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阜新海州矿区煤矸石堆积地植物群落的调查、土壤剖面的测定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将海州矿区煤矸石堆积地划分为风化良好、风化中等、风化较差3类矸石土,并分析总结了3类不同矸石土的物理性状及群落分布的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其立地条件适宜的主要造林树种,旨在为矿区生态恢复和区域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抚顺西露天矿煤矸石山表层煤矸石风化母岩进行多点取样,把风化物筛分成>2mm、2mm ~0.05mm和<0.25mm 3个粒级,分析测定了矸石山表层母岩及其风化物不同粒级中总有机碳含量,比较了表层矸石不同粒级风化物总有机碳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矸石山表层风化物总有机碳在53.1~84.7g·kg -1之间,母岩总有机碳在4.5~23.6g·kg -1之间。页岩风化物<0.05mm粒级总有机碳含量最高,均值为118.4mg · kg -1;燃后矸石风化物在<0.05mm 粒级中有机碳含量次之,均值为108.8 mg · kg -1。随着风化物颗粒减小,表层矸石风化物总有机碳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是我国工业排弃数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它带来的危害是压占土地、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山西省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矸石的堆积、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改造任务异常艰巨。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成山状堆积,仅表层10cm左右有物理风化,下层很难风化;煤矸石山可蓄一定的水分,但地表高温,养分贫瘠,特别是自燃后的矸石强酸高盐,给植被恢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大量煤矸石山的基本出路是进行林业复垦。其适用技术体系包括:①做好水保工程,保留地表黑色风化层;②引入先锋草种、树种;③薄盖土后直播;④加强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手持式X射线元素检测仪X荧光法与国标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比对,对土壤中的Pb、Cu、Zn、As、Ni等重金属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手持式X射线元素检测仪能够用于土壤中的Pb、Cu重金属定性定量检测和土壤中Zn、As重金属进行定性半定量检测,不能满足土壤中Ni的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对峰峰矿区某典型煤矸石山周边表层土壤样品采集以及室内测定Cd、Cr、As、Pb等4种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评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Cd、Cr、As、Pb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GB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煤矸石山周边土壤4种重金属都存在一定潜在生态风险,其程度为轻微,其中Cr元素单个元素的污染程度为中等,最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的元素是Cd元素。  相似文献   

6.
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技术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煤矸石山作为矿区主要废弃地类型之一,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目前,对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矸石山的环境危害、基质改良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分析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矸石山植被恢复理论的研究.本文在分析了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和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存在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立地条件分析与评价、矸石山基质改良技术、树种选择和规划、抗旱造林栽植技术、植被抚育管理技术和植被恢复的监测与评价等组成的矸石山的植被恢复“六阶段“技术模式,加深了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理论研究,为矸石山的植被恢复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煤矸石山的自然现状,找到治理矸石山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以调查风化土壤、覆被植物和动物这三方面的存在现状、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入手,进而揭示矸石山上的环境特征。自然存在的乔木、灌木、蒿草,视为现在的草原植被类型,通过人工干预,使之向相对稳定的森林植被类型演替。从植被覆盖方面,为解决矸石山的环境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煤矸石山是矿区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之一。研究矸石山造林绿化,改善矿区形象,美化环境,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研究了矸石山的营养成分含量、造林树种的选择,整地、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改善矿区环境卫生。为矸石山造林绿化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对大杨树煤矿区种植乔木模式与自然恢复模式恢复下,矸石堆不同坡位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乔木模式与自然恢复模式对煤矸石堆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改善,后者自矸石堆底部向坡顶发展,有壤土发展为砂壤的变化趋势,而前者不同坡位土壤结构更优。(2)种植乔木模式较自然恢复模式碱解氮、有机质含量高,p H值更接近对照区,但速效磷含量较低,在电导率方面,自然恢复模式的坡底、种植乔木模式的坡顶和坡中与对照区相近。  相似文献   

