白有13种,苏丹黑B染色检测出脂蛋白有12种,其中既为糖蛋白又为脂蛋白的有8种。此研究结果可为以后进一步分离纯化栉孔扇贝的精子膜蛋白,研究其在精子发生和受精过程中的功能及作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水产动物主要弧菌外膜蛋白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抽提结合超速离心纯化的方法提取了溶藻弧菌SR1、鱼肠道弧菌HQ010223-1和鳗弧菌S010610-1共3株水产动物致病弧菌及其他11株水产动物主要弧菌和4株非弧菌属细菌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s),通过SDS-PAGE分析其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3株致病弧菌分别有12、6和6条外膜蛋白带,且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2~48kD和66~106kD之间。同时,分析其他11株水产动物主要弧菌和4株非弧菌属细菌共15株细菌外膜蛋白的SDS-PAGE图谱发现,11株弧菌的外膜蛋白图谱比较相似,而与非弧菌属细菌爱德华氏菌、荧光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则差别明显,且36kD的外膜蛋白为这11株弧菌所共有,而4株非弧菌属细菌的SDS-PAGE图谱则没有36kD的蛋白条带出现。本试验发现,36kD的外膜蛋白存在于所供试的14株弧菌中,而非弧菌属细菌则没有,说明该蛋白有可能是弧菌特异性的外膜蛋白,可作为弧菌属的标志,对于弧菌鉴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虾组织膜蛋白制备方法及其多肽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凡纳缤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4种组织(鳃、血淋巴、肝胰腺、肌肉),着重对膜蛋白的提取方法及其多肽组成进行分析。在对虾组织膜蛋白提取过程中,使用了5种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PMSF、胃酶抑制剂、亮抑酶肽、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减少组织自身的酶将蛋白降解的可能。电镜观察,可见纯度较高的、细胞膜结构卷曲形成的小泡样、封闭的结构。使用Gel-Pro软件对提取产物的SDSPAGE图谱分析,确定了这几种组织的特征多肽分子量分别为75.0kD、70.5kD、26.7kD和71.2kD。  相似文献   

15.
大菱鲆致病性溶藻弧菌SR1的外膜蛋白及其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抽提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了一株大菱鲆致病性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SR1和其他7株弧菌的外膜蛋白。通过SDS-PAGE图谱分析比较了这8株弧菌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果表明,8株弧菌的外膜蛋白电泳一般可得到6-12条条带,其分子量多集中在65-106 kD和28-48 kD,其中36 kD的蛋白带为8株弧菌所共有。用兔抗SR1全菌血清进行Western-blot印迹显示,菌株SR1的外膜蛋白条带中有6条发生了阳性反应,其分子量分别为73 kD、48 kD4、5 kD3、9 kD、36 kD和32 kD。而其他7株弧菌的外膜蛋白与兔抗SR1血清也发生程度不等的阳性反应,这些阳性反应条带的分子量集中在65-73 kD、45-48 kD和36-41 kD之间,其中36 kD的外膜蛋白在8株弧菌中均出现明显的阳性反应,说明36 kD的外膜蛋白是这8株弧菌共有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桡足类组织细胞膜,依照本实验室确立的细胞膜与WSSV特异性的结合关系,进行了桡足类细胞膜与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结合实验。结果表明,桡足类细胞膜与WSSV之间存在着特异性的结合,二者的结合说明了桡足类细胞膜上存在有WSSV的受体蛋白,其为确定桡足类属于WSSV感染宿主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比较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细胞膜对桡足类细胞膜与WSSV结合的影响作用,证实了凡纳滨对虾鳃细胞膜对二者的结合具有明显的封闭作用,侧面说明了WSSV在二者细胞膜上存在有相同的受体蛋白或结合位点。桡足类细胞膜经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处理后,与WSSV的结合活性没有受到影响,而经Tween-20处理能显著提高与WSSV的结合活性,提示受体蛋白在细胞膜上可能占有一段较小的跨膜区域。经SDS-PAGE分析确定了桡足类细胞膜由分子量为18~207kD范围的约33条蛋白条带组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了8种鱼类的血清蛋白质成份并测定了其各组成份的相对含量。着重比较了γ球蛋白含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黄晓 《水产学报》2001,25(6):552-558
根据已发表的外膜蛋白基因ompⅡ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从分离 自患红底板病的中华鳖的嗜水气单胞菌中扩增得到了ompTS基因,对ompTS 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其与ompⅡ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有83.5%的同源性。ompTS基因最长的开放阅读框(ORF)为1068nt,编码由35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8.9kDa的蛋白质OmpTS,其氨基酸序列的前20个氨基酸残基可能组成信号肽。由ompTS基因的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细菌外膜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比较结果,进一步证实细菌外膜蛋白氨基酸序列的N端存在高度保守区。根据序列分析结果推测,ompTS基因很可能是一个新的基因,编码38.9kDa的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TS,该蛋白质在膜中极有可能形成孔道,具备与孔蛋白相似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鳗弧菌、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的分离及特性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用SDS、Sarkosyl及PMSF法分离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主要外膜蛋白(MOMP),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2种弧菌主要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SDS、Sarkosyl和PMSF法分离提取的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中,SDS-PAGE电泳图谱不同,鳗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38kD;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04kD,其中,45kD、30kD和27kD外膜蛋白为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所共有。经比较,Sarkosyl法对2种弧菌外膜蛋白的提取效果较好。对3种方法提取的2种弧菌的主要外膜蛋白进行SDS PAGE后,分别与吸附后的兔抗鳗弧菌、抗溶藻胶弧菌血清的Western-blotting印迹显示,兔抗鳗弧菌血清与其菌株的外膜蛋白主要有3条免疫反应带,其分子量分别为97kD、51kD和30kD,说明其可能与鳗弧菌抗原的特异性有关;兔抗溶藻胶弧菌血清与其菌株的外膜蛋白主要有2条免疫反应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1kD和27kD,说明可能与溶藻胶弧菌抗原的特异性有关,而51kD外膜蛋白可能是2种弧菌共有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