10.
矿山废弃地植被生态重建的主要障碍是废弃地不良的土壤环境,而煤矸石堆该方面问题尤为突出。笔者以煤矸石堆置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江西10个主要产煤区煤矸石,测定其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研究结果为江西煤矿废弃地煤矸石堆置地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夏莹 《绿色科技》2023,(4):168-172
阐述了近几年在环境、土壤、沉积物等研究领域较为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如: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等,对比了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若干较为前沿的如:酶抑制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高光谱分析技术等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机理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应用范围、优缺点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分析方法应优先选择灵敏度高且能同时进行多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防治措施可选择结合2种及2种以上的单一修复手段的联合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我国青藏高原黄金菇的食用、营养、药用价值和安全状况作出科学评价,以为黄金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研基础数据,采用国标法,对黄金菇子实体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可溶性糖等主要营养成份、矿物质、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维生素、活性成分多糖以及重金属元素等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同步检测的香菇和双孢蘑菇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香菇和双孢蘑菇相比,黄金菇具有高含量的粗蛋白、氨基酸和矿物质,同时还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和维生素E。此外,黄金菇的粗多糖含量略高于香菇,但低于双孢蘑菇。黄金菇4种重金属铅、镉、砷和汞的含量均远远高于香菇和双孢蘑菇,其中铅和砷含量尚在国标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范围之内,而镉和汞含量均超过了国标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黄金菇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前景的珍稀菌根食用菌,但重金属元素超标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州南缘矸石山火炬树林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火炬树林分能促矸石土壤加速风化,质地变细,砾状土壤增多,结构逐渐变好,并能改善土壤酸性,显著增加矸石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饱和含水量、自然含水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5.03%、37.28%;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07%、7.11%;非毛管孔隙和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减小了5.53%、5.41%;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矸石土壤高出36.15%,林地全N量和速效N量分别比对照高出50%和20.86%,速效K比对照高出64.5%。>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对照区增加192%,土壤结构破坏率较对照区降低了39%。  相似文献   

14.
煤炭生产为晋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煤矸石场的形成影响着周边生态环境。从矸石场堆放、整地两方面探讨了矸石场的治理方法;研究了矸石场绿化的树种选择与种植管理技术;最后分析了绿化的成活率、生长量、覆盖率及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等几方面的效果,得出了治理煤矸石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活性炭孔隙结构及表面化学性质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重金属元素汞和铅吸附作用的影响,分别以H_3PO_4及H_3PO_4复合KH_2PO_4活化法制备的两种杏壳活性炭作为卷烟滤嘴的吸附剂材料,研究了活性炭不同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在吸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是影响重金属元素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活性炭中孔径范围在0.852~1.096 nm的孔隙有利于卷烟主流烟气中重金属元素汞的吸附,孔径范围在1.245~1.534 nm的孔隙有利于卷烟主流烟气中重金属元素铅的吸附;比表面积与汞、铅元素的吸附无明显相关性;提高活性炭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含量有利于卷烟烟气中汞和铅的吸附;汞和铅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位一致,存在竞争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SEM-EDAX)对高粱秆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粱秆表面光滑,部分表面有块状物和棒状物覆盖,除H外,主要由C、O、S i、K四种元素组成,S i含量高达28%.高粱秆表面块状物和棒状物含碳量很高.  相似文献   

17.
木材缺氧高温处理改变了木材主要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防腐性等,扩大了木材适用范围。以杨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在180、195℃和210℃三个温度条件下,以及60、70℃/h和80℃/h的升温速率下,分别对杨木素材进行1、2 h和3 h的缺氧高温处理。利用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杨木缺氧高温处理材主要组成成分中苯醇抽出物、综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变化,同时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定量分析C、O两个主要元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鼓槌石斛为试验材料,采用仿野生活立木栽培、原木立体栽培、盆栽种植等三个不同栽培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鼓槌石斛成活、生长、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栽培模式中原木立体栽培下生长6个月后与12个月后的成活率、株高、茎粗都是最高的;生长1年后对3个种植模式下的鼓槌石斛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每天食用鼓槌石斛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或者中毒现象;通过测定鼓槌石斛重金属含量数据显示,其重金属含量皆符合相关标准限量,且原木立体栽培处理下鼓槌石斛重金属含量显著低于其余2种种植模式。通过综合考量,本试验认为原木立体栽植鼓槌石斛最有利于鼓槌石斛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鼓槌石斛为试验材料,采用仿野生活立木栽培、原木立体栽培、盆栽种植等3个不同栽培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鼓槌石斛成活、生长、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栽培模式中原木立体栽培下生长6个月后与12个月后的成活率、株高、茎粗都是最高的;生长1a后对3个种植模式下的鼓槌石斛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每天食用鼓槌石斛12g干品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或者中毒现象;通过测定鼓槌石斛重金属含量数据显示,其重金属含量皆符合相关标准限量,且原木立体栽培处理下鼓槌石斛重金属含量显著低于其它2种种植模式。通过综合考量,认为原木立体栽植鼓槌石斛最有利于鼓槌石斛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SEM-EDAX)对玉米秆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秆表面较为平滑、致密,除H外,主要由C、O、Si三种元素组成,含Si量高达30%,其表面零星分布的块状物和棒状物则有较高的S和K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